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品管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推行品管圈活动,提升药事服务质量,营造员工团队合作及学习成长的环境,提高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以圈员自愿参与的方式,运用多种统计方法,按照品管圈实施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结果PIVAS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差错由改善前的平均每周84.75件降低至改善后的平均每周35.44件。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能够不断发现和解决PIVAS的内部问题,改善工作质量,提高药学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与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推行品管圈活动,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按照品管圈理论实施各项活动,分析PIVAS差错发生的主要类型,探讨并实施解决的对策,评价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并进行持续探讨与改进。结果 PIVAS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差错明显减少,由改善前的每周36.9件降低至改善后的每周17.3件。结论 PIVAS推行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配置差错,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开展品管圈活动,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差错,提高工作质量,保证用药安全。同时提高员工自我管理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团队协作的氛围。方法组建品管圈,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结果 PIVAS差错件数由活动前81件/周降低至活动后34件/周,提高了员工积极性和责任心。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能够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药学人员参与参与管理的意识与执行力。  相似文献   

4.
品管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与防范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推行品管圈活动,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减少差错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运用各种品管手法,对PIVAS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PIVAS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差错数明显减少,由改善前的每周84.75件,降低至改善后的每周35.44件。结论通过推行品管圈活动,能够不断发现和解决PIVAS内部问题,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在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方法:通过一线工作人员积极自愿的组成品管圈,在上级领导的参与、支持下,运用多种品管方法,按照戴明循环(PDCA循环)开展活动.结果:门诊西药房在开展品管改善活动之后,患者取药疑问或纠纷事件由132件/2周,降至62件/2周.结论:通过品管圈的改善活动,提高门诊药房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朱华军  胡波  石文龙 《中国药业》2013,22(10):111-112
目的采用品管圈方法,优化门诊药房的服务质量。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按照品管圈实施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改进。通过开展专题报告、中期评估和结果发表等形式,进行过程评价和管理。结果门诊药房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调配差错件数由改善前的22件/周降至9件/周。结论通过推行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药剂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改善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QCC手法和工具,降低住院药房发药错误率,营造员工团队合作及学习成长的环境,提高本科室人员参与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2010年7月~2011年7月,我科设立QCC活动,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结果降低住院药房发药错误改善前的12.0件/周降低为4.4件/周,下降63.3%。结论在药剂科人员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是可行的,提高了药剂科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药事服务质量,有效的提高了药剂科人员参与管理意识和管理制度执行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员工自觉参与管理的意识,减少差错的发生,保障病人用药安全。方法:充分利用品管圈的各种手法,进行差错分析,提出防范措施。结果:在PIVAS差错明显减少,由改善前的每周47.75件,下降至改善后的17.16件。结论:通过推行品管圈的活动,不断改进药事质量,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通过尝试在本院药剂科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提升药事服务质量,营造员工团队合作及学习成长的环境,提高本科室人员参与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2008年7月起,我科设立专项推行员进行品管圈活动的推行工作,在系统培训的基础上,率先在本科室的门诊药房和制剂室尝试推行QCC活动,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6个月为1个品管圈活动周期,通过开展开题报告、中期评估和结果发表等形式,进行过程评价和管理。结果门诊药房的滴水圈通过QCC开展,使门诊处方调配内差件数由改善前的22.6件/周降至9.25件/周;制剂室的大雁圈将万元制剂的一次性耗材成本降低了20.83%。结论在药剂科人员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是可行的,提高了药剂科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药事服务质量,有效地提高了药剂科人员参与管理意识和管理制度执行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强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深化药学服务,营造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青年药师参与质量管理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方法:将品管圈模式引入部门日常质量管理工作中,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内部差错由30.25件/周降低到16.00件/周,同时青年药师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工作效率、凝聚力、工作积极性、品管手法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内部差错,保证患儿用药安全有效,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输液的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本院引入品质管理概念,运用品管手法,引导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全过程,增强员工的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实现后静配中心差错由政策实施前6.3件/周下降到政策实施后1.7件/周,冲配差错率下降了73%,员工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积极性都得到了提升。品管圈活动在药剂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推行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配置质量,保证了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金灵泰 《海峡药学》2014,(5):132-133
为利用品管圈降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调剂中的差错,提高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药物的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我院引入品质管理概念,引导药师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责任心。结果 PIVAS药物配置过程中的调剂差错件数由改善前平均每周26件降低至平均每周10件,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明显增强,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差错,确保安全医疗效果显著,同时也增强了药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药师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在静脉用药配置中心(PIVAS)推行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工作的品质质量,营造了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方法以圈员自愿参与的方式,运用多种统计方法,按照品管实施的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结果 PIVAS送药差错件数由改善前的平均每周9.9件降至改善后的平均每周4.15件。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送药差错率,减少了药物的浪费,从而提高了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推行品管圈活动,降低药物在审核、调配过程中的破损率。方法以自愿参与的方式,按照品管圈实施的十大步骤、七大手法进行活动。结果药物集中调配的破损率由改善前的0.028%降低至0.016%。结论通过在团队实行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参与者的管理能力,降低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的破损率。  相似文献   

15.
陈湘 《海峡药学》2012,24(7):242-243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提高门诊服务质量的管理中,分析造成内差原因,制订相应对策并实施,并评估活动效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调剂内差发生件数由改善前的45.75件/周下降到改善后13.375件/周.推行品管圈活动能提高门诊药房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同时提高药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静脉药物调配中差错应用的效果。方法: 为实现“降低配置差错”,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每周差错发生总数为指标分析现状,以“二八法则”计算出改善目标值。采用头脑风暴法找出产生这一问题的具体原因。采用鱼骨分析法并依据“二八法则”找出主要原因,总结出对策并实施。最后以实施前后无形和有形成果为依据检验实施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在推行品管圈活动之后,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差错数由47件/周,下降到22件/周,目标达标率为104.1%,进步率为53.2%。参与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协调能力、团队精神、责任感和信心均得到了提高,提高了分析总结问题能力。结论: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有明显提升作用,通过开展该管理手段能够深入发掘和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内部所出现的问题,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制定解决对策,可有效地提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护士服务观念,提高药师在控制配置中的质量管控能力,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刘洪峰  范秀英 《海峡药学》2016,(11):274-277
目的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排药环节进行优化,降低排药差错率,提高工作质量,保证输液安全.方法 2013年4月PIVAS成立品管圈,并确定降低排药差错率为主题,分析PIVAS排药差错的原因,按品管圈实施步骤实施各项活动,并拟定和改善措施.结果 PIVAS排药差错率由活动前的0.12%改善到活动后的0.0512%,达成率88.9%.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有效降低了PIVAS排药差错率,还提高了科室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以及发现和解决PIVAS内部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缩短中药房患者候药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探索品管圈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尝试推广品管圈,提高中药药事服务质量,营造团队协作精神。方法针对主题,设定目标,利用品管圈的各种工具,挖掘发挥个人潜能,通过团队力量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并实施,同时评估该活动的效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中药房高峰期患者候药的平均时间从活动前的25.38min下降到12.04min,活动效果明显。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有目的地改善解决日常工作中问题,缩短患者候药时间,有助于科室管理,对提高中药药学服务质量,提高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管理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晓  金杨君  朱东升 《医药导报》2011,30(7):970-972
目的 利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组成门诊药房Vitamin圈,提升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降低门诊药房调配发药差错次数,保证用药安全.方法 自2010年3月起,在系统培训的基础上,门诊药房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推行QCC活动,按QCC实施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结果 门诊药房的Vitamin圈通过开展QCC活动,使门诊药房处方差错次数由改善前的每周137件降至52.5件.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药房取得良好效果,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次数,提升员工药学服务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罗焕华  曹侠  俞淑文  郝婕 《中国药事》2018,32(10):1423-1429
目的:通过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开展品管圈活动,缩短难溶性粉针剂的总配置时间,减少医疗纠纷,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同时,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团队协作氛围。方法:在原有3期品管圈活动经验的基础上,选择挑战性更高的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亦被称为“创新型”QC小组,是建立在成熟品管理念和新品管手法基础上,主要针对新的、无既往经验的工作,通过探讨对策和手段,创造出新的工作方法,达成新的期望值),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处置。结果:PIVAS难溶性粉针剂的调配时间由改善前的5.2 h/600支,降低至改善后的2.1 h/600支,提高了员工的业务能力和开拓创新思维,增强了存在感和荣誉感。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缩短了难溶性粉针剂的调配时间,能够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以及主动改变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