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更进一步对“品管圈”应用在降低住院药房药品管理损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 对过去两年(2014.9 ~2016.9)我院药房药品管理应用“品管圈”前后药品管理损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品管圈活动在药品损耗中的应用价值,并对药品损耗情况制定相应的降低损耗对策.结果 自品管圈活动开展以来,我院住院药房药品损耗由活动开展前的354件降低198件,下降率达43.91%,接近目标值的186件.目标达标率为186/198 =93.94%.在进行品管圈活动后住院药房药品管理损耗发生频次明显降低,较之活动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住院药房药品管理中应用品管圈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药品管理损耗,而且能够显著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与积极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仲春雷 《北方药学》2016,(11):155-156
目的:分析评价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医院门诊药房药品过期损耗的价值.方法:我院于2015年2月以"降低门诊药房过期药品发生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5、6、7月盘点收集门诊药房的过期药品品种数百分率,5月为1.00%,6月为0.48%,7月为0.36%;过期药品数量大幅度下降.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圈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对于环境保护及减少药品损耗有积极影响,可广泛开展此项活动.  相似文献   

3.
吴灿明 《北方药学》2015,(12):137-138
目的:分析品管圈在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药剂科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管理活动,对活动开展前后药剂质量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并进行记录、总结.结果:品管圈管理活动开展后药房每周平均药品调剂差错9.3件明显低于活动开展之前每周平均药品调剂差错41.2件,目标达成率为71.3%,进步率为92.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药剂科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管理活动,进一步降低发药出错率,保证患者安全用药,药剂科整体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住院药房药品调配的准确率,提高医院整体的服务水平及公众的满意度.在住院药房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通过查检表、柏拉图、甘特图、鱼骨图及雷达图等手法,并采用头脑风暴法,对主题为“提高住院药房药品调配的准确率”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开展一系列的改善措施.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住院药房药品调配差错件数由活动首的99件/周降低到44件/周,并提高明员的互助与积极性,改进工作质量.品管圈活动在改进住院药房药品调配准确率中起到提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住院药房智能化麻精药品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定“住院药房智能化麻精药品管理体系建设”作为本次品管圈(QCC)活动主题,对麻精药品处方合格率,病区取药时间、满意度进行调查,按照品管圈手法进行计划、实施、制定对策并确认效果。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取药时间显著降低,麻精药品处方合格率、病区满意度明显提高。品管圈目标达成率104.3%,进步率68.6%。结论 QCC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辉 《北方药学》2015,(10):130-131
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住院药房调剂差错率的影响. 方法:将品管圈应用于降低住院药房调剂差错率的管理中. 分别收集并统计本院住院药房品管圈应用前(2014年8月)、品管圈应用中(2014年9~10月)以及品管圈应用后(2014年11月)的药品调剂差错情况,评价品管圈应用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有形成果:住院药房调剂差错率从2014年8月的0.556%降低至2014年11月的0.194%,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无形成果:圈员在团队合作精神、工作积极性以及品质管理手法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结论:品管圈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住院药房调剂差错率,提高住院药房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品管圈方法降低药房易混淆药品差错率。方法:我院药房采用品管圈方法,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常用手法和工具,对活动改善前后的易混淆药品差错数据进行相应的评价和比较。结果:与活动改善前比较,每周期平均次数减幅较明显,由改善前的23.5件/周下降到改善后的8.625件/周,明显低于目标值13.5件/周,活动后目标达标率为148.75%,进步率(每周期平均次数减幅)为63.3%。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药房易混淆药品差错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中心药房过期药品损耗率中的应用效果,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找出中心药房过期药品损耗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要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分阶段进行实施与检讨,比较、分析品管圈方法实施前后中心药房过期药品的损耗率。结果我院中心药房过期药品损耗率高的原因是病区退药损耗、药品过期、抢救药品近效期更换频发。针对上述原因制定了相关的措施,活动后成效显著,过期药品损耗率下降了61.36%,成效显著。结论在中心药房实施"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过期药品的损耗率,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为医院节省经济开支,提高药房药品质量管理,同时也提升了药学人员自我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门诊西药房调剂的内差数量。方法成立我院门诊西药房“品管圈”小组,将品管圈的各种手法按要求应用于品管圈活动的各大步骤中,来提升管理的品质。通过收集并统计我院门诊西药房品管圈活动改善前(2012年3月)、品管圈活动改善中(2012年5月)以及品管圈活动改善后(2012年7月)的药品调配差错的件数作为品管圈质量活动的依据,观察“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变化。结果采用“品管圈”方法,门诊西药房的调配差错件数,显著减少,由活动前的每周54.75件下降到改善后的每周21.5件。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门诊西药房调配的差错,发现和解决药房存在的其他问题,提高药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提升整个药房的管理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8,(5):591-595
目的:缩短我院住院药房药品调配时间,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方法:开展以"缩短住院药房药品调配时间"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圈的活动步骤,找出影响住院药房药品调配时间的关键环节和因素,针对真因制订相对应的对策并实施,再通过品管圈活动前后平均100张医嘱的药品调配时间等指标对本次活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针对住院药房药品调配用时最长的2个环节"调剂医嘱"和"核对医嘱",通过采取对药品存放进行合理布局与设计及优化调配路线、加强系统信息化功能并实现大输液单医嘱电子化、加强易混淆药品管理、加强人员培训与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等对策提高了工作效率,药品调配时间由活动前的43.99min缩短为活动后的21.77 min,目标达成率为99.24%;且圈员品管手法、责任心和团队凝聚力等方面均呈正向增长。结论:品管圈活动缩短了药品调配时间,提高了药师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提升住院药房药学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11.
石永中 《抗感染药学》2021,18(4):594-596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对医院药剂科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间实施品管圈活动前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处方1 260张及药剂人员12人作为实施前组,另抽取2019年4月-9月间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处方1 260张及药剂人员12人作为实施后组,比较两组药品调配处方的差错发生情况,并评价药剂科工作人员药品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评分值.结果:实施后组药品调配处方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组(2.06%vs 5.63%,P<0.05),目标达成率为117.05%,进步率为63.41%;实施后药剂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荣誉度、工作效率、沟通能力、团队凝聚力的评分值均高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减少了药剂科药品调配处方差错的发生,提高了药师对药品管理质量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QCC),持续改进我院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药师专业水平和能力。方法:2014年3~12月我院门诊药房成立QCC活动小组,取名“围绕圈”,活动主题为降低高危药品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严格按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提高我院门诊高危药品处方的合格率。结果:门诊药房的围绕圈通过开展QCC,使门诊高危药品不合理处方发生率由改善前的13.57%降至3.49%。结论:QCC活动能有效降低高危药品不合理处方的发生率,规范门诊高危药品的管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金奕  郑晓娴  吴登科 《中国药房》2012,(33):3099-3101
目的:减少我院病区药房缺药品种数,保证临床药品供应。方法:以"降低计划外请领药品品种数"为主题,在我院病区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活动前(2010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和活动后(2010年7月1日-2011年3月31日)每月的计划外请领药品品种数,计算改善幅度。结果:计划外请领药品品种数由活动前的238种/月减少到活动后的115种/月,改善幅度为51.68%。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计划外请领药品品种数明显减少,保证了临床药品供应,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席明名  管静  汤倩  刘晓艳  鲁瑶  李炜  王俐 《中国药房》2012,(17):1593-1595
目的:降低医院门诊药房药品库存金额,提高药房管理水平。方法:以"降低门诊药房药品库存金额"为主题,在我院门诊药房按照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并评价该活动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拟定了3个对策群组:一是设定领药周期与警戒线,二是完善领药制度,三是制定滞销药品管理制度;有形成果方面,门诊药房药品库存金额由改善前的1 147 503.89元降至509 571.16元,目标达成率为115.50%;无形成果方面,全体员工在品管手法运用、思维开拓能力等方面的评分有明显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药房取得了良好效果,降低了药品库存金额,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毛楠  林汉华  梁钰华  刘佩坚  杨辉 《中国药事》2017,31(11):1370-1375
目的:探究开展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实践活动对住院药房拆零药品质量管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开展QCC活动前后住院药房拆零药品质量管理数据资料,统计实施QCC的成果和影响。结果:通过QCC活动,拆零药品质量管理情况有较大改善,药品变质、过期、调剂差错次数均大幅下降,达到预期效果;圈员各项活动成长值均为正值。结论:开展QCC可有效降低住院药房拆零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差错事件,提高拆零药品质量管理,亦能有效提高药师的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朱伟梁  丁禄霞  李莉  蒋鹏 《中国药房》2012,(13):1190-1192
目的:降低医院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率,促进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方法:以"降低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率"为主题,在我院门诊药房按照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并评价该活动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拟定了几方面的对策,如配方人员仔细核对打印标签,药品调配后摆放整齐;对同一成分不同规格、包装非常类似的2种药品,用其他品种的药品隔开,并贴上醒目图标等。有形成果方面,与改善前比较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率下降62.9%(29.25件vs.10.85件),目标达标率120.66%;无形成果方面,员工品管手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责任心等方面的评分明显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升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促进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建立病区药房工作质量改善圈,以降低病区药房调配差错件数为重点,从而提高药房工作效率和药学服务水平.方法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病区药房药品的调配过程,细化工作流程,分析调配差错原因,制订相应对策并实施,评估实施对策的效果.结果 病区药房调配差错件数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下降了57.9%.结论 在实际工作中恰当合理地运用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从而减少了药品调配的差错件数,并不断发现和解决药房存在的其他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及时提升药房品质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方法在药剂科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品管圈方法引入药剂科的质量管理工作中, 在我科各调剂药房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改善药剂质量的管理方式,对比分析药房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药剂质量管理情况。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门诊药房平均每周调剂差错件数分别为21.75 件(100%),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平均每周调剂差错件数为8.85件(40.69%)明显低于进行品管圈活动前(下降了59.31%),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调剂药房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品管圈活动后的各项能力评分高于进行品管圈活动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药剂质量管理中应用品管圈的管理办法效果较好,降低了调剂药房药剂调剂差错的件数,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提升了调剂药房药师的工作能力,是改善医院药剂科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健  高欢  张莹  宋燕青 《中国药事》2018,32(11):1581-1588
目的:利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组成中心药房药品破损改善品管圈,降低中心药房药品破损率,降低因药品破损带来的损失。方法:根据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心药房的实际情况,成立品管小组。通过对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的综合投票,确定以“降低中心药房药品破损率”为主题,对医院中心药房每月药品调剂、运输及贮藏中产生破损的数量及原因进行有效分析,找出缺陷并制定相应的对策计划,对比活动开展前后药品破损率的改善情况。结果:中心药房药品破损率平均值由开圈前的293.66%降低至结圈时的95.68%,降低了197.98个百分点,并且达到了设定的标准。结论:在实际工作中恰当运用质量管理方法,能够加强药品管理,降低药品破损率,减少药品损失。本次活动中,圈员在处理问题的能力、面对问题的勇气、责任心和积极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合分析医院药品效期应用"四级管理模式"的相关效果,为医院的药品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应用"四级管理模式"的门诊药房以及住院药房等地方管理情况,再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应用非"四级管理模式"的门诊药房以及住院药房等地方管理情况。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四级管理模式"前后的医院药品效期管理效果。结果应用"四级管理模式"后的药品效期管理优良率远远高于应用"四级管理模式"前,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四级管理模式"后变质药品品种数、过期药品品种数、报损金额、不良药品发生率以及报损率远远低于应用"四级管理模式"前,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药品效期应用"四级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比较理想,能够显著降低不良药品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