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916例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头孢曲松钠临床应用广泛,其不良反应越来越引起重视.文中分析总结江苏省4年来抗感染药物头孢曲松钠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提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头孢曲松钠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6916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0岁以下儿童(18.65%)是高发组.头孢曲松钠所致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61.68%),其余依次是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损害、药物热、神经系统损害等.结论 临床应重视头孢曲松钠引起ADR的各种因素,加强对其严重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患儿使用注射用炎琥宁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儿童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20年12月使用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后发生的13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鱼骨图对ADR的发生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并对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132例注射用炎琥宁所致ADR主要发生于0~3岁婴幼儿;最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严重ADR 12例,占9.09%。ADR的发生与超适应证、超疗程用药、静脉用药浓度与滴速及患者自身因素等相关。结论 临床应加强注射用炎琥宁的临床合理用药,及时监测与干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儿童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注射用炎琥宁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分析诱发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儿童使用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42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发生的年龄全部为11岁以下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系统损害主要为皮肤、全身性损害及呼吸系统损害;有既往过敏史的患者应用该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不良反应主要在用药60 min内出现.结论 注射用炎琥宁所致不良反应在年龄、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上具有一定特点和规律,应规范儿童应用,加强用药过程中监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头孢曲松钠致不良反应1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建华 《现代医学》2007,35(5):413-414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钠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10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头孢曲松钠所致不良反应189例进行分类归纳、分析.结果 189例ADR病例涉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前3位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及泌尿系统损害.结论 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类型较多,临床应重视头孢曲松钠的合理使用,依据患者具体情况正确使用此药,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2181例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省2009年收集到的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2009年接收的由头孢曲松钠所致的2181份ADR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头孢曲松钠是引起我省ADR频率最高的药品,其ADR涉及系统最多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563例),其次为全身性损害(389例)、循环系统损害(162例);主要ADR表现为皮疹、瘙痒、过敏样反应;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92.11%)。结论应重视头孢曲松钠引起ADR的各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治疗ADR。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报的372例儿童ADR资料。结果372例ADR报告中,1~3岁儿童发生率最高(38.7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77.96%)为主,以静脉注射为主(69.09%)。结论加强儿童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有利于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儿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宋建武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66+168-166,168
目的探讨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其规律,为临床合理规范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集的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所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18例,统计并分析其药物不良反应、不同年龄段分布情况以及各器官系统损害情况。结果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所致不良反应以皮肤损害(49.15%)和胃肠道损害(30.51%)为主,同时神经系统损害(20.34%)发生率较高,而且以发生在婴幼儿、儿童和老年患者常见。结论严密监测盐酸头孢替安注射后的机体反应情况,规范用药方法和剂量,合理用药,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张秀玲 《吉林医学》2014,(11):2312-2313
目的:分析注射用炎琥宁导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注射用炎琥宁引起的不良反应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药患者以儿童居多,注射用炎琥宁所致不良反应常在首次用药后30 min内发生,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居多。结论:注射用炎琥宁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药物因素、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临床应用时应谨慎选用,密切观察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9.
张明生  王大平 《中原医刊》2006,33(19):82-8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2005年间上报的13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合并用药有关的ADR占总例数的44.2%(61例),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共涉及53种药品,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ADR最为多见,占总例数的55.1%(涉及15种抗感染药)。ADR发生频率最高的4种药品是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头孢噻肟钠和头孢曲松钠;ADR表现以皮肤损伤最为常见,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等;较严重的ADR有1例。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培养,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注射用头孢哌铜钠舒巴坦钠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安全合理的用药.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ADR监测室收集的78例注射用头孢哌铜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注射用头孢哌铜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以过敏休克(42.3%)表现为主,其次为血液系统(26.9%).结论临床应慎用注射头孢哌铜钠舒巴坦钠,避免抗生素滥用,采用有效措施预防,以减少不良反应(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靳蓉  赵柏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70-5171
目的 了解妇幼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临床上报的175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归纳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 175例ADR报告中,共涉及79种药物,其中以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41.41%);其次为妇产科用药(占14.65%).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为107例,占61.14%;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和其附件损害(67例,占总数的36.61%);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64例,占34.97%).结论 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医务人员应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以便保障妇女儿童的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9年上报的125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8类药物,54个品种,其次是抗感染药物74例(59.2%);静脉用药引发ADR为116例(92.8%);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皮肤损害(53例),其次为消化系统(21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钟建雄 《华夏医学》2013,26(3):557-560
目的:分析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全年ADR共10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36.89%),以抗菌药物引起ADR最常见(41.75%),静脉给药是ADR发生最常见的给药途径(80.5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36.36%),其中不合理用药引起ADR发生37例(35.92%)。结论:临床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尽量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仙桃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仙桃市ADR监测中心2012年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655份ADR报告,其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占99.4%;年龄≤10岁的儿童发生ADR比例最高,占29.3%,其次为年龄>60岁的老年人,占16.6%;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途径,占86.2%;引起ADR最多的药品是抗感染类药,占66.0%,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5.1%;ADR导致的临床表现多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监测;加强抗感染类药物和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管理,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刘强 《当代医学》2013,(19):140-141
目的了解儿童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方法收集患者ADR的主要表现及用药情况等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3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57种,3岁以内患儿发生ADR最高(77.30%),主要为抗感染药物ADR,涉及多个系统器官的功能损害,临床以皮肤过敏反应症状和消化道症状最为多见(50.34%)。结论应加强对儿童ADR的监测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董淼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578-3579
目的调查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儿科2011年—2013年报告的104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104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抗生素占首位63.46%,静脉给药方式为主要途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3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128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例严重ADR中,患者以10岁以下的儿童居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78.13%)居多;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涉及药品73种,抗感染药最多,占36.27%。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的观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68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由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的68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较为突出,主要以全身性损害过敏性休克、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结论应重视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引起不良反应ADR的各种因素,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合理使用该产品.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密切观察,并做好抢救措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李蓓 《中国医药导刊》2013,(6):1059-1060
目的:探讨细辛脑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有关细辛脑注射剂的50例ADR报告进行归类分析。结果:用药患者以儿童居多,平均年龄18.56岁;在静脉点滴过程中发生ADR的占总例数的68.00%;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占12.00%;单独用药发生ADR的报告占80.00%;既往药物过敏史不详的占72.00%;家族药物过敏史不详的占74.00%。结论:细辛脑注射剂所致的临床ADR应引起高度重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严密监测用药过程,预防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年我院的药品ADR报告,对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方法》,对ADR因果关系进行初评。结果339例ADR报告中,给药途径:静脉滴注227例(66.96%)居首位,其次为口服75例(22.12%);给药剂型:粉针剂158例(46.60%)居首位,其次为注射剂102例(30.08%);ADR临床表现:皮肤及附件损害259例(76.40%)为最多。ADR病例上报人职业:药师217例(64.01%),护士120例(35.40%),医生2例(0.59%)。结论 ADR发生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重视ADR的监测,认真并及时完成ADR的填写与上报,为合理用药与患者安全提供保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