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埋伏牙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 2 3例埋伏牙患者 ,男 16例 ,女 7例 ,年龄 8~ 2 5岁。埋伏牙位 :中切牙 9例 ,侧切牙 3例 ,尖牙 5例 ,前磨牙4例 ,2个牙埋伏者 2例。治疗方法 :外科加正畸联合法 15例 ,单纯外科暴露法6例 ,拔除法 2例。对尚具萌出动力并有足够间隙的埋伏牙 ,采用单纯外科暴露法去除阻力即可 ;而对于埋伏牙形态严重异常 ,且间隙严重不足者则拔除。大部分埋伏牙可采用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方法 ,即埋伏牙牵引术。治疗注意事项 :①大多数埋伏牙处于所需间隙不足的状况 ,所以牵引过程中应给埋伏牙拓出进入牙列的必须空间。②选择切口位置应是埋伏牙被牵出牙…  相似文献   

2.
上颌埋伏阻生牙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通过对 68例上颌埋伏阻生牙进行临床分析 ,探讨其埋伏牙位、病因及矫治方法 ,掌握临床特点 ,提高防治水平。1 临床资料   (1 )性别与年龄  68例患者男性 2 8人 ,女性40人 ,女性多于男性。年龄 8~ 1 5岁 60例 ,1 6~ 2 4岁 8例。   (2 )埋伏牙位 上中切牙 35例 ,其中 1——|1 5例 ,|——12 0例。尖牙 1 5例 ,第一双尖牙 4例 ,第二双尖牙 6例。 2颗牙同时埋伏 4例 ,3颗牙同时埋伏 4例。(3)埋伏原因 萌出间隙不足 1 4例 ,牙根畸形1 2例 ,牙胚位置不正 8例 ,牙瘤及多生牙 1 2例 ,乳牙滞留 6例。乳牙期外伤 2例 ,牙龈粘膜增厚 4例 ,…  相似文献   

3.
宋某,女,24岁,于11岁时因1|冠折而拔除。以后3|于1|牙槽处错位萌出,|滞留。x线牙片示:|根尖无吸收,3|根尖位于2|牙根远中,其根越过2|进入1|牙槽内尖牙于中切牙牙槽错位萌出1例报告@张继勇!261500山东$高密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观察埋伏上颌中切牙牵引萌出前、后牙根形态的三维变化,探讨埋伏上颌中切牙牵引萌出的时机.方法:对10例经曲面体层片确诊的上颌埋伏中切牙拍摄CBCT进行精确定位,进行外科开窗和正畸牵引萌出,排齐牙列,治疗后拍摄CBCT图像对牵引效果和牙根发育进行评估.结果:10例埋伏上颌中切牙均成功牵引到位,牵引前牙根已发育完成的4例埋伏牙牙根形态未发生变化;而牵引前牙根未发育完成的6例埋伏牙在治疗过程中牙根继续发育,弯曲度和长度均有改善.结论:埋伏上颌中切牙在牙根尚未发育完成前进行牵引萌出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闭合式开窗术配合正畸牵引在骨内阻生埋伏牙导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需要进行导萌的22例23颗完全骨内埋伏牙进行闭合式开窗术,粘接正畸附件,并对没有自主萌出倾向的埋伏牙进行牵引治疗。结果:20例患者21颗埋伏牙成功达到正常咬合位置,牙周健康,牙髓活力正常,无邻牙损伤,1例放弃治疗后再次开窗取出牵引装置,1例因与邻牙牙根关系密切牵引未成功而拔除埋伏牙。结论:闭合式开窗术配合正畸牵引是一种较好的埋伏牙导萌方法,成功率高,容易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正畸治疗:28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无萌出能力的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进行外科开窗术 正畸牵引治疗,探讨埋伏上颌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8例30颗无萌出能力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进行外科开窗术 正畸牵引治疗。结果:28例埋伏牙中,1例已牵引萌出,因间隙不足,家长拒绝拔牙而未排齐;1例牵引3个月后萌出,因无时间复诊而放弃治疗,未排齐;其余均牵引入列,28例埋伏牙平均破龈时间为4.5个月,最长为10个月,最短为1个月;28颗埋伏牙牙髓活力测试全部正常,未见根吸收、黏连;4颗唇侧出现1 ̄4mm的牙龈退缩;2颗分别出现1.0mm和2.5mm的边缘骨丧失。结论:治疗的时机、合理的矫治方法、减少手术创伤、牵引力的大小以及支抗和炎症的有效控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手术导萌与正畸治疗埋伏阻生牙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埋伏牙阻生形式复杂 ,为了保留埋伏牙 ,使其复位 ,其治疗难度较大。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暴露牙冠 ,然后进行正畸牵引法治疗。张隆祺等认为翻瓣导萌在牙周附着方面优于环切导萌。我科将上述两法联合应用 ,治疗 13例 2 2颗埋伏牙 ,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3例患者中男 8例 ,女 5例。最大年龄 2 3岁 ,最小年龄 9岁 ,平均年龄 13.5岁。埋伏阻生牙 2 2颗 ,其中中切牙 6颗、侧切牙 2颗、尖牙 8颗、前磨牙 6颗。其中 7颗腭侧阻生、3颗横位阻生。上颌阻生 11例、下颌阻生 2例。2 治疗方法及结果2 .1 治疗方法①术前摄X线定位牙…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建立埋伏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加载力下埋伏牙的牙周应力,从而为临床上正畸牵引治疗埋伏牙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实验模型,进行双螺旋CT扫描,应用Ansys软件建立埋伏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建立的埋伏牙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添加牙周膜模型。对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3种工况下的力学加载,分别计算其牙周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加载1即加载力方向与牙体长轴一致时,埋伏牙牙周应力区间较小,最大应力值较小,应力分布比较平均。加载3即加载力方向与牙体长轴垂直时,埋伏牙牙周应力区间较大,最大应力值较大,但应力分布集中于加载指向的一侧。加载2即加载力方向与牙体长轴成45°角时,埋伏牙牙周应力区间和最大应力值中等,牙周应力分布居于二者之间。结论牵引力的方向与牙体长轴一致时,埋伏牙的最大牙周应力较小,分布比较平均,有利于埋伏牙的牵引萌出。牵引力方向与牙体长轴成一定角度时,随着角度的增大,最大牙周应力变大,分布更加集中,不利于埋伏牙的牵引萌出。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牵引力的方向,以使埋伏牙最终达到其正常位置。如牵引力方向与牙体长轴成角较大时,应适当增加支抗来抵抗较大的牵引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畸开拓间隙后多颗相邻埋伏牙自行萌出并结合正畸牵引的临床效果。方法 6例多颗相邻埋伏牙的年轻患者,共计17颗埋伏牙,通过正畸开拓并保持足够间隙,等待埋伏牙部分萌出后再结合正畸牵引治疗。结果所有埋伏牙部分萌出后再行正畸导萌,17颗相邻埋伏牙中,有11颗埋伏牙通过开展间隙自行萌出;5颗埋伏牙再进行外科开窗—正畸联合导萌术,均被顺利牵出,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1颗牙根弯曲畸形的中切牙被拔除,矫治结束后保持间隙行修复治疗。平均疗程为20个月。结论在多颗相邻埋伏牙的正畸治疗中,只要正确判断埋伏牙的位置,适应证选择合适,耐心观察等待埋伏牙萌出,可以减少开窗的次数和简化正畸牵引的难度,同时减少患者的痛苦,恢复正常咀嚼功能及美观。  相似文献   

10.
正畸牵引治疗埋伏倒置阻生的上中切牙的受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无萌出能力的埋伏倒置阻生上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的受力分析,探讨倒置阻生上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对19颗无萌出能力上颌埋伏倒置阻生牙作牵引治疗前的受力分析,进行摄片定位、拓展间隙后.行外科开窗术 正畸牵引治疗.结果:19颗埋伏牙中,治疗成功13颗(占68.4%),一般4颗(占21.1%),失败2颗(占10.5%);19颗埋伏牙平均破龈时间为6.5个月,最长12个月,最短3个月;19颗埋伏牙牙髓活力测验全部正常,未见根吸收、黏连.2颗唇侧出现2mm和3mm的牙龈退缩,1颗出现1mm的边缘骨丧失,1颗未能完全进入相应的牙位,需以后配合光固化或烤瓷再度修复.1例因牙根严重弯曲,不能进入相应的牙位,被迫拔除,1例牵引3个月后萌出,因无时间复诊而放弃治疗,未排齐,其余均牵引入列.结论:准确的定位、恰当的牵引方向和位置、适当的牵引力将直接决定埋伏倒置阻生牙的移动状况.  相似文献   

11.
张敏  张立亚  刘佳 《口腔正畸学》2011,18(4):209-210
目的 初步分析运用种植支抗牵引埋伏牙的临床效果,探讨正畸治疗中选择种植支抗牵引埋伏牙的适应证及该项治疗的特点.方法 对6例埋伏牙患者的8颗埋伏牙运用种植支抗进行牵引治疗,牵引后对牙齿的松动度、牙髓活力等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检查,并摄术前术后曲面断层片对牵引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6例患者经3~5个月的牵引后埋伏牙萌出,牙髓活力正常,未发现牙根吸收.与以往的方法相比,运用种植支抗牵引埋伏牙支抗充足,患者不适感降低.结论 运用种植支抗牵引埋伏牙为埋伏牙牵引治疗提供了一种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一九八四年三月收治一例全口牙齿萌出严重畸形患者,全口共有牙齿41颗,其中乳牙滞留3颗,恒牙共38颗。恒牙中有第四磨牙3个,多生牙3个,埋伏牙12个,现报告如下: 患者李某某,女性,17岁,病历号24039。主要因先天性牙齿萌出异常,排列不齐,影响咀嚼及美容而就诊。临床及X线检查情况如下: 左上颌(有牙齿11颗): 1萌出正常,腭侧移位。2埋伏牙,牙冠形态异常。2上方有高位埋伏牙3一个。4低位萌出,近中倾斜。V未脱落,5埋伏牙。678萌出正常,67根间有一颊腭向埋伏多生牙,9埋伏牙,牙冠向远中镁斜。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1岁,因前牙不齐来我科就诊,曾在13岁时因前牙反牙合做过活动矫治,当时拔除|4|4。检查:6|66|6近中牙合,  作者单位:264005山东烟台大学校医院口腔科32|反牙合,1|123对刃,|4|4缺失,上颌中线左偏3mm,其它未见异常,患者自述17岁月经初潮,治疗当年仍有长高趋势,考虑到可能存在的生长发育潜力,经患者同意试用前方牵引进行矫治。矫治方法:①口内矫治器: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上、下牙排齐后,上颌用0.018×0.022英寸方丝,32|23之间作水平曲用作牵引钩,后打回弯6|66|6连扎。②头帽:根据患者的头型制做合适的头帽。③选用成品口外前方牵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埋伏牙牵引失败的原因及埋伏牙再植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矫治的20颗埋伏阻生前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失败原因. 结果:20颗埋伏牙中,1颗自行萌出,2颗牵引失败,牵引失败的病例行埋伏牙再植手术获得成功. 结论:明确诊断,合适的牵引时机,减少手术创伤可以提高埋伏牙牵引成功率;埋伏牙根管治疗术后即刻再植可获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上颌腭侧埋伏阻生中切牙的正畸矫治效果及导杆式矫治器的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导杆式矫治器治疗7例上颌单侧中切牙腭侧埋伏的患牙,以对侧自然萌出中切牙作为对照.矫治前后拍摄全景片,测量矫治后埋伏牙和对照牙的牙全长、解剖牙根长度、解剖牙冠长度、根长/冠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成组t检验.结果 6例腭侧埋伏中切牙经牵引萌出后排齐,牙髓和牙周状况良好.萌出后埋伏牙解剖牙根长度比对照组牙根短4.00 mm(P=0.020),根长/冠长值平均为1.36±0.31,小于对照组(P=0.048).其中1例因埋伏牙骨粘连,牵引16个月后无移动而放弃牵引.结论 矫治后腭侧埋伏中切牙有足够的长度,应保留埋伏牙;导杆式矫治器是治疗上颌腭侧埋伏中切牙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科于 1998年 7月成功地将 1例牙根发育完成的下颌尖牙移植于因残根及根端肉芽肿病变而拔除的同侧侧切牙的位置。术后随访至今该移植牙无不适、松动及叩痛。现将病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儿 ,男 ,11岁。右下前牙区不适两月余。查 :2 |残根 ,该牙两年前因外伤致冠折 ,Ⅱ°松动 ,叩 ( )。 3|未萌出 ,6 5 42 1|完全萌出。曲面断层片示 :2 |根端见 1cm× 0 .5cm低密度影 ,其下有 2 .5cm× 0 .5cm高密度影。X光片示 :2 |根端肉芽肿 ,3|水平埋伏阻生。手术经过 :局麻下行 2 |根尖肉芽肿刮除术及 3|埋伏牙取出移植术。先拔除 2 |残根 ,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植骨术后,阻生前牙牵引助萌效果,并分析其成败原因。方法选取2002-2012年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大连市口腔医院诊治的8例二期植骨成功的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0.5±2.6)岁。均有尖牙或侧切牙阻萌,其中侧切牙阻萌2例、尖牙阻萌6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牙列排齐整平并开大阻生前牙间隙后与外科配合进行闭合式牵引助萌,同时进行矫治结果分析。结果6例牵引成功,平均疗程(22.5±4.5)个月,牵引时间(从手术开窗到牙齿破龈)平均(6.5±3.5)个月;牵引到位的牙齿与邻牙邻接关系良好,牙争关系稳定,但与对侧正常萌出前牙相比,牙龈形态略不同。其余2例(1例阻生侧切牙、1例阻生尖牙)牵引失败。结论对于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植骨术后出现前牙阻萌患者,应在矫治中及时进行牵引助萌。植骨时间、成功率、阻生尖牙萌出角度及与邻牙关系、助萌手术对阻生牙影响等均直接关系到牵引助萌的成败。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无萌出能力的上颌埋伏弯曲牙的临床治疗分析,探讨弯曲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4例26颗无萌出能力的上颌埋伏弯曲牙进行摄片定位,拓展间隙后行外科开窗术 正畸牵引治疗。结果:24例埋伏牙中,成功17颗,占65.4%;效果一般6颗,占23.1%;失败3颗,占11.5%;24例埋伏牙平均破龈时间为7.5个月,最长13个月,最短3个月;26颗埋伏牙牙髓活力测验全部正常,未见根吸收、黏连。3颗唇侧出现2~4mm的牙龈退缩;2颗分别出现1.0mm和2.5mm的边缘骨丧失;1颗未能完全进入相应牙位,需以后配合光固化或烤瓷再度修复。3例不能进入相应的牙位,其中2例被迫拔除,其余均牵引入列。结论:选择良好的适应证、准确的定位、足够的间隙、适当的牵引力、支抗和有效控制炎症,循序渐进是治疗埋伏弯曲牙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阻生前牙的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方法。方法:32例患者42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先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间隙扩展,然后根据上颌埋伏牙的位置及与邻牙的关系,分析其阻生的原因,采用外科翻瓣导萌术,暴露埋伏牙的牙冠,粘接托槽,再选择不同的方向和方法对上颌埋伏牙进行正畸牵引导萌。结果:牵引42颗,成功41颗,失败1颗;成功者全部回复到牙列上,整个疗程6~15个月不等。7颗移位阻生牙,除2颗回复到正常位置外,其余5颗均易位排列在牙列上。对埋伏阻生牙的牙髓活力测定结果:4颗牙髓坏死,牙体变色,22颗牙髓活力减低,余均正常。结论:选择良好的适应证、准确的定位、足够的间隙、适当的牵引力,只有通过从上颌埋伏前牙的位置关系,分析其阻生的病因,选择正确的外科手术和正畸牵引导萌的方法,才能有效地矫治上颌埋伏前牙。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应用固定正畸方法进行矫治的临床疗效,探讨埋伏阻生前牙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9例58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病例,应用固定正畸进行矫治,结合牙槽外科开窗术,对埋伏牙进行牵引。其中20颗进行开拓间隙使之自然萌出,38颗进行开窗封闭式牵引导萌矫治。结果:55颗阻生牙矫治后牙髓活力正常、未见埋伏牙及邻牙牙根吸收、牙周组织正常。开窗封闭式牵引导萌有3颗牙治疗失败,总体成功率94.8%。结论:应用固定正畸技术开拓间隙或结合牙槽外科开窗术导萌埋伏阻生牙,可有效保存上颌埋伏阻生前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