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皮针保留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兰  陈红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665-665
液体治疗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70%的住院病人都要通过输液来完成治疗与抢救。我科护士在使用哈哪好精密过滤输液器的过程中,针对其头皮针连有帽盖这一特点,与留置导管针的保留方法相结合,采用封管保留头皮针的方法,避免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因检查、治疗需拔针或连针带瓶外出的情况。现将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头针与体针治疗脑卒中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张红星 《中国康复》2003,18(4):237-237
目的 :探讨头针国际标准化方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6 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 2组 ,分别采用头针与体针治疗 4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头针组痊愈显效率 6 9 70 % ,总有效率 90 91% ,与体针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采用头针国际标准化方案治疗脑卒中与体针疗效相仿 ,但头针可以对患者肢体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 ,更有利于提高疗效和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3.
颈椎病的针灸治疗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伟毅 《中国临床康复》2004,8(8):1551-1551
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针灸为治疗颈椎病提供了一套简洁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临床常用于治疗颈椎病的有体针、浮针、头针、电针、小针刀和灸法,就其应用和疗效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头体针治疗脑卒中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观察头体针结合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83例脑卒中患者分头针、体针、头体针 3组进行治疗 ,疗程满2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头针组与体针组之间、体针组与头体针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但头体针组与头针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头体针结合较单纯的头针或体针治疗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套管针与头皮针输注甘露醇对静脉损伤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留置套管针与头皮针输注20%甘露醇对不同年龄病人的静脉损伤情况。[方法]56例不同年龄脑卒中和脑炎病人采取自身对照法,分别用22G的留置针和7号头皮针先后在病人左右前臂粗直的静脉输注20%甘露醇,输毕用生理盐水100mL冲管。[结果]用套管针输注20%甘露醇者静脉炎发生率高。[结论]输注20%甘露醇,对年轻、血管弹性好的病人可选择留置套管针,而年龄大、血管弹性差的病人,应该选择7号头皮针,虽增加了穿刺次数,但能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十多年前在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取代头皮针,成为临床输液的重要工具,我科从2006年初引起留置针,现将本人对留置针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药配合头、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57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兰 《现代康复》2001,5(3):134-135
  相似文献   

8.
许平  刘晶 《现代护理》2002,8(12):914-914
静脉留置套管针以其众多的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如何针对不同情况选择最佳型号的套管针已逐渐引起临床上的重视。自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5月我们对 2 0G、2 2G、2 4G 3种型号套管针在滴液速度、静脉炎发生率、单纯静脉内留置间断给药的套管阻塞率和在穿刺时疼痛程度 4个方面进行了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0例普外科住院患者 ,男 32例 ,女 18例 ,年龄 15~ 6 8岁 ,平均年龄 (36± 1.5 )岁 ;无心脑疾患及其他合并症。穿刺血管均选择手背静脉 ,按所用套管针型号不同分3组 :第 1组 ,5 0名患者…  相似文献   

9.
朱婕辛雨桐  马东华 《现代护理》2006,12(22):2130-2130
目的探讨正确丢弃套管针针芯的方法。方法将195例采用套管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随机分成3组进行观察。结果采用自制方法丢弃套管针针芯,医护人员被扎伤的机率及床单位被污染要率小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自制丢弃套管针针芯方法安全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比较静脉输液头皮针与留置针连接的2种固定方法在输液过程的稳定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1月-10月400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将胶布横贴以固定头皮针针柄于皮肤,称为"一"字型横贴固定法;改良组采用将胶布横跨针柄下方向上交叉的固定方法,称为"又"字型交叉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改良组在针管部分滑出、针头全部滑出、感染及针刺伤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又"字型交叉固定方法操作简单,固定牢固,不宜滑脱,减少职业暴露危险;减少反复插入,避免感染;方便又实用,保证了输液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陈丽萍  张丽娟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35-1935
胃管内注药是昏迷、危重及术后患者常用的护理操作方法之一,多用于患者的营养支持及药物使用。泰尔茂医疗产品生产的SAFEED一次性使用胃管有自带连接器,目的为检查胃管是否通畅,与空针连接抽取胃液时使用,但与一次性负压引流袋(上海曹杨医疗用品厂生产)接头不吻合,无法连接。因此,使用胃肠减压的患者常去除连接器后与负压引流袋连接。当患者需要胃管内注药时。护士多因找不到连接器而采用玻璃接头接橡胶软管再与胃管及空针连接的方法进行胃管内注药,用物繁多,操作不便且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一次性胶贴的特性,探讨输液过程中头皮针固定及拔针改进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04年11月门诊输液病人100例,静脉输液400次。单日用常规法、双日用一次性胶贴对静脉穿刺成功后头皮针固定及拔针法进行自身对照各200次,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固定10min后穿刺局部液体渗出和拔针时病人疼痛及针眼处渗血情况。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两法固定10min后液体渗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者无明显差别;拔针时病人疼痛及渗血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改进法固定不增加病人重新穿刺的痛苦,而拔针时病人疼痛及渗血显著减少,显示改进法优于传统法。  相似文献   

15.
李洪智 《临床医学》2004,24(3):52-53
为了进一步探讨慢性肝炎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凯西莱针(河南省新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香丹针(宜昌民康药业有限公司)联合治疗慢性肝炎患者。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远端取穴埋针在预防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后腹胀的应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100例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后病人分为2组,单号50例为对照组,执行腹腔镜手术后常规护理;双号50例为观察组,执行腹腔镜术后常规护理加揿针穴位埋针。结果 对照组术后发生腹胀29例,发生率57.14%,观察组术后发生腹胀11例,发生率22.22%。观察组较对照组腹胀发生率显著降低,腹胀程度较轻。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伴随症状等指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腹腔镜术后远端取穴埋针能有效降低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后腹胀发生,促进肠鸣音恢复,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  相似文献   

18.
论针刺留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针刺留针的临床意义、留针原则与留针方法。针刺留针有候气、催气、守气、扶正祛邪等作用;针刺留针应遵循因人、因病、因时、因经而宜的原则;针刺留针的方法主要有静留针候气法、动留针促气法、动留针守气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反折头皮针软管改进静脉输液后拔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效果.方法 将100例住院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拔针,观察组采用反折头皮针软管拔针.观察两组拔针时针头回血、滴血、溢液及患者疼痛感觉.结果 采用反折头皮针软管拔针回血、溢液、疼痛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反折头皮针软管拔针,无回血,拔针后针头无滴血、溢液,减轻了患者疼痛,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我科门诊小儿常规输液固定方法为三条胶布固定以后,为避免患儿出汗滑脱,用布胶布在小儿头围固定1周,此方法虽然固定较好,但在输液结束或者输液外渗需重新穿刺拔针时,布胶布往往粘住患儿头发,增加患儿痛苦,需小心揭除,浪费时间,也引起患儿家长的不满。201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