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快速心律失常患者38例,给予胺碘酮150 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0 mL中10 min静脉注射完毕,然后以1~2 mg/min静脉维持滴注,转为窦性心律后,胺碘酮减量至0.5~1.0 mg/min持续静脉滴注维持24 h。结果治疗总有效率86%。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心律失常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1999~2011年住院或门诊治疗的8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患者发生快速心律失常后首剂静注负荷剂量3~5mg/kg,5—10min注入,继之以微量泵维持,如无效15min后可再次予1~1.5mg/kg胺碘酮静注,前6h按1mg/min维持,其后以0.5mg/min维持,24h总剂量900~1200mg,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脑钠肽(BNP)的变化。结果8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经静脉应用不同剂量的胺碘酮治疗后,显效58例(72.50%),有效17例(21.25%),副作用4(5.00%)。治疗后较治疗前BN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静脉应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好、作用快,安全无副作用。对患者的心功能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快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宽QRs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150—300mg,继以0.5—1.0mg/min维持静脉滴注,观察快速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2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症状均被有效控制。结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来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36例临床资料。结果29例例室性心律失常消失或明显减少,总有效率8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注射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注射液150mg,稀释后10分钟内注入,继以0.5~1.0mg/min,维持。结果本组16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静脉应用胺碘酮后13例室性心律失常得到控制;1例在72小时后得到控制,整组得到控制总有效率为87.5%。结论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并室性心律失常转复成功率高,起效快,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可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顽固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静脉用药并口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30例顽固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静脉3mg/kg加于25%葡萄糖溶液20mL中15min内推注,随后以0.5~1.5mg/min维持静脉滴注,同时配合口服每次200mg,3次/d,逐渐改为200mg,每日1~2次进行治疗。结果:3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0.0%(27/30),不良反应率为6.7%(2/30),在3~6个月的随访中无心律失常的发生。结论:针对顽固性心律失常,临床采用胺碘酮静脉配合口服治疗,疗效显著,但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控患者血压波动。  相似文献   

7.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007年8月~2009年8月本文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并与采用单独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的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治疗组有效29例,占90.63%;对照组有效25例,占78.13%;经统计学比较发现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具有良好疗效,且效果明显好于利多卡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胺碘酮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治疗后观察组Q–T间期、P–R间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1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心率,改善检查结果,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控制室性心律失常,而观察组则使用胺碘酮,比较2周后患者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为期2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有效率(81.6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63.31%)(χ2=4.141,P<0.05)。结论:胺碘酮是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胺碘酮对阵发性快速房颤及房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78例患者,将其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9例):胺碘酮150mg+生理盐水20mL或5%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10min以上注射完毕;对照组(89例):心律平70mg+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10min以上注射完毕。观察20min,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最大累计量胺碘酮为450mg,心律平为210mg。观察组复律成功者继续口服胺碘酮0.2g,1次/d维持,对照组复律成功者继续接受心律平治疗,150mg,每8h1次口服维持。结果:①转复成功率:胺碘酮组76.41%,心律平组34.8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胺碘酮组的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心律平组,且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胺碘酮较心律平对阵发性快速房颤或房扑的转复率高,胺碘酮复律后窦律维持率高于心律平,胺碘酮对转复心房颤动及房扑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联合组28例予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28例仅单用胺碘酮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并且皮疹、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患者对本次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60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5%、16.3%,对照组则为86.3%、46.3%,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能有效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洋参总皂苷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5例,其中治疗组应用西洋参总皂苷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LVEF及F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西洋参总皂苷联合胺碘酮治疗本病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4例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静脉推注普罗帕酮;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可重复给药1~2次.改用静脉滴注维持并逐渐减量,同时可口服胺碘酮片0.2g,每天3次。结果:36例患者中33例有效(91.7%),3例无效(8.3%),其中1例发展为心室颤动,电转复失败死亡,死亡率为2.8%。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治疗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基层医院采用胺碘酮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例慢性房颤患者急性发作时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首剂胺碘酮200 mg,3次/d,口服,7 d后,改为200 mg,2次/d,口服,再7 d后,改为维持量200 mg,1次/d,口服,总疗程为2个月。结果:患者由持续性房颤发作转归为窦性心律或者是变为阵发性房颤发作,心率控制在100次/min以下。结论:胺碘酮是适合基层医院治疗房颤急性发作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治疗1周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81.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组22.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其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均显著高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胺碘酮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房颤转复时间、住院天数、院内病死率、窦性心律2 a维持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房颤转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院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窦性心律2 a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有助于提高心房颤动的转复率,缩短转复时间,提高窦性心律的维持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诊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急诊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胺碘酮注射液1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mL快速静滴,无好转者再次使用,观察患者用药24小时内的心律纠正情况。结果:有效113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91.1%。结论:胺碘酮治疗急诊快速心律失常疗效可靠,临床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可作为快速心律失常的急救首选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