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小硕 《现代保健》2008,(5):32-33
体内产生毒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将毒素排出体外;排毒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忙活了半天,却没有达刭目的!怎么办?难道让这影响健康的毒素就这样在我们身体中“作威作福”一辈子?做梦!在千呼万唤中,排毒进入了简易环保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提到放射线,许多人就心有余悸,会记起广岛、长崎升起的“蘑菇云”、切尔诺贝利电站的“核泄漏”以及“贫铀弹”等,或是一般人也会想到居室装修所用的建筑石材放射性物质超标。人们都知道,放射性物质是人体健康的可怕杀手。它杀伤人体细胞,消减人体免疫力,大剂量的核辐射,还能置人于死地、罹患癌症等等。因而,科学界长期认为,任何剂量的放射线都有害于健康。这一理论被称为“线性无级理论”。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进入2008年以后的中国社会与1993年前后十分相似,许多人都深深地沉浸在盲目乐观的情绪中,做着自己的发财梦,而没有人叫醒他们。但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民皆商的时代不同的是,今天很多人把自己一生的积蓄和财产用于实现自己的发财梦,他们很可能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之后才会真正醒来,这很可怕!在我看来,中国正在流行“奥运狂躁症”。[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经常会遇到打不打胰岛素的问题。可以说,没有人愿意打胰岛素。不少人觉得打针麻烦、疼痛,也有人怕“打上胰岛素就撤不下来了”,千方百计地抵制注射胰岛素。其实,这正说明了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许多人并不真正了解胰岛素。实际上,有些患者告诉医师,他们在打胰岛素前十分紧张、恐惧,打了之后才感到打胰岛素也没那么可怕。所以,该打...  相似文献   

5.
“别哭了,一个男孩子勇敢点!”我们对摔倒在地的男孩常如是说;“让小朋友玩玩你的玩具又怎样,这么小气!”对被别的小朋友抢走玩具的孩子常这么教导;“打雷有什么可怕的,胆小鬼!”对捂着耳朵躲到墙角回避雷声的小孩常这样训斥。我们不允许孩子把不愉快的情绪表达出来,如果经常这样做,会让孩子把情绪压抑在心,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将有破坏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流火 《家庭育儿》2010,(11):92-93
大魔鬼精心培育的一大片“打碗碗碗花”终于开放了。 打碗碗碗花有粉红的、粉白的,样子很好看,闻起来也很香.但其实它是一种很可怕的花——它会让人打破碗!请特别注意看它的名字:“打碗碗碗花”,意思是它不但会让人打破碗,还会一连打破三个!哈哈.厉害吧!  相似文献   

7.
人随着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就开始了自己的“运动生涯”。要真冷不丁地问你一句“你会运动吗”,你一准会盯着我像审视外星人一样地流露出莫名其妙的眼神。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许多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还根本不会运动!  相似文献   

8.
“请勿吸烟!” “No SMOKING!” 所有公共场所差不多都有这样的标语。 一些重要的会场、商场等公共场所……再也见不到乌烟瘴气的可怕情景。 中外国家领导人、各界名人,再也见不到其中的嗜烟者。 为什么“不吸烟”成为时尚? 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吸烟之害。  相似文献   

9.
随着卫生水平的提高,许多人觉得寄生虫病已经离自己越来越远了。不过,因寄生虫导致的疾病还是会“病从口入”,如果平时不注意饮食卫生,就很容易“中招”。  相似文献   

10.
ICE 《健康世界》2004,(9):93-93
有许多人不喜欢用安全套,认为那样会使性爱如“隔靴搔痒”,影响快感。还有一些人对安全套过敏……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饮食的有无、丰富不丰富、好不好、是否科学合理,就像“天”一样“大”的大事!“安全第一”!安排得好——享尽“口福”而健康长寿;安排不好——“病从口入”,既不能保证“生活质量”,也不能保证“生命质量”,会令人抱憾终生!  相似文献   

12.
《健康世界》2011,(11):8-8
越来越多的网络达人喜欢在网上公开自己的美容护肤“经验之谈”,看起来既实用又贴心。然而,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皮肤专家,有些所谓的“美容秘诀”其实并不适用,不仅不科学,甚至会将消费者带进比肌肤问题本身更可怕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陶海 《大众医学》2009,(4):55-55
前不久,我遇到了一件至今让我“不寒而栗”的事情,让我深深体会到,如果医患之间缺乏诚信,是多么的可怕!  相似文献   

14.
《家庭医生》2010,(2):24-25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正所谓“商场如战场”,许多人不但在工作中拼足全力,还把工作的“战场”延伸到餐桌上——“在餐桌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韦静夫 《现代养生》2005,(11):33-34
世人“谈癌色变”,都说“癌症=死亡”。我于1987年9月5日也曾“色变”了一下。那天星期六,趁着到县城新华书店为新生补购十套课本之机,我平生第一次走进县人民医院检查长期胃痛的原因。经钡餐透视结果报告:胃溃疡恶变。医师严肃建议:尽快到上级医院确诊治疗。我立刻明白“恶变”即是“得癌”了!顿时觉得眼发黑、脑发白,有如晴天霹雳轰顶,恐惧、绝望、茫然、悲伤种种情绪袭上心头。但翻腾一阵后,很快也就恢复了理智。想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自然规律。人终有一死,死有什么可怕?死且不可怕,还怕癌症吗?心一横,就冷静镇定下来。现在回想之所以活到今天,首先得益于“不怕死”这一念。无数的癌症患者其实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对癌症的“恐惧症”。  相似文献   

16.
“累死了、累死了!”不知从哪一天开始,这句话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同时也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现代上班族的精神状态,“亚健康”一词就这样悄然诞生。  相似文献   

17.
何永恒  宋艳 《家庭医生》2010,(24):31-31
“天哪!怎么又见到了可怕的咖啡样分泌物?”潇潇一早起来上厕所,发现内裤上的分泌物异常,一种不祥的预感立刻袭来。  相似文献   

18.
“医生,我很困扰,我怎么变成机器人了?”这是李先生来到“双心”门诊对我说的第一句话。 见他一脸焦急,我问:“到底是什么问题困扰你呢?”李先生长叹了一口气说:“自从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后,需要定期调测,我就像一个机器人似的,被人调来调去;更让人担忧的是,万一这起搏器失灵时我不在医院,不就死定了?这多可怕呀!”  相似文献   

19.
《医药与保健》2008,16(8):32-32
“大夫,我做的不是彩超吗?怎么都是黑白的呢?这钱不都白交了吗?”走进超声检查室,有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和抱怨。在大家的心目中,彩超和B超的区别。就像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觎机一样,彩超就一定要色彩斑斓,至少显示器上出现的也应该是五颜六色的“动画片”,而不应该是卓别林时代的“无声电影”!  相似文献   

20.
腰腿痛患者,影像学常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改变。但许多人一听到椎间盘突出就想到要开刀,十分恐惧。其实腰椎间盘突出不可怕,绝大多数患者不用开刀,且有相当一部分是根本不需要治疗的。分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