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60对母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传统产科护理模式,通过对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情况及对我院护理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观察2组不同模式的母婴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在母婴护理技能及相关母婴知识的掌握、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更好帮助产妇及家属掌握产后康复、产后营养、新生儿喂养等知识及护理技能的相关内容,并能显著提高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体会。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入住我院产科分娩的342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分析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母乳喂养率、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母乳喂养率92.4%,新生几护理技能的掌握率94.15%,对照组分别为87.13%,84.2%,85.38%,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护理满意度,增强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应用,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00例健康产妇,将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产科护理,试验组实施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技能、新生儿护理技能、护理满意度以及自然分娩率。结果试验组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技能、新生儿护理技能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36、18.881、14.583、8.696,P 〈0.05)。对照组自然分娩32例,占64%(32/50);试验组自然分娩41例,占82%(41/50),两组自产妇然分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4,P〈0.05)。结论在产科实施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地满足母婴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4.
刘敏  周洁 《河南医药信息》2010,(23):173-174
目的探讨在FCMC(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模式下母婴床旁护理的开展,提高产妇及其家庭对护理知识及技巧的掌握程度,提升产科服务质量。方法营造家庭化病房环境,在产妇床边开展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新生儿床旁注射、母婴健康指导,提供营养支持,建立产后回访系统。结果通过母婴床旁护理的实施,产妇及配偶父母亲角色的适应能力、新生儿沐浴与抚触技巧掌握率、康复知识掌握率、家庭成员的支持情况达到92%。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母婴护理能促进亲情依附、产妇及其家庭的满意度提高、树立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壮大母婴护士队伍、减少差错及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黎凤 《中国实用医药》2013,(35):180-182
目的探讨重组健康宣教在产科宣教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9月的120例按入院先后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用责任制健康宣教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重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率,产妇及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并发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健康教育能切实落实健康教育,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产妇及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减低母婴并发症,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足产科病房优质护理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护理新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3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9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新的护理模式,选派专科知识丰富,素质高,善于沟通的高级护理人员经过标准化职业培训后承担此项工作。新生儿的一切护理均在母亲床旁进行,责任护士对产妇及家属一对一的讲述和操作演示,邀请产妇及家属参与共同操作并及时给予指导,对未掌握内容者进行强化训练,直至产妇及家属基本掌握。比较2组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母婴同室护理新模式能有效的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它有利于产妇早日恢复健康,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蓝根妹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291-229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及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胎膜早破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择同期无胎膜早破的203例产妇作为对照。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褥感染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肺炎发生情况。结果PROM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ROM组产褥感染例数、新生儿窒息率和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ROM组早产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胎膜早破能明显增高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对母婴产生不良影响。应针对不同胎膜早破产妇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重点监护,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对照组)、2010~2013年(观察组)在本院出生并入母婴同室的3491、358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评估母婴同室护理中潜在的医疗风险,制订并落实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风险防范措施,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坚持“零缺陷”管理理念的风险管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差错、事故、医疗纠纷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风险管理可提高母婴同室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母婴同室护理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指导母婴肌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的影响。方法选择55例产妇进行早期母婴肌肤接触的护理指导,比较50例常规产后护理进行对比,新生儿生后5min、30min和60mi。的肛温以及新生儿体温达到36.5℃所需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生后30min和生后60min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温达到36.5℃以上所需时间少于对NN(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指导母婴肌肤接触对于新生儿低温的预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乐霞 《海峡药学》2016,(7):222-223
目的:研究责任助产对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无痛分娩产妇的影响。方法抽选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无痛分娩的产妇126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 n=63)和对照组( n=63),对照组入院后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责任助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各产程用时、护理前后抑郁评分及妊娠结局和产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产程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短( P<0.05);护理后SD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较低( 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93.7%与对照组81.0%比较显著较高( P <0.05);观察组产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9.5%与对照组27.0%比较显著较低( P<0.05)。结论对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无痛分娩产妇给予责任助产护理,有利于缩短第一、二产程,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率、剖宫产率及产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助产护理技能强化训练对助产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_2D13年3月我院产科护士5名为观察组,对其进行助产技能的强化培训,培训结束后该组护士对30例初产妇进行助产护理。另选取5名未进行助产技能培训的产科护士为对照组,该组护士对另外30例初产妇进行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四部触诊、骨盆外测量、产前阴道检查新生儿脐带结扎、技术指导和心理护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难产率、产后出血量、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护理技能强化训练可显著提高产科护士的助产护理质量,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告知对提高产科健康教育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1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全程护理告知。比较两组产妇的自我喂养评分以及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的自我喂养、健康知识以及技能掌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产妇的自我喂养评分、健康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全程护理告知对产科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产妇的自我喂养技能和对健康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0月在医院产科住院的192对母婴为对照组,2017年1-10月住院的189对母婴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沐浴、抚触、臀部护理、脐部护理得分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和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护理态度、健康教育满意度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促进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提高其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整体责任制护理在无痛分娩助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与责任助产对产妇无痛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建立了妇幼保健卡且无产科并发症的产妇150例,按人院先后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产妇均行NO2/O2混合气吸入无痛分娩,观察组实行“一对一”助产士整体责任制护理,孕期由助产士进行妇产宣教,分娩时指定助产;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不指定助产士进行宣教和助产。观察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分娩期的心理状态、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90.7%)明显高于对照组(76.0%),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减轻、产程缩短、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例数少(均P〈0.05)。结论助产士“一对一”整体责任制护理在无痛分娩中能有效地促进自然分娩、消除产妇恐惧焦虑情绪、保障母婴安全,人性化的助产可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施影 《中国医药指南》2013,(35):237-238
目的探讨产科全程陪伴的分娩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8例产妇,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及助产,观察组患者行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产程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胎儿宫内窘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产科全程陪伴的分娩护理应用到产房护理管理中,可有效的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减少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现象,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产科健康教育路径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晓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24-125
目的:探讨产科教育路径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应用自制产科教育路径表对观察组100例孕妇实施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因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产科教育路径对产妇实施全程分期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提升母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谢丽梅  王晓燕 《河北医药》2013,35(15):2386-2387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秉承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突出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知情同意、选择、参与及个性化高质量护理的产科新型服务模式。有利于提高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与满意度,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促进融洽的医患关系的建设。我院选取2012年5至1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及其新生儿120例采取母婴床旁护理,增强了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孕产妇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探讨科学有效的产科健康教育模式,培养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将600例孕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0例,观察组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孕产妇从孕期、产前、产时、产后进行系统化健康知识传授和技能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前通过调查问卷,从孕产期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率、相关并发症及孕产妇满意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孕产妇对孕产期相关知识知晓率、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孕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在产妇健康教育中应用,使孕产妇获得连续、动态、完整的健康宣教,确保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护理理念的有效实施,提高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新生儿的护理能力,提高了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合并羊水过少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在本院进行住院分娩合并羊水过少的8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与同期羊水正常足月妊娠分娩的8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其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以及胎儿发育不良等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过少增加了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选择合适的妊娠分娩方式决定着产妇和新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产妇在分娩后家庭及社会支持对其顺利进入母亲角色,建立亲子关系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400例初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实验组产妇新入院后即评估其家庭成员组成的支持系统对孕产妇的影响力,建立稳定的护患关系,细致地进行健康指导时,把其重要家庭成员纳入教育对象。从产妇的需求出发,与家属一起制定详实的护理计划,并实施,而对对照组产妇采用普通产科护理常规,落实产科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产妇有效纯母乳喂养时间(1.32±0.37)d,出院时的纯母乳喂养率高达92.7%,舒适度满意率为98.3%,产妇睡眠质量较对照组佳,掌握产后康复知识及技能效率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良好介入,解决了产妇在生产这个特殊时期保持一个渴求的心态和轻松愉悦的心境,顺利转换母亲角色,快速建立亲子关系,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