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半结肠肿瘤并急性肠梗阻的术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横结肠单口送瘘在左半结肠肿瘤并急性肠梗阻行Ⅰ期结肠切除吻合术中的作用。方法:对15例全身情况差、病程长、肠管严重扩张水肿,肠腔内积粪多的结肠脾曲、降结肠或乙状结肠上段肿瘤并急性肠梗阻的经济困难患者,采用急诊行左半结肠切除,横结肠、乙状结肠侧端吻合,同时将吻合口远端预留横结肠约10-15cm在左侧腹壁作单口造瘘术式处理,术后造瘘口既开放,次日开始进流质饮食,因经济条件极差,均未能行肠外营养支持,术后3—6月在局麻下行腹膜外瘘口封闭术。结果:除1例因肿瘤穿孔致严重粪汁性腹膜炎、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外,余14例均治愈,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对于全身情况差、病程长、肠管病变严重的左半结肠肿瘤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采用左半结肠切除肠吻合加横结肠单口造瘘术比传统分期手术和Ⅰ期切除吻合术较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2.
结肠梗阻、损伤、穿孔,是普外科临床上较严重的急腹症之一,一般均采用二期手术治疗。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近9年来我院45例各种结肠病变一期切除吻合病例,以探讨结肠一期切除吻合的安全性。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各种结肠病变45例,均行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手术全部成功,无一例吻合口漏发生,现将手术技巧及成功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2~1997年收治16例急性左半结肠癌梗阻患者,全部行一期切除、吻合手术,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6~87岁,平均年龄70岁。癌肿部位及分期:牌曲结肠癌4例,降结肠癌3例,乙状结肠癌9例。Dukes分期:B期7例,C期8例,D期1例。1.2手术方法:全部病人将病变结肠段一期切除,术中结肠灌洗,一期吻合。具体步骤:先行分离切去病变结肠段,近断端结肠插入一直径约3~4cm带缥纹的排水胶管,结扎固定后从空肠起始部起将梗阻段以上全部小肠、结肠内容物排空,在阑尾近段约2~3cm处纵行切开一…  相似文献   

4.
李梅  汪淑娟  段成香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4):2266-2268
先天性巨结肠(HD)是以病变肠管神经节细胞缺如为特征的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多经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根治,取得一定效果[1]。术后由于肛门括约肌暂时性失控或切除较长段的结肠,导致肛门长时间被肠液、粪汁浸渍,易引起伤口  相似文献   

5.
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我院普外科于近6年收治56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27例,女29例。发病平均年龄48岁,40岁以下43例(77%),急性单纯性结肠梗阻49例,并发穿孔6例,弥漫性腹膜炎3例。肿瘤部位:盲肠部6例,升结肠3例,肝曲5例,横结肠7例,脾曲9例,降结肠11例,乙状结肠15例。1.2手术治疗:(1)一期结肠切除吻合法30例,癌肿位于右半结肠15例,均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与横结肠端端吻合。癌位于横结肠4例,均行横结肠切除手术,升结肠与降结肠吻合术。癌肿位于左半结肠11例,行左半…  相似文献   

6.
保留结肠的盲直肠端侧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寻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创伤较小的手术方法。方法对 12例经结肠传输试验诊断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施行盲直肠端侧吻合术 ,将结肠病变肠段旷置而不作次全或全部切除 ,术后观察患者便秘的缓解情况 ,并与行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端端吻合术的 3 4例患者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手术均成功 ,术中时间平均 85分钟 ,失血量 72 .7ml,术后无肠梗阻出现 ,大便 1~ 3次 /d ;对照组手术成功 3 3例 (1例因肠吻合口梗阻 ,次日行结肠造口 ) ,术中时间平均174分钟 ,失血量 3 10ml,大便 1~ 5次 /d ;两组均随访 1年 ,无症状复发者。结论保留结肠的盲直肠端侧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 ,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灌肠技巧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生儿巨结肠诊断相当困难,患儿常有胎粪排出延迟等胎粪排出异常史,伴有腹胀、呕吐等梗阻症状,其中腹胀为多见症状,约占87%,这是由于病变肠管痉挛,胎粪无法通过狭窄段,以致大量潴留于近端肠管,进而使肠管代偿性扩张肥厚,最终造成腹胀,约72%需经采取开塞露纳肛和灌肠等措施方能排便。有效洗肠可以改善营养,清除存积大便,解除  相似文献   

8.
自1996年以来 ,作者采用术中置管灌洗结肠的方法 ,应用于急诊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14例 ,经临床观察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中男10例 ,女4例。年龄10~70岁 ,平均48岁。其中左半结肠癌合并梗阻10例 ,乙状结肠癌合并穿孔1例 ,乙状结肠扭转坏死1例 ,外伤致左半结肠多处破裂2例。1.2方法切开腹壁 ,入腹探查满意后 ,如为结肠多处破裂及扭转坏死的先结扎病变部位近端 ;如为恶性癌肿先结扎病变的远近端。游离相应结肠系膜 ,将结肠提起于切口外 ,可经病变近端结肠先作荷包缝合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发性结肠穿孔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结肠自发性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7例(38.9%)有习惯性便秘史,11例(61.1%)有冠心病、动脉硬化。乙状结肠癌3例,结核2例,粪块梗阻7例,未查明原因6例。4例左半结肠穿孔处关闭横结肠造痿术,4倒左半结肠穿孔处关闭横结肠造瘘术,11例病变肠段切除加近段结肠造口术,3例穿孔段结肠外置造口术。15例痊愈出院,3例死亡。【结论】自发性大肠穿孔多见于老年患者,好发部位在乙状结肠。患者常有慢性习惯性便秘史,其腹内压和肠管内压增高是该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术前诊断关键在于对本病有充分认识,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0.
如何处理急诊手术中低位结肠病变 ,其方法有较多报道。目前随着围手术期加强管理 ,广谱抗生素的运用 ,术式的设置与改进 ,大多趋向I期手术。作者1993~2001年共采用结肠灌洗、皮管造口、肛管引流、切除低位结肠病变I期吻合手术13例 ,结合文献报告 ,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中男9例 ,女4例 ;年龄29~82岁 ,平均63.4岁。低位结肠癌梗阻6例、低位结肠癌伴急性癌穿孔3例、乙状结肠扭转坏死、外伤性乙状结肠破裂各1例、降结肠粪石嵌顿坏死2例。入院后均急诊以低位肠梗阻手术探查或并发腹膜炎而剖腹探查 ,术前无肠道准备…  相似文献   

11.
结肠穿孔的急诊处理(附2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肠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0年5月收治的29例结肠穿孔,探讨急诊处理的方法。结果:23例术前作腹腔穿刺,其中抽得粪样腹水18例,血性腹水5例,穿刺阳性率达100%。20例术前摄腹部X线平片,见膈下游离气体15例,阳性率为75%。29例均急诊手术,其中I期手术10例(穿孔修补 引流术4例,右半结肠切除吻合 引流术6例),II期手术19例(穿孔修补 双管造口 引流术7例,穿孔处双管造口 引流术11例,Hart-manns术 引流术1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20.7%。结论:腹腔穿刺和腹部X线平片应作为术前诊断的常规。及时诊断,尽早手术,手术以简单为宜,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吕丽华 《护理研究》2004,18(5):874-875
目前对结肠病变最有诊断价值和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为结肠镜检查,它可以直接观察结肠内腔黏膜病变,采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可摄影留作记录,以便日后对照及动态观察,有助于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结肠镜镜管全长可曲,克服了旧型内镜的缺点,观察视野增大,盲区减少,可直达回盲部,检查整个结肠。但仍有大部分病人有紧张恐惧感,自感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结肠憩室炎MS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结肠镜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结肠憩室炎病例的临床及MSCT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所有病例均作腹盆部CT平扫检查,其中2例加作CT增强检查,总结结肠憩室炎的MSCT表现特征。结果 CT表现为结肠肠壁囊袋状突出并周围脂肪密度增高10例,其中憩室内粪石7例,仅表现为肠壁周围脂肪密度增高及气腹征者1例,结肠肠壁增厚9例,憩室炎穿孔5例,其中气腹3例,合并出血1例。结论 MSCT能较好的显示结肠憩室炎病变及其并发症,对结肠憩室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结肠癌导致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88—1996收冶的以急腹症为首发表现的24例结肠癌行急诊手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4例以急腹症表现的结肠癌患者,其中右半结肠癌16例,左半结肠癌及乙状结肠癌合并穿孔6例,横结肠癌后壁穿孔致后腹膜粪瘘1例,横结肠癌合并腹腔内出血1例,左半结肠切除伴休克死亡1例,肠吻合术后发生瘘2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重新认识急腹症的诊断思路,避免惯性思维,减少误诊机会,常能够提高结肠癌急腹症表现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结肠破裂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结肠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的受伤机制和手术时机显著影响结肠破裂的预后。结论:改善结肠损伤预后的关键在于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表现,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1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和腹部平片、钡灌肠的X线表现。结果21例腹部平片均表现为肠腔充气扩张,其中有16例低位结肠梗阻;钡灌肠检查18例见典型X线征象:痉挛段,移行段,扩张段;3例不典型X线征象:直肠下段局限性切迹,24h随访均有钡剂潴留。结论钡灌肠检查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直观的方法,对病变的定位及程度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结肠造影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价值,提高术前X线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造影均采用改良法进行.将术前X线诊断与术后切除的病变结肠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改良结肠检查方法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4%.结论:改良结肠造影是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方法,其操作安全,简便、有效,利于推广,掌握正确的结肠造影方法,可明显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巨结肠择期手术切除病变肠管的范围。方法:对25例诊断明确的成人巨结肠患者行结肠传输试验和球囊逼出试验检查,评估其结、直肠的排空能力并作为肠管切除范围的依据,行个体化肠管切除。结果:患者术后无腹泻及便秘复发。结论:以患者结、直肠的排空功能为手术切除病变肠管的范围的依据,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病变肠段切除后吻合方式对回盲部克罗恩病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回盲部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变肠段切除手法端端吻合19例,术后3a复发12例(63.2%),病变肠段切除吻合器回结肠侧侧吻合29例,术后3a复发5例(17.2%).结论:吻合器回结肠侧侧吻合能明显降低克罗恩病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内镜中心近期诊断的1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内镜下表现。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内镜下特点主要为:粘膜散在条状充血糜烂灶;粘膜充血糜烂,散在浅表性溃疡;肠壁增厚,结肠皱襞结构消失,粘膜表面充血糜烂;肠壁增厚变形,肠腔向心性狭窄。结论结肠内窥镜检查能早期诊断缺血性结肠炎,方法简单易行,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