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研究对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临床检验的价值。方法 78例经临床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其中活动性肺结核58例,非活动性肺结核20例。采集所有患者的痰液标本,均进行抗酸染色、液体培养检验。比较活动性和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活动性和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经不同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为89.66%(52/58),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为30.00%(6/20)。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高于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7582, P=0.0000<0.05)。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抗酸染色的阳性检出率为68.97%、液体培养的阳性检出率为84.48%,均高于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25.00%、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普遍存在。临床上活动性肺结核中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检出价值相对非活动性肺结核而言更高,所以临床需要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非活动性肺结核的检验,提升对肺结核患者检验的总体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王和  梁菁苹  徐艳  罗振华 《贵州医药》2005,29(12):1059-1062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形成规律及其检测与鉴定方法。方法 将结核分枝杆菌分别接种于苏通液体培养基以及含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的苏通液体培养基内培养,L型自发形成或被诱导形成后过滤和传代培养获得L型纯培养物。观察L型纯培养物的形态与生长特性以及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基因片段的引物对L型进行菌种的PCR检测与鉴定。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在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内培养3天后可自发形成L型,最低抑菌浓度的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能够迅速诱导结核分枝杆菌大量形成L型。培养物经0.22μm孔径滤菌器过滤后传代培养可获得L型纯培养物,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基因片段的PCR反应能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L型并且对L型进行菌种的快速鉴定。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能够自发形成和在抗结核药物的诱导下形成L型,从而导致病原学检查的漏诊或误诊以及影响治疗效果。采用非高渗培养法能够有效检出结核分枝杆菌L型,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基因片段的P(R反应能够对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进行菌种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型结核分枝杆菌(MTB-L)及rpoB基因突变检测对复治肺结核诊断价值。方法对265例确诊肺结核患者痰标本进行MTB-L培养,其中初治肺结核143例,复治肺结核123例。对培养到的24例初治肺结核和52例复治肺结核患者MTB-L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PCR和PCR-DS技术进行rpoB基因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初治和复治肺结核MTB-L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6.78%(24/143)和42.28%(52/123),药敏结果提示初治和复治肺结核MTB-L对利福平耐药率分别为10.25%(3/24)和46.35%(24/52),28株L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其中20株(71.4%)L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发生突变。初治和复治肺结核MTB-L的rpoB基因突变率分别为为4.17%(1/24)和40.38%(21/52)。结论复治肺结核MTB-L检出率明显高于初治肺结核(P<0.05),复治肺结核MTB-L的rpoB基因突变率高于初治肺结核(P<0.05),L型结核菌及rpoB基因检测对复治肺结核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肺结核病原体和易感因素及结核分枝杆菌优势耐药谱研究。方法使用罗氏培养基和PNB、TCH生长试验,选取从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某院收治县镇临床诊断为肺结核患者70例和70例复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抗酸染色体阳性痰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以及菌种鉴定。依据浓度比例对肺结核患者采用分枝杆菌对链霉素(SM)、异烟肼(INH)、利福平(RFP)等敏感度。使用统计学形式对肺结核分枝杆菌存在优势耐药模式以及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0例分枝杆菌中有88%为结核分枝杆菌,10%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复治患者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高于初治患者。70例结核分枝杆菌患者中,有75.1%的菌株对各种实验药物敏感,24.1%菌株对一种抗结核药物敏感、24.5%菌株至少对一种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6种抗结核药物SM和INH耐药率是比较高的。而复治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对INH耐药性是最高的,然后是SM,其他药物耐药性排序相同。2、3、4药物优势耐药组合分别为INH+SM、INH+RFP+SM和INH+RFP+SM+EMB。结论复治肺结核杆菌耐药性显著高于初治结核患者,复治肺结核患者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以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显著优于初治肺结核患者,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结核分枝杆菌(MTB)在适宜的环境中呈典型形态,在有抗生素、免疫血清、补体和溶菌酶等因素的影响下,细胞壁合成受阻,成为细胞壁缺陷的L型细菌,其形态也呈高度多形性.由于L型结核分枝杆菌(MTB-L)细胞壁缺陷,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也发生了改变,常规抗结核治疗往往不能得到良好效果,可致长期潜伏体内,导致疾病呈慢性过程,或复发、恶化.因此国际上公认结核分支杆菌L型阳性就是活动性结核病,且提出把结核分支杆菌L 型应作为结核病活动的标准判断之一[1].为了解L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本文选取河北省胸科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220例肺结核患者的肺泡灌洗液标本同时进行MTB培养和MTB-L型培养,并对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利福平耐药性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菁苹  王和 《贵州医药》2006,30(6):486-489
目的探讨细胞壁缺陷结核分枝杆菌形成利福平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将结核分枝杆菌分别接种于含利福平与不含利福平的非高渗透压液体培养基内培养,逐日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L型的形成情况。L型形成和生长后,滤过培养物分离L型,在不含诱导剂的非高渗液体培养基内传代培养获得L型纯培养物。用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性相关基因(rpoB基因)引物分别对自发形成的稳定L型及诱导形成的稳定L型的染色体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分别以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DS方法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结核分枝杆菌既可在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内自发形成细胞壁缺陷细菌并成为稳定L型,也可在最低抑菌浓度的利福平作用下发生细胞壁缺陷并成为稳定L型。PCR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自发形成和诱导形成的稳定L型均形成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DNA条带,序列分析显示具有与其亲代细菌型相同的碱基序列。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在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内既可以自发地形成L型,也可以被利福平诱导形成L型。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具有明显的利福平耐药性,但其相关rpoB基因并没有发生突变。提示结核分枝杆菌的利福平耐药性变异不一定同rpoB基因突变有关,细胞壁缺陷也是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形成利福平耐药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院住院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139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9例涂阳患者分枝杆菌培养:结核分枝杆菌130例,牛分枝杆菌5例,肺结核分枝杆菌4例。130例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90例,总耐药率69.2%,总耐多药率15.4%(20/130),总多耐药率22.3%(29/130)。结论本院住院涂阳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对肺结核患者的管理,尤其是耐多药结核患者的管理;积极开展结核病的耐药监测,提高耐药结核病的发现率;采用个体化方案积极治愈耐多药结核病,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控制耐多药结核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现状和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河南省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发病情况,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对调查点的儿童做PPD试验;肺部异常阴影,痰抗酸杆菌阳性患者做培养、耐药试验和菌型鉴定;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患者给予治疗。结果:结核杆菌感染率为20.8%,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10.9%;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痰菌:耐药率100%;治愈率68.8%。结论合理的化疗方案对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NTM)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AIDS/NT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IDS/NTM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NTM占同期艾滋病合并分枝杆菌肺病(AIDS/PTB)的25.93%。CD4+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47.79±32.17)×106/L,X线胸片异常17例,抗酸杆菌培养阳性28例,涂片阳性1例,治疗后死亡3例(10.71%)。结论AIDS/NTM感染率高,诊断困难。患者免疫功能差,并发症多,经过抗分枝杆菌、抗病毒等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有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敏感率和耐药率情况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选择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罗氏培养基培养临床标本,药物敏感试验用液体培养基和96孔U型细菌鉴定及药敏试剂板。结果对16种分枝杆菌治疗药物进行药敏测定,其中耐药率最高的是氯法齐明,其次是链霉素,分别是92.7%和39.5%,敏感率最高的是利奈唑胺,敏感度为95%,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也有较强的抑菌效果。非结核分枝杆菌药物克拉霉素对结核分枝杆菌也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结论本文对531株结核分枝杆菌的药敏试验进行分析,认为对复治的肺结核患者痰培养和药敏试验是必要的,临床用药可以适当考虑选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和克拉霉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支气管结核诊断中不同灌洗液检测方法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是某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56例肺结核患者(观察组)与28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对照组),均实施支气管镜检查,取肺泡灌洗液进行荧光定量PCR法、培养法、涂片法、结核抗体法检验结核杆菌,对比4种检验结果。结果:菌阳肺结核组FQ-PCR法的阳性率为89.29%,明显高于结核抗体法的50%、涂片法的14.29%,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菌阴肺结核组的阳性率为82.14%,明显高于结核抗体法的32.14%,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菌阴肺结核组对比,FQ-PCR法阳性率差异显著,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结核诊断中,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便捷、速度快。  相似文献   

12.
蒋英 《中国药业》2008,17(3):49-50
目的应用BACT/ALERT3D120全自动分枝杆菌检测仪对初治和复治肺结核患者进行耐药情况分析。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抗结核药物链霉素(SM)、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的耐药性测定。结果结核分枝杆菌的总耐药率为35.19%,初治耐药率为33.93%,初治多重耐药率为4.99%,复治耐药率为45.36%,复治多重耐药率为12.37%,与初治耐药率比较,复治耐药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全自动分枝杆菌检测仪能快速有效检测初治和复治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淋巴结结核患儿分枝杆菌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某院确诊的淋巴结结核患儿157例,经细针穿刺获取病理组织后,全部患儿均行罗氏培养和涂片镜检检验,分析分枝杆菌检测结果,采用硝基苯甲酸生长试验(PNB法)鉴别培养菌菌型。结果:157例患儿分支杆菌罗氏培养阳性率为30.57%,涂片镜检阳性率为63.69%,二者结合可明确诊断者占比57.96%;涂片镜检阳性率明显高于罗氏培养阳性率(P<0.05);48株病菌分离株中结合杆菌复合群占比97.92%,非结核分枝杆菌占比2.08%。结论:儿童淋巴结结核多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所致,与罗氏培养法相比较,涂片镜检法可有效提高分支杆菌检验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以及血糖水平与肺部病灶动态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证实的62例糖尿病肺结核患者血糖水平与肺部病灶动态变化的关系,并随机抽取5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作对照,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病灶累单个肺叶10例(16%),对照组42例(84%);2个以上肺叶受累52例(84%),对照组8例(16%);糖尿病组散在斑片状影16例(26%),融合的片状影25例(40%),肺实变19例(31%),空洞28例(45%),粟粒型肺结核2例(3%),对照组散在斑片状影41例(82%),融合的片状影6例(12%),肺实变3例(6%),空洞13例(26%),无粟粒型肺结核,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病例血糖在6个月内得到控制54例(87%),其中病灶吸收缩小48例(89%),病灶范围无明显改变2例(4%),病灶范围扩大4例(7%)。血糖控制差的8例中有1(12.5%)例病灶范围无明显改变,1例(12.5%病灶吸收缩小,病灶范围扩大6例(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血糖控制良好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病灶分布广、形态多种多样并多呈中、重度表现,有效的控制血糖有助于肺结核的治疗。初诊肺结核患者肺部病灶较严重以及治疗效果不显著者应及时进行糖尿病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涂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门诊50例涂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定个体化疗方案控制肺结核,同时采用控制饮食和服用降糖药的措施,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经过抗结核治疗和控制血糖治疗涂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后,病灶明显吸收(30%)、吸收(54%)、无变化(8%)、病情恶化(8%),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得以改善,痰菌转阴率高,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体化疗方案抗结核治疗和密切控制血糖范围对于治疗涂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有一定疗效,病灶吸收率高,经过治疗症状好转、痰菌转阴,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对肺结核病的疫情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注射用利福平(维夫欣)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采用规范的全身抗结核治疗,治疗组给予注射用利福平(维夫欣),对照组给予利福平胶囊,观察患者体温、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及痰菌转阴、病灶吸收、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6个月后分别为(8.35±1.79)mmol/L和(10.19±2.21) mmoL/L(P<0.05),9个月后分别为(6.14±1.17)mmol/L和(8.21±1.56) mmoL/L(P<0.01);两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5.56%和80.00%(P<0.05);两组X线检查病灶吸收有效率分别为91.11%和65.71%(P<0.05);两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3.33%和31.43%),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5.56%和28.57%)P均<0.05;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利福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中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检验方法在肺结核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32例肺结核患者(实验组)及30例非肺结核患者(对照组)进行分析,入院后对患者采用三种方法检测,比较三种方法检测效果。结果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结核杆菌的诊断阳性率68.75%高于其他方法(P<0.05);PCR检测假阳性率为33.33%高于其他检测方法(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早期诊断时采用PCR检测效果较好,准确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降糖方法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给予相同的肺结核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强化降糖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治疗,比较二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糖达到理想标准时间(8.15±1.0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94±1.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末,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及病灶吸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规律抗结核治疗的前提下,强化降糖治疗可有效提高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的作用。方法:标准化疗的41例血清HBV-DNA阳性的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随机分成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拉米夫定0.1g.d-1,对照组未用拉米夫定,疗程半年。两组患者均随访至4.3年。观察肺结核并HBV复制患者化疗中,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与肝功能变化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02例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阳性41例,阳性率为40.20%,化疗中,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抗病毒组,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未抗病毒组,肺结核并HBV-DNA阴性、其它HBV-M阳性组,单纯肺结核组的肝功能受损率分别为28.57%,95%,9.68%及5.07%。随访至4.3年,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未抗病毒组,死亡4例(20%),且死亡与肝病直接相关(肝衰竭),发生肝硬化2例;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抗病毒组,无肝硬化及死亡病例。结论:肺结核并HBV感染,且HBV复制,化疗中应用拉米夫定有重要意义。拉米夫定抗HBV治疗,对改善存在HBV复制的肺结核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并有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化疗前可常规检查血清HBV-DNA。血清HBV-DNA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建议化疗中常规联用拉米夫定抗HBV治疗。  相似文献   

20.
党殿杰  路振宇  刁淑梅  张丹  张丁 《中国药房》2014,(26):2432-2434
目的:探讨复治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常见菌种及用药特点。方法:整理2012-2013年我院收治的60例复治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史、真菌菌种分类、易患因素、诊治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复治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好发人群及易患因素包括高龄、病程长、合并慢性消耗性疾患、有创操作及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等。检出的真菌种类以酵母菌属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35例(58.33%),光滑念珠菌15例(25.00%),热带念珠菌6例(10.00%),曲霉菌4例(6.67%)。主要采用2SHRZE/6HRE抗结核化疗方案联合应用氟康唑、酮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治疗,其中31例治愈(51.67%),27例好转(45.00%),2例无效(3.33%),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应避免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营养支持,注意调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复治肺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