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年以来,我院为肝胆管狭窄和胆道结石的病人施行游离空肠段代胆管人工乳头术,共8例,效果满意,现初步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例,女性6例,男性2例;年龄26~62岁,原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4例,单纯胆总管结石4例,均伴胆总管下端狭窄或相对狭窄。术前行PTC(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检查7例,“T”型管造影1例,8例均做B型超声检查,术前诊断与术中证实完全相符。已作过胆囊切除者4例,此次手术同时行肝左外叶切除术者3例,同时胆囊切除4例。术后全部治愈,无并发症。随访半年~3年,无复发症状,均不同程度恢复工作和劳动。  相似文献   

2.
黄镇龙 《江苏医药》1999,25(2):163-163
自1995年以来,我们对88例胆道手术者术中造影,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残石的遗留,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8例中,男36例,女52例,年龄18~83岁,均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其中68例行常规胆囊管插管及胆总管穿刺造影,结果发现胆总管结石8例,左右肝管有结石者5例,肝内结石2例不易取尽。其余23例行胆总管探查、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后认为结石已取尽,导尿管注水试验通畅未行术中造影。术后T管造影:正常20例,有残石者3例(肝总管1例,胆总管下段2例)。本组T管病例均于术后18~ZO天采用19%…  相似文献   

3.
<正> 自1981年以来,经我院处理的医源性胆道损伤19例,80%发生在近五年,现将19例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期引起注意。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例中,男9例,女10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8岁;急诊手术6例,择期手术13例;单纯胆囊切除12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4例,胃大部切除2例,术中诊断性胆道穿刺1例。二、胆道损伤的部位及类型:损伤肝总管11例,左肝胆管1例,右肝胆管1例,胆总管1例,肝总管胆总管双损伤4例,部位不明1例;胆管横断10例(包括缝扎3例),侧壁损伤7例,复杂损伤1例,类型不明1例。术中用直视观察肝门区漏胆汁及异常裂口征象或疑有胆管损伤,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切开胆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40例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胆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行术中胆道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40例中通过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26例,肝内胆管结石13例,胆道变异7例。结论术前诊断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胆管结石术中行胆道造影可了解胆道解剖情况,避免胆道损伤,可减少和避免胆道阴性探查及明显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造影的条件和方法、适应证和临床检查结果的价值.方法 分析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检查结果,选择89例行术中胆道造影.对造影结石阳性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阴性者仅单行胆囊切除.结果 术中胆道造影全部成功.造影阳性6例,4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2例单纯胆囊切除康复后转行选择胰胆管逆行造影取石成功.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可减少漏诊,避免对胆总管无结石患者进行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6.
早期肝胆管结石的肝切除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肝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6例早期胆管结石患者行肝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16例,切口感染4例,经引流、冲洗、换药、抗感染治疗后切口愈合;胆瘘4例,腹腔引流管引出胆汁,拔管延期,自行痊愈;肝切除断面局部积液6例,经B超引导下穿刺抽吸治愈;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术后3个月行EST治愈;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随访9个月~4年,平均随访2.6年,除1例患者术后2年肝胆管结石复发再次手术外,120例(95.2%)患者效果为优,5例(4.0%)为良。结论:肝切除术治疗早期肝胆管结石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聂超群 《贵州医药》1992,16(3):138-139
作者对近年胆石症手术中,施行的61例术中胆管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术中胆管造影的意义及选择加以讨论。造影病例占同期胆石症手术病例的32.5%(61/188)。其中男性15例,女性46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0岁,平均46岁。胆囊结石45例,胆囊并胆管结石8例,胆管结石8例。造影途径:胆囊结石并具有单项或多项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者,一般经胆囊管插管造影,共49例占80.3%;对胆囊管闭塞者,则经胆总管穿刺造影,共4例占6.6%,但此法有胆汁渗漏之虞,故穿刺针不宜太粗,造影后若不需切开胆总管者,应以细丝线修补穿刺孔。具有胆总管绝对探查指征者,于手术终末经 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在40例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术中胆道造影了解胆道解剖、胆道病变、结石分布情况,根据造影及术中探查行胆管切开取石、肝段(叶)切除或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结果发现胆管变异11例,血管变异2例,肝门部胆管癌1例,壶腹部癌1例,硬化性胆管炎1例,胆管狭窄11例;施行左肝外叶切除15例,左半肝切除5例,右肝后叶切除2例,高位胆管切开取石8例,胆肠吻合3例,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10例。造影前残余结石率为30%,造影后残余结石率为10%(P<0.05)。结论术中胆道造影能显露肝内胆管结石分布、大小及数目,胆管及血管变异,有无胆管狭窄及肿瘤;有利于根据造影情况结定手术方式,及时清除肝内残余结石或胆总管下段小结石,降低残余结石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效果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60例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原则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式胆总管探查术,研究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观察2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前后胆红素水平,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HP)对比2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2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显著降低,研究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社会活动、精力、躯体活动、睡眠情绪分值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P<0.05).2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疗效肯定,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量小、恢复快速等优势,应用价值显著,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9例体会山西省人民医院循环内科柴颖儒,王继荣,韩学斌,郑建业,叶芬,刘景德山西省人民医院放射科(030012)张玉宽,戴苏荣山西省人民医院心电生理科刘志霞,乔爱春,周安生我院从1993年4月至7月利用普通X线设备对9例患者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35~66岁,其中风心病二尖瓣狭窄2例;冠心病急件心肌梗塞(AMI)2例;冠心病陈旧心肌梗塞(OMI)1例;冠心病病窦综合征(SSS)1例;胸憋、胸痛待查3例。二、设备:日本日立公司PH—日—15日型1250MAX光机,配有监视器、录像机和快速过片机(每秒4张)。浙江瓯海医用电子仪器厂PTM—6B生理压力测定仪。二、方法:心导管术常规消毒,穿刺部位消毒,局麻下行Seldinger氏法右侧股动、静脉穿刺,右房预置双极起搏电极。采用Judkins法[1]行左、右冠脉造影。左冠脉造影进行正位、左前斜(LAO)40°~60°,右前斜(RAO)30°~40°,必要时加做LAO40°十头位(Cranio)20°~30°或根据当时具体情况选择适当体位。右冠脉造影一般行正位、LAO30~40°,R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功能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经验。方法58例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患者中,32例选用多功能导管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检查术,26例选用常规左、右造影导管行冠脉造影检查术。结果58例患者均经桡动脉进行介入诊疗手术。其中32例选用多功能导管成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检查术,其中2例因右桡动脉穿刺困难改由左桡动脉穿刺成功行介入诊疗手术。26例选用常规左、右造影导管行冠脉造影检查术,其中7例发生桡动脉血管痉挛,经处理后3例改为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诊疗手术。结论采用多功能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具备头软、支撑好、柔韧性好特点,术中减少交换导管等步骤从而减少血管并发症,减少手术时间,有利于介入治疗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1930年Monterio报告了淋巴结穿刺造影。1952年Kinmonsh提示淋巴管直接穿刺造影。1972年Kjnmoth概述了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淋巴管造影的方法。我科于1983年对2例乳糜尿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经单侧足背淋巴管穿刺造影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于下: 方法病人取仰卧位,术侧屈膝90°足背平行于手术台。用常规消毒皮肤及铺消毒巾,在第1~2趾(足卜)间皮下注射淋巴管染色剂(美兰2毫升+1%普鲁卡因2毫升混合液)1~2毫升。2~3分钟后于局麻下在足背上距趾(足卜)6~8厘米处作2厘米左右横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IOC)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分析安庆市宜城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20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在术中经胆囊管插管行胆管造影的结果。结果20例LC术中胆管造影均成功,成功率达100%,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2例,经中转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1例胆管变异,造影时间(15±10.5)min。结论LC术中胆管造影操作较为简单方便,显影清晰,成功率高,既能发现术前未能发现的胆总管结石,又能发现胆管解剖变异,有效的降低胆管残石率,及时发现术中胆管损伤,提高了LC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探究术中胆道造影和纤维镜联合使用在肝胆及时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在三年中,对108位患者在手术中采用了术中胆道造影和纤维镜联合使用,在2个月到3年的跟踪过程中患者没有死亡发生,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有19例,其中2例胆漏,6例肠粘连,11例切口感染。在手术中因为某些原因造成的假阳性19例,发现一侧肝胆管癌患者9例,6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其中3例的发病是由于胆道内结石引起的,胆总管十二指肠瘘2例,胆囊炎1例。术中胆道造影和纤维镜联合使用大大降低了结石的误诊、漏诊率,降低了残留结石的发生率,在临床应用中更加合理的制定出个异化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裴再军  朱文兴 《江西医药》2006,41(5):278-280
目的探讨LC术中胆道造影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05年6月256例LC术中常规经胆囊管行胆总管造影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胆总管结石17例,占6.6%(17/256),均在腹腔镜下探查胆总管取石,一期缝合,痊愈出院,随访未见胆总管再发结石。结论LC术中造影易于发现未能诊断的胆总管结石及解剖结构的异常,对减少医源性胆总管结石及减少不必要的探查和胆道损伤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避免术后因胆总管结石2次手术,减少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Keller结合软组织手术矫治拇外翻的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根据术前与术后对拇外翻畸形的评估,从酌情减少近节趾骨的截除量,结合跖趾关节内侧软组织成形术以及术后早期康复干预三方面改良Keller手术。自1998年5月~2004年5月,对24例(37足)拇外翻患者行改良Keller手术。所有病例均获得完整资料并随访。对畸形矫正程度、疼痛症状及行走功能等三方面评估疗效。患足均于手术前后摄负重位X线片。结果:本组中优20足,良16足,差1足,优良率为97.3%。术前、术后负重位X线片测量,HVA术前(46.47±9.15)°(27°~65°),术后(14.66±2.53)°(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A术前(14.53±3.46)°(10°~20°),术后(10.12±1.84)°(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Keller手术可明显地减少增大的第一跖趾角;软组织成形术又可使第一二跖间角相应缩小。改良Keller结合软组织成形术能有效地改善足部症状、矫正外翻畸形,因此是一个有效的、可靠的手术方式。通过早期康复干预可有效的恢复行走功能、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自 1 995年 3月~ 1 997年 1 0月我院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后壁间的舌形切除吻合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1 2例 ,疗效满意 ,现回顾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2例 ,男 3例 ,女 9例 ;年龄50~ 73岁 ,平均 67岁 ;多数患者有较长的胆道病史 ,最长者达 2 8年。 1 2例以往均有胆道手术史 ,再次手术 7例 ,第 3次手术 5例。术前均作B超检查 ,提示胆总管结石伴胆总管扩张 (甚或肝内胆管扩张 ) ,其中 1例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术后残余结石 (经T管造影证实 )。本组均为择期手术。术中见胆总管均有明显扩张 ,直径为 2 5~ 3 5cm。胆总管…  相似文献   

18.
术中胆道造影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在40例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术中胆道造影了解胆道解剖、胆道病变、结石分布情况,根据造影及术中探查行胆管切开取石、肝段(叶)切除或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结果发现胆管变异11例,血管变异2例,肝门部胆管癌1例,壶腹部癌1例,硬化性胆管炎1例,胆管狭窄11例;施行左肝外叶切除15例,左半肝切除5例,右肝后叶切除2例,高位胆管切开取石8例,胆肠吻合3例,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10例。造影前残余结石率为30%,造影后残余结石率为10%(P〈0.05)。结论术中胆道造影能显露肝内胆管结石分布、大小及数目,胆管及血管变异,有无胆管狭窄及肿瘤;有利于根据造影情况结定手术方式,及时清除肝内残余结石或胆总管下段小结石,降低残余结石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在降低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6例患者的病史、术前B超和术中胆管造影结果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6例,占44.4%。对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没有任何并发症。结论术中胆道造影能发现胆总管结石,有效减少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术(IOC)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10月至2013年1月因胆源性胰腺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中经胆囊管插管行IOC患者65例的结果。结果 65例患者中成功58例,成功率为89.2%;54例显影较满意,显影率为93.1%。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8例:2例经中转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证实;6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胆道镜检查证实。术中造影发现胆道变异5例。平均造影时间为(17.6±4.5)min,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LC中IOC能发现术前未能发现的胆总管结石及胆道解剖变异,能有效地降低术中胆管损伤和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术中及时发现胆道损伤并及时修复,避免再次手术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