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曾浈  蒋小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4,(10):1552-1554
目的比较不同常用物理降温方法对儿童骨折术后发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1日至2013年11月20日收治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热患儿200例,将其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各50例。甲组患儿采用温水擦浴,乙组患儿采用乙醇擦浴,丙组患儿采用冰袋冷敷,丁组患儿采用乙醇联合温水擦浴,观察各组患儿的降温效果。结果四组患儿降温起效速度由快到慢的依次是:乙组、丁组、丙组、甲组。降温后持续时间由长到短的依次是:丁组、甲组、丙组、乙组。结论乙醇联合温水擦浴降温速度较快,降温后持续时间长,患儿耐受性好,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对长骨骨折术后发热儿童是良好的处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曹静  玄静  马晶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9):222-223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发热的物理降温方法 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接受物理降温的颅脑损伤发热患者319例,分别采用温水擦浴、乙醇擦浴、冰袋冰囊降温对其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其中89%患者通过物理降温及时达到降温要求.结论 物理降温有多种方法,对于颅脑损伤发热患者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影响温水擦浴降温效果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水擦浴是物理降温方法之一,由于它的经济、方便、无副作用,被临床广泛应用,在骨折术后发热患者应用温水擦浴降温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影响降温效果的一些因素,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0例四肢骨折术后发热患者,男69例,女31例;年龄34~45岁,平均年龄39岁。尺挠骨双  相似文献   

4.
何闽 《福建医药杂志》2010,32(1):179-179
酒精擦浴是一种简易有效的降温方法,是临床和家庭中应用最广泛的物理降温措施之一。但有报道正确的酒精擦浴也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和酒精中毒症状,而酒精擦浴不当更可能导致不良后果,需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科曾出现1例因患者酒精擦浴不当致皮肤过敏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物理降温是儿科用于高热新生儿的常用方法,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够完善,使用药物降温剂量难以掌握,不良反应多,因此临床上新生儿高热常采用物理降温[1]。传统物理降温方法有温水沐浴或擦浴、冰袋或冰枕及乙醇擦浴等[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枢性高热的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冰枕、冰袋、温水擦浴及营养.对症支持治疗护理,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神经外科中枢性高热患者30例.结果 有10例患者体温降至37.5摄氏度以下,其中20例加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后体温降至37.5摄氏度.结论 对中枢性高热患者经局部及全身物理降温,是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枢性高热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冰枕、冰袋、温水擦浴及营养,对症支持治疗护理,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神经外科中枢性高热患者30例。结果有10例患者体温降至37.5摄氏度以下,其中20例加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后体温降至37.5摄氏度。结论对中枢性高热患者经局部及全身物理降温,是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高热患者,如术后吸收热、疾病引起高热等,临床通常采用酒精或温水擦浴等方法为其降温,不仅繁琐,而且失效快。本院自制冰瓶,降温快且方便,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高热患者,如术后吸收热、疾病引起高热等,临床通常采用酒精或温水擦浴等方法为其降温,不仅繁琐,而且失效快.本院自制冰瓶,降温快且方便,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危重幼儿高热采用不同物理降温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科危重症儿多伴有高热,目前临床降温方法有药物降温、温水擦浴及冰敷等,但各有利弊.为寻找一种最适合对危重幼儿高热的降温法,我们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39℃~40℃)患儿,采用上述3种不同的降温方法,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温水、温酒精擦浴都是物理降温的方法,现为观察两种擦浴的疗效,我们对100例高热患儿进行疗效观察。1 临床资料①实验对象及分组,所实验的患者均是我科1994年1—3月期间住院患者100例,体温在38.3℃以上,随机分组,每组50例,分别观察。温水擦浴(A 组).其原发病为急性扁桃体炎12例,肺炎11例、婴儿腹泻9例、菌痢8例、支气管炎为5例、急性喉炎5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最小32天、最大13岁。降温前体温最高40.7℃,最低38.3℃,平均39.26℃。温酒精擦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脑出血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原因的分析,认为:中枢性发热,吸收热,脱水热,再出血热是主要原因;物理降温(冰帽降温、酒精擦浴和冰水灌肠,电动降温仪),人工冬眠降温疗法是处理非感染性发热的常用的最有效方法,正确的中,西药降温是重要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大面积脑出血、脑外伤手术、中毒中暑或多脏器系统萎缩及严重肺部感染引起的持续高热不退等患者均需降温治疗。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物理降温法包括:温水擦浴、冰敷、  相似文献   

14.
正我的宝宝出生时有高胆红素血症,后被确认为蚕豆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医师给了我一张携带卡,上面写了禁忌药物。但是我想问,如果我的宝宝发热时,我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和使用什么药物呢?娄底李女士患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小儿发热常规可以使用以下退热方法。1.物理降温:体温低于38.5℃或38℃(高热抽搐病史患儿)可选用物理降温作为辅助退热方法。但物理降温(如冰敷、温水擦浴)可能导致皮肤血管收缩(不  相似文献   

15.
酒精擦浴是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之一,但由于正常酒温度太低在北方气温较低的季节易对患者皮肤产生寒冷激。为克服上述不足自2001-01我们对需要采用酒精物理温的患者进行温酒精擦浴。温酒精擦浴适用于高热及超高的发热早期及无汗患者,也适用于体温38.5℃以上的儿童者。擦浴酒精浓度为30%~33%,微波下将酒精加热、摇匀温度冷至37~40℃时备用。擦浴由耳后、颈部开始,按上前胸、腋窝、后背、腹部、腹股沟的顺序,双下肢可反复擦洗直至患者皮肤微红,每次擦浴20~30min。为患者做温酒精擦浴降温时,应关闭门窗,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热盐水浴作为一种既古老又陌生的物理降温方法目前还甚少有人知道及应用。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热盐水洗浴法在儿科发热患者中退热的疗效。方法将于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急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发热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用热盐水洗浴法降温,对照组用酒精擦浴法降温。分别记录降温前、降温后0.5h、降温后1h患者的体温,各时间点两组体温进行t检验,总体比较运用SPSS13.0中的方差分析模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热盐水洗浴法组降温前、降温后0.5h、降温后1h的体温分别是(38.95±0.61)℃、(37.95±0.58)℃、(37.92±0.49)℃;酒精擦浴法降温组降温前、降温后0.5h、降温后1h的体温分别是(39.06±0.52)℃、(38.33±0.47)℃、(38.78±0.52)℃。降温后0.5h两组进行t检验,热盐水洗浴法组体温降低幅度比酒精擦浴法组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降温后1h两组体温进行t检验,也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认为热盐水洗浴法降温效果比酒精擦浴法降温持久。总体上两组进行方差分析检验,两种处理方法在降温疗效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热盐水洗浴法降温效果比酒精擦浴法好。结论热盐水洗浴法降温比酒精擦浴法迅速、持久;操作简单,更适合在家庭护理实践中应用,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降温毯的使用方法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卫娟  蒙秀林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483-3483
2003年我院购买了北京恒帮P&C-A降温毯,此降温仪与冰袋、冰帽、冰枕、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比较,既有降温效果迅速、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还可避免药物降温所引起的休克、虚脱等不良反应,降温毯作为患者物理降温的首选,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发热患者降温,通过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上感是引起小儿发烧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热对机体影响很大,使小儿调节功能紊乱,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烦躁不安,甚至抽搐或嗜睡、昏睡、昏迷。过去对于发热的处理,在明确诊断,按病因治疗的同时,采用一些物理降温措施,冷水冰水擦浴,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或口服解热药,小儿退热片,APC安乃近,保泰松等降温,效果有时常不满意,有的因服药大汙淋漓,甚至虚脱或发生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自1978年以  相似文献   

19.
小儿高热如不及时处理往往会引起惊厥甚至抽搐,而温水擦浴疗法是高热患儿较为常用的物理降温措施之一,通常所用水温为32℃-34℃,在冬季,我们将水温改为40℃-42℃,对高热患儿进行擦浴观察,取得7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IIN床资料1.l一般资料患儿共ito例,其中呼吸系统疾病52例,消化系统疾病38例,热待查10例。年龄在5个月一10岁间。男32例,女68例。体温均在39℃以上,现将100例患儿通过随机抽样分成二组,每组为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种上无明显差异,有一定的可比性,然后进行擦浴,观察其降温效果。1.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药方液应用于高热患者降温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0例高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方液进行擦浴降温;对照组采用酒精擦浴降温.比较2组高热患者擦浴后的降温效果、舒适度、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擦浴60 min后观察组所降温度平均值[(2.030±0.301)℃]大于对照组[( 1.675±0.288)℃],观察组感觉舒适例数(95例)优于对照组(72例),在治疗中和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观察组(4例)明显少于对照组(33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药方液擦浴治疗高热患者的降温效果肯定,临床效果满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中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