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朋辈辅导员心理培训方式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效果及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职大学生80名进行团体心理培训,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的自我变化评估表进行前后测.结果 朋辈辅导员培训前后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因子盖异显著;躯体化、敌对因子差异极显著;内外向(E分)前后测差异极显著;神经质(N分)前后测差异显著;朋辈辅导员在自我认知、人际交往能力、情绪调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结论 在高职院校开展朋辈辅导员心理培训有助于提高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罗芳 《校园心理》2010,8(4):257-258
<正>高校辅导员作为一支容易忽视的特殊的教育工作队伍,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的影响尤显其重要地位,因此如何促进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进而提高辅导员的师德水平,是值得教育管理部门、相关培训部门以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心理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方法以电影文本为媒介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在课前与课后施测卡特尔16PF人格量表并对施测结果做统计显著性检验。结果《电影文本成长心理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成熟,心理稳定和社会适应力等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电影可以成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4.
构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的探索,总结和构建出一个比较完善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的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方法对每一级组织的设立与人员配备,成员的培训与要求,工作的范围与职能,机制的运行与组织协调等进行比较详细地论述。结论构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辅导员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自觉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效地解决学生成长中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品质[1]。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加强对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新时期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重点方向,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新的时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与思考也日益深入,究竟哪些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作用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经常思考的问题。本研究结合笔者在从事辅导员工作中遇到的1例真实案例,发现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分析家庭各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探讨家校如何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参与式培训对小学教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及能力的影响.方法1.根据对项目实施学校进行需求评估所发现的问题确定十二个培训专题2.运用多种参与式培训手段对实验学校的教师进行每周一次(1.5小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3.采用多维评估手段对实验学校和控制学校分别进行同组(干预前后)的纵向评价比较,以及等组(实验学校与控制学校)横向评价比较.结果通过培训,实验组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自我保健意识、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及能力均有大幅度提高并已转化为行为表现出来,广泛被学校师生感受.控制组教师在无干预情况下也有提高,但提高幅度明显小于实验学校(p<0.001).实验充分证明了参与式培训方法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论参与式培训可提高小学教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医学心理学课程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目前医学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医学心理学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按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设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学生首测有14.2%的学生有明显心理问题,经系统完整的医学心理学—学习后的实验组学生再测结果显示各因子阳性均分有显著改变,与全国青少年常模组比较已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医学心理学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和心理应对方式,对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及时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有轵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培养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咨询技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革开放日趋深入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意识、道德观也在发生着变化。高校学生的思想问题种类不断增加,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方法.针对性、现实性、实用性、有效性要强,不断提高工作技能、丰富工作内容,充实新的知识、新的理论和方法.培养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的技能是有政的途径之一。1高校学生中“非政治住”思想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他门关心的问题范围不断扩大,例如国家政策、社会问题、国际形势等。除了这些大问题外.更多的是与自己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帮助辅导员建立强大心理弹性以面对各种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知识水平,本研究需要构建一个辅导员心理保健体系,并找到相应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方法:在广西7所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内进行广泛地调查,问卷采用高校辅导员压力源量表和成人心理弹性量表,共回收156份有效问卷(女67.8%,男32.2%)。结果:辅导员的年龄与工作负荷(r=0.346,P=0.001)、学校管理与评价(r=0.380,P=0.000)和社会因素(r=0.277,P=0.009)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学校管理与评价带来的压力和辅导员自身拥有多少社会资源存在显著负相关(r=-0.261,P=0.017)。另外,辅导员的社交能力(r=-0.239,P=0.024)和对未来的计划(r=-0.233,P=0.029)都与辅导员人际关系的压力有关。结论:提升心理弹性可以帮助辅导员更好地去面对压力,建立辅导员心理保健体系能给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提供一个"助力"。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状况。方法:采用SCL-90问卷和自编《心理健康知识调查表》,对北京市6所大学共440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对心理健康的认知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比较关心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知识,对于心理健康有一定了解,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些误区。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状况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校和是否看过心理门诊的大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一定差异。结论: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在地方高校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为高校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借鉴。方法针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问题,设计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活动的方式和实施程序,选取长江师范学院大学生40名.采用单因素重复自然设计,在6周内进行6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团体辅导前后,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被试在辅导后人际困扰显著减轻,后测SCL-90各项因子得分低于前测,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方面均有非常显著性变化,焦虑变化显著,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提高;在自我评估中,几乎所有成员都反映不同程度地有所收获。结论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Student veterans are arriving at university and college campuses and many counselors may not be prepared. Multiple and intersecting identities complicate the student's integration and matriculation into higher education. We review literature on first‐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s and issues pertinent to student veterans. Using the revised Social Class Worldview Model, this article offers a case example to illustrate how counselors may best work with student veterans.  相似文献   

14.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助困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SCL-90量表、16PF量表及Zung氏抑郁量表,对3637名大学生做心理测试.结果 贫困学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及抑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在SCL-90量表各项得分都比非贫困大学生高,且差异呈显著性.贫困大学生的性格在乐群性、兴奋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幻想性以及心理健康方面不及非贫困大学生,在忧郁性、独立性,创造力、感情用事、成长能力方面分数比非贫困大学生高.而且贫困大学生更多地表现为内向的性格特点.结论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非贫困生相比要差,解决贫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与解决其生活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两方面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目中的现实和理想辅异员形象。方法采用自制词表对1307名高校大学生心目中的.现实与理想辅导员形象进行调查。结果当前大学生心目中的现实和理想辅导员形象在因素结构上基本相同,主要表现为5个方面: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业务能力、个性特征和外在形象,其中工作方法(尊重和理解学生)尤为重要。结论性别、年级和专业不同对大学生心目中的现实和理想辅导员形象有一定影响;现实中的辅导员形象离学生心目中的理想尚有距离。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大学生UPI调查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比较中日两国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探讨影响两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造成两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的因素 ,互相借鉴 ,更好地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选择中国哈尔滨学院大学新生 40 0人 ,日本北海道浅井学园大学新一 40 0人 ,男女各半 ,在入学 1 5日内进行大学生 UPI人格问卷调查。结果 中国大学新生有 1 7.8%、日本大学新生有 3 6%存在心理问题 ,中国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好于日本大学新生 ,差异显著 ( P<0 .0 0 1 )。结论 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中日两国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大学新生的比例较高。因此 ,中日两国高校都应加强对大学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对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和寻找解决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及干预方法.方法 应用综合健康调查问卷,对临床医学四年级大学生370人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同时运用心理测量量表SDS、SAS、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研究发现男生组焦虑情绪20.69%,抑郁情绪17.24%;女生组焦虑情绪21.01%,抑郁情绪17.39%.男女组SDS、SAS平均分高于国内同年龄常模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10.54%的学生有中、重度的心理疾病;27.57%有轻度心理障碍;38.11%的人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者61.89%.男女生具有相似的心理症状.结论 高校毕业生因就业、学习压力、情感问题等引发的心理问题,已成为高校健康安全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呵护刻不容缓,有利于预防意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将自杀可能性量表应用于大学新生心理普查.方法 使用自杀可能性量表对某高校6181名大学新生进行测试.结果 大学新生自杀可能性的检出率为3.3%;男生SPS总分和绝望感、自杀意念、负性自评、敌意量表的得分均高于女生(t=3.952,P<0.01);文科生在敌意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t=2.012,P<0.05);专科生SPS总分和绝望感、自杀意念、负性自评、敌意量表的得分均高于本科生(t=4.937,P<0.01).结论 文科生和女生应加强人际交往训练和信任感培养,男生应加强自信心训练;专科生比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更重.  相似文献   

20.
贫困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与系统心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政治思想教育与系统心理干预相结合模式对医学类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在校医学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在校本、专科189名贫困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进行1个学期不间断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系统心理干预,并于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问卷测评。结果实验组教育干预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多有明显的改善,实验组各因子干预前后自身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处理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实验组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结论采用政治思想教育与综合心理干预措施相结合模式能显著提高医学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