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氨基糖甙类是临床上急性肾衰最常见原因之一,对其肾毒性的病理生理已做了深入研究。然而均限于正常动物,与临床上只有病人接受药物有所不同。本实验旨在确定坏死组织病灶的存在是否易引起氨基糖甙类急性肾衰。实验鼠分四组:(1)捆扎约25%肝组织造成组织缺血灶;(2)25%肝切除;(3)假手术。这三组动物术后应用庆大霉素80mg/kg,Bid×2;(4)捆扎25%肝脏但不用庆大霉素。只有部分肝捆扎加庆大霉素治疗的鼠发生急性肾衰,袭现为氮质血症(BUN80±2;肌酐1.63±0.21mg/dl)和肾小管坏死。但均未能  相似文献   

2.
已有众多作者推荐应用青霉素与氨基糖甙联合治疗严重胆道感染包括急性胆管炎。然而,已证实在败血症和黄疸病例中应用氨基糖甙对肾脏有毒性作用。氧哌嗪青霉素(Piperacillin)是一种广谱青霉素,通常对抗胆道中的细菌,并由胆汁中排出,无肾毒性,是代替联合用药的一种最佳治疗。以往研究证实氧哌嗪青霉素在治疗急性胆囊炎中能获得氨苄青霉素加妥布拉青霉素(tobramycin)同等的疗效,但治疗急性胆管炎尚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因此,作者对氨苄青霉素加妥布拉青霉素与氧哌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衰竭 (CRF)又称慢肾衰 ,其发病率大致为 1/万 ,每年约有 12万新的病人〔1〕。CRF属于中医学“关格”、“肾劳”、“癃闭”、“溺毒”等病范畴。临床对CRF特别是终末期肾脏疾病 (ESRD)的治疗 ,欧美发达国家及日本等国 ,多采用透析及肾移植方法 ,可延缓该病的进程。但由于其治疗方法本身尚未完善 ,加之价格昂贵 ,尚不能为我国所有CRF患者接受。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疗法是延缓CRF进程的有效手段 ,医学工作也做了大量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 CRF中医病机的研究傅文录〔2〕认为CRF病位在肾 ,波及脾…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展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逐渐下降及进行性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全身多系统生理功能紊乱等临床综合征[1],现代医学主要以减缓肾衰竭发展进程为主要目标,但缺乏针对性、有效的治疗。慢性肾衰竭在中医归属于“水肿”、“关格”、“癃闭”、“溺毒”、“肾衰”等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2],黄春林教授从浊毒证出发,以“补益脾肾、通腑泻浊、疏通肾脉”为法辨治慢性肾衰竭,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其临证经验及用药特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叶任高教授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的经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叶任高教授是中山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卫生部临床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专业主任委员。在临床医疗工作中辛勤耕耘40余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在我国首屈一指。笔有幸到“全国肾科医师高级进修班”学习,聆听教诲,现将其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谈“瘀浊蕴毒”与慢性肾衰竭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慢性肾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之一 ,它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医属“癃闭”、“关格”、“肾风”的范畴。近年来认为慢肾衰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 ,其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笔者经过长期临床观察 ,“瘀浊”之邪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邪实因素 ,它们在病程进展中互为因果 ,蕴化成毒 ,损伤脾肾阴阳。它是慢肾衰病程中出现的特征性病理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致病因素 ,而通过化浊、逐瘀、通腑使邪有出路 ,可提高治疗慢肾衰的疗效 ,改善其预后。1 瘀浊是慢肾衰的主要病理环节瘀为瘀血 ,浊包括湿热 ,痰浊与水饮 ,虽然说正虚邪…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肾衰病即现代医学的慢性肾衰竭[1],是由各种肾脏疾病迁延日久而致脏腑功能虚损,浊邪壅滞。临床表现多类似于祖国医学"关格""溺毒""水肿"等病。段光堂名老中医为国家"十二五"肾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专家,河北省名中医,从事中医肾病临床与研究近四十年,总结出了一整套辨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对改善慢性肾衰竭症状、延缓肾衰进展、减慢进入透析的时间、防治并发症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笔者有幸跟随段师学习,收获颇多,现将段光堂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经验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随着糖尿病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美国肾脏资料系统(USRDS)”的统计,超过30%的终末期肾衰是由糖尿病所致。“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临床试验(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 Trial)”表明,持续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时组织和终末器官损伤的关键因素。然而,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对糖尿病病人而言不仅困难,而且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因此研究高血糖毒性作用的机制,探讨从效应运端阻断其作用的可能性便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由持续高血糖所致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蓄积是引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键因素,近期更有证据提示,由AGE诱发的氧化应激反应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仅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肾脏病(CKD)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我国CKD发病率约为10.8%,知晓率和治疗率较低,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风险较高[1],属中医"肾风""肾劳""溺毒""关格"等范畴。阎晓萍主任医师是国家中管局第三、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导师,长期致力于CKD的中医药防治,指出"本虚标实"是基本特点,"风毒伏肾"是重要的发病和加重因素;提出"因虚感邪、分病辨邪、祛邪扶正、分期论治"的辨治思路,临床中善于从脾论治、脾肾同治,重视"消散伏风",总结出"肾复康系列"、"肾衰康系列"经验方,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跟随阎老师学习,获益良多,现记述如下。1病因病机认识  相似文献   

10.
尿酸性肾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尿酸性肾病是指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 ,尿酸盐沉积于肾脏而引起的肾脏病变。本病是西方国家的一种常见病 ,欧美国家发病率约为 0 3% ,欧洲透析移植协会报道由痛风所致终末期肾衰者占 0 6%~ 1 .0 %。据Zollinger统计 ,尿酸性肾病在 2 3,30 0例尸解中占 0 2 % ,而痛风病人尸解几乎都有肾脏损害。既往认为本病在我国罕见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变化及医药卫生状况的改善 ,其发病率已逐年增加 ,以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1 临床分型临床上又可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尿酸性肾病 ,原发性者其发病机理与下述因素有关 :(1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肾衰宁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肾衰宁胶囊,4粒/次,3次/d,连续服用60 d为1疗程,观察其临床疗效和生化指标改变。结果:治疗组患者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尿蛋白、尿素氮和血肌酐与对照组比较,水平均降低。结论:肾衰宁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肾炎灵颗粒剂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肾炎灵颗粒剂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口服肾炎灵颗粒剂治疗 6 5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 4月~ 6月 ,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和血生化、尿蛋白等检查结果以及与雷公藤多甙片副反应的对比。并对患者进行 6月~ 48月的随访。结果 :肾炎灵颗粒剂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近期总有效率为 78.46 % ,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随访复发率仅为 15 .4% ,其常见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 :肾炎灵颗粒剂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临床副反应明显低于雷公藤。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配合"穴埋闷灸"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是指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或反复发作,因不能耐受激素的副作用而难以继续用药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约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30%~50%左右,是目前临床慢性肾病中治疗最为棘手、预后较差的病种。我们在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加用“穴埋闷灸”疗法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氨基糖甙类对许多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有效,但有潜在耳和肾毒性,尤其在药物血浓度持续超过所推荐的范围时。为减少毒性反应并达到最佳疗效,本文提出一种高度个体化的检查方法是通过监测血氨基糖甙浓度的峰值和谷值来调整剂量和用药间期。一、回顾性观察:任意选出40例在10个月内用过氨基糖甙类的住院患者(不包括预防性用药及用药少于96小时者)。肾功能正常30例,应用32个疗程;肾功能不全者10例(肌酐>2.0 mg/dl),应用14个疗程。检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慢性肾衰的重要原因之一,约半数患者于10~15年内死亡或发展至晚期肾功能衰竭。本文报道强的松尼及苯丁酸氮芥每月交替使用对有肾功能损害的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接受治疗者为连续的8例特发性膜性肾病伴有  相似文献   

16.
陈以平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膜性肾病(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其病理特征是免疫复合物(IC)沿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侧沉积,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临床呈肾病综合征(约占70%~85%)或无症状性蛋白尿,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男女之比约为2∶1,最常见于中年男性.国外报道膜性肾病占成人肾病综合征的30%~50%,国内报道为10%~15%.  相似文献   

17.
冬虫夏草防治氨基糖甙急性肾衰的分子生物学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冬虫夏草对氨基糖甙急性肾衰的防治机理。方法应用斑点杂交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动态观察了冬虫夏草对庆大霉素急性肾衰大鼠肾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前体mRNA、EGF、EGF受体及尿EGF含量的影响。结果冬虫夏草治疗能显著增加损伤早期肾EGF前体mRNA表达及肾皮质EGF含量,而不影响肾EGF受体的数量,同时使尿EGF排出量的增加提早出现,肾小管的病变减轻,肾功能恢复加快。结论冬虫夏草可能通过增加肾组织EGF前体mRNA表达,促进肾内EGF合成,增加肾皮质EGF含量,从而加速肾小管再生修复和急性肾衰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衰竭属祖国医学“虚劳、关格、溺毒”等疾病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正虚邪实 ,病位重在脾肾 ,脾肾虚损 ,邪浊壅盛。慢性肾衰竭存在血液动力学改变 ,持续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和肾小球内压升高可使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Ⅳ胶原 (COL -Ⅳ )和纤维连接蛋白 (FN)的分泌增多 ,促进肾小球硬化 ,其中血浆内皮素 - 1(ET - 1)和血清一氧化氮 (NO)的代谢失调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根据扶正降浊并重治则组方的中药制剂肾衰冲剂临床疗效达 82 % ,为此本文利用 5 / 6大鼠肾切除模型对肾衰冲剂及部分主要单味药 (党参、丹参、制大黄 )是否能调节ET - …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IgA肾病中的微血管损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原发性IgA肾病中微血管损害及新月体形成(V/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以2004年确诊并行肾穿刺活检证实的87例伴V/C损害的原发性IgA肾病与同期135例不伴V/C损害的原发性IgA肾病以及伴有V/C的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IgA肾病中较常发生V/C损害,发生率为39.19%;而V/C损害受累小球数占肾小球总数的(14.08±12.75)%。37.9%伴V/C损害的IgA肾病患者血清肌酐升高。血压、尿蛋白等临床指标在有与无V/C损害的两组IgA肾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球性硬化发生率(135例/222例,64.86%)、球性硬化数与肾小球总数的比率[(26.98±24.68)%]均显著高于LN组[30例/73例,40.00%,(16.18±18.80)%]。结论 原发性IgA肾病中V/C损害发生率较高,出现常缺乏明显临床表现,并可能导致肾单位的缓慢、持续性、“非显性”丢失, 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衰。  相似文献   

20.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是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过泼尼松标准治疗,激素无效或部分有效、激素依赖、反复发作(1年内复发3次或半年内发作超过2次以上)者.我们将1999年~2003年门诊和住院32例RNS患者,随机分为为两组,对比观察肾炎康复片和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雷公藤多甙片组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