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骨头坏死外科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捷  于建华 《天津医药》2005,33(4):254-256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股骨头血运障碍导致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坏死的病理过程。其特征是股骨头缺血、坏死,随之出现的修复反应,进而发生股骨头塌陷及髋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其治疗方法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3类:非手术治疗、姑息性手术治疗及髋关节成形术。  相似文献   

2.
骨髓间充质细胞移植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会产生髋关节疼痛,晚期经常导致股骨头塌陷、骨关节炎,最终需要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由于股骨头塌陷造成髋关节的病残较重,治疗较困难,故强调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目前早期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髓芯减压、钻孔植骨等,这些方法效果都不甚满意,且存在争议。随着对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成为近年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热点,现将该方法及相关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0例(63髋)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25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A组),36例(38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观察两组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术后1、3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B组明显高于A组,疼痛发生率及翻修率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臼或股骨侧骨溶解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股骨柄松动明显少于A组(P〈0.05),髋臼磨损或松动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患者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全髋关节置换,且疼痛及翻修率较高。因此对于该类老年患者推荐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髋后外侧入路,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手术治疗12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5~36个月。依据Thompso-Epstein评分中临床和放射学评价标准,优6例,良4例,可1例,差1例。未出现可吸收螺钉断裂及异物反应现象,无深部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髓后外侧入路可吸收螺钉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可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NFH)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36例52髋ANFH患,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超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的DSA检查及药物灌注。结果 50髋(96.2%)供血动脉有异常改变,40髋(76.9%)股骨头有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染色,25髋(48.1%)显示股骨头静脉引流异常。治疗后髋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或好转,关节功能明显得以改善,DSA复查,髋关节周围交通吻合血管显示明显增多。53.8%(28/52)的患髋股骨头显示单位面积上血管数量增加,治疗后1年X线平片及CT复查,71.2%(37/52)患髋股骨头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结论 介入治疗ANFH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临床症状,恢复髋关节功能及促进股骨头的新骨形成,应选择臀下动脉为靶动脉进行造影和药物灌注。  相似文献   

6.
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治疗年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禹基  孙俊英 《江苏医药》2003,29(2):117-119,T001
目的探讨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治疗年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方法和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对FicatⅢ期、早IV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9例12个髋关节施行了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并进行随访。结果元一例伤口感染、脱位和神经、血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随访9—38个月,显示全部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从术前的39分(28—62分)改善至术后的91分(85一96分)。结论股骨头表面置换术作为年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过渡性治疗,能有效延缓全髋置换术的手术时间,是治疗FicatⅢ期及早IV期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T H A )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患者髋关节行中大直径股骨头T H A ,其中金属-聚乙烯假体15例 ,陶瓷-陶瓷假体21例.术后定期随访 ,行髋关节功能检查和X射线检查 ,采用 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 ,无髋关节脱位、关节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X射线示所有髋关节假体位置满意 ,术后无假体松动移位现象.术后患者Harris评分较术前增加 ,优良率达92% .结论中大直径股骨头T HA治疗髋关节疾病的疗效良好 ,在髋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髋关节牵开成形器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关节牵开成形器在股骨头坏死早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口服药物加髋关节牵开成形器,对照组单纯行药物治疗,治疗后第1、3、5、7、12、18、24个月来院复查X线片和MRI片。结果①治疗12个月后,按照百分疗效评价标准,两组分值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除对照组在疼痛、功能改善上未见显著性差异外,治疗前后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单纯服药组优良率达到55.1%,服药+髋关节牵开成形器组/侧优良率达到63.8%。②采用内服药物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采用药物+髋关节牵开成形器治疗股骨头坏死以综合疗效标准评定均效果显著,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5.3%、74,5%。结论髋关节牵开成形器是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过慧敏  廖琦  黄华斌 《江西医药》2010,45(3):193-194
目的探讨股骨头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改良股骨头骨折脱位分型方法,对28例股骨头骨折病人,采用手术治疗26例。其中股骨头骨折小骨块切除5例,骨折块复位内固定18例,髋关节置换3例。结果平均随访2年,按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和X线结果,优11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79%。结论重视按股骨头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何重荣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209-210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并与同期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41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患者较为优越,两组对比P>0.05,差异性不大,无统计学意义;全髋关节置换组翻修率(3.4%)明显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患者(14.6%),两组对比P<0.05,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2%)明显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17.1%),两组对比P<0.05,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不如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没有明显优势,但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远期疗效较为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骨科常见髋关节疾病。股骨头缺血坏死常与髋关节一过性骨髓水肿综合征混淆,容易发生漏诊、误诊,两者在诊断、治疗及预后上截然不同。通过从疾病病因、诊疗与预后等方面进行对比,髋关节一过性骨髓水肿综合征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有各自不同的处理思路。  相似文献   

12.
苏敬阳  韩永台 《河北医药》2012,34(8):1235-123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学说,如脂肪栓塞学说、骨细胞脂肪变性坏死学说、骨内高压静脉淤滞学说、微血管损伤学说、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动脉血管炎学说、骨质疏松、负重学说、激素、酒精导致股骨头内脂肪髓(脂肪堆积),诱导骨髓多功能干细胞系分化成脂等观点[1-4].对该病的自然病程研究发现,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后未经有效治疗,在1~4年内不可避免地出现股骨头塌陷[5].股骨头一旦塌陷,约87%患者因髋关节功能障碍而需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throplasty,THA)[6],但中青年THA 的中长期疗效仍不满意[7].当病变处于Ⅰ、Ⅱ期时,采用有效的治疗可使约80%的患者保留股骨头,维持近似正常的髋关节功能,从而避免或延缓人工关节置换.通常所认为股骨头塌陷的发生率为68%~97%,是根据X线片或骨扫描的影像表现所确定的.近来根据MRI诊断的ONFH的塌陷发生率为27%~64%[8,9],说明并非所有的ONFH均发生塌陷.有报道,在疾病早期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可明显降低ONFH塌陷的发生率,从而保留了患者原有的股骨头及髋关节功能[5].因此,早期诊断并对预后进行预测以选择最佳治疗手段,是达到保留股骨头及髋关节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炎及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等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已经成为一种恢复髋关节功能和解除疼痛的主要治疗手段,康复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对我科3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病人进行康复护理干预,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 对96例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并作回顾分析.结果 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术前评分:35 ~45分,平均40.2分,术后评分:70~90分,平均86.6分,优良率92.3%.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晚期股骨头坏死能够取得满意疗效,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精细操作,并合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髓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对63例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其中42例股骨颈骨折,21例股骨头坏死)(Marous分期~期)患者选择髋关节置换治疗(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股骨近端骨折3例,异位骨化1例,1例术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经内科抢救后痊愈出院,1例脱位再次手术复位;58例Harris评分优良,优良率92%。结论: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晚期股骨头坏死能够取得满意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于娥 《中国医药指南》2014,(36):298-298
目的讨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 106例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实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针对患者术后一般状况给予相应护理。结果针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配合相应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纠正患髋的变形,保证患者康复等方面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发病情况及一般生命体征的变化状况,及时预防并遏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督促患者积极、及时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在手术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患肢功能训练,促进患者及早康复;以上均作为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86例股骨头坏死应用全髋置换术临床疗效与分析。方法将8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组采用改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手术时间相近外,失血量、输血量、住院日及Harris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显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的要点。方法5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并配合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股骨头坏死人工全髋关节的置换免除患者的痛苦,纠正患处的变形,保证患者病痛康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结论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置换手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发病情况以及生命的体征的变化形态,对于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及时的预防;促使患者对于治疗进行及时的配合;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的指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刘文波  张田 《贵州医药》2014,(2):183-18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NFH),是由于各种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循环,最终导致股骨头塌陷,髋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本病早期表现为髋部疼痛,活动后加重,晚期股骨头塌陷,严重影响髋关节功能,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早诊断、早治疗对防止股骨头塌陷和患者致残尤显重要。针对早中期ANFH的治疗,国内外学者认为理想的方法应是保留股骨头,而不是置换。所以,保留股骨头是治疗ANFH的主要目标,对“保髋”疗法的各种研究也就成为了热点。本文简要概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非手术治疗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折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94例住院治疗的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和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各47例,并比较两组疼痛、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组远期临床疗效优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和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差异显著.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远期临床效果优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