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梧州市HIV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梧州市2006年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梧州市强制戒毒所的新入所强戒吸毒人员和社区中未进行过HIV检测的吸毒人员进行行为学调查,并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本次共调查了254名吸毒者,结果吸毒以20~39岁男性为主,吸毒方式以静脉注射吸毒为主,占83.07%(211/254);强戒所以及社区吸毒人群HIV抗体阳性率为45.67%(116/254),梅毒抗体阳性率为5.51%(14/254)。结论梧州市不仅存在因静脉注射吸毒经血传播HIV的危险,还存在因性接触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2.
2007年桂林市艾滋病哨点吸毒人群监测结果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桂林市吸毒人群HIV和梅毒感染情况、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特征.方法 对市戒毒所的421名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吸毒人员以男性为主,占92.87%,青壮年居多.吸毒方式以静脉注射吸毒为主,57.18%有共针行为.HIV抗体阳性率为8.08%,梅毒阳性率为3.09%.结论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的重要途径,而不安全的性行为加大了传播的危险性,应加大对这一高危人群的宣传和干预.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织金县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率及相关行为知识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织金县吸毒人群HIV感染率、危险行为特征和知识的知晓率,为制定吸毒人群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同一问卷对强制戒毒所233名吸毒者进行调查,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确认试验(WB)对吸毒者进行HIV初筛和确认.结果:233名吸毒者中HIV抗体阳性率为18.0%,HIV感染者以城镇居民为主.静脉吸毒率71.2%.结论:吸毒人群HIV感染率高,建议在吸毒人群中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青海省西宁市青少年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丙肝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西宁市多巴强制戒毒所内在押吸毒人员行问卷进行调查。采集调查对象血清,检测HIV抗体、梅毒抗体和HCV抗体。结果调查吸毒人员中无HIV感染,梅毒感染率为10.2%,丙肝感染率为37.9%。吸毒人员吸毒后发生过性行为的占76.4%,93.3%的吸毒人员性伴是异性,53.8%的吸毒人员的性伴是临时的,72.3%的吸毒人员有多个性伴,非注射吸毒人群吸毒后发生性行为概率大于注射人群,少数民族有10个以上的性伴的比例高于汉族。结论吸毒人员文化程度低,吸毒后发生性行为者中一半以上吸毒者存在多性伴及不安全性行为,存在疾病传播的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平南县社区和强制戒毒所吸毒人员抗-HIV、抗-HCV、梅毒抗体检测,了解吸毒人群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这些疾病在该人群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0年4至7月,对平南县社区和强制戒毒所吸毒人员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抗-HIV、抗-HCV、梅毒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调查250名吸毒者,其中197名来自社区、53名来自强制戒毒所,吸毒人员的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引起血源性疾病流行的高危行为.HIV感染率为24.4%(61/250),HCV感染率为81.2%(203/250),梅毒感染率4%(10/250).注射吸毒者与非注射吸毒者HIV感染率分别为28.1%(59/210)和5%(2/40)、HCV感染率分别为87.6%(184/210)和45%(18/40)、梅毒感染率分别为3.8%(8/210)和5%(2/40).结论 :应及早对吸毒人群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和减少危害的行为干预等综合性防制措施,以减少HIV、HCV、和梅毒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和扩散.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东省清远市强制戒毒人群HIV和梅毒的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07-2008年对清远市3个强制戒毒所的强制戒毒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吸毒和性行为特征并采集血样检测HIV和梅毒抗体.结果 共调查强制戒毒者740人,HI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4.59%、12.57%;二重感染率为1.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注射吸毒和感染梅毒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来自农村和乡镇、累计人戒毒所次数多以及商业性行为是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清远市强制戒毒人群HIV、梅毒及重叠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注射吸毒和商业性行为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榆中县吸毒人员艾滋病的感染状况,为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4月-2010年6月份进入兰州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戒毒人员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0名吸毒人员中,抗-HCV阳性88例,阳性率22.00%,抗-HIV阳性1例,阳性率0.25%,梅毒抗体阳性21例,阳性率5.25%。结论:吸毒人群存在HIV感染流行加快的潜在因素,必须加强吸毒人员的监测、宣传教育和实施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常德市某戒毒所吸毒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以及高危行为的调查,为预防控制这些疾病在该人群中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常德市某戒毒所400名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HIV、HCV、TP抗体,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常德市在押吸毒人员以男性青壮年为主,HIV阳性率0.5%(2/400),丙肝阳性率66.75%(267/400),TP阳性率5.75%(23/400),其中静脉注射吸毒人员占70%(280/400)。结论被调查的吸毒人员中HIV、HCV和TP感染率高,应加强对该组人群的检测,在进行行为干预的同时应开展预防性传播疾病(STD)知识宣传教育,从而减少HIV、HCV、TP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9.
某县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率及相关行为知识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织金县吸毒人群HIV感染率、危险行为特征和知识的知晓率,为制定吸毒人群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同一问卷对强制戒毒所233名吸毒者进行调查,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确认试验(WB)对吸毒者进行HIV初筛和确认。结果:233名吸毒者中HIV抗体阳性率18.0%,HIV感染者以城镇居民为主。静脉吸毒率71.2%。结论:吸毒人群HIV感染率高,在吸毒人群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平凉市崆峒区吸毒人群的行为学特征及艾滋病(HIV)、丙肝(HCV)、梅毒感染现状,为制定针对目标人群的行为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崆峒区2007—2012年间进入强制戒毒所的吸毒人员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并现场采集血样备检。结果共调查检测吸毒人员724名,其中83.29%为本地户籍,汉族占54.01%,回族占42.96%,男女性别比6.17︰1。吸食的毒品主要为海洛因,注射吸毒者占38.39%,女性吸毒者中有18.81%有商业性行为。调查中检测出HCV抗体阳性的有148例(20.44%)、梅毒阳性的有67例(9.25%)、HIV抗体阳性的有6例(0.83%)。HIV感染者中50%为省外户籍,83.33%为少数民族(回族2人,彝族3人)。结论崆峒区吸毒人群HIV感染以省外流入和少数民族吸毒者为主。深入开展吸毒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教育,减少注射和共用针具的行为,依然是控制崆峒区吸毒人群HIV传播的关键。尽快扩大美沙酮维持治疗覆盖面、开展针具交换与安全套推广使用等综合干预措施是下一步干预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