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手术治疗骨科患者,手术后根据护理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观察两组患者继发肺栓塞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继发肺栓塞发生率和对照组继发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周娟  徐大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318-2319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骨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220例骨科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评估,制订预防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仅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为0.91%;对照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者12例,发生率为10.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科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有无接受下肢骨折术后针对防治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将88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下肢骨折术后常规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对应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各项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除了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上比对照组有优势外,观察组在VAS评分、大小腿周径、下床时间上也比对照组有优势,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给患者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于使用腔静脉滤器植入行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措施以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完全再通率为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腔静脉滤器植入行导管溶栓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具有良好安全的治疗效果,而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预后,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8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做好抗凝、溶栓治疗,并在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心理护理、抗凝溶栓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康复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结果本组28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给予针对性治疗与综合护理后,患肢肿胀消退,均痊愈出院。结论给予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溶栓治疗,并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对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过去一段时期在我院接受78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患者,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4.4%,差异显著(P0.05);术后仅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少于对照组的8例,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对脑出血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0例脑出血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所有患者均实施溶栓、抗凝治疗和针对性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在分级护理、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文书方面和健康教育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出血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早期气压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科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3例,对脑梗死患者溶栓后24 h进行评估,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8例,观察组85例.对照组行溶栓后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行肢体气压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35%)低于对照组(10.26%)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早期行肢体气压治疗,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各组49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08%,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8.5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以97.96%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术后,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大大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了程序化护理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然后对其实施两种不同护理方式,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结果研究发现,实施了程序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情感职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和生理机能评分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适合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学创新》2017,(31):95-98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本科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78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在进行统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76.9%;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79.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更高,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8例行介入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程序化护理,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舒适度、疾病的不确定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程序化护理支持,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吴利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3023-302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104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本科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78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在进行统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76.9%;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79.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更高,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石祖妹 《求医问药》2014,(21):124-125
目的:探讨分析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肿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15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以2013年10月为界)将其分为对照组(74例)和干预组(77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为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干预组77例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3.01%),发生下肢肿胀疼痛的患者有1例(占患者总数的1.20%),发生肺栓塞的患者有0例;在对照组74例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6例(占患者总数的8.75%),发生下肢肿胀疼痛的患者有4例(占患者总数的5.00%),发生肺栓塞的患者有1例(占患者总数的1.35%)。干预组患者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疼痛及肺栓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妇科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其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将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230例分为对照组(118例)和干预组(11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对患者实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干预组依据<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草案)>对患者实施健康指导、康复锻炼、并发症预防等一系列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病死率.结果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下肢静脉血栓系列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肺栓塞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骨科建立血栓监测病房,通过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方法将200例患者分别纳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模式前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是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模式,即在骨科病房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通过量化表对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通过护理干预,及时发现及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比较建立血栓监测病房前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建立血栓监测病房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建立前(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在骨科建立血栓监测病房,通过规范的工作流程,客观的量化评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及降低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探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接受临床护理干预方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取我院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9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妇科围手术期基础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肢体活动、健康知识宣教以及体位护理等。术后10天观察2组患者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下肢肿胀和疼痛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下肢肿胀和疼痛情况更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也更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手术患者在术后实施针对性、合理化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下肢骨折术护理干预及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患者给予针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的深静脉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前者短于后者(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情况优于对照(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