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测定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观察干扰素(INF)治疗前后的变化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急性期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CD_8细胞明显升高,CD_4/CD_8比值明显降低(P<0.01),CD_3、CD_4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INF治疗后CD_8细胞显著降低,CD_4/CD_8比值明显升高(P<0.01);且临床疗效及病程均明显优于未用INF组。作者对本病发病机理及INF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NK细胞、LA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机体的免疫状态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的相互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15例健康体检儿采用单克隆抗体标记的间接ABC免疫组化法测定T细胞亚群,3H-TdR标记测定NK细胞、LAK细胞活性.结果 VMC患儿急性期外周血NK细胞、LAK细胞的活性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VMC患儿急性期存在NK细胞、LAK细胞功能紊乱,T细胞亚群表达及比例失调,证实了免疫细胞功能紊乱与VMC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心病心衰患者血清白介素2受体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双抗体夹心法及直接花环方法,测定36例风心病心衰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及T淋巴细胞正群(CD_3、CD_4、CD_8、CD_4/CD_8)含量.结果:风心病心衰急性期SIL-2R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P<0.01,<0.005).并与心功能程度呈正相关(P<0.05).SIL-2R含量越高,风心病病情越重心功能越差.结论:高SIL-2R是风心病病情加重的因素之一.另外风心病心衰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普遍降低,且急性期SIL-2R与CD_4呈负相关,表明风心病心衰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加重了风心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控制血糖和抗结核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注射液静脉滴注,2个月后观察和比较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验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CD+4、CD+8和CD+4/CD+8均明显升高,研究组各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阴转67例(89.3%),对照组阴转52例(69.3%),两组间阴转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9.148,P<0.01)。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χ2=8.027,P<0.01)。结论胸腺五肽应用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有利于促进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增殖,提高机体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对TNBS诱发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50只Wistar大鼠经TNBS灌肠诱发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Ty治疗组、Typl-HGF治疗组、Typl-GFP观察组、模型对照组,除模型对照组20只外,其余每组10只;另设生理盐水灌肠的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后第3天各组灌胃进行治疗,依次给予1×109cfu的Ty、Typl-HGF、Typl-GFP菌液,每只0.5 ml,隔日1次,模型和正常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100 g/L NaHCO3.3次和6次灌胃后1周,各组分别采集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4 T、CD8 T 、IgM、IgG1、IgA水平;Typl-GFP组观察目的基因的组织表达.结果:灌胃3次和6次后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D4 T细胞均无明显变化,但CD8 T 细胞下降明显(P<0.01),CD4 /CD8 T比值明显升高(P<0.05);Typl-HGF组3次灌胃后CD4 T低于模型组(P<0.05),6次灌胃后CD4 T、CD4 /CD8 T比值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和Ty组(P<0.01,P<0.01,P<0.05,P<0.05).灌胃3次和6次后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gM、IgG1、IgA均明显增加(P<0.05,P<0.05,P<0.05,P<0.01,P<0.01,P<0.01);灌胃3次和6次Ty组与同期模型对照组、Typl-HGF组相比IgM明显增加(P<0.01,P<0.01),而6次Typl-HGF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IgM、IgG1明显降低(P<0.05,P<0.05).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Typl-GFP菌液灌胃后在结肠组织GFP强表达.结论: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亢进状态,Typl-HGF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和B淋巴细胞抗体的产生,它可能代表了一种新的药物用于治疗结肠炎疾病.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18例哮喘,14例喘支和19例对照健康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GCR 水平,T 细胞亚群和血清 Ig 结果。哮喘、喘支和对照的淋巴细胞 GCR 水平分别为3168、3301和5216结合位点/淋巴细胞。CD_3、CD_4和 CD_8百分率,哮喘组分别为43.56、29.17和17.67;喘支组分别为40.86、30.50和18.36;对照组分别为50.74、36.74和22.58。各疾病组的 GCR 水平和 T 细胞亚群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IgG、IgA 和 IgM 各组间无差异。表明 GCR 水平与哮喘发病有关,哮喘类患儿存在细胞免疫缺陷,同时哮喘和喘支应属同类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化疗期内配合应用胸腺五肽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化疗治疗。结果观察组同期CD3 细胞(T淋巴细胞)、CD4 细胞(辅助性T细胞或Th)细胞水平及CD4 /CD8 比值(Th/Ts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化疗期间并发感染的程度减轻,抗生素应用天数减少,感染容易得到控制。结论胸腺五肽能明显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达到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长期微波辐照对大鼠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低剂量微波辐照对大鼠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微波辐射致免疫组织损伤的效应和机制.方法 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按照微波辐照平均功率密度随机分为0(对照)、2.5、5、10mW/cm24组,每天辐照6min,每周5d,连续辐照1个月,于辐照14d后以及连续辐照1个月后的1、30、60、180d活杀大鼠取材.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进行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以及大鼠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和CD45RA+B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①连续辐照结束后60d,外周血WBC在2.5mW/cm2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在10mW/cm2组明显降低(P<0.01).辐照后180d,各辐照组WB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②连续辐照14d后,胸腺组织内ROS水平随辐照剂量增加而持续升高,呈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辐照1个月结束后的60d,5mW/cm2组RO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辐照1个月结束后的1~60d,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但辐照后180d,2.5mW/cm2组CD3+和CD4+T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5mw/cm2组CD8+T细胞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各辐照组CD4+/CD8+比值虽然在辐照后180d出现升高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④辐照后60d,5mW/cm2组外周血CD45RA+B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而辐照后180d,各辐照组CD45RA+B细胞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大鼠经长期低剂量微波辐照后,免疫功能在早期改变不明显,晚期损伤较为明显,外周血WBC和CD45RA+B淋巴细胞在辐照后180d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笔者总结国内52个单位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索(pHGF)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1668例结果。以强力宁治疗者1196例做对照。pHGF治疗组SALT明显降低。667例统计,消退SB效果与对照组相同;对HBVM的效果不一;30例统计,可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_4升高,CD_8降低;24例统计,血清透明质酸明显下降,52.0%恢复正常;28例治疗后肝穿刺结果细胞变  相似文献   

10.
T淋巴细胞是参与肿瘤免疫的主要活性细胞,是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关键。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监护功能低下密切相关。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是判断细胞免疫功能的最新指标之一,恶性肿瘤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报道,结果不尽一致。我们用武汉系列单克隆抗体对93例肿瘤病人外周血的CD_3~+(总T细胞)、CD_4~+(辅助/诱导T细胞)CD_8~+(抑制/细胞毒T细胞)细胞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将Grave's病(弥漫性毒性甲亢)460例分为轻、中、重三型后,分别给适量放射性的~(131)I(~(131)碘)治疗。结果有效率明显高于ATD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TD组,相互间两个率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1)。~(131)I治疗组总计及分型后甲减率也明显低于国内外报道。分型后~(131)I治疗的有效率、复发率、甲减率相互间虽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认为适量的~(131)I治疗Grave's病的分型方法是合理的、科学的,且有创新性,具有临床推广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左乙拉西坦与托吡酯对儿童癫痫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比较左乙拉西坦(LEV)和托吡酯(TPM)对儿童癫痫单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07-01~2009-06收治的儿童癫痫患者45例,随机分组为左乙拉西坦治疗组(A组)20例,托吡酯治疗组(B组)25例。治疗剂量:A组初始剂量25mg/d,每周增加25mg,目标量为6~8mg/(d.kg),在6~7周内达到目标剂量。B组起始剂量为0.5~1.0mg/(d.kg),根据病情每周增加0.5~1.0mg/(d.kg),最终维持剂量为4~6mg/(d.kg)。随访3~12个月。结果:A组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B组托吡酯单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结论:左乙拉西坦和托吡酯对于儿童癫痫的单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IVIG)对重症肺炎患儿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重症肺炎患儿6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IVIG组(n=38)和对照组(n=30)。其中IVIG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 mg/( kg·d),连续应用3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7、14 d检测患儿IgM、IgG、IgA水平,血清IL-6、TNF-α水平,CD3、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结果 IVIG组在治疗后3 d,IgM、IgG、IgA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尤其是IgG升高更为显著(P﹤0.01),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相比,IVIG组IgG、IgA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IVIG组IL-6及TNF-α在治疗后3 d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1),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在治疗后7 d及14 d时仍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1)。CD3、CD4、CD8、CD4/CD8在IVIG组治疗后3 d起较治疗前即显著升高( P﹤0.01),在治疗后7 d及14 d仍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两组相比,在治疗后3 d,IVIG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VIG可促进重症肺炎患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患儿度过重症肺炎危险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带状疱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收集了高原地区 43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了T淋巴细胞亚群的CD3 、CD4 、CD8和CD19检测 ,并与 40例正常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高原地区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均P <0 .0 1) ;CD8则高于对照组 (P <0 .0 5) ;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结论 :高原地区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高原地区带状疱疹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高压氧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山东省沂水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分成高压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50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50例.记录2组症状、体征变化,2周后脑电图变化,随访3个月记录后遗症状,2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CD4、CD8、CIM/CD8、IgG、lgM、IgA.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高压氧治疗组症状、体征、2周后脑电图恢复较快(P<0.01或P<0.05),后遗症中间歇性头痛、记忆力下降者较少(P<0.05),高压氧治疗组治疗后CD4、CD8、CD4/CD8、IgG;IgM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 高压氧能缩短病毒性脑炎患儿病程,减少后遗症,但可引起患儿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患儿T细胞亚群及卡介菌多糖核酸 (BCG PSN ,商品名 :斯奇康 )疗效。方法  6 0例RRI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 ,治疗组加用斯奇康治疗 ,用APAAP法测定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治疗前RRI患儿CD 3 、CD 4 百分率及CD 4 /CD 8比值显著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CD 8百分率显著升高 (P <0 0 1) ;经斯奇康治疗后 ,RRI患儿CD 4 百分率及CD 4 /CD 8比值显著升高 (P <0 0 1) ,CD 8百分率显著下降 (P <0 0 1) ,与治疗前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RRI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斯奇康可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 ,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对RRI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LLI)对脑梗死患者疗效、血液流变学性质、淋巴细胞增殖、凋亡和染色体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细胞增殖指数(MI)、细胞周期动力学指数(CKI)、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及淋巴细胞凋亡频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6%,对照组有效率65.7%,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毛细血管血浆黏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增加,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ILLLI后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CK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间SCE频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脑梗死患者的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也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结论低强度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可诱导发生较高的淋巴细胞凋亡率,对细胞没有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8.
低剂量立体定向适形光子刀治疗原发性癫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低剂量立体定向光子刀治疗原发性癫痫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放射治疗组均为长期低频率大发作,又不愿长期、坚持服用抗癫痫药物的原发性癫痫患者。经视频脑电图对癫痫灶定位后,以12Gy总剂量,利用立体定向适形光子刀系统对癫痫灶进行照射。每位治疗患者选1名一般条件基本相同,接受丙戊酸钠正规治疗门诊患者为对照,对照组与治疗组以1:1配对。结果患者经放射治疗后随访12~37个月,以Engel分级评价疗效,EngelⅠ级1例(9.1%),Ⅱ级2例(18.2%),Ⅲ级6例(54.5%),Ⅳ级2例(18.2%)。在随访期内均未出现放疗反应和其他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μ=2.051,P<0.05)。结论经过对癫痫灶非毁损性低剂量、区域照射,部分患者疗效良好,随访期内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提示该法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肌注酮咯酸氨丁三醇、地佐辛及两者联合使用对于模拟创伤早期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在腰麻下行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酮咯酸氨丁三醇组(T组)、地佐辛和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组(L组)。术后待患者出现疼痛(VSA 5分)时,按分组予以肌肉注射各处理组药物,观察比较各组患者不同时点的静息和轻微活动时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追加使用镇痛药的用量和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次数、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在给药后2 h、4 h和6 h,T组的静息VAS评分、轻微活动时的VAS评分、追加使用镇痛药用量及PCIA次数方面,均多于D组和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组给药后2 h和4 h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T组和L组(P<0.01),2 h内出现头晕的患者数高于T组和L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与地佐辛的联合组的总体评价最优。酮咯酸氨丁三醇与地佐辛联合应用可能具有相加或协同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