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通过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研究,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的相关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2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测定其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三支病变组与单支、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支与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尿微量白蛋白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尿微量白蛋白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尿微量白蛋白与慢性冠脉病(CAD)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确诊为慢性冠脉病的患者132例为CAD组,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48例为对照组.收集基本资料,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计算Gensini积分.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单支、双、三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三支病变组与单支、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尿微量白蛋白为CAD的独立危险因素;Gensini积分与尿微量白蛋白具有相关性,二者相关系数r=0.921(P<0.01).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微量白蛋白尿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Lp(a)]浓度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心肌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冠脉造影检查者3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根据诊断分为正常对照组、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比较各组血清Lp(a)浓度。结果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的血清Lp(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但三组内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血清Lp(a)浓度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Lp(a)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明显相关(偏相关系数r=0.143,P〈0.01)。结论血清Lp(a)浓度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正相关,且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32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根据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根据病变狭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分别测定其血脂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甘油三酯、LDL-C和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单支病变组(P〈0.01),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轻度狭窄组(P〈0.01)。结论总胆固醇与LDL-C能够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其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1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GF-1水平。结果AMI和UAP组中IGF-1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1)。SAP组IGF-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GF-1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均高于对照组(P〈O.05),但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IGF-1参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脂及增龄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微量蛋白尿的影响。方法按年龄、血脂及年龄与血脂分组,对203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及24h微量蛋白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60岁组相比,≥60岁组四支血管病变比例(P〈0.05)及左主干受累(P〈0.05)比例高,而单支血管病变比例低(P〈0.05);且≥60岁组微量蛋白尿水平明显高于〈60岁组(P〈0.05);胆固醇异常组与胆固醇正常组单支、双支、三支及四支血管病变、狭窄部位和狭窄程度的差异无显著性,且两组微量蛋白尿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与血脂进行交叉分组对比分析,高龄低脂组病例数明显高于低龄高脂组(P〈0.05);但高龄低脂组单支病变明显低于低龄高脂组(P〈0.05),四支病变明显高于低龄高脂组(P〈0.05);微量蛋白尿水平对比显示高龄低脂组明显高于低龄高脂组(P〈0.05)。结论胆固醇的降低不能改变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微量蛋白尿水平随增龄而改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尿酸(uA)与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狭窄程度积分、斑快形态的相关性。方法检测8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56例稳定性心绞痛(S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72例对照组(无冠心病者)的血uA水平。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采用Gensini积分评定冠脉狭窄程度,综合Ambrose及Lo等的分型方法将斑快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结果AMI组、UAP组和SAP组血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型斑块间的血UA水平无差异;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血U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间血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U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但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冠脉病变患者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方法检测111例冠心病(CHD)及25例非CHD患者的血浆vWF水平。对所有人选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将CHD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组;根据冠状动脉损伤形态分为A型低危病变组、B型中危病变组和C型高危病变组;分析血浆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及程度的关系。结果CHD多支病变组的血浆vWF水平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明显升高[(197.42±6.57)%比(135.24±21.56)%、(170.94±15.75)%,P〈0.01、P〈0.05];双支病变组的血浆vWF水平较单支病变组也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与单支病变组的血浆vW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型病变组vwF高于A型、B型病变组[(195.25±33.71)%比(132.10±28.26)%、(161.13±37.41)%,19〈0.01],B型病变组高于A型病变组(P〈0.01)。结论血浆vwF水平能反映冠脉病变的范围及程度。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支数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与临床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49例在我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应用SPSS13.0分析患者血管病变支数与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囚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关系。结果多支冠脉血管病变组吸烟检出率为42%,单支冠脉血管病变组吸烟检出率为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冠脉血管病变组患者糖尿病检出率为27%,单支冠脉血管病变组患者糖尿病检出率为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支冠脉病变组患者TC升高[(5.06±1.21)mmol/L],与单支冠脉血管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冠脉病变患者LDL—C升高[(2.84±0.11)mmol/L],多支冠脉病变组LDL—C升高[(3.06±0.42)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单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高血压检出率57%,单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高血压检出率4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比、HDL—C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或糖尿病患者,以及TC升高、LDL—C升高患者易发生多支冠脉血管病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冠心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147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组。造影前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舒张晚期充盈峰值流速,计算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与舒张晚期充盈峰值流速比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支病变组舒张功能即开始出现异常(P〈0.05),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舒张功能、收缩功能均出现异常(P〈0.01)。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影响心脏功能,早期先影响舒张功能,并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逐渐减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2000年7月至2003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62例,年龄45~81岁,平均(60.63±8.41)岁。按有无糖尿病(DM)分为DM组41例,非DM组121例,2组之间比较其相关临床因素及造影情况、治疗情况,进行卡方检验或t检验,分析其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1.DM组与非DM组比较,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体重指数(BMI)均差异有显著性,除HDL外,余指标均为DM组高。DM组高血压、心肌梗死、冠心病发生率高于非DM组(P<0.05);2.DM组病变血管支/人、多支病变、弥散病变、血管中重度狭窄病变数及百分比均高于非DM组(P<0.05);3.DM组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人数及百分比也高于非DM组(P<0.05)。结论:糖尿病是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常与高血压、脂代谢紊乱/或肥胖等因素同时存在。女性冠心病伴发糖尿病者,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多支病变、弥散病变多、心肌梗死等危险心脏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 10 7例冠心病合并 T2 DM及6 77例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心病合并 T2 DM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 ,多枝病变多于单枝、受累血管数目较多、左主干受累、弥漫性病变病例多见 ,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P<0 .0 5 )。闭塞血管数目在糖尿病患者也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但未达到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冠心病合并T2 DM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受累明显较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严重且病变更为弥漫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据24h尿白蛋白定量结果分为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82例,从尿微量白蛋白阴性患者中选择与阳性组血压匹配的82例作为阴性对照组,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病率在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60/82(74%)]显著高于阴性组[42/82(52%)],且双支病变发病率较高(25%比12%,P<0.05),三支病变发病率也较高(15%比3%,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尿微量白蛋白阳性者比阴性者有更高的冠心病发病率和更加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以及对其干预在冠心病预防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合并鼾症的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剔除原发性心肌病和先天性血管发育不良后的150例患者,分析他们的OSAS的构成比。入选者分为OSAS组56例和非OSAS组94例,比较两组间的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血流减慢、ACS、冠状动脉病变、多支病变、严重病变、完全闭塞病变、弥漫性长病变、分叉病变、开口病变的发生情况。结果OSAS构成占37.3%。OSAS组患者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血流减慢、ACS、冠状动脉病变、多支病变、严重病变、完全闭塞病变、弥漫性长病变、分叉病变、开口病变的发生情况高于非OSAS组。结论OSAS患者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发生率高,提高对OSAS的认知和干预是对冠心病预防与治疗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1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浓度与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探讨Lp-PLA2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确诊或疑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02例,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病史资料、实验室数据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依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所有人选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不稳定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组,根据病变情况分为单支、两支及三支病变组。比较各组LP-PLA2浓度, 并计算Gensini积分,探讨各组患者Lp-PLA2水平与 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1)冠状动脉病变组的LP-PLA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急性心肌梗死组LP-PLA2浓度最高。2)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间的LP-PLA2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LP-PLA2浓度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Gensini评分越高,LP-PLA2浓度越高。结论:血浆 LpPLA2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血浆Lp-PLA2浓度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尿酸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 39例冠脉造影者测定血尿酸及其他生化指标 ,并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和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显著高于正常冠状动脉组 (t =2 16 ,P<0 0 5 ) ,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病变血管数目有关 (F =3 39,P<0 0 5 )。 结论 血尿酸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和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从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据24h尿白蛋白定量结果分为MAU阳性组(74例),从MAU阴性患者中选择和阳性组血压匹配的74例作为阴性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冠脉造影显示的冠脉狭窄支数和冠脉Gensini积分。结果冠脉造影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病率在MAU阳性组(54/74,73%)显著高于阴性组(38/74,52%),且双支病变发病率较高(24%vs12%,P〈0.01),三支病变发病率也较高(14%vs3%,P〈0.01);在MAU阳性组冠脉Gensini积分高于阴性组(36.8&#177;7.5VS24.1&#177;5.8,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MAU阳性者比阴性者有更高的冠心病发病率和更加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采集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资料,采集同期医院接受常规全身体检的健康老年人群80例体检资料,将其作为健康对照组。全部受检者均于入院时接受血清相关指标检测及冠脉造影检查,且检查结果资料完整。根据造影结果并结合冠脉病变Syntax评分系统,将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危、中危及高危病变组;分析各组血清Lp-PLA2与NLRP3水平与老年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整体Syntax积分均分为(27.6±10.1)分;轻危、中危、高危病变分别为60例、68例、72例,占30.0%、34.0%、36.0%;对照组血清Lp-PLA2、NLRP3水平最低,由低至高依次为轻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病变组(F=305.026、9.173、582.029,均P<0.001);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Lp-PLA2、NLRP3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Syntax积分均呈正相关(r=0.545、0.689,均P<0.001)。结论血清Lp-PLA2与NLRP3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有关,指标水平过表达可能提示冠脉病变程度持续性加重,未来可考虑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清Lp-PLA2与NLRP3水平,评估冠脉病变情况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据结果用1999年WHO标准选取冠心病合并IFG组69例,另设糖代谢正常冠心病组64例(对照组)。测定两组体重、血压、血脂、血肌酐、血hs-CRP,记录其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计算冠脉病变积分。结果血hs-CRP水平、冠脉病变积分在IFG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在冠心病合并IFG患者中,空腹血糖水平、血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0.2685,0.5232均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IFG患者冠脉病变严重,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高,病变呈弥漫性狭窄。冠心病合并IFG患者存在炎症反应,血hs-CRP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