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切痂植皮术后的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烧伤患儿切痂植皮的传统麻醉方法是用氯胺酮静脉麻醉。但氯胺酮麻醉后患儿易发生苏醒期躁动、谵妄、恶心、呕吐 ,甚至喉痉挛造成严重的呼吸抑制。而新型静脉麻醉药异丙酚作用时间短 ,患儿苏醒迅速。我们对比了异丙酚复合氯胺酮与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切痂植皮术后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在乳腺手术的应用。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择期乳腺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各40例,均选择全凭静脉麻醉。病人入手术室后常规面罩吸氧(4L/min)。Ⅰ组手术开始前10min,泵注异丙酚80μg·kg-1·min-1、瑞芬太尼0.1μg·kg-1·min-1,术前1min追加氯胺酮0.4mg·kg-1,术中根据情况调整瑞芬太尼泵注速度为0.05~0.1μg·kg-1·min-1,术中酌情追加氯胺酮,术毕停止泵注瑞芬太尼、异丙酚。Ⅱ组手术开始前10min泵注异丙酚80μg·kg-1·min-1,术前1min追加氯胺酮1mg·kg-1,术中酌情追加氯胺酮,术毕停止泵注异丙酚。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均安静入睡,镇痛完善,无躁动,无胸壁强直等现象。Ⅱ组发生轻度呼吸抑制1例、高血压9例、术毕苏醒期躁动8例及精神障碍3例,其中高血压、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比Ⅰ组增高明显(p<0.05);术中MAP与术前相比增高明显(p<0.05),而Ⅱ组与Ⅰ组相比增高又显明显(p<0.05)。Ⅰ组发生轻度呼吸抑制2例、苏醒期躁动1例,氯胺酮用量与Ⅱ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术毕苏醒时间与Ⅱ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手术是一种较好的联合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斜疝修补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点。方法:选择择期行斜疝修补手术的小儿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实验组)采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Ⅱ组(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加地西泮静脉麻醉。麻醉过程中监测循环呼吸相关参数,同时记录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氯胺酮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Ⅰ组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Ⅱ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少于Ⅱ组。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斜疝修补手术比氯胺酮加地西泮具有更多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异丙酚分别复合氯胺酮、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用于小儿输尿管检查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小儿输尿管检查手术,随机分为氯胺酮-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组(KP组),舒芬太尼-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组(SP组)和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组(RP组)每组20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静脉注射首量后分别静脉泵注异丙酚及镇痛药物。观察并记录围术期心率、血压、呼吸和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异丙酚使用量、苏醒时间、术后镇静Ramsay评分、躁动评分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等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儿术中的心率、血压、呼吸和脉搏氧饱和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KP组相比,SP组和RP组的心率、血压、呼吸下降明显(P<0.05)。术后苏醒时间KP组明显延长(P<0.05),RP组术后镇静Ramsay评分低于其他两组(P<0.05)和躁动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异丙酚分别复合氯胺酮、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均能安全用于小儿输尿管镜检查术,但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苏醒期平稳舒适,更适合于小儿日间手术麻醉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曲马多超前镇痛对小儿腺样体切除术术后躁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可控性好,术中循环稳定,停药后苏醒迅速,但使用瑞芬太尼后麻醉苏醒期因镇痛作用消失患儿会出现躁动。本科利用曲马多的超前镇痛,观察其对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下小儿腺样体切除术术后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鼾症手术的麻醉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鼾症手术麻醉在诱导、维持、苏醒及术后恶心呕吐的特性.方法:40例择期行扁桃体切除腺样体刮除术的小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P组),分别采用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苏醒时间、诱导期及苏醒期的不良反应和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P组插管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高于S组,而拔管时的MAP、HR低于S组,P组苏醒期的躁动少于S组,两组诱导期不良反应、苏醒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无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均可以很好地用于小儿鼾症手术的麻醉.相对而言,异丙酚复合氟胺酮组血流动力学的控制更为理想,苏醒期躁动较少,而七氟醚麻醉由于不需要额外的基础麻醉使用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7.
丙泊酚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全凭静脉麻醉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手术中不同配伍氯胺酮麻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选择A SAⅠ-Ⅱ级的小儿手术50例。随机双盲分为Ⅰ组氯胺酮+丙泊酚、Ⅱ组氯胺酮+咪唑安定,每组25例。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基本相似(P〉0.05),氯胺酮用量无明显差异(P〉0.05),Ⅰ组苏醒明显快于Ⅱ组(P〈0.05),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Ⅰ组均明显低于Ⅱ组,两组术后均无呼吸抑制。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不仅增强麻醉效果,而且可以减轻或消除两者循环和精神方面的不良作用,优于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的氯胺酮麻醉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无明显的心脏及呼吸抑制,常用于小儿眼科手术,但术中存在小儿心血管兴奋,眼压高,眼球震颤,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问题,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且术后常发生精神症状、躁动、复视、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的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用于小儿麻醉具有独特的优点。本观察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眼科麻醉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术后恢复的情况,并与眯唑安定复合氯胺酮麻醉对比。[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异丙酚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Ⅲ级标准、年龄1~5岁、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RP组)氯胺酮5~8 mg/kg肌肉注射,异丙酚2 mg/kg静脉诱导,术中持续泵注异丙酚1~2 mg/(kg.h)及瑞芬太尼0.03~0.08μg/(kg.min),异物取出后停止给药。γ-羟基丁酸钠复合氯胺酮组(γk组)氯胺酮5~8 mg/kg肌肉注射,静脉注射γ-羟丁酸钠60~80 mg/kg诱导麻醉,术中麻醉深度不足时分次静脉滴注氯胺酮1.5 mg/kg至麻醉满意,并根据手术需要分次追加氯胺酮1 mg/kg。记录麻醉前、诱导、下镜、探查、取出、术毕各时间平均动脉压、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观察两组苏醒时间,对比两组患儿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RP组诱导、下镜、探查、取出时平均动脉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较麻醉前均有下降(P0.05),但尚在正常范围,与γK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起效迅速,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支气管痉挛和术后舌后坠的发生较对照组少,苏醒时间短,而且苏醒效果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并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麻醉患儿苏醒时间短和苏醒质量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学龄期患儿氯胺酮麻醉术后躁动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为了探讨性格对学龄期患儿氯胺酮麻醉术后苏醒期发生严重躁动的影响及其护理对策,依据性格特征评定,将61例接受氯胺酮麻醉的住院患儿分为性格内向型、混合型、外向型3组,比较各组患儿术后苏醒期严重躁动的发生率.结果显示性格外向型组和内向型组的发生率分别为45%、14.3%(P<0.05),表明性格外向型患儿在该期间内发生严重躁动的危险性高于性格内向型患儿,术后应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围术期受伤及惊厥的发生,确保患儿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接受治疗的小儿上肢手术患儿65例纳入到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分别为臂丛阻滞组33例和静脉组32例。静脉组采用传统静脉全身麻醉;臂丛阻滞组采用神经阻滞麻醉。就2组患儿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和麻醉效果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臂丛阻滞组麻醉效果优良率跟静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臂丛阻滞组有23例优,9例良,优良率为96.96%;静脉组有21例优,9例良,优良率为93.75%。臂丛阻滞组患儿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少于静脉组(P<0.05),其中,臂丛阻滞组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0.31)min、(45.12±5.32)mg、0.00%,静脉组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2.42)min、(67.63±5.14)mg、15.63%。结论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麻醉效果良好,可有效满足小儿上肢手术需求,减少氯胺酮用量,减少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氯胺酮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择期A SAⅠ-Ⅱ级的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K)、瑞芬太尼-氯胺酮(KT)两组各30例。K组术中根据患儿对手术刺激是否有体动反应间断静脉推注氯胺酮;KT组应用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持续泵注。结果:两组术中心率、躁动、精神症状、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瑞芬太尼、氯胺酮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短小手术患者100例,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PK组)各50例。入室后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 mg/kg,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术中维持:K组用氯胺酮0.5 mg/(kg.h)持续输入至术毕,PK组用异丙酚4~5 mg/(kg.h)、氯胺酮0.5 mg/(kg.h)持续输入至术毕,观察相关指标。结果K组术中及术毕至苏醒期BP、HR明显升高(P<0.05);术中需要追加氯胺酮者K组15例,PK组4例;清醒时间K组(15±7)分钟,PK组(11±5)分钟;K组有2例出现苏醒期躁动。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术中更平稳,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于菲  陈卫民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4):666-667,671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七氟醚吸入麻醉、静吸复合麻醉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对小儿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将60例2~5岁实施腺样体切除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凭静脉组(P 组)、七氟醚组(S组)、静吸复合组(R 组),术后送入术后复苏室(PACU).观察各组的躁动发生率、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结果]P组和R组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S 组(20%和35% vs 70%,P〈0.01).与R组比较,P组、S组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1或P〈0.05);PACU停留时间亦显著增加(P〈0.01或P〈0.05).[结论]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静脉麻醉可有效的抑制小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但是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可以得到更好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和地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苏醒特性,为临床靶控静脉麻醉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40例,年龄20~50岁,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组(P组)和地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D组),每组20例.对比观察两种麻醉方法术毕停药后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Aldrete评分≥9分时间、苏醒期病人的意识状态评分、伤口疼痛评分和各种不良反应.结果:P组术毕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Aldrete评分≥9分时间与D组相似,拔管时间略晚于D组,两种麻醉方法苏醒期病人的意识状态和伤口疼痛评分一致,但P组术后恶心发生率低于D组.结论:与地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似,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术后苏醒迅速,苏醒质量优良,同时术后恶心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李国建 《护理学报》2010,17(5):52-53
目的探讨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观察统计全麻苏醒期躁动患儿的例数及程度,记录发生躁动患儿年龄、麻醉方式及是否有不良刺激。结果432例中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患儿96例,躁动患儿中存在尿管刺激的62例,存在气管导管刺激的47例,采用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的患儿躁动发生率高于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2岁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最高,但各年龄段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防范措施,减轻各种不良刺激对患儿的影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患儿注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区分是否苏醒,是避免患儿躁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朱姝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9):4400-4401
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观察组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中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手术开始时,对照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与术前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收缩压比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心率、收缩压、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率以及舒张压,发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进行小儿静脉麻醉,能够保持术中循环功能稳定,而且术后苏醒用时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与单纯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中小手术中对呼吸循环功能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30例中小手术患儿分成两组:异丙酚-氯胺酮(PK)组15例,术中异丙酚4~6mg/(kg.h)与氯胺酮2~3mg/(kg.h)混合液持续静脉泵入;氯胺酮(K)组15例,术中氯胺酮1~2mg/(kg.h)间断静脉注射。结果术中PK组循环功能较K组稳定,术中发生肢体不自主运动及眼球震颤较K组少;PK组术中氯胺酮用量、术后恢复时间与K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能使小儿中小手术麻醉更平稳、术后苏醒更快,更适合于小儿中小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9.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切痂植皮术后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切痂植皮术后的安全性。方法:48例择期行切痂植皮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实验组:异丙酚1mg/kg诱导后,继之以异丙酚2mg·kg-1·h-1和氯胺酮2mg·kg-1·h-1的速度输注维持麻醉;对照组:静脉注射安定0.02mg/kg后,继之以氯胺酮3mg·kg-1·h-1的速度输注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和术中氯胺酮总用药量,同时记录患儿术后发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和躁动的例数。结果:氯胺酮用量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苏醒时间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发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和躁动的例数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切痂植皮术后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七氟醚-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婴儿眼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眼科手术患儿60例,性别不限,年龄3~12个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I组患儿采用静吸复合麻醉,Ⅱ组患儿采用全凭静脉麻醉。I组患儿七氟醚4~6%吸入诱导,术中七氟醚吸入浓度调至1.5~2.5%,持续静脉注射异丙酚4mg/(kg·h)维持麻醉。Ⅱ组患儿肌肉注射氯胺酮6mg/kg,开放静脉,眯达唑仑0.1mg/kg、芬太尼2μg/kg、阿曲库铵0.5mg/kg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异丙酚4-6mg/(kg·h)持续静注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O)、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停药时(T3)、气管拔管时(T4)、拔管后10min(T5),记录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并记录苏醒时间、苏醒延迟发生率、呼吸再抑制发生率、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I组T1时HR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I组苏醒时间缩短,苏醒延迟发生率、呼吸再抑制发生率、术后躁动发生率均降低(P〈0.01)。结论七氟醚复合异丙酚用于眼科手术患儿麻醉可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少,术后苏醒迅速,适合婴儿眼科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