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眼轮匝肌痉挛主要表现为一侧上或下眼睑不自主抽搐,常因情绪波动、疲劳而加剧,如不及时有效控制,多可发展为面肌痉挛.笔者自2005年6月以来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眼轮匝肌痉挛5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均为本院推拿科门诊患者,其中女性41例,男性9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35岁;病程最长6个月,最短1星期;均为单侧发病.本病多发于中年以后,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多为眼轮匝肌间隙性抽搐,每次抽动数秒至数分钟不等.本组病例均排除癫痫及颅脑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点揉风池穴防治眼轮匝肌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佳 《天津中医药》2008,25(1):36-36
眼轮匝肌痉挛,是一侧眼轮匝肌抽搐样收缩,往往逐渐扩展,并发展为偏侧面肌痉挛.面肌痉挛多在40~50岁发病,90%的患者以轻度单侧眼轮匝肌不自主抽搐为首发症状[1].眼轮匝肌痉挛与中医"目瞤"、"胞轮振跳"、"眼睑瞤动"所描述的症状相类似.病因病机多为肝风内动、血虚生风、风痰阻络等.  相似文献   

3.
浮刺法治疗面肌痉挛5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阵发性不规则的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通常情况下仅限于一侧面部,因而又称为半面痉挛,偶尔见于两侧。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但近几年统计表明发病与性别无关,且呈年轻化趋势。该病症状开始仅有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以后逐渐发展至面部其他肌肉,严重者可波及口角,直至扩展到整个面肌发生痉挛。发病时间短,发作频率高,属中医学“筋惕肉明”范畴,  相似文献   

4.
针药并用治疗面肌痉挛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多见于中老年 ,女性多于男性 ,其主要症状是面部肌肉呈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抽搐 ,开始仅现于眼轮匝肌或口轮匝肌间歇轻微性抽搐 ,以后逐渐发展至面部其他肌肉 ,抽搐频率逐渐增加。笔者以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面肌痉挛 ,临床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 0例中 ,男性 2 8例 ,女性 32例 ;年龄 2 8~ 5 0岁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4年 ;发病诱因与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寒冷刺激、睡眠不足等有关 ,大多是反复发作 ,每次发作都持续数天或数月。2 治疗方法2 .1 针灸疗法取穴 :痉挛部位穴位 ,后溪透劳宫方法 :取穴根据痉挛频发部…  相似文献   

5.
陈以国辨治面肌痉挛经验集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阵发性的不规则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通常情况下仅限于一侧面部,因而又称半面痉挛,偶尔见于两侧。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但近年来统计表明发病与性别无关。该病症状开始仅见眼轮匝肌间歇抽搐,以后发展为一侧面部的其他肌肉,严重者波及口角,直至扩展  相似文献   

6.
面肌痉挛是以一侧面部长期阵发性不规则的肌肉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顽固性疾病.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以眼周和口角抽搐为多,严重者整个面肌可发生痉挛.笔者从1990~2002年采用电针的方法治疗面肌痉挛102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面肌呈现阵发性、无痛性、不规则的抽搐 ,多见于中年以上 ,女性尤为多见。其症状开始仅见眼轮匝肌间隙性不自主抽搐 ,之后逐渐发展到面部其他肌肉 ,严重的可引起口角抽动。笔者采用深刺重灸法治疗面肌痉挛 3 0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3 0例 ,均系门诊患者 ,其中男 1 2例 ,女 1 8例 ;年龄最小 2 9岁 ,最大 5 5岁 ;病程最短 8d,最长2年 ;左侧 1 7例 ,右侧 1 3例 ;其中眼周痉挛 1 2例 ,眼周、口角、面颊抽搐同时存在者 1 8例 ;原发性 2 4例 ,继发性 6例。治疗方法1 .取穴 主穴为下关、颧。配穴取足三里、太冲 ,以眼周…  相似文献   

8.
阵挛性面肌痉挛是以一侧面肌的抽搐样收缩为特点,以中年后妇女多见。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呈轻微的肌肉抽搐。可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尤以口角抽搐较多,严重者整个面肌可发生痉挛。精神紧张、疲劳、自主运动时加剧,睡眠时消失。目前此病病因未明,尚无特效治疗。笔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例:公某,女,60岁,玉门石油管理局炼油厂家属。1990年3月2日就诊。  相似文献   

9.
面肌痉挛是指半侧面部肌肉表现不规则的抽搐。痉挛最初为间歇性的发作,以后痉挛多为频繁发作,持续时间数秒或数分钟不等。病人往往在情绪紧张、激动或受外界刺激而加剧,入睡后则消失。此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女性。本病开始仅仅限于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逐步发展至面部其他肌肉。严重时口角也会一起抽动,少数病人患侧面肌往往高于健侧。现代医学病因不明,故称原发性面肌痉挛。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亦有不少继发性面肌痉挛,多般在面神经麻痹后继发面肌痉挛。  相似文献   

10.
眼针体针并用治疗面肌痉挛5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 ,以一侧面部肌肉的抽搐收缩为特点 ,严重者可伴轻微肌无力和肌萎缩 ,中年女性多见。笔者用眼针与体针结合治疗该病 5 0例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5 0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12例 ,女 3 8例 ;年龄2 0岁以下 3例 ,2 1~ 40岁 3 4例 ,41~ 60岁 11例 ,60岁以上2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68岁 ;病程 1个月以内 7例 ,1个月至半年 3 5例 ,半年至 1年 6例 ,1年以上 2例 ;病程最短3 d,最长 12年 ;左侧面肌痉挛 2 3例 ,右侧面肌痉挛 2 7例 ;嘴角、眼周同时痉挛 41例 ,单纯眼周痉挛 9例。治疗方法1.取穴眼穴取肝区、…  相似文献   

11.
正眼轮匝肌痉挛又称眼睑抽动证,表现为阵发性、不自主的眼睑抽动,过度紧张或劳累时加重,重者可牵动口角乃至面颊部肌肉发生跳动。本病多为单侧发病,偶发者可自愈,双侧同时发病较少见。本病的病因比较复杂,西医多服用抗胆碱药和镇静剂治疗,副作用严重~([1])。笔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眼轮匝肌痉挛,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20例患者均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针灸科门诊、眼科以及神经  相似文献   

12.
面肌痉挛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的面部肌肉抽搐为特点,病初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继而扩散至一侧整个面肌.轻者偶见面部肌肉抽动,持续时间短;重者面部肌肉抽搐频繁,持续时间长,发作时口角歪向患侧,可因疲倦、精神紧张等因素加重.2008 - 05-2011 - 05,我们应用揿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80例,并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8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睑痉挛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面神经支配区肌肉的痉挛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是眼科常见病之一。轻症者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控地频繁小抽搐 ,不影响睁眼 ,重症者抽搐明显 ,以致睁眼困难 ,影响视力。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A型肉毒杆菌毒素被认为是治疗睑痉挛的首选药物 ,但其有一定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我院自 1 999年以来 ,采取针刺法治疗睑痉挛取得了良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睑痉挛患者共 3 0例 3 8眼 ,男 1 9例 ,女 1 1例 ,年龄 2 0~ 80岁 ,平均 49.2岁 ;病程 5个月~ 3 0年 ,随诊观察 1 6~ 3 6周。将 3 0例患者随机分为 A、B两组 ,…  相似文献   

14.
面肌抽搐症又称半侧颜面痉挛或面肌痉挛,为阵发性半侧面肌不自主抽搐。通常抽搐仅限于一侧面部,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发病原因不明,因此亦称为原发性面肌抽搐。许多学者认为与面神经受压、病变、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此病多发生于中年以后。且女性较多。病起时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逐渐缓慢地扩散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两侧面肌均有抽搐者甚少。  相似文献   

15.
俞竹  杨瑜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1):828-828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以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的抽搐为特征,一般最先发生在眼轮匝肌,逐渐扩散到面部口角肌肉及颈阔肌,严重者整个面肌强烈痉挛,眼睛闭合不能睁开,痉挛开始为间歇性,后日渐频繁。笔者自2008年12月以来,采用针刺结合电针治疗面肌痉挛25例,并与西药治疗的15例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针刺辨证施治治疗面肌痉挛4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辨证施治治疗面肌痉挛43例疗效观察100853北京301医院针灸科张旭东陈挛性面肌痉挛是针炙临床上顽症之一,性面肌现为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可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以眼周和口角抽搐为多,严重者整个面肌可发生痉挛,并有轻微肌无力和...  相似文献   

17.
张宁  陈志强  吕沛然 《湖南中医杂志》2022,38(4):196-199,204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以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时发时止的无痛强直或不规则抽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脑神经疾病,可引起患者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1].其中典型HFS的痉挛症状多从眼轮匝肌阵发性痉挛开始,后逐步发展至同侧面部以及眼睑、口角等;非典型HFS则从下部面肌开始,并逐渐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面肌痉挛为临床常见病 ,以一侧面部肌肉抽搐样收缩为特点。病因未明 ,起病常从眼轮匝肌的轻微颤搐开始 ,逐渐向下半部面部扩展 ,尤以口角抽搐较多 ,严重者整个面肌可发生痉挛 ,并可伴轻度无力和肌萎缩。我科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38例均为门诊病例 ,其中男 8例 ,女 30例 ;年龄 31~ 5 5岁 ;病程最短 4天 ,最长 1 0年 ;发病在半年之内者 2 9例 ,半年以上者 9例 ;其中经其他治疗无效者 8例。治疗方法用交叉取穴法取合谷穴、下巨虚穴 ,穴位常规消毒后 ,毫针刺入得气后 ,接 G- 680 5治疗仪 ,用连续波 …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65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破伤风42例,效果显著,现已成为我院治疗本病的常规疗法.一般资料42例中男30例,女12例;新生12~17岁1例,18~40岁28例,50岁以上13例;潜伏期最短5天,最长60天.临床分型依据抽搐者,呼吸困难表现为轻、中、重三型.轻型: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局部或全身肌肉痉挛,轻微抽搐或刺激后抽搐,6例;中型:苦笑型,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吞咽困难,并出现明显抽搐,轻度发绀,但无窒息,19例;重型:除上述症状外,尚有全身频繁抽搐,呼吸困难,甚至发生喉痉挛窒息,或呼吸衰竭,并出现肺部感染17例.  相似文献   

20.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面肌出现的陈发性,不规则的抽搐。临床上多见于成年人。一病因:本病的病因目前还尚无定论。但多数认为与面部受凉有密切关系;部分可因面神经麻痹而遗留有面肌痉挛;还有少数病因不明。临床上把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二症状:初期病人仅有眼轮匝肌或口轮匝肌间歇性轻微抽搐,以后逐渐发展到面部其它肌肉,抽搐次数增多,持续时间增长。严重者,发作时肌肉明显抽搐,口角被牵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