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一种鼻科常见多发病。所谓鼻窦是鼻腔周围面颅骨的含气空腔;左右共有4对:称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因其解剖特点各窦可单独发病,也可形成多鼻窦炎或全鼻窦炎。鼻息肉发生于鼻腔内的赘生物。中医称鼻痔。鼻息肉多因平素嗜食辛辣炙爝厚味,蕴生湿热;上蒸于肺,结滞鼻窍;或风热邪毒侵袭肺经,肺气不得宣畅,积聚鼻窍所引起。  相似文献   

2.
萎缩性鼻炎,中医叫鼻藁,顾名思义是鼻腔组织枯燥之意,按照中医的病因病机认为阴虚肺燥,津液枯涸或脾气虚弱,水谷精微不能上输,鼻失濡养,复受湿热邪毒侵袭,久郁化火,蒸灼鼻窍(鼻为肺之窍,肺气通于鼻),腐蚀肌膜,以致鼻腔粘膜干燥萎缩,治则宜养阴润燥,宣肺散邪,脾气虚弱者宜补益中气,根  相似文献   

3.
通鼻窍八法     
鼻为清窍,是清阳之气交会之处,属肺的外窍,内与脏腑的关系密切。但肺为娇脏,是诸脏之华盖,若六淫外感,脏腑内伤,均可使肺脏不调,失于宣达,则鼻气不利,邪毒壅滞,或津液壅聚,壅塞清窍,鼻病由生。正如《寿世保元》说:“若七情内郁,六淫外伤,饮食劳役之过,则鼻气不能宣调,清道壅塞,即为鼻病。”《东垣十书》指出:“壅塞清道气不利,宜通。”可见,通鼻窍是治疗鼻病的大法,清窍通利,则鼻病向愈。兹介绍通鼻窍  相似文献   

4.
正鼻窒是指以经常性鼻塞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鼻病,患者多有伤风鼻塞反复发作的病史,临床主要症状是鼻塞,呈间歇性或交替性,病变严重者,可呈持续性鼻塞,久病可有嗅觉减退,或出现头晕、头重、咽部不适等表现~([1])。其病因病机多与肺、脾二脏功能失调及气滞血瘀有关,表现为肺经蕴热,壅塞鼻窍;肺脾气虚,邪滞鼻窍;邪毒久留,血瘀鼻窍。苍辛理中姜桂汤由理中汤、姜桂汤与辛夷、苍耳子组成,对脾肺阳虚型鼻窒具有较好的疗效,现将具体的  相似文献   

5.
鼻窦炎是指病发于鼻窦,以鼻流浊涕,鼻塞,或头痛为主症的一种疾患,属中医"鼻渊"、"脑漏"范畴。笔者认为鼻属清阳之窍,为血脉多聚之处,其呼吸之畅通,嗅觉之灵敏全赖气血阴阳的充养。而鼻窦炎多由外邪胶结于清窍,导致清阳不升;或因脏腑虚损,升清无力而致浊邪滞留。因此浊邪不降、清阳不升是本病的关键,升清降浊是治疗中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作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小儿慢性鼻渊之本,当责肺脾两虚,营气血难地上布鼻窍,鼻窍失养,加之肺虚难以祛邪外出,邪毒易于滞留,致鼻渊日久绵绵不愈。2、慢性鼻渊之标,常因风热痰湿,痰湿与风迷邪存在着间接的因果关系,湿痰内阻、鼻窦失宣,致风热之易于滞留,因此,风热痰湿之间是互为因果,相互为病。3、慢性鼻渊之治,主以固本0祛邪,本病病理特点本虚标实,固本祛邪是治疗本病大法,作者常用疏风清热法、清热化痰法  相似文献   

7.
鼻源性哮喘系指因鼻腔疾病所引起的哮喘,其主要症状以鼻腔不适、鼻痒、喷嚏频作而出现哮喘为主,常为一阵鼻痒一阵喷嚏或鼻腔不适而出现揉、擦、抠、吭等频繁清鼻动作,属中医鼻渊、哮病的范畴,相当于过敏性鼻炎或慢性鼻炎引起的支气管哮喘。1 病因病机病因为风、寒、痰、热、虚。病机有三:一是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渍之于鼻;二是寒邪犯肺,郁而化热,或素有痰浊阻窍,郁而化热,热壅肺窍;三是肺肾阳虚,不能温润鼻腔。2 辨证论治21 风邪犯肺窍证 发病突然,鼻痒如蚁爬行,一阵鼻痒或一阵喷嚏,常须揉、吭改善鼻通气,擦、抠…  相似文献   

8.
单纯性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鼻病。中医认为本病属于“鼻窒”范畴。由于肺气虚弱,寒邪侵袭,肺失清肃,邪滞鼻窍;或因脾气虚弱,运化不健;失去升清降浊之职,湿浊滞留鼻窍壅阻脉络,气血运行  相似文献   

9.
慢性鼻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鼻窦粘膜化脓性炎症。属中医“鼻渊”、“脑漏”范畴,是湿热壅滞清窍。上呼吸道感染早期亦多属病毒或细菌感染鼻腔所致。鱼腥草注射液是一种中成药新型制剂,其成分为鱼腥草,浓度每毫升含鱼腥草1g。功能与主治:消炎解热,用于各种化脓性疾病,乳腺炎,肺  相似文献   

10.
赵子贤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用药特色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急性发作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 ,常有呼吸困难 ,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 ,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所致。导师赵子贤教授 ,长期致力于肺系疾病的临床研究 ,造诣颇深 ,今总结出其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用药经验 ,以飨同道。1 畅通肺窍 应分寒热虚实鼻为肺窍 ,“乃清气出入之道”,有辅助肺主气司呼吸的作用 ,若因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鼻窍不利则气壅热郁 ,清浊溷乱 ,影响肺的宣肃功能 ,出现呼吸困难。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哮喘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鼻疾病有密切相关 ,过敏性鼻炎可能是进一步发展为哮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干燥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以鼻窍干燥、少津少涕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鼻病。鼻中有异物感、灼热感、刺痒感,通气太过,一般无嗅觉障碍,检查可见鼻黏膜干红少津,鼻中隔前下方可见充血、干燥、结痂,鼻黏膜一般无萎缩,属于中医"鼻燥"范畴。中医认为由外感燥邪、吸尘、吸刺激性气体等耗伤肺津,或肺肾阴虚、虚火上灼、鼻窍失养,或脾肺虚弱、气不布津,或肺胃郁热,灼伤阴液所致。而笔者认为干燥性鼻  相似文献   

12.
肛管或直肠腔与肛门外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称为肛管直肠瘘,简称肛瘘。中医学认为,凡窍内生瘘,脓血淋漓不止者,称为瘘,又称为痔漏。本病可由感染湿热余毒,蕴结不散,气滞血郁而成毒,化热成腐所致。或因肺、脾、肾三阴亏损。或因肛裂损伤,邪毒内生,构  相似文献   

13.
鼻窦炎属于中医鼻渊的范畴,常因邪犯肺窍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水湿痰饮蕴积于鼻窦而成.临床以鼻塞流涕,头昏头痛为基本特征.笔者于2003~2005年采用温阳化气法以苍辛五苓真武汤治疗鼻窦炎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调气化利水毒治疗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严试 《河南中医》2000,20(6):16-17
过敏性鼻炎也称鼻子过敏症,其反应机序是当鼻受到某种特定物质的刺激如气温、湿度、灰尘、花粉、特殊气味等,身体产生免疫反应,释放出一些过敏物质,使鼻粘膜肿胀,鼻分泌物增加,出现鼻塞流水样涕,喷嚏、鼻痒和嗅觉减退。从本病主症来看:鼻塞、流水样涕、喷嚏、鼻痒及嗅觉减退均属肺的气化功能失调,水毒内停为患。 中医把病理上的渗出物视为水毒(即饮邪水气)。在正常情况下,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气通于鼻窍,气行则水行,精微物质充分利用吸收,因此鼻腔的分泌物不稠也不稀,鼻窍通畅。过敏性鼻炎则是在体质虚弱(过敏体质…  相似文献   

15.
王军 《吉林中医药》2012,32(5):463+480-463,480
鼻为肺之外窍,肺合于皮毛.皮毛受寒,太阳不开,则鼻窍堵塞.故当以桂枝汤救卫表之不足,宣发肺卫之阳而通鼻窍,而后以麻黄附子细辛汤解鼻络之寒凝,资太阳之发散.  相似文献   

16.
鼻息肉手术病人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息肉(nasal polyp)以鼻塞日久,鼻窍内见有表面光滑、半透明、触之柔软而不痛的赘生物,有碍气息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鼻息肉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粘膜上突起的肿块。好发于鼻腔的外侧壁及鼻顶部。鼻息肉并非  相似文献   

17.
鼻鼽即西医学之变态反应性鼻炎,中医认为:鼻为肺窍,各种鼻病均与肺有关。肺脾气虚,或肺肾两虚而导致人体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犯及鼻窍而出现喷嚏、鼻塞、鼻痒、流涕等症状。尤其是长期反复难于治愈的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病变,往往多由于肺气虚  相似文献   

18.
丁汉忠 《双足与保健》2012,(3):36+29-36,29
儿童的身体处于发育阶段,各脏腑器官及其五官还相当稚嫩,容易因外邪侵入产生各类炎症。急性鼻炎就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炎症,久拖不治或久治不愈会导致慢性鼻炎,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鼻的病变很多,儿童常见的有鼻炎和鼻窦炎。传统中医认为鼻为肺之窍,寒湿侵入、体内蕴热、肺失宣降、气血不调、鼻窍不利等原因均会引发鼻塞流涕之症。由于偏食、挑食导致的营养不良均会  相似文献   

19.
鼻渊,相当于现代医学急慢性鼻窦炎。症可见涕黄浊量多,有臭味,嗅觉差,鼻粘膜肿胀伴有头晕,头痛及患处剧烈疼痛。究其病因乃外感风热邪毒,或风寒侵袭久而化热,内伤于胆,胆经火热,随经上犯,蒸灼鼻窦,移热于头。 根据鼻渊病亦胆经郁热所致的理论,笔者自1986~1997年十年间,自拟具有清胆泻热,利湿通窍的中药双乌祛浊汤外熏治疗鼻渊病130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中医认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引起鼻鼽的主要原因,肺为鼻之窍、肺气虚弱、卫表不固、不能抵抗外邪,又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气之输布使得肺气充沛,脾气虚则肺气虚。而先天之本为肾,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阳气易于耗散,风邪得以内侵而致病。故治疗上应扶正祛邪、在内补益肺脾肾,在外祛风邪,通鼻窍。鼻鼽产生的病因内因为肺脾肾的功能失调、外因为感受风邪,针刺蝶腭穴可以促进鼻窍附近的经络气血,治疗鼻炎有立竿见影之效,能够有效控制病程的发展,减轻患者痛苦,是治疗鼻炎的特效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