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军人参与国际维和已经常态化,由于维和任务区复杂的社会人文环境、艰巨的维和任务以及远隔故土亲人,心理健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4]。中国维和官兵任务期较长,常有多个节日在国外度过。维和部队在国内重大节假日期间常坚守工作岗位,这是否对维和官兵心理健康带来影响,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心理干预对维和官兵适应障碍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A国和B国维和官兵适应障碍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军人适应不良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A国和B国维和官兵心理适应不良水平进行测评,比较心理干预前、后适应不良各因子分值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心理干预前,A国和B国维和官兵适应不良总分值及各因子分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经3个月心理干预后,除B国维和官兵环境适应因子分值差异不显著外(P〉0.05),A国和B国维和官兵适应不良总分值及各因子分值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A国维和官兵适应不良总分值及各因子分值较B国降低更为显著。两国维和官兵干预前适应不良总分值及各因子分值均显著高于中国陆军常模(P〈0.05)。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国人际关系因子分值与受教育年限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适应不良各因素均不能进入适应不良各因子的回归方程(P〉0.05)。结论:良好的社会支持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显著降低维和官兵适应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每年都要派遣维和部队到国外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由于维和任务的特殊性和驻地国复杂、恶劣的社会与自然环境因素,给维和官兵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压力,使其经常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维和行动虽然属于准战争行动,但复杂的环境与实战战场近似,  相似文献   

4.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受灾者身体受到的巨大损伤是有目共睹的,但日夜奋战往抗震救灾一线的广大官兵所承受的巨大的心理震撼和压力往往容易被忽视。救援官兵每天面对残垣断壁下幸存者渴望的眼睛和挖掘出来的尸体,耳边充斥着痛失亲人者撕心裂肺的哭喊,身体感受着每天数百次余震带来的地动山摇似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威胁,加之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缺乏食品、饮水和睡眠等,使每个救援官兵都面临着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严峻考验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维和军事行动中,军人会产生一种特殊情绪反应,主要是紧张状态,是军人通过对军事活动环境和军事活动形式的认知评价而产生的生理及心理反应.维和行动引起的官兵心理问题已被确定为部队非战斗减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开展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研究显得异常重要.本文综述了维和行动与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及心理障碍干预技术的研究,旨在为维和官兵的心理卫生服务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维和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官兵各150名,于到达维和任务区第7天和第120天,采用<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CMMHS)>、<军人适应不良量表 (MMMS) >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定.结果 除CMMHS的强迫、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3个因子外,维和官兵在到达维和任务区第7天的CMMHS总分、其他各因子分及MMMS总分均显著高于第120天(P<0.05或P<0.01).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维和官兵第120天的CMMHS总分和MMMS总分差异显著(P<0.05),而两次测量的其余因子分在两国维和官兵之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MMMS总分及各因子分分别进入了以强迫、焦虑、抑郁、恐怖、神经衰弱及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提示适应不良,其因子对维和官兵心理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0.01或P<0.05).此外,职务对恐怖和心理健康总分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执行维和任务严重影响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维和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维和早期较维和中期更为显著;维和官兵的适应能力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维和二级医院是联合国维和部队中的第二级医疗保健机构。医院的主要职责是为维和力量提供卫勤保障服务。以我院为主组建的中国第七批赴黎巴嫩维和二级医院,为黎巴嫩境内30多个国家的13 000余名维和官兵提供医疗、预防服务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亚洲国家与非洲国家维和官兵适应不良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亚洲国家(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与非洲国家(尼日利亚、纳米比亚、加纳)维和官兵适应不良水平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亚洲国家300名维和官兵与非洲国家271名维和官兵应用<军人适应不良量表(MMMS)>进行测评及统计学分析,并调查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到达维和区第7天和第120天分别测试的结果显示,亚洲维和官兵的MMM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非洲维和官兵(P<0.01),且第120天的MMMS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低于第7天(P<0.01).非洲维和官兵第120天时只有情绪适应因子分明显降低(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亚洲维和官兵情绪适应的因素是受教育年限(P<0.05),且呈正相关.影响非洲维和官兵MMMS总分及各因子分的因素是年龄、军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其中年龄与MMMS总分、各因子分呈负相关,军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与MMMS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 亚洲维和官兵适应状况优于非洲维和官兵;影响亚洲国家维和官兵情绪适应的因素是受教育年限,而影响非洲国家维和官兵适应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军龄、受教育所限及婚姻状况等.  相似文献   

9.
周丽春  王筱欣 《西南军医》2012,14(3):550-551
赴刚果(金)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是"扬我军威,为国争光"的光荣、艰巨、特殊的政治任务。维和官兵将亲临战场,遭受恐怖爆炸袭击,安全压力大;工作繁杂,营区地域局限,生活单调,思乡情绪重。受这些不利因素影响,官兵易不同程度的出现如工作情绪化和孤僻、冷漠、恐怕、畏惧、厌倦、敏感、多疑等心理不适问题。应在集训期间采取积极的心理服务措施,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保证任务期内官兵的身心健康,确保维和工作圆满、顺利地完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亚洲国家不同性别维和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为我国维和官兵心理保障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CMMHS)>、<军人适应不良自评量表(MMMS)>、<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的380名亚洲官兵进行两次心理评估,时间分别为进入维和任务区的第7天和第120天,并对前后两次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进入维和任务区第7天比较,第120天时点男性和女性官兵的CMMHS总分及大多数因子分、MMMS总分、SSRS总分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进入维和区第7天,女性官兵除MMMS总分显著高于男性外(P<0.01),其余量表得分与男性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第120天时男性CMMHS总分及强迫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MMMS总分、性别是影响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结论 女性维和官兵心理健康水平高,可能与其有更好的调节适应能力有关,在维和待命集训中应把男性适应技能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1.
非洲维和官兵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非洲三国(尼日利亚、纳米比亚、加纳)维和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运用<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CMMHS)>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评价280名非洲三国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于参加维和行动的第7天和第120天各评测1次,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非洲维和官兵在第120天时的CMMHS及SSR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低第7天(t=2.18~11.76,P<0.05或0.01).维和官兵的心理健康总分、焦虑、抑郁、恐怖、精神病性、躯体化及社会支持各因子分前后两次测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加纳维和官兵的社会支持因子分较尼日利亚、纳米比亚维和官兵高,纳米比亚官兵焦虑因子分较尼日利亚官兵低(F=6.77~118.15,P<0.05或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与心理健康总分呈负相关(r=-0.1196,P<0.05),强迫因子分与年龄、军龄、受教育年限和职务呈负相关(r=-0.1658~-0.1226,P<0.05或0.01).影响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受教育年限和社会支持(t=-1.977~1.698;P=0.04~0.09).结论 非洲三国的维和官兵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受教育年限和社会支持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维和官兵来自不同的国家,且任务期长短不一,维和官兵的口腔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日常维和任务的顺利完成.联黎中国二级医院担负黎巴嫩东区维和医疗保障任务,为了对今后的维和医疗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笔者对2011年2月~2011年9月来院就医的维和部队男患者进行了牙周疾病抽样调查与流行病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亚洲三国维和官兵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我国维和官兵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官兵380名作为研究对象,于到达维和任务区第7天和第120天采用《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CMMH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其进行测评.结果 除焦虑因子分外,第120天时维和官兵CMMHS量表的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第7天(P<0.05或0.01).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维和官兵CMMHS总分及精神病性、神经衰弱因子分前后两次的差值与神经质分量表得分呈正相关(P<0.05或0.01),抑郁因子分前后两次的差值与内外向分量表呈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内外向、神经质分别进入以抑郁、精神病性、神经衰弱及CMMHS总分差值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P<0.05或0.01).结论 亚洲维和官兵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人格特征能明显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不同岗位维和官兵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不同岗位维和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不同岗位维和官兵453例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结果:除精神病性因子分值外,运输分队官兵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偏执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工兵分队官兵,而躯体化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工兵分队官兵(P<0.05).结论:运输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第二、八批赴苏丹瓦乌地区维和的官兵心理状况及原因,为部队合理选拔维和队员及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60名维和官兵进行集中测试。结果 (1)第八批维和官兵在执行任务初期SCL-90躯体化因子分高于军人常模,其他各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第二批维和官兵人际关系、抑郁和精神病性因子分也高于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焦虑因子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第二批与第八批比较,躯体化和强迫因子分显著高于第八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因子分显著高于第八批,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第八批赴苏丹瓦乌地区初期,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与进行针对性教育、训练及有维和经历的人员参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了解基层部队官兵心理状况及心理压力。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基层部队官兵心理状况及心理压力调查问卷》,对某部1102例官兵进行调查。结果:85.8%官兵与人相处轻松愉快,84.5%官兵可以应付工作压力,82.7%官兵对未来充满信心,78.4%官兵知道愤怒、抑郁等情绪会影响健康,72.6%官兵对自己的精神状态感到满意,69.2%官兵可以轻松表达情感。军官、士官和义务兵在知道愤怒、焦虑情绪有害、可以轻松表达情感方面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军官、士官和义务兵在对心理服务和政治思想工作的认同性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43.5%官兵心理压力来自日常工作,士官、义务兵与军官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29.0%官兵压力来源于家庭困难,军官、士官与义务兵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31.7%官兵压力来自部队管理,军官、士官和义务兵间差异不显著(P>0.05)。68.2%官兵有心理压力和思想困惑时找朋友倾诉,25.8%找父母倾诉,13.3%分别找领导及心理医师倾诉;义务兵向父母和领导倾诉的比例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军官和士官(P<0.05,P<0.01)。结论:应改善基层部队官兵生活条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官兵宣泄心理压力,切实提高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部驻地平均海拔4200米,属少数民族聚居区,环境艰苦、敌社情复杂、任务重,官兵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心理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要。为有效维护官兵的心理健康、增强官兵的心理素质、解决官兵的心理问题,我部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积极情绪体验对维和官兵自我和谐与社会支持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维和官兵干预前后自我和谐与社会支持水平进行测评,并与自我和谐量表军人常模和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维和官兵自我和谐总分、自我灵活性分值均非常显著高于自我和谐量表军人常模(P<0.01);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分值与自我和谐量表军人常模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维和官兵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P<0.01);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分值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心理干预后,观察组自我和谐总分、自我灵活性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P<0.01);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值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其余各因子分值与干预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积极情绪体验可提高维和官兵自我和谐水平与社会支持程度。  相似文献   

19.
牙科焦虑症(dentalanxiety,DA)是指患者对牙科诊治过程中怀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和紧张心理,以及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躲避治疗的现象^[1]。维和官兵牙周病的发病率较高,而牙周洁治术是治疗牙周病的有效方法。联黎中国二级医院担负着联黎东区维和部队医疗保障任务,笔者对2011年2—10月来院行口腔超声洁治术的维和官兵患者焦虑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为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国第八批赴苏丹瓦乌地区,运输、医疗两个分队的维和官兵初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为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运输分队和医疗分队共160名维和官兵进行集中测试。结果 (1)维和官兵在执行任务初期SCL-90除躯体化因子高于军人常模(P<0.01)外,其他各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2)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EPQ内外向维度与SCL-90强迫、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呈负相关(P<0.05,P<0.01),与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神经质维度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除躯体化、强迫因子外,精神质维度与SCL-90其余各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掩饰性维度与抑郁、焦虑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3)运输分队的强迫、抑郁、焦虑及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医疗分队(P<0.05)。结论赴苏丹瓦乌地区初期,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与自身的人格特征相关;医疗分队相对运输分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