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温县人民医院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各43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系统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下床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可靠,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王刚 《黑龙江医学》2013,37(7):561-56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抽样选取168例转子间骨折病人并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动力髋螺钉进行医治,而治疗组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医治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对比,治疗组髋关节功能优良例数为72例(占总数的85.71%)远远高于对照组的56例(占总数的66.6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及动力髋螺钉对于治疗转子间骨折都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优良率高于使用动力髋螺钉。  相似文献   

3.
田庆海 《当代医学》2011,17(22):87-8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方法将16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88例、动力髋螺钉(DHS)组80例,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92.04%,动力髋螺钉(DHS)组优良率80.00%,两组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中选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对骨折端血运干扰小、复位后质量好、固定合理可靠、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1年来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8例,平行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行LCP治疗,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恢复优良率为97.1%,比对照组的91.2%更好,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情况,经随访观察组无钢板、螺钉脱出、断裂情况,骨折愈合良好,无髋内翻畸形;对照组2例Ⅳ型患者因骨折粉碎明显,骨折愈合时间延长4周,最终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髋内翻畸形。结论 LC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固定牢靠,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5.
李越敏  杨金峰 《吉林医学》2014,(24):5450-5451
目的:探讨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3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结果:骨折均无再移位,全部愈合。无髋内翻畸形愈合及内固定物断裂切出、螺钉穿出。结论: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简便,时间短,损伤小,固定稳定牢靠,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髋动力锁定钢板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对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髋动力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出现2例术后的并发症,发病率为5.00%,对照组7例,发病率为14.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髋动力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操作简单、创伤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开展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钢板组与螺钉组,均49例,钢板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螺钉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术后比较两组Harris髋关节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安全性。结果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螺钉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愈合时间短且功能恢复好,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并与动力髋螺钉系统(DHS)进行比较.方法 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6例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48例(观察组),采用DHS治疗48例(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及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痂生成时间及临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螺钉松动、钉头切出及髋内翻畸形愈合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适合EvensⅢ型以上及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DHS治疗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为216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为27个月,平均4.5个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螺钉切出、髋内翻畸形、股骨头坏死及骨不连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优47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5.0%。结论: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锁定钢板(LCP)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入选的152例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LCP组和DHS组各76例,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LCP组优良率90.8%,DHS组优良率8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Meta 分析.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0-2011 年发表的关于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研究.采用Stata 10.0 统计软件对术中术后指标进行Meta 分析.结果 纳入33 篇文献,共包括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 679 例,其中,锁定钢板治疗组1 214 例(45.3%),动力髋螺钉治疗组1 465 例(54.7%).前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后者( 合并OR=2.21,95% CI:1.68-2.91,z=5.69,P<0.001),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 合并OR=0.46,95% CI:0.27-0.79,z=2.80,P=0.005),前者其他定量观察指标优于后者.结论 与动力髋螺钉相比,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显著优势,但在临床治疗中仍需综合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程彦忠 《求医问药》2014,(21):199-200
目的:对比分析用不同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使用锁定钢板固定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引流量、住院的时间和骨折部位愈合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和骨折部位愈合的时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0.05)。但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的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与使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术相比,用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时间更短,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的引流量更少。因此,进行锁定钢板固定术可作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住院的28例锁定钢板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设立为A组,另选择同期行动力髋螺钉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8例设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结果①A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多余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A组术后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A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显示,其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7.2%),B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28.6%),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各具优缺点,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从而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14.
李同林 《吉林医学》2013,34(6):1018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固定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锁定钢板固定,对照组患者适应动力髋螺钉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且其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与传统的动力髋螺钉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更为理想的疗效和更少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病例纳入本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给予动力髋螺钉系统(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方案处理,观察两组治疗情况,并对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用时以及愈合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粗隆周围骨折临床治疗方案中,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效果确切,与动力髋螺钉系统相比手术用时更短,术后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纳入的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都源自本院2016年3月-2018年7月期间,并抽签分为2组,每组均为28例患者,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予以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并对比2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相关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在住院时间方面2组患者的对比(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量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28%,与对照组的10.71%对比(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具有微创、手术时间少与安全性高等优势,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相似文献   

17.
锁定钢板疗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疗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锁定钢板组、动力髋螺钉(DHS)组和PFNA组各40例,并分别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结果 3组观察对象年龄、性别、Evans分型经调整后,三组行内固定术10月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87.5%、90.0%、92.5%,PFNA组治疗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优于锁定钢板组和DHS组,DHS组治疗后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优于锁定钢板组,但三组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的正确性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术后愈合能力和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河南省镇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6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对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两周都正常拆线,术后随访18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没有出现髋关节内翻畸形、钢板松动等严重术后并发症.根据Harris评分标准,6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50例为优,12例为良,4例为可,其优良率为93.9%.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较好,提高了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2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行微创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关节活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骨痂生成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采用微创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且骨折愈合情况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雪平 《中外医疗》2010,29(16):76-77
目的探讨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对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给予锁定钢板治疗,对同时间段的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均为4~9个月,平均3.8个月,无一例并发症与死亡发生。治疗组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优良率为73.33%。2组优良率经比较χ2=12.8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创伤小、治愈率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