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更进一步对"品管圈"应用在降低住院药房药品管理损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 对过去两年(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药房药品管理应用"品管圈"前后药品管理损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品管圈活动在药品损耗中的应用价值,并对药品损耗情况制定相应的降低损耗对策.结果 自品管圈活动开展以来,我院住院药房药品损耗由活动开展前的354件降低198件,下降率达43.91%,接近目标值的186件.目标达标率为186/198=93.94%.在进行品管圈活动后住院药房药品管理损耗发生频次明显降低,较之活动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住院药房药品管理中应用品管圈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药品管理损耗,而且能够显著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与积极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吴灿明 《北方药学》2015,(12):137-138
目的:分析品管圈在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药剂科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管理活动,对活动开展前后药剂质量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并进行记录、总结.结果:品管圈管理活动开展后药房每周平均药品调剂差错9.3件明显低于活动开展之前每周平均药品调剂差错41.2件,目标达成率为71.3%,进步率为92.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药剂科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管理活动,进一步降低发药出错率,保证患者安全用药,药剂科整体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住院药房药品调配的准确率,提高医院整体的服务水平及公众的满意度.在住院药房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通过查检表、柏拉图、甘特图、鱼骨图及雷达图等手法,并采用头脑风暴法,对主题为“提高住院药房药品调配的准确率”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开展一系列的改善措施.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住院药房药品调配差错件数由活动首的99件/周降低到44件/周,并提高明员的互助与积极性,改进工作质量.品管圈活动在改进住院药房药品调配准确率中起到提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住院药房智能化麻精药品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定“住院药房智能化麻精药品管理体系建设”作为本次品管圈(QCC)活动主题,对麻精药品处方合格率,病区取药时间、满意度进行调查,按照品管圈手法进行计划、实施、制定对策并确认效果。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取药时间显著降低,麻精药品处方合格率、病区满意度明显提高。品管圈目标达成率104.3%,进步率68.6%。结论 QCC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方法在药剂科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品管圈方法引入药剂科的质量管理工作中, 在我科各调剂药房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改善药剂质量的管理方式,对比分析药房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药剂质量管理情况。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门诊药房平均每周调剂差错件数分别为21.75 件(100%),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平均每周调剂差错件数为8.85件(40.69%)明显低于进行品管圈活动前(下降了59.31%),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调剂药房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品管圈活动后的各项能力评分高于进行品管圈活动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药剂质量管理中应用品管圈的管理办法效果较好,降低了调剂药房药剂调剂差错的件数,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提升了调剂药房药师的工作能力,是改善医院药剂科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品管圈方法降低药房易混淆药品差错率。方法:我院药房采用品管圈方法,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常用手法和工具,对活动改善前后的易混淆药品差错数据进行相应的评价和比较。结果:与活动改善前比较,每周期平均次数减幅较明显,由改善前的23.5件/周下降到改善后的8.625件/周,明显低于目标值13.5件/周,活动后目标达标率为148.75%,进步率(每周期平均次数减幅)为63.3%。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药房易混淆药品差错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中心药房过期药品损耗率中的应用效果,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找出中心药房过期药品损耗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要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分阶段进行实施与检讨,比较、分析品管圈方法实施前后中心药房过期药品的损耗率。结果我院中心药房过期药品损耗率高的原因是病区退药损耗、药品过期、抢救药品近效期更换频发。针对上述原因制定了相关的措施,活动后成效显著,过期药品损耗率下降了61.36%,成效显著。结论在中心药房实施"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过期药品的损耗率,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为医院节省经济开支,提高药房药品质量管理,同时也提升了药学人员自我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石永中 《抗感染药学》2021,18(4):594-596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对医院药剂科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间实施品管圈活动前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处方1 260张及药剂人员12人作为实施前组,另抽取2019年4月-9月间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处方1 260张及药剂人员12人作为实施后组,比较两组药品调配处方的差错发生情况,并评价药剂科工作人员药品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评分值.结果:实施后组药品调配处方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组(2.06%vs 5.63%,P<0.05),目标达成率为117.05%,进步率为63.41%;实施后药剂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荣誉度、工作效率、沟通能力、团队凝聚力的评分值均高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减少了药剂科药品调配处方差错的发生,提高了药师对药品管理质量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门诊西药房调剂的内差数量。方法成立我院门诊西药房“品管圈”小组,将品管圈的各种手法按要求应用于品管圈活动的各大步骤中,来提升管理的品质。通过收集并统计我院门诊西药房品管圈活动改善前(2012年3月)、品管圈活动改善中(2012年5月)以及品管圈活动改善后(2012年7月)的药品调配差错的件数作为品管圈质量活动的依据,观察“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变化。结果采用“品管圈”方法,门诊西药房的调配差错件数,显著减少,由活动前的每周54.75件下降到改善后的每周21.5件。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门诊西药房调配的差错,发现和解决药房存在的其他问题,提高药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提升整个药房的管理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仲春雷 《北方药学》2016,(11):155-156
目的:分析评价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医院门诊药房药品过期损耗的价值.方法:我院于2015年2月以"降低门诊药房过期药品发生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5、6、7月盘点收集门诊药房的过期药品品种数百分率,5月为1.00%,6月为0.48%,7月为0.36%;过期药品数量大幅度下降.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圈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对于环境保护及减少药品损耗有积极影响,可广泛开展此项活动.  相似文献   

11.
王素敏  梁毅 《上海医药》2008,29(6):262-264
目的:对药品生产企业返工和重新加工等相关问题提出处理原则和解决方案.方法:对返工和重新加工的涵义进行辨析和界定,对两者如何进行管理及其规范管理的深层次含义进行探讨.结论与结论:返工与重新加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对产品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纳入GMP,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13.
14.
Chagas' disease is an important parasitic illness caused by the flagellated protozoan Trypanosoma cruzi. The disease affects nearly 17 million individuals in endemic areas of Latin America and the current chemotherapy is quite unsatisfactory based on nitroheterocyclic agents (nifurtimox and benznidazol). The need for new compounds with different modes of action is clear. Due to the broad-spectrum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aromatic dicationic compounds,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activity of four such diamidines (DB811, DB889, DB786, DB702) and a closely related diguanidine (DB711) against bloodstream trypomastigotes as well as intracellular amastigotes of T. cruzi in vitro. Additional studies were also conducted to access the toxicity of the compounds against mammalian cells in vitro. Our data show that the four diamidines compounds presented early and high anti-parasitic activity (IC50 in low-micromolecular range) exhibiting trypanocidal dose-dependent effects against both trypomastigote and amastigote forms of T. cruzi 2h after drug treatment. Most of the diamidines compounds (except the DB702) exerted high anti-parasitic activity and low toxicity to the mammalian cells. Our results show the activity of reversed diamidines against T. cruzi and suggested that the compounds merit in vivo studie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Steroid "pseudorheumatism" in asthm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