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因其茎似箭杆 ,赤色 ,端有花 ,远看如箭有羽 ,故名“赤箭”。天麻之名 ,始见于《雷公炮制论》。1 天麻的形态天麻呈圆形或椭圆形 ,呈扁 ,皱缩而稍弯曲 ,长3~ 1 5 cm,宽 1 .5~ 6cm,厚 0 .5~ 2 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 ,具环节 ,有点状痕点或膜质鳞叶 ,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素 ,全体多纵皱 ,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的干枯芽苞 ,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或为残留茎基 ;另一端有白母麻脱落的圆脐形瘢痕 ,习称“圆盘底”或“肚脐眼”,质坚硬 ,不易折断 ,断面较平坦 ,角质样黄白色至…  相似文献   

2.
近来,我司在收购药材中,发现有将蕉藕经精心加工后冒充天麻出售者。现将其真、伪天麻之鉴别点陈述如后。正品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呈长椭圆形,扁缩而稍弯曲,长3~13厘米,宽2~6厘米,厚1~3厘米。一端有红棕色干枯芽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瓣”,或为残留茎基;另一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习称“肚脐眼”。外皮剥落或部分残存,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具环节,节上有点状的退化须根痕或膜质鳞叶,春麻多皱纹,冬  相似文献   

3.
正1.药材鉴别药材天麻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而稍弯曲,长5~15 cm,宽2~6 cm,厚0.5~2 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习称"姜片"(又称"蟾蜍皮");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习称"芝麻点"。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习称"红小辫"或"鹦哥嘴"。另端有圆脐形瘢痕,习称"肚脐眼"。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有光泽,习称"宝光"。气微,味甘,嚼之黏牙。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 ,天麻价格不断上涨 ,其伪品在市场上屡屡可见。现将伪品与正品的鉴别简介如下 :1 正品1.1 性状药材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本品块茎呈长椭圆形 ,常扁缩略弯曲 ,长 6~ 13cm,直径 2~ 6 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 ,半透明 ,多有不规则皱纹 ,并可见由潜伏芽组成的多轮断续点状环节。冬麻 ,常具红棕色的短芽苞 ;春麻顶端有残留中空的茎痕 ,另一端有圆脐状的疤痕。质硬不易折断 ,断面平滑 ,角质黄白色 ,臭特异 ,味甘。1.2 显微鉴别粉末白色或黄白色 ,表皮细胞、皮层及中柱之粘液细胞内含有草酸钙针晶束 ,长 40~ 45 μm,薄壁细胞…  相似文献   

5.
现今市场上出售之假天麻 ,常以紫茉莉根混充 ,它们完全是两种功用、主治不同的药物 ,因此在收购、进货及使用时必须认真鉴别。天麻为兰科寄生于密环菌的植物天麻的干块根 ,别名又叫明天麻、赤箭根、水洋芋、定风草、独采芝 ,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冬、春两季采挖其地下块茎。冬挖者为“冬麻” ,体重饱满质良 ;春挖者为“春麻” ,皮多皱缩质次。正品天麻呈长椭圆形 ,略扁 ,稍皱缩略弯曲 ,一端有残留茎基 ,呈红色或棕红色 ,俗称“鹦哥嘴” ,另一端有圆脐形的疤痕 ,俗称“肚脐眼”。天麻长 6~ 10cm ,直径 2~ 5cm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 …  相似文献   

6.
<正> 天麻系一种名贵常用中药材,其性味甘、平,入肝经,主要功能为平肝息风止痉。现在市场上有假天麻出售,常见为马铃薯仿造的伪品,现将识别方法介绍如下: 天麻的性状鉴别 天麻为兰科植物,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而稍弯曲,长3~15cm,宽1.5~6cm厚0.5~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具有“横环纹”、“鹦哥嘴”、“肚脐眼”。“横环纹”是点状芽痕组成”,“鹦哥嘴”顶端残留的红棕色干枯的芽,“肚脐限”从母天麻脱落后形成的园形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而较平坦,角质样。  相似文献   

7.
天花粉     
鉴别要点药材鉴别要点瓜蒌根(天花粉)药材呈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或扁块状,长8~16 cm,直径1.5~5.5 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细根痕,及略凹陷的横长皮孔,有的可见黄棕色外皮残留。质坚实,断面白色至淡黄白色,富粉性。横切面可见黄色木质部,习称筋脉,略呈放射状排列,纵切面可见黄色条纹木质部。气微,味微苦。  相似文献   

8.
天麻为常用中药 ,原名“赤箭”,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在市场上 ,曾发现有多种植物的根或根茎经加工后伪充天麻出售 ,应注意鉴别。1 正品天麻来源于兰科天麻 Gastrodia elata的块茎。椭圆形或长条形 ,略高 ,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 ,有纵皱纹及由点状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 :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的芽 (鹦哥嘴 ,冬麻有 )或残留茎基 (春麻有 )。另端有圆脐状疤痕 (圆脐 ) ,质坚硬 ,不易折断 ,断面黄白至淡棕 ,角质样 ;气微味甘。显微镜下可见草酸钙小针晶 ,外韧型维管束 ,薄壁细胞含有多糖颗粒 ,不含淀粉。2 伪品天麻2 .1 紫…  相似文献   

9.
天冬     
<正>药材鉴别要点天冬药材呈纺锤形,略弯曲,中部肥满,两端渐细而钝,长约5~18 cm,直径0.5~2 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色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柔润或硬,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饮片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0.
泽泻     
<正>药材鉴别要点药材呈类球形或卵圆形,长2~7 cm,直径2~6 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或称"岗纹"及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可见瘤状芽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有多数细孔。气微,味微苦。饮片鉴别要点饮片呈圆形至椭圆形厚片(厚约4 mm)。外表皮淡黄色至淡黄棕色,可见细小突起的须根痕。饮片切面黄白色  相似文献   

11.
正药材鉴别药材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15 cm,直径0.3~0.8 c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有较密并深陷的横皱纹、纵皱纹及裂纹,老根的横皱纹较密且更深陷,略呈结节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黄色,木部即远志心(又称"骨""心")黄白色,皮部易与木部剥离。剥离后的远志习称"远志肉";有的不能剥离即不能抽取木心者,习称"远志棍"。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饮片鉴别本品呈圆柱形的段,长4~8 mm,外表皮灰黄色至灰棕色,有横皱纹。饮片切面棕黄色,中空。形如"鹅管"又  相似文献   

12.
肉苁蓉     
药材鉴别要点,肉苁蓉呈扁圆柱形,稍弯曲,长3~5 m,直径2~8 m,表面棕褐色至灰棕色,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鳞叶先端常已断。或脱落后残留下短线状鳞痕。体重,质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俗称“筋脉点”,排列成波状环纹。气微,味甜,味苦。管花肉苁蓉呈类纺锤形,纺锤形,或扁柱形,稍弯曲,长5~30 cm,直径2.5~9 cm,其肉质鳞片基部较肉苁蓉宽,完整鳞片少见,呈三角形,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断面颗粒状,灰棕色至灰褐色,散生点状维管束,习称筋脉点”。  相似文献   

13.
<正>药材鉴别药材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2~10 cm,直径1~2.2 cm。北苍术直径可达4 cm。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及残留须根,顶端具茎痕或残留茎基。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在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具特异香气,味微辛、苦。饮片鉴别饮片呈不规则类圆形或条形厚片。外表皮灰棕色至黄棕色,有皱纹。有时可见残留根茎。饮片切面  相似文献   

14.
近发现河南省云阳等地用“土白术”菊三七(Gynura segetum)充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入药。现将其鉴别要点分述于后。白术: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边沿黄白色,中心淡棕色,有棕黄色的油点散在。气清香,  相似文献   

15.
鉴别要点药材鉴别要点合欢皮药材呈卷曲状或半筒状,长40~80 cm,厚0.1~03 cm,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稍有纵皱纹,有的呈浅裂纹,密生明显的椭圆形横向皮孔,棕色或棕红色,偶有突起的横棱或较大的圆形枝痕,常附有地衣斑;内表面淡黄棕色或黄白色,平滑,有细密纵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呈纤维性片状,淡黄棕色至黄白色。气微香,味淡,微涩,稍刺舌,而后喉头有不适感。  相似文献   

16.
天麻是一种名贵中药材 ,是治疗眩晕、头痛的要药 [1],因此 ,其伪品比较多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鉴别应用。天麻(RhizomaGastrodiae)别名明天麻、赤箭 ,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1.的干燥块茎[2]。目前市场上常见伪品有茄科马铃薯的块茎 ,菊科大理菊的块根 ,紫茉莉科紫茉莉的根等。这些伪品与天麻的性状以及其中所含化学成份有明显区别 ,可以通过下列两种方法加以鉴别。1性状鉴别1.1天麻块根呈长椭圆形或长条形 ,稍扁缩弯曲 ,顶端有残留的茎芽 ,俗称“鹦哥嘴”或“红小辫” ,下端有圆脐形…  相似文献   

17.
乌药伪品荆三棱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增科 《中草药》1994,25(3):151-151
乌药Linderaaggregata(Sims)Kosterm为常用中药,有温肾散寒,顺气,止痛的功效。今发现有以莎草科植物刑三棱ScirpusyogaraOhwi根茎的切片充作乌药使用的情况。现将其对比鉴别如下。1性状鉴别乌药:呈圆形或类囫形薄片,厚0.1~0.2mm,直径1~3cm。切面黄白色或谈黄棕色,  相似文献   

18.
党参为常用中药 ,正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或川党参的干燥根。近来发现有以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drchotor rnaL .var .lanceolataBge .一年生的干燥根伪充党参药用的情况。现将二者对比鉴别如下 :1 性状鉴别1.1 党参呈长圆柱形或长圆锥形 ,稍弯曲 ,长 10~ 30cm ,直径0 .4~ 2c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或灰棕色 ,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根及芽 ,习称“狮子盘头” ,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 ,根颈部有细密的环纹 ,具横长皮孔及纵皱纹。质柔韧或稍硬 ,易折断 ,断面平坦 ,有裂隙或放射状…  相似文献   

19.
马艳梅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0):905-906
中医历来重视药材的鉴别 ,因为其关系到中药的质量 ,关系到临床疗效。尽管理化和显微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的鉴别 ,但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仍因其直观方便 ,沿用至今。笔者在对中药进行经验鉴别时 ,对老药工生动而形象的经验鉴别术语 ,屡屡用之 ,收获不小。现将几种贵重中药材的形状鉴别专用术语列举如下 :1 天麻1.1 鹦哥嘴天麻一端有红棕色干枯芽苞 ,酷似“鹦鹉嘴”,也称“红小瓣”。1.2 凹肚脐天麻另一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 ,习称“肚脐眼”。1.3 点状环纹天麻表面纵皱纹 ,具环节 ,节上有点状的退化须根痕或膜质鳞叶。2 牛…  相似文献   

20.
肉桂的鉴别     
正1药材鉴别桂枝:呈长圆柱形,多分枝,粗端直径0.3~1 cm。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和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薄显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黄白色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肉桂:呈槽状或卷筒状,宽或直径3~10 cm,厚0.2~0.8 c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