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心太平轩医案》为清乾隆中期至道光初苏州医家徐锦的医案选集,载案230余则。《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有"清黄寿南抄本"、"1912年长沙徐氏刻本"等。经本文考证,"清黄寿南抄本"实为"民国黄寿南抄本","1912年长沙徐氏刻本"应为"1912年长洲徐氏刻本"。医案文辞简练,风格平实,多引《内经》及唐宋以下医家文献,选方则多常用者,于现今中医临证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段逸山主编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珍本古籍丛刊第一辑正式出版,旨在进一步宣传推广中医药古籍保护事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批影印明刻本包含了《重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素问钞补正》(附《滑氏诊家枢要》)《新刻全补医方便懦》《局  相似文献   

3.
[黄辑]神农本草经,清·黄奭辑,估价1.50元,1982年7月出版,中医古籍出版社。《神农本草经》原是已佚之书,清代曾有数种辑本,孙星衍、顾观光两辑本均已印行,而该辑本有其一定特点,现据黄氏原刻本影印。  相似文献   

4.
中医急救理论古已有之,在中医古籍中内容丰富,记载详实,不仅体现为临证急救方法,而且体现为综合急救措施。笔者通过检阅《宋会要辑稿》、《宋史》及宋代地方志、宋代笔记小说等史料,指出宋代药局在店址选择、药材检验、药物配制、药品质保、应急处理、医药救助、诊疗结合等方面采取的多种以惠民为目的急救举措,表明其在进行医疗救助、提供所需药品保障民众享有急救治疗权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当今医药卫生事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中医古籍的范围中医古籍即中医古代文献,它是中医文献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1911年以前用文言文写成的中医药图书文献。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非中医专著古籍中的有关中医药资料,应不应该纳入中医古籍范畴进行研究?二是与中医密切相关的一些古籍应不应该纳入中医古籍范畴进行研究?对第一个问题,当代中医药文献专家马继兴教授其实已经作了回答。他在《中医文献学》一著中列举了一些非医书中的医学资料,如《金石萃编》一书中的《龙门药方》收集有不少宝贵的临床资料。并说:“非医书中的医学资料也是我们在从事研究中医文献和…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持编纂的《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已经完成,将于近期出版发行。《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了151个图书馆馆藏中医书目13000多种,其中古籍新增品种达1000多种,其收录重点是1911年以前历代刊行的中医古籍。《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较1991版《全国中医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医行业亟需建立统一的中医古籍分类标准,以规范中医古籍分类和管理。基于此,通过对各种中医古籍分类方法的调查研究,制定了中医古籍分类标准的编制原则,对照《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分类表,参考《中华古籍总目》分类表,对具体类目进行设置与调整,最终形成《中医古籍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上,对8663种中医古籍进行了分类实践与应用。《中医古籍分类标准》可为各类中医古籍藏书单位提供明确和可靠的分类参考依据,进而更好地促进中医古籍分类方法的统一,推进中医古籍的共享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清代名医王九峰,一生著述丰厚,尤以医案名世。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载录在册的就有15种之多。其著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医学理论类著作,另一类是医案类著作。目前通行的王氏医案类著作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尚有很大一部分以钞稿本形式传世,尚待进一步整理。天津中医药大学馆藏钞本王九峰医案二种就不见于现通行本《王九峰医案》中,今对该钞本略作整理考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金芷君女士主编的《中医古籍与藏书文化》一书做全面梳理,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为中医古籍的基本知识,包括早期文献的基本载体、古籍版本及中医古籍中的命名避讳常识等内容,旨在让读者通过掌握其中的中医古籍基本知识,得以在浩瀚的书海中有方向、有目的地选择相应的文献,指点一二入门途径;下篇为明清官私藏书、主要大型丛书类书的相关内容的介绍,将中医古籍置身于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予以展示,期冀达到开拓视野的目的。《中医古籍与藏书文化》围绕通识教育特点,以体现中医药院校学科特色为宗旨,在语言风格上力求雅俗共赏,体现"学习尽在其中,情怀尽在其中,故事尽在其中"的写作特色。《中医古籍与藏书文化》一书为读者打开中医古籍的一扇窗,让读者看到别样的风景,并更好地利用中医古籍这一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朝的宠臣,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精诗词、著杂剧、擅书画、喜藏书,有《楝亭集》、《楝亭十二种》等著述传世。《楝亭书目》是曹寅的私家藏书目录,共收录古籍3287种,分为36类,其中医部所收录的医学典籍共71种。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甲乙经》、《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笔者从中医文献学的角度,试对目录中的典籍作一归纳考释,以解读《红楼梦》中医药文化的宏富多彩,探究儒医曹雪芹医学素养的家学传承和私淑范本,为红学研究提供中医文献版本学的索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日前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一大型中医文献检索工具书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组织,薛清录教授主持、相关领域专家参与编纂而成的。《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了全国150个图书馆(博物馆)馆藏的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医图书13455种,比既有《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总量增加了2263种(原《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有929种因重复著录或遗失注销而删除)。此外,该书所收古籍版本的数量,较《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增加了3652个,其中不乏明以前的珍稀善本图书,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8):613-613
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的整理与电子版保存”,7月24日通过专家组验收,300余种凝聚中华民族智慧的中医古籍善本,有望不日对社会开放。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相当一部分文化典籍流失于海外,其中不乏有关中医药的孤本、善本古籍。随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明代前后中医古籍治疗精浊(即慢性前列腺炎)的证型研究,结合现代中医临床实际,探讨并初步规范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常见证型。查阅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中医古籍,摘录有关论治精浊的内容,对其证型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出精浊的证型和治疗规律。结果:明代之前(不包括明代)的219种精浊的证型以虚证,尤其是肾虚证为主;其中所有虚证出现的频率之和占总构成的73.52%。明代以后(包括明代)的323种精浊的证型以实证为主,肾气虚型亦较常见,所有实证出现的频率之和占总构成的63.15%。古代中医临床诊治精浊的主要证型可分为败精淤阻型、湿热下注型、肾气虚型、湿痰流注型、肾阴虚型、心肾不交型、脾胃气虚型、心热偏盛型等8种。  相似文献   

14.
书名异同     
正除"增补""重订""类编"等表明编纂方式外,中医古籍的书名内含"要略""一得""金针""活法""经验"等不鲜,而命名为"秘传""秘方""秘书""秘本""秘要""秘诀"之类尤为夥见。今兹小文不涉编纂方式,也不说上述较为常见的书名,只举一些相对少见、文人与医人并用、书名部分相同而内容迥异的实例。南宋吕祖谦编撰《东莱博议》,又称《左氏博议》,凡四卷,遴选《左传》之文六十多篇,用以"为诸生课试之作",其中每有其史学灼见。  相似文献   

15.
<正> 近读《抗衰老中药学》(陈可冀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深感此书资料丰富,内容新颖,对弘扬祖国抗衰老的宝贵医药遗产,促进现代抗衰老医药的研究和开发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美中不足的是,该书在中药来源和学  相似文献   

16.
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严世芸教授主编的《中国医籍通考》,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全面的医藉通考专著,辑集了上溯出土文献,下迄清代的医籍,旁及日本、朝鲜的中医古籍,凡孤本、珍本、善本、手抄本等,全书共收医籍多达9000余种,较日本丹波氏《医籍考》收书2600多种,增数倍之多。  相似文献   

17.
虫类中药的研究与应用李旭在祖国医药中动物药的应用和植物药一样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作为动物药重要组成部分的虫类药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上古《山海经》中共记载着124种药物,其中动物药就有66种,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中医古籍中记药247种,虫类药就达1...  相似文献   

18.
《伤寒方论》(中医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出版)内容提要称“本书撰者不详”,“为清代精抄本,扉页题‘汪午桥秘藏方书”,“系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所藏孤本,从未刊行”。又云“清代徐彬撰《伤寒方论》(又名《伤寒百十三方发明》),与本书同名,但内容不同”。笔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吴仪洛所著《伤寒分经卷八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的针灸文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丰富的形式与内容,除《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已载的书籍外,尚有大量散存于民间。通过对《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所载民国时期针灸文献进行初步普查,发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未载民国时期针灸文献6种,旨在对其进行梳理介绍,为针灸文献研究增遗补漏。  相似文献   

20.
信息总汇     
大型系列丛书《中医古籍孤本大全》第5批出版《中医古籍孤本大全》是在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支持下,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选编、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系列丛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