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型、Th1/Th2细胞含量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选取诊治的布鲁氏菌病患者50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正常组。采用Real time-PCR测定2组Th1相关转录因子T细胞表达的T盒(T-bet)、GATA连接蛋白3(GATA-3)、维A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叉头蛋白3(Foxp3)及Th1/Th2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mR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TNF-α、IFN-γ、IL-6、IL-10蛋白表达及补体C3、C4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树突状细胞表型、Th1、Th2及T淋巴细胞亚群( 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含量。结果病例组外周血Th1细胞相关转录因子T-bet、RORγt、Foxp3及Th1细胞、Th1/Th2、TNF-α、IFN-γ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h2细胞及IL-6、IL-10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病例组CD8+3、CD8+0、CD8+6阳性的树突状细胞比例、CD4+T细胞、NK细胞及补体C3、C4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CD8+T细胞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TNF-α、IFN-γ含量与CD4+T细胞、NK细胞、C3、C4含量呈正相关性( r值分别为2.879、3.214、3.255和2.978, P <0.05),与CD8+T细胞含量呈负相关性( r值分别为-3.146和-3.011, P <0.05)。 IL-6、IL-10含量与CD4+T细胞、NK细胞、C3、C4含量呈负相关性( r值分别为-2.124、-2.343、-3.423、-2.789、-2.993、-2.566、-3.758, P <0.05),与CD8+T细胞含量呈正相关性( r值分别为3.465、3.129, P <0.05)。结论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成熟树突状细胞数目减少,同时Th1/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失衡,且与机体天然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有关,这可能在布鲁氏菌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例未经治疗的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观察组)和2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中IL-2的活性以及CD4^-,CD8^-细胞含量,结果:观察组血清中IL-2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4^-1含量显著减少,CD8^-的含量增多,结论: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明显反应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结核在同一患者肺部感染部位差异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我科一侧肺部正常的初治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22例。(1)取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外周血标本查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CD4/CD8。(2)选取病变累及的肺段作为灌洗部位,同时选对侧正常肺段作为对照。取灌洗液查CD3、CD4、CD8、NK细胞及CD4/CD8,同时取灌洗液查抗酸杆菌并进行结核菌培养。结果:治疗前外周血中CD8T细胞明显升高,CD4T细胞、CD4/CD8、NK细胞明显降低;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CD8T细胞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病变侧肺段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CD8T细胞明显高于正常侧,CD4T细胞、CD4/CD8、NK细胞明显低于对侧正常肺段组(P〈0.05或P〈0.01)。结论:初治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肺部正常与病变部位存在CD4、CD8、NK细胞和CD4/CD8的差异,这些差异同局部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李树仁  汤明 《贵州医药》1998,22(5):331-332
以6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对比分析5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D3+细胞、CD4+与CD8+细胞比值(CD4+/CD8+)及血清SIL-2R检测,结果表明:肺癌患者CD3+细胞、CD4+/CD8+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血清SIL-2R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Ⅳ期肺癌血清SIL-2R明显高于Ⅱ、Ⅲ期(P<0.01),CD3+细胞、CD4+/CD8+明显低于Ⅱ、Ⅲ期肺癌(P<0.01、P<0.05)。肺鳞癌组CD4+/CD8+明显低于腺癌组(P<0.01)。肺鳞癌组与腺癌组CD3+细胞数及血清SIL-2R水平无明显差异。结果认为检测T细胞亚群和血清SIL-2R可作为观察肺癌病情和监测转移情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化疗对结核病大鼠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CD8^+双阳(DP)T细胞与结核病相关性。方法60只PPD皮试阴性SD大鼠随机分成(1)结核病化疗组、(2)感染对照组、(3)健康对照组。化疗组和感染组大鼠均于观察开始接受结核菌标准株H37Rv(TB)攻击,攻毒1个月后化疗组接受抗TB化疗;三组动物均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前和感染后1、2、3、5个月末检测外周血中CD3^+、CD4^+.CD8^+,DPT细胞含量。结果5个月全程观察中,感染后1个月内化疗组、感染对照组各死亡2例(10%);2—5个月内化疗组死亡率5.6%(1/18),不化疗组同期死亡率38.9%(7/18),P〈0.05;健康对照组动物无死亡。开始观察时3组之间各对应参数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观察期内各参数的改变差异亦无显著性,乃O.05:感染1个月后,化疗组、感染对照CD4^+单阳(SP)细胞数、CD4^+/CD8^+T细胞比率降低,而CD8^+、DPT细胞数升高。P〈0.05或P〈0.01。不化疗的感染对照组在感染后1个月时与其后2—5个月各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组化疗1个月后各参数恢复到结核感染前相近水平,与对照组各对应参数差异已无显著性,P〉0.05。TB感染后.CD4^+单阳、CD4^+/CD8+比率降低,而DP、CD8^+T细胞升高呈负相关。结论CD4^+CD8^+双阳(DP)T细胞是抗结核保护性免疫相关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作期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和21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以及2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IL-2和sIL-2R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缓解期sIL-2R水平仍高于对照组。IL-2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外周血总CD3^+、CD4^+、CD4^+/CD8^+细胞比值均降低,CD8^+细胞增高。结论动态监测IL-2和sIL-2R水平含量,观察T细胞亚群变化可以判断哮喘发作的程度、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7.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CD95表达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下称慢支)患者所伴随的细菌免疫功能变化,特别是CD95的百分率变化。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慢支患者和20例健康老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95的百分率。结果:慢支组与健康组比较,CD3、CD4明显降低,CD8升高,同时发现慢支组的CD3^ 、CD4^ 细胞CD95含量较健康组明显升高CD8^ 细胞CD95含量较健康组略有升高。结论:CD4^ 细胞通过表达CD95希伤自己,在免疫反应的调节中表现为主动凋亡,慢支组CD8^ 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是慢支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95高表达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百令胶囊对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大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百令大、小剂量组,每组8只。第12周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B细胞(CD45RA^+)及NK细胞(CD161a^+)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计算CD4^+/CD8^+比例。ELISA法测定外周血血清中IgG,IgM含量。结果 模型组及百令大、小剂量组大鼠外周血中CD4^+与CD8^+百分比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百令大、小剂量组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百令大剂量组CD4^+/CD8^+比值显著高于百令小剂量组(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外周B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血清IgG、IgM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百令大、小剂量组外周B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血清IgG、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百令大剂量组B细胞(CD3^-CD45RA^+)比值显著高于百令小剂量组(P〈0.05)。结论 百令胶囊对CsA所致肾病大鼠免疫失调及低下具有调节和促进作用,大剂量百令胶囊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及正常人CD_4与CD_8细胞计数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人与艾滋病(AIDS)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之间免疫指标CD4细胞计数、CD8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的差异。方法使用BD公司CD4T细胞检测试剂对我院体检的43份正常人全血样本(正常组),与随访检查的199例HIV感染者(感染组)及49例AIDS患者(患者组)的全血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正常组与患者组及感染组CD4细胞计数、CD8细胞计数、CD4/CD8比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感染组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CD8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患者组与感染组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CD8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CD4/CD8细胞计数降低,而CD8细胞计数升高。  相似文献   

10.
杜清华  李霄  王振东  张军  陈平安 《安徽医药》2010,14(11):1317-1319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两种治疗对原发性小肝癌组织的清除效果及外周血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小肝癌患者83例,分为手术组34例,行肝癌根治术治疗;射频消融组49例,行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AFP及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变化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CD8^+、CD4^+CD25^+Treg、NK1.1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手术组与射频组治疗后血清AFP含量均有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下降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L-10含量无明显变化;射频组治疗后血清IL-2和IFN-γ含量增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组此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治疗后CD4^+T细胞和NK1.1细胞比例增高,CD8^+T细胞和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组和射频组CD4^+/CD8^+比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射频组比值明显升高。结论射频消融在清除小肝癌瘤体的作用方面与手术切除治疗无明显差异,但在促进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向Th1型偏移,增强机体抗肿瘤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方面强于手术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