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 GZ作用后,大鼠心肌组织内内皮素-1(ET-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 RNA 表达变化。 方法  24只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 GZ重复暴露后30 m in、6 h 和24 h四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G 值为+ 1 GZ, 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 10 GZ/3 m in(两次中间间隔30 m 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 m in、6 h 和24 h 处死大鼠取心,提取总RNA,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ET-1和eNOSm RNA 表达水平。 结果 + GZ暴露后30 m in 和6 h 大鼠心肌组织ET-1 m RNA 明显升高,eNOSm RNA 明显降低,但24 h 时均恢复正常。 结论 + GZ暴露可使大鼠心肌组织内ET-1和eNOSm RNA 表达发生改变,其在心肌损伤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Gz作用后,大鼠心肌组织内内皮素-1(ET-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变化。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和24h四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G组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0Gz/3min(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和24h处死大鼠取心,提取总RNA,用半定量反转录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GZ引起脑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和24h四组,每组6只。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0GZ/3min(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和24h处死大鼠取脑,提取总RNA,用建立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检测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内NOSmRNA表达水平。结果+GZ重复暴露后30min和6h大鼠脑组织NOSmRNA明显升高,但24h时恢复正常。结论+GZ重复暴露可刺激大鼠脑组织NOSmRNA的表达,NO可能参与了+GZ所致脑损害的病理过程,但这种损害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两种生长因子在+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和24h四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0GZ/3min(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和24h处死大鼠取脑,提取总RNA,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检测+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NGF和bFGFmRNA表达水平。结果+GZ重复暴露后30min和6h,大鼠脑组织NGF和bFGFmRNA明显升高,24h降至正常。结论+GZ重复暴露可诱导大鼠脑组织NGF和bFGFmRNA的表达增加,这两种生长因子的表达增加可能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和损伤修复作用,是脑的自身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c-fos和c-jun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GZ引起脑损害的分子机制,为+GZ防护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和24h四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0GZ/3min(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和24h处死大鼠取脑,提取总RNA,用建立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检测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c-fos和c-junmRNA表达水平。结果+GZ重复暴露后30min大鼠脑组织c-fos和c-junmRNA明显升高,分别是对照组的2.8倍和1.5倍,但6h和24h时恢复正常。结论+GZ重复暴露可诱发大鼠脑组织c-fos和c-junmRNA的表达,这种表达快速且短暂,在+GZ所致脑损害的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Gz重复暴露对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在+Gz所致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检测+Gz重复暴露大鼠脑组织HSP70mRNA表达水平。结果+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大鼠脑组织HSP70mRNA均有升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7倍和2.6倍,24h恢复正常。结论+Gz重复暴露可诱导大鼠脑组织HSP70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Gz重复暴露大鼠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 mRNA表达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反复高+Gz暴露后大鼠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mRNA表达变化。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24h和48h五组,每组4只,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4Gz/45s(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4Gz/45s(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  相似文献   

8.
目的 筛选和鉴定反复高Gz暴露大鼠脑损伤相关基因。方法 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和24h4组,每组4只。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4Gz/45s(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和24h处死大鼠取脑,提取总RNA。取对照组和+Gz暴露后6h组大鼠脑总RNA,用mRNA差异显示(DDPCR)的方法,筛选+Gz暴露大鼠脑差异表达基因。用3组锚定引物和6组随机引物作不同组合进行PCR扩增。用Slot blot方法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在对照组和+Gz暴露后30min、6h和24h组大鼠脑中表达情况。结果 获得的差异表达片段,经斑点杂交进一步筛选,克隆了3个强阳性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与Genebank等数据库进行同源比较,没  相似文献   

9.
不同持续高+Gz作用下大鼠脑细胞凋亡及bcl,p53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不同+Gz作用下大鼠脑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p53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细胞凋亡在反复高+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病理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7Gz暴露组、+10Gz暴露组和+14Gz暴露组,各组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24h和48h处死大鼠取脑。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脑细胞凋亡及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p53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10Gz暴露组和+14Gz暴露组在6h和24h时在大脑皮层、海马CA1区和纹状体可见部分神经细胞发生凋亡和bcl-2和p53mRNA表达变化。结论 反复高+Gz暴露可引起大鼠脑内部分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和p53的表达变化,细胞凋亡可能是反复高+Gz暴露致脑损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 GZ 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cfos、cjun 和神经生长因子(NGF) 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它们在+ GZ 所致脑损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检测方法检测+ GZ 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cfos、cjun 和NGF m RNA 表达水平。结果:cfos 和cjun 在+ GZ 重复暴露后30 min m RNA 表达明显升高,6h 和24h 降至正常;NGF 在30 min 和6 h 表达均明显升高,24 h 恢复正常。结论:表明+ GZ 重复暴露可诱导大鼠脑组织cfos、cjun 和NGF m RNA 的表达,提示它们的表达增加可能在+ GZ 所致脑损伤中起病理或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Gz引起脑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和24h四组,6h和24h四组,每组6只。实验组大鼠在动脉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0Gz/3min(两次中间间隔30min)作用,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和24h处死大鼠取脑,提取总RNA,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检测+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ICAM-1 mNRA表达水平。结果:+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和24h大鼠脑组织ICAM-1 mRNA均明显升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7倍,3.0倍和1.9倍。结论:+Gz重复暴露可诱导大鼠组织ICAM-1 mRNA的表达,介导了白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增强,在+Gz所致脑损害的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持续高+GZ作用下大鼠脑细胞凋亡及bcl-2、p53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 GZ作用下大鼠脑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凋亡相关基因 bcl- 2、p5 3基因表达的变化 ,探讨细胞凋亡在反复高 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病理作用。 方法  48只 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 7GZ暴露组、 10 GZ暴露组和 14GZ暴露组 ,各组分别于暴露后 30 min、6 h、2 4h和 48h处死大鼠取脑。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 TUNEL )检测大鼠脑细胞凋亡及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凋亡相关基因 bcl- 2和 p5 3 m 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  10 GZ暴露组和 14GZ暴露组在 6 h和 2 4h时在大脑皮层、海马 CA1区和纹状体可见部分神经元细胞发生凋亡和 bcl- 2、p5 3 m RNA表达变化。 结论 反复高 GZ暴露可引起大鼠脑内部分神经细胞凋亡及 bcl- 2和 p5 3的表达变化 ,细胞凋亡可能是反复高 GZ暴露致脑损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 Gz暴露后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肾上腺髓质素(ADM)的变化,为 Gz防护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 5Gz及 10Gz暴露后30min及6h五组,每组6只。分别于暴露后30min和6h后处死大鼠取血及心脏、肺组织,测定血浆NO、ET-1、ADM含量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检测方法检测心脏、肺组织eNOSmRNA表达水平。结果 Gz暴露后大鼠血浆中NO、ADM含量及心脏和肺组织eNOS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血浆中ET-1含量显著减低。结论 Gz暴露后大鼠NO、ET-1、ADM出现抗损伤代偿性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反复高 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病理作用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和丹参对反复高 GZ暴露致脑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2 0只 SD大鼠随机分成 5组 ,对照组大鼠 G值为 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 3次 14GZ/4 5 s(两次间间隔 30 m in)作用。 b FGF处理组、丹参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处理组在 GZ暴露前后分别给予腹腔注射 b FGF(10 0 μg/kg)、丹参 (15 g/kg)或生理盐水 (2 m l)各一次。于暴露后 6 h处死大鼠取脑 ,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 bcl- 2和 p5 3m RNA表达以及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Td T)标记法 (TUNEL )检测脑内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GZ暴露组可见明显的 bcl- 2、p5 3m RNA表达变化和部分神经细胞凋亡 ,而 b FGF和丹参能阻断 bcl- 2和 p5 3表达变化和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 结论  GZ重复暴露可引起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 bcl- 2和 p5 3的表达变化 ,细胞凋亡是反复高 GZ暴露致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而 b FGF和丹参对 GZ暴露所致的脑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Gz引起脑损害的分子机制,本文用建立的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检测+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内NOS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Gz重复暴露后30min和6h大鼠脑组织NOS mRNA明显升高,但24h时恢复正常,表明+Gz重复暴露可刺激大鼠脑组织NOS mRNA的表达,NO可能参与了+Gz所致脑损害的病理过程,但这种损害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