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成药》2014,(7)
目的改进维药白花丹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TLC法对维药白花丹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白花丹中白花丹醌的量。结果建立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图清晰;水分低于9.0%;总灰分不超过9.0%;醇溶性浸出物在10.0%以上;白花丹醌在0.028 60.457 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100.37%,RSD为1.15%,12批白花丹药材中白花丹醌的量为0.007 1%0.457 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100.37%,RSD为1.15%,12批白花丹药材中白花丹醌的量为0.007 1%0.052 2%。结论建立白花丹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该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2.
RP-HPLC测定不同产地白花丹中白花丹醌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圆  刘超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8):1429-1430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白花丹药材中白花丹醌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4.6mm×200mm,5μm),柱温:30℃,流动相: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213nm,流速:1mL·min-1。结果白花丹醌在0.0104~0.3328μg,峰面积与进样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2.32+9527.9X,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7%。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白花丹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采收途径及不同部位的白花丹中白花丹醌含量,寻找富集白花丹醌的药用部位和白花丹的最佳采收途径。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途径白花丹和不同部位中白花丹醌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5cm×4.6mm,2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3nm,柱温30℃。结果:白花丹醌在0.01μg~0.32μg含量范围呈线性关系,Y=18211600X+10434.57758,r=0.99946,RSD=1.28%(n=6);新鲜的白花丹根部、茎部及叶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分别为0.026%、0.006%和0.014%;干燥的白花丹根部、茎部及叶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分别为0.324%、0.082%和0.174%;枯萎的白花丹茎部、叶及穗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分别为0.002%、0.001%和0.003%。结论:干燥组白花丹中白花丹醌含量高于新鲜组和枯萎组,白花丹根部的白花丹醌含量最高,其次是穗,叶、茎。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白花丹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RP-HPLC测定民族药材白花丹不同药用部位中白花丹醌的含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圆  邓放  刘超  孟庆艳  高泽文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0):1684-1686
目的:建立白花丹药材中白花丹醌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白花丹不同药用部位中的含量。方法:色谱条件:Kromasil C18柱(4.6 mm×200 mm,5 μm),柱温30 ℃。流动相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213 nm,流速1 mL·min-1。结果:白花丹醌在0.020 8~0.104 μg,峰面积与进样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14.29+9 138.9 X,r= 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7%。白花丹各部位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分别为:根0.394%,茎0.050%,叶0.031%。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白花丹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白花丹炮制工艺,为该药材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白花丹醌、香草酸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炮制时间、白酒用量、乙醇体积分数对白花丹炮制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白花丹醌及香草酸含量,流动相甲醇-0.15%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结果:最佳酒炙炮制工艺为白酒用量0.2 m L·g-1,炮制时间45 min,乙醇体积分数12%。白花丹醌、香草酸质量分数分别为0.013 0%,0.019 3%。结论:优选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方法简便,可用于白花丹的质量控制与酒炙品制备。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金透骨喷雾剂中白花丹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紫金透骨喷雾剂中白花丹醌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Elipse-XD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06 nm。结果:白花丹醌在0.046~0.410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96%,RSD 1.8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紫金透骨喷雾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红花丹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于 5 30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以白花丹醌为标准品。结果 :白花丹醌的线性范围为 5 .1~ 2 5 .5 μg/ml,相关系数 γ=0 .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6 .70 % ,RSD=1.6 30 % ,样品中白花丹醌的含量为 0 .32 0 %。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 ,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瑶药猛老虎不同药用部位中白花丹醌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瑶药猛老虎不同药用部位中白花丹醌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依利特Hypersil ODS(4.6mm×250mm,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213nm。结果:白花丹醌在O.01~0.32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8211600X+10434.57758,r=0.99946(n=6),平均加样回收率101.7%,RSD=2.43%。结论:猛老虎根中白花丹醌含量最高为0.324%。所用方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家种不同栽培条件下白花丹药材根、茎、叶中的白花丹醌进行含量测定,为建立白花丹野生变家种的栽培技术规范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种药材根、茎、叶中白花丹醌的含量。结果 在熟土和黏土中生长的药材中白花丹醌的含量高于沙土、生土;施加K肥和N肥的药材中白花丹醌的含量高于施加P肥的药材,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药材白花丹醌含量最高;不同繁殖方式中,根、茎和叶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变化不大。结论 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表明,白花丹醌为白花丹药材抗癌和抗炎等生物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因此,从白花丹醌含量的角度考虑,白花丹药材的最佳栽培条件为:土壤为黏土,采用扦插苗,生长过程中施加一定的N肥和K肥,光照条件为全光照,在此条件下可获得优质高产的白花丹药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广西不同产地瑶药猛老虎中的白花丹醌的含量,为猛老虎药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V:V),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1 m L/min。结果:白花丹醌在0.104μg~2.0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9,回收率范围为98.05%~100.52%,RSD%为1.12%。12个产地16个批次的猛老虎药材中白花丹醌的含量范围为0.004%~0.311%。结论:不同产地的瑶药猛老虎中的白花丹醌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对猛老虎药材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