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产程中产妇适当改变体位对头位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370位在我院住院的初产妇,均为头位,正处于潜伏期或已出现临产先兆,无手术指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产妇的年龄、胎儿的孕周、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均无明显差异。进入产程后,对照组不进行体位指导,取自由体位至宫口开全,上产床取膀胱截石位至分娩结束。观察组进行适当的体位改变至分娩结束。观察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118例(87.4%),手术产17例(12.6%),新生儿窒息5例。对照组阴道分娩76例(56.3%),手术产59例(43.7%),新生儿窒息12例。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产妇在产程中采取适当的体位可有效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2.
吕晓静 《新中医》2020,52(4):158-160
目的:探讨初产妇采用导乐分娩配合中医穴位按摩对产妇产痛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根据数字表法将13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68例的对照组和68例的观察组,2组产妇均给予导乐分娩,观察组在导乐分娩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对比2组产妇产程、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1、第2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产后出血量明显较少,阿氏评分(Apgar)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疼痛0级或1级例数与对照组比较,镇痛分娩率、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宫口开2 cm、6 cm、10 cm时产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自我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实施导乐分娩配合穴位按摩的护理模式,可以减轻产妇疼痛程度、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状况,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自由体位联合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江苏省人民医院产科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20例,观察组给予自由体位联合硬膜外麻醉镇痛进行分娩,对照组给予传统体位联合硬膜外麻醉镇痛进行分娩。比较2组初产妇分娩结局及产程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产程时间缩短、产后出血量显著减少(P均<0.05),剖宫产率及会阴侧切率、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自由体位联合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可以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镇痛分娩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的作用。方法:选取中山市坦背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1200例自然分娩头位单胎初产妇病例,按照是否采取镇痛分娩进行分组,镇痛分娩组和无镇痛分娩组均为600例产妇,比较两组产妇转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1)和无镇痛分娩组对比,镇痛分娩组剖宫产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较轻,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痛分娩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的作用显著,能够在不延长产程和不增加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前提下,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产程中使用芳香疗法配合穴位按压对初产妇心理状态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200例分娩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产程观察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芳香疗法和穴位按压。对比2组初产妇的心理状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满意度以及新生儿的窒息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疼痛、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初产妇进行芳香疗法配合穴位按压干预具有显著效果,有效地改善了初产妇的焦虑情况,稳定了情绪,减轻了疼痛,降低了产后出血量,促进了自然分娩,降低了剖宫产率,保障了母婴安全,提高了分娩质量和产科护理质量,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会阴无保护与硬膜外镇痛泵无痛分娩联合对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自然分娩总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乐县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102例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1)、对照组(n=51),对照组采用会阴无保护助产,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镇痛泵无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疼痛程度、会阴损伤与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观察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等级分布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会阴损伤与新生儿窒息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自然分娩中采取会阴无保护联合硬膜外镇痛泵无痛分娩,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减轻分娩疼痛,降低会阴损伤率,减少新生儿窒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助产士连续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137例初产妇,按照收治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会阴侧切率、疼痛及产后24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及自然分娩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及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能显著改善初产妇分娩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莉 《新中医》2015,47(10):193-194
目的:观察电针在临床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2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所有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镇痛,观察组在药物麻醉基础上予电针镇痛。比较2组的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2组第1产程、第2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第3产程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在O级、1级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在2级、3级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总窒息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在分娩镇痛中作用明显,能缩短第3产程时间,减少产后2h出血量,减少新生儿窒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分娩过程中应用无痛分娩对分娩产程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产科行阴道分娩的10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0例未使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500例使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分娩时疼痛程度、产后各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分娩无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度疼痛率、重度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娩过程中应用无痛分娩能够促进产程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且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腕踝针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腕踝针分娩镇痛,对照组不采用操作性技术进行镇痛。分别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开始、第一产程活跃期(子宫口开至3cm)、第二产程结束时对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产后出血量、产后尿潴留、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结束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尿潴留、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是分娩镇痛有效的方案,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缩短总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无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应用对胎头位置异常产妇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在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生产的产妇130例,按照体位分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产妇在第1产程阶段时采用传统的床上卧位进行待产,在进入第2产程之后采用截石位、屏力分娩,观察组产妇在第1产程的过程中采取行走、蹲、坐、卧等自由体位进行分娩,在第2产程时根据胎位的不同采取不同方向的侧卧位,待新生儿头部拨露后采用截石位、屏力分娩。观察两组产妇总产程需要的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情况和胎头下降的情况,对比两组产妇剖宫产发生的几率。结果:在总产程需要时间方面,观察组产妇所需要的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2 h出血量情况方面,观察组产妇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头下降的情况方面,观察组产妇下降的幅度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剖宫产发生几率方面,对照组产妇高于观察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生产的过程中,采用自由体位分娩这种分娩方式能够减少产程需要的时间,降低产后出血量情况,并且还能降低产妇剖宫产的几率,对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气助产汤联合自由体位待产对无痛分娩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常州市中医医院产科行无痛分娩初产妇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经椎管内麻醉镇痛分娩,同时对照组采取自由体位待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益气助产汤。观察两组初产妇产程时间、宫颈水肿、产后2h的出血量、胎心异常、新生儿的窒息等情况;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产钳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4%VS18.8%,0.0%VS 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的第一与第二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400.8±230.1)min VS (502.3±251.2)min,(35.7±20.6)min VS (53.8±18.4)min],宫颈水肿率、产后2h出血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1%VS 9.7%,(135.7±50.4)mL VS (168.2±80.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胎心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VS 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益气助产汤联合自由体位待产,可有效促进无痛分娩初产妇产程进展,提高初产妇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3.
吴菊  张君烨  丁施思 《光明中医》2023,(6):1109-1112
目的 观察揿针疗法在分娩镇痛中的疗效。方法 将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0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当VAS评分≥4分时,对照组进行常规分娩期护理,助产士给予呼吸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揿针疗法,将揿针埋于产妇合谷、三阴交、足三里及次髎穴,之后每30 min用指腹按压针柄进行穴位刺激,也可根据产妇疼痛程度增加按压频率,以增强疗效。比较2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量以及分娩结局。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各产程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1产程、第2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3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疗法安全经济、操作简单、不影响自由体位,镇痛效果良好、适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对初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英德市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300例初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仰卧位方式分娩,观察组根据产妇的舒适度来选择自由体位分娩,观察并比较两组初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个产程和总产程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86.0%),明显高于对照组(67.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母婴结局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疼痛、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等情况明显得到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分娩时采取自由体位能有效缩短产程,改善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与分析无痛分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无痛分娩患者以及同期进行常规分娩的产妇30例,对其疼痛情况、产后出血量及产程等方面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统计,然后分析其结果。结果:无痛分娩产妇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常规分娩产妇,而在第三产程时两组产妇无明显差异;产后出血量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也无显著差异(▲P>0.05),但无痛分娩产妇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分娩产妇(◆P<0.05)。结论:加强无痛分娩观察与分析对提高分娩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徒手旋转应用及对提高安全性的作用。方法选择烟台海港医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分娩产妇中头位难产产妇共计160例,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助产分娩,观察组给予徒手旋转助产分娩,对比两组分娩结局、新生儿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新生儿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可提升自然分娩率,预防新生儿分娩过程中的并发症,缩短了产程时间,实施整体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膀胱截石位与四肢着床位处理肩难产的效果,探究适合的肩难产助产方式。方法选择经阴道试产并估计可能会发生肩难产初产妇60例,按入住产房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膀胱截石位处理肩难产,试验组采用四肢着床位处理肩难产,经过培训的助产人员严格按规定进行陪伴分娩,提供及时有效的助产,观察比较2组总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及胎儿双肩娩出时间,产道裂伤、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产伤。结果 2组总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胎头到胎肩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后出血率、产道裂伤率新生儿产伤率及新生儿低Apgar评分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过膀胱截石位与四肢着床位处理肩难产的对照,发现四肢着床位处理肩难产能有效缩短胎肩娩出时间,产后出血、产道裂伤、新生儿产伤、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低,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最大限度降低肩难产对母婴的危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助娩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导乐分娩配合中医穴位按摩对初产妇产痛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产妇均实施导乐分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穴位按摩,对比观察2组产妇分娩情况及产痛、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宫口扩张速率及胎儿先露部下降速率优于对照组,产妇衰竭症状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产妇各时点产痛自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娩期间医生镇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导乐分娩配合中医穴位按摩,可以显著缓解其分娩产痛,缩短分娩时间,减少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率,同时减少新生儿窒息,改善新生儿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自控硬膜外分娩与导乐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对产程、阴道出血、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20~34岁,足月,初产,单胎头先露,无妊娠并发症及宫缩乏力,胎儿情况正常,自愿接受自控硬膜外分娩的60例顺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在宫口开2~3 cm时,采用0.1%罗哌卡因+1 mg/L芬太尼用于自控硬膜外镇痛,宫口开全停泵。选取同样条件自愿接受导乐分娩的60例顺产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产妇疼痛程度、产程时间、阴道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产妇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评分、阴道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比导乐分娩镇痛效果好,可缩短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水中分娩的系统化护理管理措施与成效。方法:选择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12月~2016年5月自愿水中分娩的初产妇50例为观察组,施行水中分娩的系统化护理管理;选择同期阴道分娩初产妇50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疼痛分级、产程时间、出血量、会阴侧切率、转剖率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疼痛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娩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施行水中分娩并加以系统化护理管理,能明显降低产妇分娩疼痛感,降低分娩不良事件的发生,获得了产妇的认可,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