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表现。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联合心理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林  刘容  康成玉 《广东医学》2007,28(8):1371-137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3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测评表(QOL)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在痰病相关知识、并发症的防治、自我护理方法的掌握和负性心理控制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健康教育可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地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文关怀服务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2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生理、心理、日常生活状态、社会活动功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环境、心理满足、家属需要等方面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腹疼、腹胀疗效、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对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及生活质量非常必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内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状况、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7),两组均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评分差异。结果: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SCA量表总得分和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质量评估:除躯体健康和躯体疼痛外,实验组SF-36量表中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智能和心理健康评分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高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抑郁状态,探讨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②方法 对8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抑郁量表(CES-D)调查,发现62例(76.5%)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不作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③结果 3周后CES-D评分干预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干预组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④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抑郁状态发生率较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心理干预可有减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抑郁状态,利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程度、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恶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失偿期肝硬化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对促进疾病痊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7)行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教育组(n=25)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对患者和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两组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进行评估。结果两组焦虑、抑郁均得到改善,但教育组同时改善了恐惧和躯体化症状,并且教育组与对照组相比恐惧和抑郁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心理功能均有改善,教育组干预后躯体功能(P〈0.05)、心理功能(P〈0.01)、生活质量总分(P〈0.01)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育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理功能(P〈0.01)、生活质量总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干预能改善患者心理,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抽取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分析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为(9.97±1.68)分,较对照组的(20.64±2.38)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失眠的发生率为12.5%,较对照组的33.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我院内科收治的84例肝硬化失偿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人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心理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昏迷、肝肾综合征、腹水、电解质紊乱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其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谢京辰 《现代医学》2014,(6):687-68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遵医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肝硬化失代偿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遵医依从性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4个月总的生活质量、总的健康状况、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肝硬化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94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完全以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提提升治疗依从性,高治疗效率,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整体干预在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护理中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医治依从性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失代偿期的11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前提下施以整体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依从性评分(24.65±2.1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0.28±1.59)分,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采取整体护理策略,可有效改善患者医治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阶段聚焦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营养状况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分阶段聚焦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体质指数、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肝功能(血清AST、ALT、总胆红素)水平、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体质指数、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AST水平、血清ALT水平、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以及SAS评分、SDS评分、HAMA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率、对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分阶段聚焦护理可改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营养状况、焦虑及抑郁情绪,促进肝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合一心理干预模式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名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合一心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采用SCL-90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量表)测评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变化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护理后,患者在抑郁及焦虑等维度得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变化更为显著(P<0.01),同时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三合一心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个性化护理应用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资料选取104例药物治疗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设计护理方案时将予以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48例),予以个性化护理的设为研究组(56例),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比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可有效缓解其心理状态,并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医院治疗的82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标准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前者实施心理护理,后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况、生存质量以及并发症率。结果干预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心理状况以及并发症情况能够通过心理护理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按照数字法将13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外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赋权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及家属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赋权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赋权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家庭赋权护理干预.比较2组病人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和家属负荷、综合照顾能力.结果:干预后,赋权组病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8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HADS-A、HADS-D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可明显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坚持用药评分、保持良好心态评分、定期复查评分及配合治疗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状况良好、健康生活习惯、社会功能较好、主动交流评分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个性化护理,可将患者的遵医服药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