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AH)合并慢性鼻窦炎(CRS)对分泌性中耳炎(OM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7年至2018年行腺样体切除术或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腺样体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病史和体征,电子鼻咽镜检查,声阻抗测试以评估腺样体肥大患者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鼻窦炎的患病情况。并使用统计软件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8例AH儿童中,有分泌性中耳炎的50例(24%),在学龄儿童(6~12岁)腺样体肥大患者中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最高。腺样体肥大组和腺样体肥大合并慢性鼻窦炎组之间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有差异(P=0.001)。结论患有慢性鼻窦炎的腺样体肥大儿童患分泌性中耳炎的风险相应增加,而学龄期的腺样体肥大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变应性鼻炎(AR)与腺样体肥大的关系, 评价鼻用类固醇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伴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为单纯腺样体生长儿童261例, 其中腺样体肥大190例(72.7%)。观察组为变应性鼻炎伴腺样体生长儿童162例, 其中腺样体肥大110例(67.2%)。两组均给予鼻用类固醇(丙酸氟替卡松喷剂)持续喷鼻3个月后于鼻内镜下复查。结果 对照组并发腺样体肥大构成比为72.7%,观察组并发腺样体肥大构成比为67.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 P>0.05)。对照组采用鼻用类固醇治疗后有效腺样体体积减少112例(58.9%),观察组有效腺样体体积减小89例(80.9%)(χ2=19.04, P<0.01)。结论 经鼻用类固醇治疗, 变应性鼻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腺样体体积减小程度较单纯腺样体肥大患儿明显。对变应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者可优先考虑应用鼻用类固醇激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腺样体肥大儿童伴分泌性中耳炎(OME)与变应性鼻炎(AR)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岁以下87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的病史,分析AR、咽鼓管功能不良及OME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腺样体肥大患儿中AR发病率为30.11%,AR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P<0.01)。6岁以内发生咽鼓管功能障碍及OME的概率高,其中1~3岁组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概率最大(P<0.01)。春季OME发病率高(P<0.001)。与不伴AR患者相比,伴有AR患儿患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概率增加了0.4倍(P=0.042);但患有OME的检出率减少了32%(P=0.0472)。结论 在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多种因素使咽鼓管功能不良乃至OME高发。其中咽鼓管及其周围结构生理、病理、发育特点是最主要的因素,变态反应是次要影响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前者因逐渐发育完善,致病性降低,后者致病性增高,但总的发病率是逐渐降低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 256例住院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儿童进行纤维鼻咽镜或鼻内镜及声导抗检查,对声导抗结果异常的患儿行纯音测听或ABR检查,统计分析不同年龄、不同腺样体肥大程度及不同病程患儿SOM的发生率。结果 6 25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合并SOM者2 702例(43.19%,2 702/6 256),而病史中有明确听力减退主诉者仅654例(10.45%,654/6 256);3~5岁年龄段SOM的发生率最高,为69.76%(1 119/1 604),随年龄增长,SOM发生率逐渐下降;Ⅲ°腺样体肥大患儿中SOM发生率为61.73%(1 639/2 655),显著高于Ⅰ度(21.11%,163/772)、Ⅱ度(31.81%,900/2 829)腺样体肥大患儿(P<0.05);不同病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SOM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腺样体肥大患儿SOM发生率为43.19%,低龄和腺样体肥大程度是腺样体肥大患儿并发SOM的影响因素,而病程对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儿童腺样体肥大并发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引起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原因、程度及手术疗效。方法对10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行听力检查,将其中56例(70耳)并发SOM患儿行腺样体刮除术,作为手术组,观察其疗效;其余无并发SOM者设为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情变化。结果90天后复查听力,手术组治愈48例(S6耳),治愈率80%;对照组有8例(14耳)并发SOM。结论腺样体肥大儿童应定期行听力测试,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2001年我院施行扁桃体及腺样体联合切除术患儿116例,其中患分泌性中耳炎37例(31.9%),共52侧.结果术后37例分泌性中耳炎均治愈,随访期间仅2例复发.结论分泌性中耳炎伴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者,应考虑联合切除术,以利咽鼓管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一种既安全、便捷又符合微创要求的儿童肥大腺样体切除术式。方法对100例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在耳内镜指引下应用40°正反向切割吸引刀头,经口行肥大腺样体吸引切除,并分析其疗效。结果100例患儿术后症状消失者89例,症状明显改善者11例,有效率100%,术后随访无腺样体残留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耳内镜下经口行儿童肥大腺样体吸切术,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切除彻底、疗效显著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腺样体肥大切除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联合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和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30例,按照腺样体大小分为轻度12例、中度11例、重度7例三组,同时按照有无变应性鼻炎分为伴变应性鼻炎组19例和不伴变应性鼻炎组11例。患者的症状评分根据Carlos O’Connor-Reina的家长调查问卷获得。结果轻度组中有效率91.7%(11/12),中度组有效率63.6%(7/11),重度组有效率14.3%(1/7)。伴变应性鼻炎组有效率73.7%(14/19),不伴变应性鼻炎组有效率36.4%(4/11)。结论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是非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一个较好的方法,但各组效果不一。轻度腺样体肥大效果较好,重度腺样体肥大效果较差。对于伴有变应性鼻炎的腺样体肥大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不伴有变应性鼻炎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B病毒在儿童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中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在儿童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52例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患儿手术摘除的腺样体、扁桃体组织及血浆标本进行EB病毒定量检测.结果:患有慢性扁桃体炎和(或)腺样体肥大的儿童扁桃体、腺样体组织中EB病毒感染率为51.9%;其中男性患儿EB病毒感染率为50.0%,女性患儿为55.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扁桃体组织EB病毒感染率为40.4%,腺样体组织为4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组(7~14岁)患儿扁桃体和腺样体组织EB病毒感染率为65.5%,明显高于学龄前组(2~6岁)患儿的感染率(34.8%).比较轻、中、重度肥大的腺样体组织中EB病毒-DNA拷贝数发现:重度肥大组EB病毒-DNA拷贝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52例患儿血浆标本检测发现:EB病毒-DNA拷贝数均在正常范围内(<1×10~3 copies/ml).结论:腺样体肥大组织与慢性扁桃体炎组织对EB病毒有相同的易感性,男、女性患儿的扁桃体和腺样体组织对EB病毒易感性基本相同,且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EB病毒的感染率也会相应增高.腺样体的增生、肥大与EB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腺样体肥大群体中并发分泌性中耳炎(OME)与变应性鼻炎(AR)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7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并发OME的发病情况,有无AR病史,有无鼻类固醇激素使用病史等资料。结果:所有腺样体肥大患儿在不考虑鼻类固醇激素的作用下,伴AR组和不伴AR组中OME发生率分别为25.56%和32.4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3,P>0.05)。对未使用鼻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患儿进行分组分析,伴AR组OME发病率为51.11%,明显高于对照组(32.26%)(χ2=5.019,P<0.05)。伴AR患儿中,使用鼻类固醇激素组中OME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不使用鼻类固醇激素组中OME的发生率(51.11%)(χ2=23.32,P<0.01)。结论:腺样体肥大患儿中OME的发病率较高,其中AR是影响OME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鼻腔类固醇激素的使用可以减少OME的发病率,对中耳炎的治疗有一定效果,具体疗效评估及治疗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在单纯腺样体肥大及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with effusion,OME)患儿的腺样体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探讨IL-6与OME发病的关系。方法单纯腺样体肥大组患儿20例(男12例,女8例),腺样体肥大伴OME组患儿20例(男11例,女9例),分别检测两组患儿腺样体组织及血清中IL-6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组腺样体组织中IL-6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腺样体肥大组(P<0.05),两组患儿血清中IL-6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样体局部IL-6的高表达可能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不同程度的腺样体肥大合并变应性鼻炎(AR)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治疗的腺样体肥大伴AR儿童187例,根据腺样体肥大程度分为3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对患儿药物及手术治疗前后的阻塞症状(打鼾、张口呼吸、鼻阻)及 过敏症状(流涕、鼻痒、打喷嚏)进行评估,并比较药物治疗前后腺样体A/N。结果 接受3个月正规药物治疗的43例轻度腺样体肥大伴AR患儿,腺样体A/N、打鼾、张口呼吸、鼻阻、流涕、鼻痒、打喷嚏症状评分均明显好转(t 分别为5.472、8.968、7.670、10.726、3.838、2.351、4.946,P 均<0.05);中、重度腺样体肥大伴AR患儿,腺样体A/N及各症状评分在药物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患儿行腺样体切除术并继续抗过敏治疗,术后随访患儿阻塞及过敏症状评分均好转。结论 AR与腺样体肥大关系密切,对于轻度患儿可以坚持药物治疗,避免手术;而对于中重度患儿可先抗过敏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再行手术,术后对AR仍需继续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儿童腺样体肥大和腺样体炎所致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方法 从哮喘中心转到耳鼻咽喉科会诊的慢性咳嗽患儿中,对确诊为UACS的患儿进行研究,分析UACS患儿中腺样体肥大和腺样体炎的临床特点.结果 238例患儿中,诊断为UACS患儿有149例,其中88例(59.1%)患儿伴有腺样体肥大或炎...  相似文献   

14.
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慢性鼻窦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慢性鼻窦炎的影响.方法:慢性鼻窦炎患儿51例,其中单纯腺样体切除术17例,腺样体切除术加鼻窦开放术22例,单纯鼻窦开放术12例,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单纯腺样体切除组有效率88.2%,腺样体切除术加鼻窦开放组有效率100.0%,单纯鼻窦开放组有效率75.0%.腺样体切除术加鼻窦开放组和单纯鼻窦开放术组之间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样体肥大与儿童慢性鼻窦炎发生密切相关,腺样体切除术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小儿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的常见病,它是引起患儿鼻塞、打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及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原因。严重者可致儿童颌面部发育畸形,出现“腺样体面容”。因此,当腺样体肥大引发相关症状时,应进行手术治疗。我科2005-08—2007-01共收治48例腺样体肥大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患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与上气道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青岛市立医院确诊的339例SOM患儿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就诊的206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每年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的发作次数、以及声导抗、电耳镜、儿童鼻内镜、鼻咽侧位片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儿童SOM与上气道疾病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每年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发作次数、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的比例分别为(6.25±3.14)次、(5.04±3.43)次、(1.04±2.08)次、50.7%、8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39±1.22)次、(0.41±1.17)次、(0.30±0.77)次、7.8%、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腺样体肥大Ⅲ°和Ⅳ°肥大、扁桃体肥大Ⅳ°大、过敏性鼻炎为儿童SOM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腺样体肥大Ⅲ°和Ⅳ°肥大、扁桃体肥大Ⅳ°大、过敏性鼻炎为儿童SOM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腺样体切除对治疗儿童鼻窦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腺样体切除对治疗儿童鼻窦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儿童慢性鼻窦炎伴腺样体肥大16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结果1月后治疗组有效率94.8%,对照组有效率84.7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月后治疗组有效率85.4%,对照组有效率61.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治疗儿童鼻窦炎的同时,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可提高疗效,尤其以远期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病,腺样体肥大及其相关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对儿童健康产生危害。在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时,对腺样体分度存在不同方法。本文尝试采用腺样体形态大小4度分度法应用于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疗实践,此方法描述简便、准确,即适用于健康儿童也适用于患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收集腺样体肥大患儿的鼻阻力测定数据,分析探讨鼻阻力测定在腺样体肥大患儿的诊疗意义.方法 将昆明市儿童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门诊行电子鼻咽镜检查明确诊断腺样体肥大患儿60名,根据腺样体肥大的程度,分为两组,再将20名无腺样体肥大的患儿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及对照组均行鼻阻力测定,记录鼻阻力值,分析鼻阻力...  相似文献   

20.
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慢性鼻窦炎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慢性鼻窦炎转归的影响。方法2002年2月~2004年4月选取58例儿童慢性鼻窦炎伴腺样体肥大患者,按年龄大小分为小年龄组(9岁以下)43例和大年龄组(9~14岁)15例,两组患者均行腺样体切除术,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小年龄组:有效42例,无效1例;大年龄组: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4%。两组比较经x2检验,P<0.05。结论腺样体肥大是儿童慢性鼻窦炎的重要原因之一,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慢性鼻窦炎转归有较好的影响,小年龄儿童慢性鼻窦炎伴腺样体肥大切除腺样体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