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界定什么是血液流变学药物,首先需要确定血液流变学的研究领域.生物流变学创始人A.L.Copley认为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与血管流动和变形的一门学科.它从宏观、细胞及分子不同水平研究有关的流变现象[1].  相似文献   

2.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意义与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1 血液流变学研究的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研究血液流动与变型的新型学科,其范围包括血液流量、流速、流态、血液凝固性,血液中有形成分及血管变形性与弹性、微循环、微血管血液流变性等.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将会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障碍.因此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采用旋转式粘度计及微管吸吮系统,在宏观及微观层次上测量了梗阻性黄疾病患者红细胞流变学指标,实验对黑手术解除梗阻后一周的患者及健康人。结果表明,梗阻性黄症病人伴随着血液粘度升高,其宏观与微观红细胞变形性指标均有所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但是解除梗阻后一周的病人的血液粘度却明显降低,同时红细胞变形性指标下降,红细胞变形能力提高,宏观与微观流变学指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血液流变学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流 变学是研究物质流动 (flow)与变形 (deformation)的学科。生物流变学的概念首先由CopleyAL于 1984年提出 ,即指那些界于生物学与流变学边缘的一系列研究。近五十年来 ,生物流变学主要研究活物质以及某些从机体分离出的有主要生物学意义的物质的流动与变形。血液则是其中最主要的研究对象。因此 ,血液流变学是生物流变学的最主要分支。 195 1年 ,Copley提出的定义为“血液流变学是在宏观、微观、亚微观水平上 ,研究血液的细胞成分和血浆的变形和流动特征 ,以及与血液直接接触的血管结构的流变特性。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5.
由联邦德国血液流变学家H·Schmid-Schonbein等所编著的“EXAMPLA HAEMOR HEOLOGICA”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并定名为“图解血液流变学”(1989年3月第一版)。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以流变学为手段研究血液的流动与变形,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有力的生物工程手段。“图解血液流变学”一书采用独特的图解方式,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血液循环生理与病理情况下的流变学问题,并介绍了血液流变学的测定方法、常用  相似文献   

6.
引言流变学是随着本世纪廿年代对于油漆、粘状流体及印刷油墨的研究而诞生的,它是研究流体“流动”与“变形”现象的一门学科。有关生物流体的研究在五十年代多了起来,血液、淋巴液、滑液、唾液、宫颈液以及细胞内液等都是研究对象。美国学者Copley是生物流变学的开拓者。血液和血管一向是生物流变学界倍受重视的课题,文献多达生物流变学的2/3以上。这就无怪乎国际血液流变学学会是国际生物流变学学会的前身。血液流变学是一门实验  相似文献   

7.
血液流变学与微循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人 体的各个细胞、组织、器官只有在微循环血液的正常灌流下 ,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而微循环的正常灌流必须依赖微循环中血管组织、形态、生理功能和血液流变特性二方面的正常 ,血液流变性单方面的异常 ,也会造成微循环障碍。以下单从血液流变学方面联系临床讨论与微循环关系的有关基础知识 :1 何谓血液流变学流变学是研究物体流动和变形特性的科学 ,血液流变学也就是研究血液流动特性的科学 ,而临床血液流变学又侧重于研究各种疾病病理状态下血液流动的特性 ,与疾病发生、发展、诊断、疗效、预后等的意义。2 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临…  相似文献   

8.
微孔筛滤法与激光衍射法用于红细胞变形性测定之管见钱自奋*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的流动和变形的科学。近年,它的发展十分迅速,在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愈来愈受到重视。红细胞是血液中最主要的有形成分,对血液流动性质的影响最大。因...  相似文献   

9.
血液粘滞性是血液流变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血液流变学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人们愈来愈重视对血液粘滞性的研究。但是,对于血液粘滞性与ABO血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一问题,目前,尚无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根据各方面的资料,从血液流变学角度论证了以血液粘滞诸因素为变量的血液粘滞性与ABO血型具有相关性,即血液粘滞诸因素在不同血型中的表现是不同的。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还是血液流变遗传学这一新学科的补充与完善。为此,笔者在文中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方向及展望。  相似文献   

10.
血液流变学(简称血流变)介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是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在流动中的流动和变形规律及其对血液循环乃至整个机体的影响的学科.血液流变学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判定和预防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精神疾病在药物治疗、疾病影响等方面不断出现有关血液流变学的研究报道,现将血液流变学在精神科临床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喻秀兰  郭群 《中国微循环》2003,7(2):125-126
血液流变学是生物流变学最主要的分支 ,是近五十余年兴起的新型边缘交叉学科。1951年 ,Copley提出的定义为“血液流变学是在宏观、微观、亚微观水平上 ,研究血液的细胞成分和血浆的变形和流动特征 ,以及与血液直接接触的血管结构的流变特性”。在我国 ,目前血液流变学理论也已渗透到医学发展的各个领域 ,特别是与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血液流变性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发挥血液流变学的优势 ,尽快攻克与之相关疾病 ,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实施 ,…  相似文献   

12.
血液流变学 (Hemorheology)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变形性、粘滞性、凝固性及其对流量 ,即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给之影响规律的一门新兴边缘性科学。近年来在我国医学中得到迅速发展 ,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趋广泛。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是一些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形成过程中重要的病理机制 ,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均有重要意义。故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研究和正常参考值的测定 ,对于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各地区气候、海拔高度和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红细胞压积 ,所…  相似文献   

13.
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和血管流变性的一门科学。流变学(Rheo1ogy)这一术语首先由E.C.Bingham提出,1929年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流变学会成立大会上,确立了流变学是研究物体流动与变形的一门科学。它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与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其中也包括生物机体。1948年A.L.Copley在第一次国际流变学会议上提出生物流变学(Biorheo1ogy)这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 对 6 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抗精神药物治疗前、治疗 8周后分别作血液流变学检测及 PANSS量表评定。对精神分裂症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PANSS评分作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 ,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 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值、而红细胞电泳时间低于正常标准。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 ,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前后对照无明显差异。结论 血液流变学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估计无辅助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意义.方法 对比分析了DR39例、NDR48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DR组血液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均明显高于NDR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则低于NDR组.结论 DR的发生发展与血液流变学异常所致的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口腔癌局部高温热疗中,微循环血液动力学因素与热选择性杀伤机制的关系.本实验观察了口腔癌微血管构筑及血液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学特性。观察发现肿癌内微血管结构及分布与正常组织问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温度下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测定则显示随温度的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聚集性增加,血浆粘度下降。观察结果提示,口腔癌微血管结构与正常组织问的差鼻及高温下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改变,可能会导致在口腔癌局部加温时肿瘤局部血液动力学改变与周围正常组织的不同,这种不同可能是口腔癌局部高温热疗选择性杀伤机制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血液粘度与电阻率关系的微观流变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首次将以前我们用毛细管血液粘度和常规电导仪测量所得到的,血粘度(η)与其电阻率(ρ)之间的关系、推广到用旋转式血粘度计与自行研制的电阻抗法红细胞流变特性仪所测得的η-ρ曲线的动态函数关系。即考虑到切变流场中(切变率γ变化范围0-300s~(-1))血液粘度与其电阻率的关系。为了深入理解血液粘度的微观流变特性,我们利用Fricke的悬浮液电导理论以及本文作者对血液电流变特性研究的一些结果,建立了宏观流变学量──血液粘度与血球压积和切变流场中红细胞聚集一解聚、取向、变形等流变学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提示出血液粘度的微观流变学机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血液流变学的角度测定了不同类型26例肾病综合征的血液流变特性,并进一步观察了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内粘度及血液屈服应力、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更进一步认识和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变情况,以及血液的宏观、微观流变特性的改变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治疗方案对疾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液流变学检测仪检测Ⅱ型糖尿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组进行比较,观察疾病发生及治疗过程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经过治疗后,Ⅱ型糖尿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脑血栓患者的血液黏度降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包括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等均得到改善。结论:Ⅱ型糖尿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脑血栓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是导致出现微循环障碍及多种合并症的重要原因。血液粘度的增高、红细胞变形性的恶化,都提示我们在体内肯定存在着诱发病灶,促使我们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一步确定疾病的诱因,改善异常的血液粘度学指标有助于临床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相关指标在中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进一步研究脑梗死及脑出血中风患者在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检测方面最有诊断意义的指标。方法在质量控制的条件下,对100例中风病人(其中脑梗死患者78例,脑出血患者22例)和30例正常人群作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相关指标分析。结果脑梗死和脑出血中风患者的血沉、血沉方程K值、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胆固醇与正常人群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此外,脑出血患者除上述5项指标外,尚有全血粘度(高切)、红细胞变形指数与正常人群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对比资料研究显示,脑梗死和脑出血中风患者的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脑梗死和脑出血病人中,血液流变学中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变形指数有助于这两类中风原因的分析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