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媛媛  陈丽莉 《护理研究》2005,19(5):429-430
原位心脏移植术 (OHT)是指将病心切除后 ,把异体的供心移植在心脏正常的解剖位置上 ,使受者的心功能得到提高或恢复到正常。心脏移植是现代医学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1] 。供心保护的好坏是心脏移植成败和远期效果的关键。供心保护的护理配合贯穿在供心采集的各个环节 ,如供心的切取、保存、运输及修剪、供心移植。我院于 2 0 0 3年 2月— 2 0 0 4年 4月先后进行了 3例原位心脏移植术 ,均获得成功 ,现将 3例心脏移植供心保护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心脏移植受体 3例 ,均为男性 ,年龄 17岁~ 45岁 ,体重 45kg~ 60kg …  相似文献   

2.
心脏移植供心的心肌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钱海虹 《现代护理》2003,9(12):975-975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脏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法 ,供心保护的好坏是心脏移植成败和远期存活质量的关键。供心保护贯穿在供心采集的各个环节 ,如供心的切取、保存和运输及修剪。我院成功地为 11例患者实施了原位心脏移植术 ,取得良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例受者均为男性 ,年龄最大 5 3岁 ,最小 2 0岁。供体均为男性 ,脑外伤 ,脑死亡者 ;年龄 2 5~ 4 0岁 ,平均 35岁 ;体重 5 3~ 72kg ,平均体重 6 2 .5kg ;术前检查各项生理指标正常 ,未合并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 ,与受者配型合适。2 方法2 .1 保护原则 心肌的机械运动是耗能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刘晔  张燕  荆丽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9):853-854
我院自2000年2月~2004年2月共行小儿心内直视手术366例,年龄3个月~3岁。最小体重4.3kg,最大体重16.5kg,平均体重11.5kg。术后均带气管插管返回ICU。其中经口气管插管304例,经鼻插管62例。术后发生气管插管扭曲1例,气管插管移位1例,气管插管脱出(患儿自行拔管)3例。由于发现及时,积极抢救,均未发生严重后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朱恋  伍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4):3643-3645
先天性气管狭窄(CTS)分两类,一类是气管纤维性狭窄或闭锁,可有气管内隔膜形成;一类是气管软骨发育不全或畸形所致[1].BENJAMIN 等[2]曾报道,CTS 20 年生存率为25%~77%,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生存率可达 78%~92%.CTS 的治疗方案取决于临床表现与狭窄部位的解剖情况,对于没有临床症状或者临床症状较轻的患儿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待气管生长发育后再进行评估和治疗[3].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8 年 10 月 17 日收治了 1例CTS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为 1.47 kg),患儿反复撤离呼吸机(简称"撤机")失败,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下右主支气管扩张治疗后撤机成功.患儿住院 102 d后顺利出院.现将该患儿的治疗及呼吸道管理方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隋波  李茂源  田雷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7):1965-1965
我院近期为1例气管肿瘤患者实施了气管部分切除、隆突切除重建手术,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介绍男,30岁,体重80kg,因进行性胸闷、深呼吸出现喘鸣音5年、加重3个月入院。肺功能测试为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残/总比重度增高,通/储百分比重度不足,弥散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6.
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行心脏外科手术后需常规留置气管插管以维持肺通气功能,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全身氧供,防止二氧化碳蓄积,保证患儿渡过早期心肺功能不稳定的危重阶段.在体外循环手术死亡中,因肺部并发症死亡占39%[1], 因此,做好气管插管护理相当重要.现将本院2006年5月~2009年9月收治的112例体重≤10 kg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气管插管管道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介绍患儿,女,9个月30天,体重7kg,因咳嗽喘息3d,加重2d于2017年10月5日入院。CT示环状软骨下约1.5cm处气管内径约3mm,中段气管内径约3.5mm,下端气管肺动脉吊带处明显细小,内径约2 mm,狭窄总长45 mm,占气管全长75%[1]。心导管造影后诊断:先天性气管狭窄(长段)伴完全性气管环,左肺动脉吊带,房间隔缺损,重症肺炎。于10月17日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气管重建术(Slide成行术+自体气管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近年来阻塞性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麻醉处理2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3例.年龄34~50(平均42)岁。体重60~90kg,均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本组除1例采用纤支镜引导下的气管插管外.余19例均采用镇痛遗忘慢诱导的插管方法。常规使用术前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声门局部表面麻醉.准备鼻腔.用1%的麻黄素滴鼻.1%的丁卡因喷洒鼻腔.此时给患者半量的神经安定镇痛合剂,待患者有睡意后用1%的丁卡因行环甲膜穿刺.3~4min后行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9.
光棒引导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光棒引导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及其有效性、安全性等进行探讨和评价。方法随机选择需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60例,其中男21例,女39例;年龄15~79岁,体重35~110kg,术前预测存在困难气道者3例。采用Tubestat光棒引导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中有57例使用光棒插管成功(95%)其中1次插管成功者38例(63%),试插2次成功者12例,试插3次成功者7例,插管失败3例(5%l插管时间(29.9l±24.21)s。插管后1min与麻醉前比较血流动力学变化无差异;术后诉有轻度咽喉痛者3例,未见其他与插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光棒插管技术简单实用,容易掌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作为麻醉科常规气管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气管套管移位是气管切开术后危险的并发症,易误诊。我院曾收住1例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第3天在翻身后出现气管套管移位,导致上呼吸道梗阻,引起严重缺氧症状,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54岁。极度肥胖,颈部特粗,身高1.70m,体重达100kg,以“脑溢血”收入院。入院时中度昏迷,呼吸不规则,SPO_280%。处理:予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机械通气,床边行脑室钻孔引流术及对症治疗等。入院第3天实施气管切  相似文献   

11.
老年腹腔镜手术纵隔气肿3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7年3~9月腹腔镜手术发生纵隔气肿3例。患者均为老年女性,年龄62~76岁,体重42~52kg,ASAⅠ~Ⅱ级,无循环系统疾病,其中2例X射线示轻度肺气肿。患者人室后常规静脉注射阿托品0.25mg,异丙酚2~3mg/kg,咪唑安定0.1~0.2mg/kg,芬太尼2~4μg/kg,阿曲库胺0.5mg/kg,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控制呼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心脏直视术后的监护经验.方法 对17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心脏术后进行护理,其重点是严密监测体温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维护心功能的稳定,做好延迟关胸的护理,预防感染,加强呼吸道护理及早期营养支持.结果 治愈13例,早期死亡4例,其中3例为重度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为严重肺出血,死亡率23.5%.延迟关胸11例,术后并发心包填塞4例,肺部并发症9例,再次气管插管1例,膈肌麻痹1例.结论 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心脏直视术后实施严密的监护,可降低各种术后并发症并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1例气管套管移位的教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套管移位是气管切开术后危险的并发症 ,易误诊。我院曾收住 1例危重患者 ,气管切开术后第 3天在翻身后出现气管套管移位 ,导致上呼吸道梗阻 ,引起严重缺氧症状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5 4岁。极度肥胖 ,颈部特粗 ,身高 1.70m ,体重达 10 0kg,以“脑溢血”收入院。入院时中度昏迷 ,呼吸不规则 ,SPO2 80 %。处理 :予紧急气管插管 ,呼吸机机械通气 ,床边行脑室钻孔引流术及对症治疗等。入院第 3天实施气管切开 ,停用呼吸机后改面罩吸氧 ,术中咬去气管软骨 1块。气管切开后第 3天晚 7:30时翻身后出现鼾声呼吸 ,口腔分泌物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一、营养评估^[1] 1.体重: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百分比(%)=(实际体重/理想体重)×100%。理想体重:男性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女性理想体重(kg)=身高(cm)-100。  相似文献   

15.
喉罩通气全麻在上腹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通气的临床应用解决了气管插管困难及一些特殊患者不便进行正常气管插管的难题,为临床麻醉及危重患者气道的建立和管理提供了方便,操作过程中对心血管功能几乎无影响,病人乐意接受。但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反流误吸而限制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推广LMA在临床中的应用,解决基层医院气管插管难题,本文对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662例应用喉罩通气全麻,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62例均为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男427例,女235例;年龄16~82岁;体重平均(58.5±14.1)kg。术前心、肺、肝、…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87年6~12月应用ACOMA FO—20S型麻醉机,用安氟醚、氧化亚氮吸入和1%普鲁卡因静滴复合麻醉施小儿手术15例。初步观察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5~14岁。体重16~42kg。手术时间1小时4分~6小时28分。胸部手术2例,腹部手术13例。方法与观察:术前30分肌注安定0.2~0.3mg/kg,阿托品0.01~0.02mg/kg。哭闹者先肌注1%氯胺酮4~5mg/kg。硫喷妥钠、司可林静注速插3例;γ—羟基丁酸钠、氯胺酮和司可林速插7例;氯胺酮、司可林速插3例;γ—羟基丁酸钠、氯胺酮静注慢插2例。插管前均用2%利多卡因咽喉部表面麻醉。气管内插管后即行控制呼吸。半紧闭吸入安氟醚、N_2O,静滴普鲁卡因复合液(1%普鲁卡因  相似文献   

17.
付贵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9):2077-2077
对小儿静吸复合全麻致超长苏醒延迟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岁.体重18.5 kg,发育良好,体格健壮.术前无既往病史及药物过敏史,血常规、尿常规及胸透均正常.术前有轻微上呼吸道感染,服用小儿止咳糖浆已3d,仍未完全痊愈.患儿术前诊断为“先天性腭裂”行“腭裂修复术”.入室先肌内注射氯胺酮100mg,入睡后开始进行全麻诱导,面罩去氮给氧5min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 mg,维库溴铵2.5 mg,芬太尼0.04mg,丙泊酚35 mg.气管内插入F20#气管导管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潮气量200ml,频率14次/min,吸/呼比为1∶1.5),同时气管内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术中血压、脉搏平稳,脉搏氧饱和度波动范围为97%~100%,插管后至术毕未用任何肌松剂.  相似文献   

18.
2004-09~2005-06我院共收治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2例.平均住院29d.痊愈出院.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例均为男性.1例年龄3日龄.体重3.8kg.彩超诊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SDD型.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经皮血氧饱和度波动在80%~86%之间。手术中心肌阻断时间82min,辅助时间60min,带机7d后脱机,脱机后3d二次插管.辅助3d后脱机。另1例26日龄,体重3.5kg。  相似文献   

19.
全麻苏醒期循环变化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全麻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研究较多且已被临床广泛重视 ,而对全麻苏醒期的应激反应及其处理的报道相对较少 ,本文仅就循环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讨论。1 对象和方法选择 ASA ~ 级择期手术 80例 ,男 5 4例 ,女 2 6例 ,年龄 19~ 5 5岁 ,体重 4 3~ 89kg,开胸手术 19例 ,腹部手术 4 3例 ,口腔颌面部及颈部手术 18例 ,手术时间 1h5 0 min~ 4 h35 min,所有患者既往无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史。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4 0例 , 组为对照组 , 组为实验组 ,即在拔出气管导管前 5~ 6min经静脉推注 1%利多卡因 1mg/ kg和丙泊酚 1mg/ kg。两…  相似文献   

20.
1例应用气管导管抢救气管套管脱出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咽喉部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的急救手术。术后气管套管常因咳嗽、翻身、套管系带过松或患者自行将套管拔出等原因而脱出[1]。气管套管脱出紧急处理方法是重新置入气管套管。2004年我科收治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第5天翻身后出现气管套管脱出,因患者肥胖,同时存在颈部皮下气肿,气管套管相对较短,故予置入气管插管用的气管导管,从而开放气道,待皮下气肿消退后更换气管套管,使患者成功度过危险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18岁,学生,身高160 cm,体重85 kg。因发热5d抽搐半天,于2004年11月3日收治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