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聚集性改变及药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肾上腺素诱导血小板聚集性降低,与病情有一定关系,一般两周内恢复;5-羟色胺诱导聚集阳性率及不解聚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每日口服100mg阿斯匹林明显抑制5-羟色胺及肾上腺素诱导聚集,但不能完全抑制尿激酶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增加;蝮蛇抗栓酶对5-羟色胺诱导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发病过程中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 - 1 )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1 2例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1 6例 ,健康对照者 1 0例 ,用ELISA法测定其发病 2 4h内及发病后 1周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的含量。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病 2 4h内血清sVCAM - 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 ,发病后 1周sVCAM - 1含量虽较前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而急性心肌梗塞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之间无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3H-DHA(美国Duponf产品,比活度3959.0GBq/mmol)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观察了1992年4月至10月我科住院确诊的2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梗塞后1、3、7、和21天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Bmax及Kd。结果:见附表。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后24小时即出现β-受体明显升高,3天后下降,但仍高于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心血管疾病均是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常见疾病,两者均有较高的发病率。近年大量研究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AECOPD)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风险呈逐渐上升趋势。本研究主要综述了AECOPD合并急性心肌梗塞的流行病学、引发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机制及如何诊断、治疗AECOPD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等,研究AECOPD与急性心肌梗塞的相关性,以此提高对AECOPD合并急性心肌梗塞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梗塞采用阿斯匹林、通心络联合血栓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4例脑梗塞患者,1:1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在临床治疗方面,对照组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阿斯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斯匹林、通心络联合血栓通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30%明显优于对照组8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斯匹林、通心络胶囊联合血栓通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显著,能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曾有报道,阿斯匹林和胸腺素在体外能使PHA 刺激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增加。本文就阿斯匹林和TF 5(thymosin fraction 5)对PBL 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进行体外实验,并进一步就口服阿斯匹林对PBL 产生IFN-γ和IL-2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阿斯匹林敏感机理被揭示西药家族古老的“王牌”之一阿斯匹林所致变态反应早在本世纪初就被发现,但其发生机理一直不明。首都医大北京宣武医院变态反应研究室朱大勋教授等经过多年的探索,从阿斯匹林敏感患者血清中找到相关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抗体(lgE),揭示阿斯匹...  相似文献   

8.
一种防治血栓新药比阿斯匹林副作用少由加拿大医学研究者所负责的一项调查显示,一种名为clopidogrel的药品用来医治血栓,比服用阿斯匹林更有效,且少副作用,能减少因每日服用阿斯匹林所造成的胃出血研究人员对加拿大、美国及欧洲的19185例患者进行了调...  相似文献   

9.
随着神经肽基础与临床工作的不断深入,内源性阿片呔(EOP)及精氨酸加压素(AVP),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宜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血浆中β-内啡肽,AVP免疫括性物质(ir-β-EP、ir-AVP)的台量变化,为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剂量的阿斯匹林对TXB2和6-K-PGF1α比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斯匹林(ASA)是抑制血小板活性的常用药物,但其用量大小意见尚不一.本文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斯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TXB2和6-K-PGF1α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ASA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曾佑平 《医学信息》2003,16(2):92-92
目的 在一级预防中 ,应用华法令抗凝使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达 1.5 m g和 75 m g阿斯匹林每日口服均能减少冠心病 (CHD)的发生率。它们对心绞痛和整个冠心病 (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 )的发展的影响均已被评估 ,尤其是重点评估了华法令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壁的病理状况而对冠心病有长久的影响。方法  5 499名年龄 45 - 69岁 ,具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男性中进行血栓形成预防试验 ,试验分组如下 :一组服用华法令和阿斯匹林 ,一组服用华法令和安慰剂 ,一组服用安慰剂和阿斯匹林 ,一组均服用安慰剂 ,排除了心肌梗死和猝死患者 ,对接受试验后…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外周血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1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外周血淋细胞亚群和活性标志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技术,结果: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3^+DR^+和CD4^+和DR^+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辅助性T淋巴细胞处于高活性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溶栓治疗疗效.方法 总结我科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5例心肌梗塞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情况.结果 65例心肌梗塞患者,除3例死于心源性休克,3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外,59例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早期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28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及20例正常人做了高频心电图检查。并对12人做了3-4周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高频成分明显增多,有并发症者高频成分增加更明显,动态观察显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第2周高频成分减少,第3-4周高频成分又稍增加,反映了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5.
华法令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通过华法令和阿斯匹林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对比研究,旨在探讨华法令预防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疗效。方法对入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华法令组和阿斯匹林组,定期复查血凝常规,使PTINR调整至2.0 ̄3.0R,观察两组血栓栓塞的发生率。结果华法令组血栓栓塞率低于阿斯匹林组,虽有一定出血不良反应,但无一例发生严重出血,安全性高。结论华法令抗凝强度在PTINR:2.0 ̄3.0R时,能明显降低非瓣膜病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但是往往病人发病早期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等检查均不典型 ,而造成了急诊诊断上的困难[1-3 ]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 5 2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发病因素、梗塞部位、临床症状、并发症、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变化进行了临床分析。以助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及时治疗 ,予防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1 对象及方法选择的病例全部为本院急诊住院患者 ,共 5 2例。其中男 33例 ,女 19例 ,年龄 2 5~83岁 ,平均年龄为 5 3.5岁 ,分为老年组 (年龄≥ 6 0岁 ) 2 8例 ,非老年组 (年龄 <6 0岁 ) 2 4例。分析内容 :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中开展急性心肌梗塞绿色通道以及运用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以及意义。方法自本院建立急性心肌梗塞绿色通道以来,共收治患者200例,并以此作为临床资料,观察建立绿色通道以及采用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建立绿色通道以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之后,200例患者成功治愈148例,45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死亡患者7例。结论建立绿色通道有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入院后接受治疗的时间,且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肺瘤坏死因子和神经肽Y与急性心肌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测定76例临床明确诊断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和血浆神经肽Y的水平。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NPY为93.3±10.6ng/L,急性心肌梗塞组在发病后1天NPY异常升高,为160.2±26.3ng/L,发病后第7天为121.3±24.7n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NPY不同,正常对照组的TNF为0.97±0.38μg/L,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第1天升高至2.48±0.89μg/L(p<0.01),但发病后第3天降至1.12±0.37μg/L,已接近正常(p>0.05)。提示,TNF在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但与患者预后无直接关系;而血浆神经肽Y的水平不仅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发生有关,而且在急性心肌梗塞的病程和预后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环氧化酶-2特异抑制剂SC236对NF-κB活性的阻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抑制剂的抗炎和抗肿瘤作用机理。方法 利用NF-κB报告基因暂时转染人胃上皮细胞,使用环氧化酶-2特异抑制剂SC236和PMA共同处理转染的细胞后,双重虫荧光素酶系统鉴定基因的活性。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NF-κB亚单位IκB-α和p65的含量。结果 在人胃上皮细胞AGS和MKN28细胞内,SC236有效地抑制NF-κB介导的基因转录。SC236的作用比非特异性环氧化酶抑制剂阿斯匹林更强大。SC236与阿斯匹林的作用点不同,SC236对PMA引起的IκB-α的磷酸化或降解没有作用,SC236的作用点在于抑制065亚单位的核易位。结论 环氧化酶-2特异抑制剂的抗炎和抗肿瘤作用可能部分地通过抑制NF-κB发挥作用。特异的COX-2抑制剂抑制NF-κB活性的作用点不同于非特异的环氧化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2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高频心电图。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增加的高频切迹,多分布在心电图QRS波群的起始部,溶栓治疗成功者高频切迹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