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右胸导联心电图对诊断左室下壁心肌梗死并发右室梗死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所重视。一些作者提出,右胸导联,尤其是V_4R导联出现ST段抬高≥1 mm,对诊断右室梗死有敏感性和特异性。但要确认这种心电图异常对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必须  相似文献   

2.
急性右心室梗死的诊断与治疗510036部队医院/@@易传华,汤福全中图法分类号R542.2单纯右心室梗死发生率低,但左室梗死合并右室梗死发生率达25.O%~52.7%,临床上易忽略对右主梗死的诊治。诊断问题:做右胸导联及V7 ̄9导联出现下列改变可诊断...  相似文献   

3.
唐少江  郭乃芸 《人民军医》1999,42(9):534-535
急性右心室梗死(ARVI)不同于急性左心室梗死(ALVI)。右心衰竭较常见,并发低血压和休克较多。治疗上有其特殊性,心电图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作者就ARVI心电图诊断特点综述如下。1 发生率单纯右室梗死(RVI)少见,Wartman[1]报道,单纯RVI只占心肌梗死的2.4%,绝大多数RVI与左室心肌梗死(LVI)并存。Erhardt报道,在心肌梗死死亡84例的尸检材料中,合并RVI36例,占43%。士师一夫[2]报道,心肌梗死合并RVI占12%~43%,其中以左室下壁和正后壁的心肌梗死合并RVI最多。近年来由于采用血液动力学监测以及常规导联心电图加右胸导联心电图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两种导联心电图对比,探讨头胸导联对右胸假性Q波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尹氏球状面心电场波阵面传递假说理论,应用头胸导联与WilSon常规导联对42例正常人右胸一周心电图Q波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结果常规导联Q波V4R—V9R共检出179个,其出现率19%-90%,其中Q/R比值大于1/2R者155个;而头胸导联HV4R—HV9R,Q波只检出25个,出现率0%-24%,Q/R比值无大于1/2R的Q波及QS波。结论头胸导联Q波出现率明显低于常规导联。且无宽深Q及QS波,有助于假性、异常Q波的辨认。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00例老年冠心病心电图V_3R~V_5R导联记录,结合50例核素心血管造影结果和30例正常组对照分析,探讨右胸导联心电图对诊断右室梗塞的临床价值。100例老年冠心病人分为心肌缺血组,心肌梗塞组,除常规心电图外,均做V_3R、V_4R、V_5R导,50例同时做了核素心血管造影。 右胸导联心电图各组均可见QS型,心梗组出现率高于正常组;ST段缺血组和陈旧性心梗组均可见V_4R导抬高或下降。核素心血管造影,缺血组27例中左室和(或)右室扩大占14.8%,LVEF下降者占18.5%,RVEF下降者占7.4%,心梗组23例检出梗塞定位征象的16例,无梗塞征象的7例,检出右室梗塞5例。 诊断右室梗塞应根据(1)临床表现:右心衰竭、低血压、休克;(2)右胸导联ST段抬高≥0.1mv及出现动态变化的Q波;(3)核素心脏造影等进行综合判断确定。  相似文献   

6.
自1930年SANERSAD报告第1例急性心梗合并右室梗塞的尸检结果以来,右室梗塞已为病理学家证实60余年,但只是近年来右室梗塞才被临床所重视报道日渐增多。国内尹炳生教授在70代初期即对右室梗塞进行深入的研究,他所提出的头胸(HC)导联对诊断右室梗塞及右心病变很有价值,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健康飞行人员的多组右胸导联心电图的特征,为飞行人员健康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10例健康飞行人员的常规、头胸、胸腹3种右胸导联心电图进行人工检测对比。结果 ①伪性Q波在头胸导联出现率最低,即V_1~V_(3R)无Q波,V_4~V_(5R)Q波占2%,V_(6R)占7%;②常规右胸、头胸导联V_(3R)的ST≥0.1mV,分别占8%和3%,V_4~V_(6R)的ST均在正常范围;③头胸导联V_1~V_(6R)的T波多数直立(85%~67%)。结论 健康飞行人员3种右胸导联心电图的变化规律可为有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5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病变发生的相关动脉不同,将患者分为右冠状动脉组(35例),左回旋支组(1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从突发胸痛入院后6h内连续心电图12导联的心电图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的特点,分析心电图对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及相关动脉的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右冠状动脉闭塞时出现Ⅰ导联ST段压低或水平;Ⅰ、aVL导联ST段同时压低:ST段抬高水平Ⅲ〉Ⅱ导联。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左回旋支闭塞时出现Ⅰ导联sT段抬高,sT段抬高水平Ⅲ〈Ⅱ导联。结论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及相关血管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具有无创,操作方便,费用低廉等特点,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贾洁 《航空航天医药》2002,13(4):234-234
近年来收治的 2例急性单纯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 ,以进一步提高对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水平。 2例患者除有临床表现外都典型的心电图衍变过程 ,并都符合黄宛心电图诊断标准。例 1:女 ,5 2岁 ,因胸闷、胸痛、乏力三天入院。查体 :体温3 6.3℃ ,脉搏 80次 /min ,血压 13 / 9Kpa。精神差 ,颈静脉怒张 ,肝肋下 2CM ,质中 ,压痛 (+ )。心电图示 :①V1-V3导联呈qR型 ,V1导联ST段抬高 0 .1MV ,②QRS波低电压 ,③房性早搏 ,④加作右侧胸导联示 :V3R -V6R导联均呈qR型 ,ST段上抬 0 .0 5-0 .1MV。心电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体表心电图对显性旁道定位的准确性 ,缩短射频消融术的手术时间。方法 对 5 0例右侧显性旁道在射频消融术前采集了头胸导联与常规Wilson右胸导联体表心电图 ,结合射频消融术的靶点进行分析 ,比较其两两的符合率。结果 右前间隔、右前游离壁、右后游离壁及右后间隔的符合率分别为 10 0 %、10 0 %、95 45 %和 90 91% ,常规导联的符合率为 5 8 3 3 % ,68 75 % ,61 90 % ,81 81%。头胸导联对右后间隔显性旁道的定位与常规Wilson导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对右侧游离壁及右前间隔显性旁道的定位诊断明显优于常规Wilson导联 (P <0 .0 1)。结论 头胸导联心电图对右侧显性旁道的定位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旧性心肌梗死由于心肌细胞缺血、坏死、瘢痕组织形成 ,可导致心力衰竭进行性加重和心源性猝死。本研究通过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例常规导联心电图 (Wilsion导联 )及头胸导联心电图的对比分析 ,探讨头胸导联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 9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18导联心电图(ECG)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分析,寻找诊断右冠状动脉(RCA)或左回旋支(Lcx)闭塞的心电图特征。方法:36例下壁心肌梗塞患进行18导联ECG与CAG结果对比。结果:IIIST↑〉IIST↑,RCA闭塞组为21例(80.7%);Lcx闭塞组为0例(0%),两有显差异,avLST↑〉IST↑,RCA闭塞组28例(84.8%),Lcx闭塞组5例(15.1%),有显差异,V7~V9ST↑,RCA闭塞组2组(22.2%);Lcx组7例(77.7%),有显差异。V3R~V5RST↑,RCA组为12例(100%),Lcx组0例(0%),有显差异。结论:这些心电图特征在下壁心肌梗塞时有助于RCA或Lcx闭塞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魏晓冬 《武警医学》1995,6(2):76-76
一种不脱落胸导联电极的制作方法武警江苏总队医院内科魏晓冬(扬州225003)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吸附式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对于消瘦、胸廓畸形、皮肤弹性差或躁动不安者,都易造成电极(吸盘)脱落,常影响工作效率和诊断效果。笔者设计了一种不脱落的胸导联电极,制作简...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患者为男性,26岁。因发育欠佳,劳累后有心悸、气喘、乏力来门诊就医。心电图显示:PⅠ、Ⅱ、aVF倒置,PaVR直立,导联V1-6R波逐波略降低(图1)。随即加做一份心电图,将左右手导联反接,并连接胸前导联V2、V1、V3R、V4R、V5R、V6R。此时心电图显示:PⅠ、Ⅱ、aVF直立,PaVR倒置。但胸前导联未像预期的那样,由V2~V6R,R波逐波增高,相反却逐渐略有降低(图2)。综合上述两份心电图初步诊断:(1)窦性心律不齐(多数时间过缓);(2)右位心心电图改变;(3)右心室肥厚。但心电图不符合典型右位心的心电图改变。图1显示:导联Ⅰ的P波、T波向下,但QRS主波却向上。另外,V1~V6导联的R波虽逐渐降低但不明显,且更为突出的是,V1~V6导联的S波没有逐波增深,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下壁合并右室梗死是心内科急症,若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自2005年~2007年,收治急性下壁合并右室梗死3例,根据典型缺血性胸痛,心电图,心肌酶学演变及冠脉造影证实,均予临时起搏器置入,补充血容量及血管扩张剂等治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79岁,因突发胸痛,胸闷3 h,晕厥1次,入院,既往10 年的高血压病史,不正规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入院查体:急性病容,血压90/6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45次/min,心律不齐,未闻及杂音,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0.4mv,V2~V6导联ST段下移0.2~0.3mv。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入院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12导心电图并加做V3R-V6R以及V7-V9导联,对右心室心肌梗死病人进行记录分析,用以判断心电图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诊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心肌梗死患者,并进行心电图检测,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指标做定量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检出心肌梗死者180例,其中左前壁心肌梗死58例,左室下壁心肌梗死27例,单纯的右室心肌梗死95例。结论心电图可发现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及定位检测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应用常规心电图与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89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心电图与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诊断冠心病的效能和合并心肌缺血符合率,并以心脏生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符合率和分型准确率。结果 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诊断冠心病合并心肌缺血符合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符合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合并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准确率高于常规心电图。结论 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效能高于常规心电图,且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合并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分型方面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评价X线平片对右室异常肌束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材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的右室异常肌束73例的X线平片表现,根据血液动力学改变,将此病分为3型:无分流型;左向右分流型;右向左分流型。结果;在X线平自上,右室异常肌束可表现下列征象;(1)右室增大与心腰凸出不相称;(2)左室增大与肺血增多不相称;(3)右室流出道入呈局限性缺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高原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的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51例小儿高原性心脏病和50例健康儿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结果:51例高原性心脏病患儿右室舒张末内径、右室流出道内径、右室前壁及主肺动脉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患儿组右室射血前期/射血加速时间(RPEP/AT)明显延长,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低于对照组(P〈0.01)、三尖瓣A/E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彩色超声心动图显示所有病例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功能减退,右房右室均增大,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增厚,主肺动脉增宽。超声心动图可作为该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但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胸片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发育不良(ARVC/D)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分析经我院收治的18例ARVC/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静息心电图显示13例电轴右偏,肢体导联呈低电压;V1~V3导联T波倒置12例等。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17例右心室扩大;12例右室流出道增宽;2例左室增大;12例右室壁弥漫性变薄、运动减弱等。结论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能较准确地诊断ARVC/D,并在该病的治疗及随访观察中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