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射波刀的影像引导放疗技术优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朋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1):118-119
阐述了射波刀的系统构成、影像引导放疗技术在射波刀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及优势。采用横向对比的方法,通过对射波刀、elekta直线加速器中影像引导技术的应用比较,证明了射波刀中的影像引导放疗技术更具有优势,能更好地提高放射治疗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述射波刀(Cyberknife)的结构和特性以及临床应用初步体会。方法文献及射波刀相关资料回顾,结合我院射波刀临床应用初步体会进行讨论。结果射波刀是机器人投射、实时影像追踪定位、红光二极管同步追踪摄像机、自动化的治疗床、智能化的治疗计划系统、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6个子系统组成。射波刀开创性地应用非等中心、非共面、非聚焦的"三非"放疗模式,在靶区外半球面上有100个结点,1200条射束供治疗计划系统选用。革命性地应用骨骼结构作为参考框架实时影像追踪定位,确保了治疗精准度在亚毫米水平;创新性红光二极管同步呼吸追踪和XsightLung技术解决了体部肿瘤受呼吸运动影响的困扰;XsightSpine技术攻克脊柱病变的定位难题;智能化治疗计划系统具有强大运算功能,单/三路径的设计使治疗更加人性化。采用全新的大剂量单次或2~5低分次放疗模式治疗全身各部位肿瘤。结论射波刀是唯一兼容放射外科和放射治疗的新一代4D放疗设备,属于全新的放疗模式,使放射治疗进入4D时代。  相似文献   

3.
安军防  郭新  黄咏梅 《医疗卫生装备》2012,33(2):141-142,144
介绍了新型立体定位放射外科治疗设备———射波刀的发展情况,详细阐述了射波刀的机械臂、定位系统、呼吸追踪系统、脊柱定位系统和治疗床等5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及操作方法,分析了射波刀治疗肿瘤相比常规手术治疗肿瘤和普通放疗治疗肿瘤的优势,并针对脑部、胸部和脊柱等部位肿瘤治疗介绍了射波刀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制AQA模体应用于射波刀自动质量保证检测中的可行性。方法 在射波刀治疗计划系统中设计相同的自动质量保证检测治疗计划,分别在第四代(G4)射波刀和第五代(VSI)射波刀模式下使用自制AQA模体和AQA模体在相同条件下执行检测,各重复测量5次,分析比较2种模体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自制AQA模体与AQA模体在G4射波刀下自动质量保证检测总偏差结果分别为(0.28 ± 0.12) mm和(0.28 ± 0.15) mm,在VSI射波刀下检测结果分别为(0.46 ± 0.19) mm和(0.50 ± 0.07) 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总偏差检测结果均小于1.0 mm,符合WS 667—2019 《机械臂放射治疗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结论 自制AQA模体与AQA模体在自动质量保证检测中结果具有一致性,自制AQA模体可用于射波刀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王军良  周振山  杨国山 《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0):129-130,132
阐述了射波刀基本构成、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的初步体会.应用射波刀的非等中心、非共面、非聚焦的“三非”的治疗特点、亚毫米级的定位精度及实施图像引导的功能,治疗了30例不同种类和不同部位肿瘤患者.对于一些加速器、伽玛刀等难于治疗或治疗计划剂量分布不理想的病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射波刀是兼容放射外科和放射治疗的新一代设备,拓展了放射治疗实施手段.  相似文献   

6.
<正>恶性肿瘤是一种危及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放射治疗是其有效的治疗方式。近年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系统(射波刀,Accuray公司)相关技术取得了重大进步,其被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1-2]。目前,国内已有超过30台射波刀处于临床应用状态。射波刀机器人手臂可以在全空间范围内对恶性肿瘤进行360°的精准照射,不仅能提高疗效,还可减轻对邻近正常组织器官的损伤[3-4]。  相似文献   

7.
介绍新一代四维放射外科治疗设备射波刀(Cyberknife)的组成、主要参数及检测方法。射波刀以其亚毫米级的治疗精度,机械臂6个方向的运动维度,较常规放疗设备具有较大优势。笔者通过对射波刀实际的验收检测,总结其验收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引发对射波刀验收检测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射波刀在听神经瘤治疗中的作用及优势。方法:对33例行射波刀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总结射波刀在治疗中的应用优势。结果:28例(85%)患者治愈,5例(15%)好转出院。结论:射波刀治疗能更好地保护面神经,维持面神经功能,在近脑干位置的听神经治疗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由北京医师协会主办、海军总医院肿瘤诊疗中心承办的“中美射波刀临床经验及规范化治疗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3月23日上午在海军总医院多功能厅召开。本次研讨会以射波刀治疗肿瘤临床经验分享,治疗规范探讨为主题,旨在通过与国外专家的交流促进与提高射波刀治疗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加强和深化射波刀技术在全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比较自制肺部模体与CIRS动态模体在射波刀肺追踪E2E测试中的测量结果,验证自制肺部模体用于射波刀质量控制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模拟患者治疗流程,分别对自制肺部模体与CIRS模体进行CT定位、计划设计、实施照射、扫描胶片并进行分析,上述两种模体在S7代射波刀上使用MLC各重复测量5次,在M6代射波刀上使用Iris也分别重复测量5次,对实验结果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方法分析两种模体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 对于S7代射波刀,两种模体在X轴、Y轴、Z轴和总偏差上的检测值统计学分析结果分别为:P=0.236、0.175、0.289、0.668;对于M6代射波刀,所得分析结果分别为:P=0.880、0.891、0.573、0.433。以上P值均> 0.05。因此自制肺部模体与CIRS模体在S7代射波刀与M6代射波刀上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偏差值均<1.5 mm。结论 自制肺部模体与CIRS模体在射波刀肺追踪的E2E实验中,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满足AAPM TG-135报告和WS 667—2019标准中的要求,具有用于射波刀临床质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的肿瘤放射外科治疗设备——射波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最新型的全身立体定位放射治疗设备--射波刀,该设备的技术核心是交互式机器人技术,文章介绍了该设备的各种技术特点及它对颅脑部肿瘤治疗的优越性.射波刀在治疗过程中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减低到最小,无副作用,无创伤、无流血,无麻醉的治疗方式,减少了潜在的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新设备——射波刀的系统结构以及技术特点。应用实时影像引导及同步动态追踪技术,摒弃有创的定位框架,解决了传统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仅能应用于头颈部肿瘤的问题。指出:射波刀系统是革命性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将适应证从头颈部肿瘤延伸到脊椎以及全身其他部位肿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射波刀是集先进影像技术,革命性自动化工艺及尖端实时目标追踪核心技术的前沿科技设备,手术方式灵活,手术精确效果显著,比较于其它治疗设备,使用频率及治疗效果要遥遥领先。射波刀在治疗过程中对正常细胞的损害降低到最小,放射线并发症少,无副作用,无伤口,无痛苦,无流血,无麻醉的治疗方式,减少潜在的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4.
手术、放疗、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三大手段,而立体定向放疗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前沿技术.射波刀又称立体定位射波手术平台,是全球最新型的全身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设备.射波刀治疗肿瘤,精确彻底,可以说是“刀过无痕”. 颅内肿瘤 射波刀是颅内肿瘤最佳立体定向放疗手段,也是当前颅内肿瘤的的顶级治疗手段之一.因为射波刀颅骨追踪的优势,使射波刀治疗极为精准.同时,射波刀治疗颅内原发肿瘤和转移瘤不像其他立体定向放疗,不需要颅骨打孔等.  相似文献   

15.
房爱玲 《医疗设备信息》2007,22(1):58-58,13
本文介绍了最新型的全身立体定位放射治疗设备-射波刀,该设备的技术核心是交互式机器人技术,并介绍了该技术的各种特点及它对颅脑部肿瘤治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学装备》2013,(8):84-84
2013年8月3日,由海军总医院举办的海峡两岸射波刀学术峰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肿瘤医学领域的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关爱生命肿瘤健康"这一主题,共同聚焦放射治疗领域研究,探讨射波刀在肿瘤疾病中的治疗及应用。海军总医院院长钱阳明致开幕词,政委杨明建致欢迎词。来自海峡两岸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医务人员  相似文献   

17.
射波刀Xsight患者六维方向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30例Xsight追踪方式的患者治疗过程中所有曝光点生成的六维方向数据。方法:随机选择30例Xsight追踪方式的患者,在真空垫固定、CT-SIM定位,使用G3射波刀进行治疗,共采集1 358个曝光点图像,得到1 358组需要机械臂校准六维方向数据,其中包括患者移动超出射波刀机械臂校准范围的337个曝光点的数据,进行各个方向的平均值、标准差的比较。结果:在患者6个方向上的左右平移LET(+)/RIG(-)、前后平移ANT(+)/POS(-)、头脚平移NIF(+)/SUP(-)、左右旋转R(+)/L(-)、头高低Head-up(+)/Head-up(-)、逆顺时针CCW(+)/CW(-)上的最大值为2.3 mm、2.0 mm、1.7 mm、2.5°、1.6°、2.1°,最小值为-2.8 mm、-2.1 mm、-1.2 mm、-2.1°、-1.3°、-1.5°,中位值为-0.4 mm、0.3 mm、0.1 mm、0.6°、0.2°、0.4°,变化范围为5.1 mm、4.1 mm、2.9 mm、4.6°、2.9°、3.6°。结论:在射波刀立体定向精确放疗中,患者本身的运动呈现出对称运动,幅度相当,中位值接近于0,但是患者本身的运动变化范围超出了射波刀Xsight系统所要求的总误差不超过0.95 mm的要求,尤其是左右平移LET(+)/RIG(-)及左右旋转R(+)/L(-)(°),这充分说明了射波刀系统在出射束前进行机械臂校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千伏(kV)级iScou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定位系统和射波刀Xsight脊柱追踪系统基于骨骼二维-三维(2D-3D)图像配准算法的临床一致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0例行第四代射波刀Xsight脊柱追踪系统治疗的患者临床数据资料,采用配置i Scout系统成像几何参数,生成数字重组透视图像作为配准参考图像,加载Xsight系统影像板投影图像,应用i Scout系统骨骼定位方法实现2D-3D图像配准,计算患者病灶位置偏移。参照Xsight系统定位配准数据,选取3个平移头脚(S/I)、左右(L/R)和前后(A/P),以及3个转角绕头脚(Roll)、绕左右(Pitch)和绕前后(Yaw)3个方向共6个自由度作为评价参数,记录并对比两个系统的配准结果。结果:获取30例患者数据资料生成的分别由A、B投影图像构成564组投影图像,分析记录Xsight系统和iScout系统配准结果的差值,S/I、L/R和A/P的3个平移结果的差值分别为(0.100.24)mm、(-0.060.32)mm和(0.110.21)mm;Roll、Pitch和Yaw的3个转角结果的差值分别为(-0.010.35)、(0.070.23)和(0.010.24)。散点分布图显示两个系统6个自由度定位配准结果差值集中分布在0.5之间。结论:iScout系统与Xsight系统均基于kV级X射线2D-3D图像配准立体定位引导技术,临床比对结果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模体分析比较第四代射波刀同步追踪方式(Synchrony)对头脚及左右方向运动肿瘤的追踪照射误差.方法:对Synchrony模体采集CT影像,制定同步呼吸追踪的治疗计划.将装有EBT2胶片的球方模体放在治疗床上,球方在不同运动条件(头脚方向I/S、左右方向L/R)下执行模体验证计划,利用E2E软件对照射后的胶片进行分析,得出同步追踪的治疗误差.结果:Synchrony模体在头脚方向运动时E2E照射误差为0.358 mm,在左右方向运动时E2E照射误差为0.720 mm.结论:射波刀Synchrony同步追踪方式对于头脚及左右方向运动的肿瘤治疗误差均在AAPM允许范围之内,达到了实际临床治疗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早期母乳中免疫球蛋白SIg A、Ig G、Ig M和补体C3、C4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采集90名产妇分娩后第1天、第4天和第6天母乳各1 m 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乳汁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结果产后第1天、第4天和第6天母乳中SIg A分别为(17.3±6.2)、(20.2±6.1)和(20.4±5.1)mg/L,Ig M分别为(699.5±280.9)、(784.2±193.5)和(795.3±213.3)mg/L,Ig G分别为(9.1±3.2)、(10.2±2.8)和(10.2±2.2)g/L,产后第1天母乳中SIg A、Ig M和Ig G明显低于第4天和第6天的含量(P0.05)。产后第1、4和6天母乳中C3和C4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产妇母乳中C3、C4和Ig M的含量明显低于足月产妇母乳(P0.05),SIg A的含量明显高于足月产妇母乳(P0.05),而Ig G含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母乳SIg A、Ig G、Ig M和补体含量丰富,而早产母乳营养成分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