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体不断暴露在有害的化学物质之下,这样的生物体异物及其代谢物大多是有机阴离子,生物体具有排出有机阴离子的机构。肾近曲小管细胞、肝的肝细胞各自均可从血液经过细胞向尿中、胆汁中排出有机阴离子。肝肾的这种担负经细胞转运有机阴离子作用,在于存在着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因其是以多样构造的物质为基质,故也称为多选择性有机阴离子转运体。这种特性与已知的能代谢各种基质的药物代谢酶CYP(细胞色素P450)性质相似,可高效地对多种生物体异物加以排泄。现在所知的多选择性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右下述3个家族。  相似文献   

2.
从物质科学角度认识生命,在阐明生物体物质构成及空间结构的基础上,为搞清生体机能,深入研究生命物质变化的过程即物质代谢,从而产生了代谢调节学。所谓代谢调节学,即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物体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维持体内条件相对衡定的机制的学问。有意识地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仅有三十余年的历史。以往与此相类似的学说有比较(进化)生物化学。有关氧化磷酸化的调节,糖尿病时糖分解与异生的调节及癌细胞的发生和分化时糖有氧代谢和酵解的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是形成代谢调节学的基础和桥梁。代谢调节研究的形成研究系统发生和个体发生的生化学是形成代谢调节学说的基础。人体代谢调节的多样性,是进化、分化及适应的结果。一般来说,对能量的生成效率,营养物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和应激蛋白当细胞和生物体遭遇到高温时,即将合成被称为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的一组蛋白质。这种应答被称之为热休克应答,该现象普遍存在于细菌乃至高等动物细胞中。除热休克外,当细胞遭受各种不良刺激及环境变化时也可被诱发...  相似文献   

4.
由于与嘌呤代谢有关的腺苷脱氨酶 ( ADA)缺陷引起基质蓄积导致淋巴细胞的发生障碍 ,称该疾病为ADA缺陷症。它是人类初次使用基因治疗并取得成功的疾病。ADA是核酸嘌呤代谢中将腺苷及脱氧腺苷转变成肌苷和脱氧肌苷的酶。 ADA缺陷时可引起腺苷、脱氧腺苷蓄积。虽有一部分游离到细胞外 ,但大部分脱氧腺苷可同磷酸结合为脱氧三磷酸腺苷 ( d ATP)。d ATP不游离到细胞外 ,而是在细胞内蓄积从而阻碍细胞的 DNA合成。由此引起淋巴细胞损害而减少 ,不论T细胞还是 B细胞都陷入缺损状态。即 ADA缺陷症可呈现出与重症联合性免疫缺陷症相同的…  相似文献   

5.
八濑善郎在神经疾患与金属代谢一文中,介绍了金属元素分生物体必需者与非必需者。如前者缺乏或过剩可能对生物体造成损害。必需金属元素对生物体起酶的辅因子作用。几乎所有重金属,如发生过剩,都对神经组织有毒性。由金属代谢障碍引起的病变可区分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与周围神经系统病变或两者都受累。依据其受损部位又分为神经元病、髓鞘病、轴突病。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为金属蓄积  相似文献   

6.
对于需氧生物来说,驱动生命活动的能量主要依赖于氧化磷酸化,维持正常活动每天需要消耗430L的氧气。在此过程中,有百分之几是做为活性氧被释放出来。与此相适应,就必须消除生物体内各种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和自由基。此外,生物体也将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等气态单价氧化物作为神经递质用于生理代谢。氧化应激是由于活性氧和自由基的产生以及代谢失衡所引起的。这里主要概述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结合的活性氧和NO产生机制以及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水通道的病理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毅刚 《日本医学介绍》2001,22(11):506-507
水是生命现象的必须物质 ,可医学界至今对体内乃至细胞内外水代谢的研究 ,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原因之一是对水转运的研究尚无恰当的手段 ,另外 ,还因水转运受电解质转运而形成的渗透压的调节 ,而医学界在电解质转运的研究中尚有误解。例如 ,一个人每天要摄取 1~ 2L水 ,并产生 0 5L代谢水 ,再通过尿、粪便、汗、不感蒸发排出 2L水。尽管这是一种现象 ,却是由体内水转运动力系统来完成的。水转运量最多的脏器是肾脏 ,一天中有 1 80L体液经肾小球滤过 ,其中98%被重吸收。其次 ,是消化道 ,包括摄取的 2L水在内的 7L消化道分泌液储存在…  相似文献   

8.
恶性胶质瘤具有高度浸润性,但其机制尚不明了。一般来说,恶性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过程包括:①瘤细胞从原发灶游出,②游出细胞附着于细胞外基质,③基质成分分解,④瘤细胞向被修饰后的基质移动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其中瘤细胞运动亢进在浸润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在研究了胶质瘤细胞运动性的基础上,利用培养胶质瘤细胞,研究了上清液中是否存在增进瘤细胞运动性的因子。  相似文献   

9.
肝脏星状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初 ,用胶原酶、链酶蛋白酶原位循环灌注法首先成功地分离了大鼠肝星状细胞 (旧称储脂细胞、Ito细胞 ) ,从此人们开始了肝脏星状细胞 (HSC)的体外研究。HSC是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细胞。而肝细胞的正常功能和HSC能保持静止状态 ,均有赖于Disse腔内正常的细胞外基质成分。本文就HSC与细胞外基质及金属蛋白酶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一、肝脏星状细胞的概述肝脏星状细胞 (HSC)的生物学特性 肝脏星状细胞位于肝窦的内皮下腔Disse腔 ,在常规HE染色的肝组织切片中 ,不能显示星状细胞…  相似文献   

10.
水肿是细胞外液量,尤其是组织间液量增加并伴有钠潴留的一种体征。正常人的细胞外液量为体重的20%左右,其中盐类的90%左右为钠盐,其渗透压保持在290±4/mosm/kg。H_2O。能保持这种体液恒定性的因素,其一是因肾脏对排出水、钠的调节。因此,当肾脏调  相似文献   

11.
检查尿中白细胞有赖于显微镜。现在不用显微镜,试用细胞尿试验试纸时,检查尿中白细胞。细胞尿试验是以一块塑料板为基质的试纸条。反应原理:在试纸部分氧靛基质酯(indoxylester)被颗粒白细胞—酯酶分解,此时生成的氧靛基质被空气氧化而产生靛兰(indigoblue),试纸部分显示乳白色向兰色转变的颜色。检查方法是和以前的试纸法一样采用浸  相似文献   

12.
喻磊  王心 《日本医学介绍》2005,26(10):479-480
所谓黏附分子是指存在于细胞表面,参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的分子群的总称.广义来说,纤维连结蛋白、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等细胞外基质的构成成分也是由细胞分泌并存在于细胞表面,也可归入黏附分子的范畴.但狭义所指的黏附分子是指贯通细胞膜的糖蛋白或构成细胞膜的糖脂质.  相似文献   

13.
一、肝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TGFβ(转化生长因子 β)有显著促进纤维化作用 ,因其在肝纤维化动物实验模型及肝硬化患者中显示增加 ,故考虑其活性化在肝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在纤维化肝中 ,主要是Kupffer细胞的旁分泌或活化星状细胞本身的自分泌分泌TGFβ ,由于TGFβ ,静止期的星状细胞可转化为活性化肝星状细胞 (又名 :myofibroblast,平滑肌α肌动蛋白 :αSMA阳性 )。这种活性化肝星状细胞可产生胶原 ,引起肝纤维化。但在纤维化形成后 ,由于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ase,…  相似文献   

14.
尿排出的多种酶中NAG(β-D-N-乙酰氨基葡萄糖酶)是直接从肾组织逸脱到尿中的糖蛋白高分子物质,与其他各种尿酶比,是反映肾脏疾病最敏感的酶。本文以尿中NAG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为重点加以阐述。一、尿中NAG的荧光基质测定法(4MU-NAG法) 1.试剂的配制  相似文献   

15.
生物体在各种应激原的刺激诱导下,合成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质——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休克应答(heat shock response),热休克应答普遍存在于从细菌到高等真核生物的整个生物界。HSP具有增强细胞对应激反应的耐受性,保护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蛋白质稳定,维持细胞生存等功能。除热损伤外,其他许多因素如:低氧、亚砷酸盐、肿瘤、炎症、病毒感染、DNA损伤、氨基酸类似物、重金属、精神刺激因素等可诱导HSP合成。  相似文献   

16.
H_2受体阻滞药—甲氰咪胍(C)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的常用药,同其他药物合用时,可抑制肝微粒体的氧化代谢和肾小管阴离子分泌,而使全身廓清率低下。最近报告,首次服用甲氰咪胍后,其他药物的肝代谢抑制作用最强,这种竞争抑制的效果是可逆的,亦即肝内甲氰咪胍浓度最高时(服药后2小时),其他药物廓清率最低,因此具有吸收快和肝脏高廓清率的特点,通常给药间隔8小时以上的药物(例如心得安、异搏停等)肝廓清率可能与甲氰眯胍给药时间接近。  相似文献   

17.
日本德岛大学酶研究中心发现一种视为引起老年骨质疏松症原因的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名为“组织蛋白酶L”的酶,它存在于人体细胞中,具有分解蛋白质的功能。在培养大白鼠的骨细胞中,过多地添加该酶可促进骨组织代谢的甲状旁腺激素活性。研究发现,从  相似文献   

18.
据一九八五年六月十八日日刊《工业新闻》报道:一种近似白血球和红血球的人工细胞已由京都大学的田伏教授研制成功。这种人工细胞是用界面活性剂和触媒合成的,它具有运输氧气、营养并用氧气和营养生产能量的呼吸机能。在机体内部,红血球从肺取出氧气运往体内各部,然后由肌细胞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能量。要人为地模拟这一功能就须在细胞膜上特定的位置吸进  相似文献   

19.
在组织损伤之后的创伤治愈过程中,发生实质细胞再生及细胞外基质的产生,是所有脏器的共同反应。作者以肝脏为模型进行了组织损伤和修复的研究。另外,众多的研究者从癌的浸润,有关转移的基质分解酶的探索中,对胃癌中的硬癌的纤维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已知细胞外基质的产生,有修补组织损伤和诱导实质细胞的功能,对调节合成和分解系统两者的平衡是重要的,有关细胞因子的合成系统,可有TGF-βPDGF FGF等;而分解系统的细胞因子有IL? TNF等。本文将叙述在创伤治愈过程中最具重要功能的TGF-β,阐述其基因学所见、作用机制以及将来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创伤愈合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粘附分子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伤愈合由组织损伤时即开始 ,经出血、血凝、炎症、肉芽形成、血管新生、创面收缩、细胞外基质产生和上皮形成的过程进行。近年来已经明了 ,在这一过程中 ,细胞粘附分子对细胞增殖、游走、创面收缩等有重要作用。粘附分子是与细胞同细胞、细胞同细胞外基质的结合密切相关的分子 ,有免疫球蛋白家族、整合素 (in-tegrin)家族、CD4 4家族、选择蛋白 (selectin)家族等几类。本文概述与创伤愈合关系密切的粘附分子及如何受到调控 ,其中包括作者的实验研究结果。1.与创伤愈合过程密切相关的粘附分子在创伤部位因组织损伤发生血管破裂 ,血小板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