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陈兴华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1):1377-1377,1400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心理干预方法治疗肛肠术后的镇痛疗效。方法选用肛肠术后要求镇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非药物治疗,耳穴贴压配合心理干预法;对照组选用去痛片。分别选择术后疼痛高峰第1,3,7天,将患者的疼痛变化水平以VAS方法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配合心理干预可以缓解肛肠术后疼痛,而且镇痛效果优于口服去痛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艾灸对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控制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发生肛肠手术术后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联合艾灸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1.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肠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采用耳穴贴压联合艾灸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捷,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内关穴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骨科患者术后焦虑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按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于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5天均选耳穴压豆和贴敷内关穴,在术后1天与术后5天进行评分,观察两组疗效。结果:通过内关穴贴敷及耳穴压豆能缓解患者术后焦虑与疼痛的症状,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疗效(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内关穴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焦虑与疼痛等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耳压对腹部术后切口镇痛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娱  胡晖  黄婷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4):60-60,82
目的腹部术后病人采取耳压神门、肝、交感、皮质下、心等主穴。配与辅穴达到术后止痛作用。方法腹部术后病人100例,按顺序编号,单号为试验组,双号为对照组。实验组病人术后遵医嘱给磁珠压耳穴,每日一次;对照组病人术后遵医嘱给杜冷丁50mg肌肉注射。结果磁珠耳穴贴压对腹部术后切口镇痛效果满意。结论磁珠耳穴贴压促使病人肠蠕动恢复,减少了麻醉止痛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埋豆贴压对预防和减少肛肠科疾病手术后所致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肛肠疾病且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肛肠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肛肠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耳穴埋豆贴压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例数、接受补救治疗例数,术后至第1次自主排尿时间、第1次排尿量。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18.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00%(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至第1次自主排尿时间为(4.12±1.20)h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的(4.67±1.14)h(P0.05)。结论耳穴埋豆贴压对于肛肠科术后尿潴留防治有较好的效果,为耳穴埋豆贴压在该病防治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疼痛是我们首要解决的临床症状。因疼痛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故解决其术后疼痛意义重大。针灸具有较好的缓解疼痛症状疗效,其中耳穴贴压因其简、便、效、廉的特点在临床痛证护理运用中较为普遍。近年来,笔者对我院收治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患者实施耳穴贴压疼痛护理,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疗法预防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肛肠一科行PPH的Ⅲ、Ⅳ期内痔患者86例,术前给予耳穴贴压预防术后尿潴留。结果:86例患者中,58例没有发生尿潴留、22例发生轻度尿潴留、仅有6例发生明显尿潴留,需进行导尿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结论:耳穴贴压疗法预防PPH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良好,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快速康复的效果.方法 6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乳腺癌根治术常规围术期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治疗.采用NRS疼痛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记录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及出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2dNRS疼痛评分,睡眠质量,出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耳穴贴压能够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为术后快速康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耳穴埋籽护理在肛肠科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56例肛肠疾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各28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采用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能有效缓解肛肠疾病患者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行外切内扎术混合痔患者行耳穴贴压法,缓解疼痛及促进排尿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唐山市中医医院收住院诊断为"混合痔"且行外切内扎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耳穴贴压,取穴肛门、大肠、直肠下端、神门、交感、内分泌,对照组给予肛肠科术后一般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当日、术后3日和术后7日疼痛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混合痔术后患者应用耳穴贴压止痛效果显著,并对排尿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痔疮止痛浸膏熏洗坐浴护理肛肠疾病术后疼痛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肛肠科术后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止痛药物治疗和普通温水熏洗坐浴护理,观察组则在服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痔疮止痛浸膏熏洗坐浴护理,均以7 d 为1个疗程,护理2个疗程。对比护理前后受术部位疼痛程度及肛周水肿程度,检测症状改善情况并计算总有效率。结果2组疼痛指标均有所减轻,肛周水肿逐渐消失,观察组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率82.9%,对照组总有效率68.6%(P <0.05)。结论痔疮止痛浸膏具有活血行气、利水消肿功效,外用熏洗可刺激病变部位组织修复,明显改善局部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肛肠病术后自控镇痛(PCA)泵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肛肠疾病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71例,观察组应用PCA泵进行镇痛,对照组出现疼痛后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结果观察组在镇痛效果及睡眠、肛门排气平均时间发生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控镇痛泵应用于肛肠手术后镇痛,是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副作用小的镇痛方法,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临床护理路径在肛肠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肛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40例患者,其中有70例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护理,为观察组;另外70例患者接受肛肠外科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尿潴留发生率及尿管留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与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对疾病了解程度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肛肠科手术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耳穴压豆对肛肠病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WanFang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ClinicalTrial中耳穴压豆应用于肛肠病术后镇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1年8月,参照Cochrane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篇RCT文献,涉及患者11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能降低术后6h(MD=-1.84,95%CI[-2.65,-1.04],Z=4.50,P<0.000 01)、24 h(MD=-0.85,95%CI[-1.25,-0.46],Z=4.22,P<0.000 1)、48 h(MD=-1.22,95%CI[-1.86,-0.58],Z=3.73,P<0.05)、72h(MD=-1.16,95%CI[-1.64,-0.67],Z=4.64,P<0.05)的VAS评分,镇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8.70,95%CI[1.89,40.10],Z=2.78,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15,95%CI[0.05,0.43],Z=3.56,P<0.05)。术后7d的VA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压豆能够有效减轻肛肠病患者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大规模、高质量、多中心的RCT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肛肠疾病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468例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均痊愈,肛门平整,大便通畅,无复发现象。结论:做好肛肠疾病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肛肠术后尿潴留的原因。方法:对300例肛肠术后患者采取积极的排尿诱导及心理护理。结果:本组病例中有10例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最终行导尿治疗,50例患者用开塞露刺激肠蠕动排出尿液,其余240例患者经过采取积极的排尿诱导及心理护理均达到了自主排尿的目的。结论:对肛肠术后患者采取积极的排尿诱导、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心理护理,减少了肛肠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痛苦,有利于患者肛肠疾病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13年6月2568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手术室发生压疮的原因,观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手术患者发生压疮与年龄、合并疾病、体质指数、手术时间、术中体位、麻醉方式密切相关;护理干预后,压疮发生率控制为1.13%(29/2568)。结论: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包括患者因素和手术室特异性因素,实施积极的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解决腹腔镜手术后肩痛问题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将循证护理(通过术前术后访视中的告知和指导、术中合理调节气腹压力、改良手术体位、术中术后吸氧等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腹腔镜手术后易发生肩痛的并发症中,总结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39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肩痛者1例,发生胸闷不适者1例,其他患者均无明显与术后肩痛相关的不适主诉。本组患者发生胸闷不适1例,主要与肩及胸廓随呼吸运动而引起的疼痛有关。结论循证护理不仅可以减少腹腔镜手术后肩痛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故循证护理应用于预防腹腔镜手术后肩痛并发症是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广痛消泡沫气雾剂对痔切除术后的止痛效果。方法将88例III,IV期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30例和空白组30例,行痔外剥内扎术。术后换药分别予广痛消泡沫气雾剂、0.2%硝酸甘油软膏和凡士林软膏,评价术后静息及排便时肛门疼痛、肛管压力、止痛药物的应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术后第2-7天治疗组与对照组肛门静息疼痛评分显著小于空白组(P〈0.05);术后第2-4天3组排便时疼痛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5天治疗组与对照组肛管压力显著小于空白组(P〈0.05);术后第2,3天空白组止痛药物的应用数量多于其他2组(P〈0.05);术后对照组头痛、头晕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广痛消泡沫气雾剂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术后肛管静息压,缓解肛门内括约肌痉挛,减轻术后肛门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