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霉素过敏试验是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必须进行的护理操作,是合理用药的前提。《基础护理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规定:在使用各种剂型的青霉素类药物前都应先做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方可用药。但由于受药物制剂、操作方法及患者自身因素等的影响.常常会出现假阳性反应,使青霉素类药物的应用受到限制。为降低假阳性,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国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青霉素容易出现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但许多患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青霉素过敏的本质,对"青霉素过敏"心存侥幸。一曾经用过青毒素,不会引起过敏一些患者在使用青霉素之前,不  相似文献   

3.
张慧  韩霞 《泰山卫生》2005,29(1):36-36
青霉素类抗生素因其效价比高,对人体毒性低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是它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易发生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皮疹剥脱性皮炎等,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应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做过敏试验是非常重要的。现将青霉素皮内试验的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快速过敏皮试仪在门诊注射室临床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结合快速过敏皮试仪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对7073例使用快速过敏皮试仪行青霉素过敏试验的病例进行观察。结果:假阳性率低,准确率高,安全性强,特别适合婴幼儿。结论:快速过敏皮试仪具有方便、无创、无痛、快速、准确、安全等优点,同时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家庭医学》2006,(20):39-40
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普鲁卡因、破伤风抗毒素、细胞色素丙等,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轻者可致皮肤过敏反应,如出现荨麻疹、药物疹、消化道过敏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呼吸道的一些症状等,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这是一种最危险的全身性变态反应,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医生护士在给病人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前,都要询问病人有无用药史和过敏史,必要进时需做敏试验。在进行过敏试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正>青霉素具有杀菌力强,毒性低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但5%~6%的人群对青霉素过敏,使用时可发生I型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为保证青霉素的用药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7.
林可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系抑菌剂,对敏感细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可用于青霉素阳性反应者,一般治疗量无过敏反应,故基层应用较广。作者近数年来在使用林可霉素过程中,遇到1例较严重过敏6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金霞 《工企医刊》2002,15(2):80-80
青霉素皮内过敏试验可因多种原因而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前者使病人失去青霉素的治疗机会,后者则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此外,虽青霉素G类试验阴性,但使用半合成青霉素时,也可出现全身反应。下面就以上问题谈谈体会。 1 青霉素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及预防 1.1 浓度的影响青霉素试验液的浓度人一般为500~u/ml,如浓度过高局部可出现红晕现象。在配制试验液时,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皮内过敏试验假阳性率高的原因,探索解决方法。方法细化抗菌药物皮内过敏试验操作流程和结果判断方法,对护士进行集中理论培训、操作示教和跟班带教,严格控制判断抗菌药物阳性的标准和权限,总结分析应用此方法1年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物皮内过敏试验结果。结果 2008年2月-2009年2月头孢类抗菌药物皮内过敏试验阳性率为0.37%、青霉素类为0.11%,所有抗菌药物皮内过敏试验阴性患者均按规定用药,未发生急性药物过敏现象。结论应用该方法能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皮内过敏试验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用品中检获的金葡萄的耐药性及噬菌体分型,为公共卫生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对在成都市1997年到1998年公共场所用品中检获的28株金葡萄作系统鉴定并采用WHO推藏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及国际葡萄球菌噬菌体分型委员会推荐方法进行噬菌体分型试验,结果:28株金葡萄菌对氮苄青霉素及青霉素G耐药率最高,为85.7%和82.1%,对苯唑青霉素、环丙沙星等敏感,噬菌体分型以Ⅰ型为主(54%),结论:公共场所用品金葡萄耐药珠的检出,应引起公共卫生监测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读者高富彬、周玉龙、陈勇、马知毒、周湘华来信问有关青霉素皮内过敏试验的一些问题。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顾俊明教授答:青霉素的过敏反应主要是在青霉素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降解产物所致。如生产工艺不先进,产品纯度不够,或药品稀释后放置时间太长等。青霉素产生的抗原决定簇有多种,如青霉噻唑结合物、青霉烯酸蛋白等。它们引起的变态反应以IgE介导的Ⅰ型速发型变态反应最为严重。因此卫生部规定青霉素类制剂使用前必须做皮内过敏试验。近年来,由于生产水平的提高,对于青霉素口服剂型产品,在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1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原因是:过敏反应的抗原,主要决定簇——青霉噻唑决定簇与次要决定簇——青霉烯酸决定簇非常明确;皮试符合率可达70%;皮试液的浓度与皮试方法均已规范。  相似文献   

13.
青霉素过敏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过敏反应,一般在作青霉素皮内试验或注射药物后数秒或数分钟内闪电式发生,也有的在30min后出现,极少数病人发生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青霉素皮内过敏试验可因多种原因而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前者使病人失去青霉素的治疗机会,后者则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此外,虽青霉素G类试验阴性,但使用半合成青霉素时,也会出现全身反应。配置皮试液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技术,其中应用最多的是青霉素皮试。青霉素类药物是临床各科最主要,也是应用最多的优质廉价抗生素之一。"阳性结果"的判断大大地限制了临床用药,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这些所谓的"阳性结果"中有一大部分是假阳性结果,因此,对假阳性结果的判断就是一个需要充分重视的问题了。总结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现就皮试假阳性问题做一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青霉素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既经济又疗效好,但在人群中有1%~8%的人对青霉素过敏。过敏反应严重时,可以致死。2006~2009年笔者在临床应用青霉素1000例患者中,出现3例过敏试验阴性,而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的假阴性患者,现将其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大家都知道注射青霉素必须做“皮试”(皮内敏感试验的简称),以辨别是否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同样口服青霉素类药物(例如青霉素V钾片、阿莫西林颗粒、氨苄西林胶囊、氟氯西林片等)也须做皮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早已明文规定:各类口服青霉素类药物的包装、标签和中文说明书以及相关宣传材料不得出现”服用前免皮试”的字样。大多数口服青霉素类药物的说明书在”注意事项”中均注明:  相似文献   

16.
青霉素过敏体质的小儿,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任何剂量或类型,均可导致过敏反应。过敏的表现有轻有重,常见的是血清病型反应:如关节肿痛,皮肤搔痒、荨麻疹和周身淋巴结肿大及剥脱性皮炎。过敏发生在呼吸道可致哮喘,发生在消化道则可诱发过敏性紫癜、腹痛和血便。然而最为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稍有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小儿死亡。所以年轻的父母及基层医护人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过敏休克的发生。 1.对不满28天的新生儿使用青霉素时也做过敏试验。有杂志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菌株的变迁及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严格无菌操作,取双份血作血培养,血培养结果生长同一细菌列为分析对象。结果:菌株分布第1位为葡萄球菌,占61.9%(65/105),其中凝固酥阴性的葡萄球菌占86.2%(56/65),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3.8%9/65);第2位为链球菌,占10.5%(11/105);克雷伯氏菌占5.7%(6/105);大肠埃希菌占5.7%(6/105);绿脓杆菌占4.8%(5/105);枯草芽孢杆菌占3.8%(4/105);蜡样芽孢杆菌占1.9%(2/105);以及其它菌株占5.7%(6/105)。药敏试验结果示,细菌对有青霉素G、苯唑西林、氨苄青霉素和红霉素普遍不敏感,耐药率>50%,对头孢类的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哌酮以及青霉素类的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敏感性高,耐药率不超过21.0%。结论:本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条件致病菌占绝大多数,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首位。抗生素选择时,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哌酮以及哌拉西林可列为首选,然后,根据药敏结果进行调整,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张衣国 《中国校医》2006,20(4):421-423
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杀菌力强、毒性小、价格低廉的抗生素,但青霉素有一个最大的不良反应就是易过敏,发生率约5%~10%,多见为皮疹、哮喘、药物热,严重的可致过敏性休克以致死亡。下面就我从1995年到2005年间所经历的青霉素过敏的诊治,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青霉素引起肾脏过敏症状1例报告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242300)毛世红刘仕红本文报告1例青霉素引起肾脏过敏症状病例。病例为女性,28岁。因咳嗽、咯痰伴发热以“急性支气管炎”收入院。入院后,青霉素皮试(-),给予10%葡萄糖液加青霉素560万单位静脉...  相似文献   

20.
药物在治疗疾病中确实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十全十美的药是极少的。由于各种药物的广泛应用,甚至滥用,由此而引起的药源性疾患日益增多。 过敏。很多药物可引起人体过敏,表现为皮肤各种损害,轻的是一般皮疹,严重的可引起致命的剥脱性皮炎。有些药物可引起休克致死。青霉素虽可作皮内试验,个别人在作皮内试验时也会产生休克。而注射链霉素、庆大霉素发生过敏性休克致死者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