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如何对呼吸性酸中毒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方法:结合呼吸性酸中毒治疗来进行护理研究。结论:使用气管内吸痰以及物理治疗来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批煤尘燃爆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病人的呼吸道管理,以提高病人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3批43例煤尘燃爆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患者,除积极抗休克、创面清创及修复、处理合并伤外,重点加强呼吸道管理,认真做好气管切开、排痰等护理措施.结果 43例患者早期均未因呼吸功能障碍危及生命安全,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障.结论 保持呼吸道通畅,重视呼吸功能训练,做好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管理,可防止并发症发生,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何俊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3):1008-1009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情观察及其排痰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众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例进行临床护理。结果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为患者的治疗护理提供重要依据,患者经排痰护理后能够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观察及其排痰护理对于患者的治疗及其预后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华龙霞 《包头医学》2016,40(2):116-117
目的:探讨评判性思维在重症肺患者吸痰护理中应用。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呼吸科护理单元责任护士应用评判性思维模式对38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实施吸痰护理,即对患者进行病情、痰量、痰液粘稠度的判断和吸痰作用及负效应的判断,对患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定量观察。结果:38例患者吸痰护理安全优质,无一例吸痰负效应(呼吸道粘膜损伤和缺氧)发生。结论:应用评判性思维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实施吸痰护理,提高责任护师正确判断患者病情、痰量及痰粘稠度技能,同时提升了应用技能、专业知识、经验、安全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症肺炎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效护理。  相似文献   

5.
分析23例颅脑损伤并发的肺部感染患者,特别是昏迷患者,其呼吸功能减弱,呼吸道不通畅,侵袭性操作等引起。因此吸痰、呼吸道湿化和机械通气护理意义特别重要。同时注意口腔清洁及胃肠营养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提高基层医院呼吸道烧伤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 根据病情做好气管切开术前术后护理;适量使用抗生素;加强消化道以及静脉营养;做好呼吸道湿化以及排痰护理;加强心理疏导,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性.结果 29例病人治愈出院,3例重度呼吸道烧伤病人出现合并症,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对呼吸道烧伤患者应注重气管切开、排痰的护理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等病情好转有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提高基层医院呼吸道烧伤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 根据病情做好气管切开术前术后护理;适量使用抗生素;加强胃肠道以及静脉营养;做好呼吸道湿化以及排痰的无菌护理;加强心理疏导;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性.结果 63例轻、中、重度病人治愈出院,9例重度呼吸道烧伤病人出现合并症,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对呼吸道烧伤患者应注重气管切开、排痰、营养的护理以及患者的心里疏导等对病情好转治愈有致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对56例COPD患者痰涂片及痰培养均检出真菌感染,停用抗生素改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呼吸训练、排痰训练及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6例病人改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配合呼吸训练、排痰训练及健康教育2周后,病人咳嗽、咳痰明显好转、胸闷气促有所改善,痰量减少,不发热,复查痰培养及痰涂片均未检出真菌,复查胸片恢复正常.结论:合并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用抗真菌治疗配合呼吸训练及排痰训练等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提高呼吸道烧伤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 根据病情做好气管切开术前术后护理,做好呼吸道湿化以及排痰护理,加强心理疏导.结果 23例病人治愈出院.1例重度呼吸道烧伤病人出现并发症,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对呼吸道烧伤患者应注重气管切开、排痰的护理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提高呼吸道烧伤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 根据病情做好气管切开术前术后护理;适量使用抗生素;加强消化道以及静脉营养;做好呼吸道湿化以及排痰护理;加强心理疏导,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性.结果 42例呼吸道烧伤患者中有38例轻、中度病人治愈出院,4例重度呼吸道烧伤患者由于出现严重的肺部合并症,最后死于呼吸衰竭.讨论 对呼吸道伤烧患者应注重气道的护理、气管切开护理、排痰护理、以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是病情好转的关键;良好的医疗护理质量是救治的前提;严格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是提高治愈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柴丽 《当代医学》2013,(22):17-18
目的对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临床检验结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42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取清晨自然咳出的气管深部痰液作为小呼吸道培养标本,并通过培养对其细菌分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离最多的为铜绿假单胞杆菌,其次依次为副流感嗜血杆菌、白色念珠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结论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性细菌检出率较高,临床中应依据规范的检验方法对患者的病原性细菌进行检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昏迷患者急救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随时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1 目的总结 30例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 ,探讨护理方法及措施。2 方法1 999年 4月— 2 0 0 1年 4月为 30例气管切开术后危重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其中胸外伤 1 6例 ,重型颅脑损伤1 2例 ,呼吸窘迫综合征 2例。 3例应用呼吸机。主要护理要点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包括吸痰时机及方法。②呼吸道湿化等用药。③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④预防感染措施。3 结果抢救成功率 1 0 0 % ,无并发症发生。4 结论患者咽喉部有痰鸣音 ,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 ,特别在气管切开最初 1 2h内分泌物较多时应及时吸痰 ,吸痰时先将规格合适的吸痰管插入气道超过内…  相似文献   

14.
肖燕 《吉林医学》2011,(17):3572-3573
目的:对高危食管癌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呼吸道管理,以降低其术后的肺部并发症。方法:指导患者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和体能训练;术后进行排痰护理,加强护理薄弱环节(如夜间)的管理,发挥呼吸道管理专职护士的作用。结果:95%的患者咳嗽排痰方法正确、排痰有效,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明显降低。结论:对高危患者术前指导体能训练和呼吸功能训练,术后行有效的护理,是减少围手术期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置人工气道后的吸痰方法,有效提高呼吸道的护理质量.方法:充分使气道温化湿化,加强无菌操作,操作轻柔.结果:通过对57例呼吸功能障碍或气道损伤后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有效吸痰护理,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不当的吸痰会加重患者气道的损伤,增加患者肺部感染的机会.通过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科学的护理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呼吸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总结42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病人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认为该病护理的要点是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熟练掌握呼吸机使用,并且做好心理护理、人工气道护理、预防感染的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停用呼吸机的护理等.正确护理对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挽救已有严重呼吸功能障碍的AIDP病人生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呼吸道感染病原性细菌检验临床分类和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32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并分离、培养、鉴定痰液标本,K-B纸片法检验细菌药敏性,真菌药敏条鉴定真菌.结果 32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分离出546株菌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分别为280、232、34株.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常见的感染菌,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曲松和氨苄西林耐药.结论 革兰阳性菌占主导地位,且多重耐药.应科学合理管理、利用抗菌药物,缓解多重耐药性危机.  相似文献   

18.
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管理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桂成 《华夏医学》2001,14(5):764-764,F003
探讨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及人工气道护理方法。通过胸部物理疗法,翻身,拍背,加强气道湿化,注意氧气的温化和湿化。保护支气管粘膜,促进纤毛运动,稀释痰液,以利于呼衰患者的痰液引流,呼吸道炎症的预防和控制,吸痰,加强呼吸功能训练,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呼衰患者呼吸道管理及护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24例低钾血症周期性患者的临床分析和护理结果结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补钾,做好急性期和缓解期的护理,同时做好补钾期间的观察与护理,必要时及时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提高呼吸道烧伤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根据病情做好气管切开术前术后护理;适量使用抗生素;加强消化道以及静脉营养;做好呼吸道湿化以及排痰护理;加强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性。结果:63例轻、中度病人治愈出院。9例重度呼吸道烧伤病人出现合并症,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对呼吸道烧伤患者应注重气管切开、排痰的护理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等对病情好转有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