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院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检验科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共有217名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暴露72例,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3.18%,其中实习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达46.23%,工作年限1年的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49.56%。发生职业暴露的检验人员岗位主要是门诊采血室(占38.89%),暴露类型以采血针头刺伤、血液和体液污染皮肤黏膜为主,占76.39%。2011—2014年该院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分别为53.66%(22/41)、41.67%(20/48)、26.23%(16/61)、20.90%(14/67),呈下降趋势(χ2=12.286,P0.01)。发生职业暴露后按感染管理科要求上报仅23例,漏报率达68.06%(49/72),正确规范处理率达80.56%(58/72)。结论应加强检验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教育培训,提高安全防护意识,规范处理流程,强化上报意识,减少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门诊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降低门诊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方法对73名发生职业暴露的门诊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注射、采血过程中被针头刺伤占45.2%,手术中误刺伤占13.6%,收集、清洗各类器械误伤占16.4%,处理各种标本时皮肤粘膜被血、体液、排泄物污染占24.6%。结论分析导致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知识培训及防护意识,对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施向宁  施承宏 《现代保健》2011,(25):117-118
HIV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笔者所在医院近1年发生数十起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事件,本文从临床工作的角度出发,探讨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这对于杜绝医护人员医源性HIV感染的发生具有承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站检验和采血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永福 《职业与健康》2006,22(19):1561-1562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国家,人群中HBsAg阳性携带者约占10%,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比例。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源报道,载止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由皮肤刺伤造成感染48人,占84.2%,说明由针刺伤造成职业性感染客观存在,不可忽视。血站检验和采血人员在检测和采血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不慎被血溅污或针头刺伤时有发生。因此,血站检验和采血工作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为增强检验和采血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我们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检验和采血工作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进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血站采血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与安全防护的有效措施,避免采血人员在工作中的职业暴露行为。方法针对本站采血人员通过血液传播疾病的相关知识、职业安全防护和锐器刺伤发生率的详细调查,对于采血过程中危险性进行分析,并制定出有效的职业暴露安全防护措施。结果通过加强职业暴露防护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采血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仅为8.9%,相比往年同比下降了61%,采血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结论应当加强采血人员的职业暴露的预防工作,从而减少采血过程中职业暴露的各类风险。  相似文献   

6.
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中,经常会因意外被病原体感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札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这种情况称之为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每天都有因职业暴露获得感染的危险。职业暴露导致的伤害不仅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同时也严重危害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如何加强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探讨检验科保洁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以通过制定健全的制度、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效地预防控制检验科保洁人员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其在从事医疗相关工作中被感染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伤皮肤〔1〕。为有效防控职业暴露的发生,我们对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职业防护对策。1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10-2012年间某医院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88人。(2)方法:所有发生职业暴露人员如实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内容  相似文献   

9.
采血护士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人员每天可能会面对锐器伤,接触感染等危险因素,锐器伤是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最常见的职业伤害。由于人群中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的感染率的升高,加之这几种病原体感染存在窗口期,在采血过程中,由于防护意识淡漠、防护不到位、不能有效地利用防护用具保护自己,采血护士很容易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因此采血护士因职业暴露引发血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日趋加重。  相似文献   

10.
采血护士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人员每天可能会面对锐器伤,接触感染等危险因素,锐器伤是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最常见的职业伤害。由于人群中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的感染率的升高,加之这几种病原体感染存在窗口期,在采血过程中,由于防护意识淡漠,防护不到位、不能有效地利用防护用具保护自己,采血护士很容易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因此采血护士因职业暴露引发血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日趋加重。  相似文献   

11.
理化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理化检验人员职业危害,提出防护措施。方法分析理化检验人员职业危害,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提高了理化检验人员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意识,有效地防止职业感染的发生,确保了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结论根据理化检验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制定合理的职业防护措施,让职业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2.
医务人员的职业损伤因素及防护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肖秀芹 《职业与健康》2004,20(12):53-53
加强职业防护 ,保护医务人力资源。选择一些高品质的有利于职业防护的安全产品和采取一些必要的职业措施 ,是医务管理者的重要理念 ,也是保护医务资源的重要环节。笔者参考有关文献[1,2 ] 对其危险因素加以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1 危险因素1 1 机械性损伤 据国内资料统计 ,护士被刺伤中以注射器和输液针头为主 ,占 92 5 % ;美国耶鲁大学护理学院教育中心主任JANE报道 ,美国从 1981年到现在 ,共有 5 4位医护工作者在诊疗活动中感染了HIV ,其中 48位是因被污染的针头刺伤皮肤而感染的。肝炎、结核等的发生率将会更高。1 2 物理性损伤 …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医院检验专业人员职业暴露的致伤原因及风险因素,提出安全防护对策和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处理措施,以减少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的发生。方法提高检验专业各种风险因素的思想认识,从加强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管理,规范操作程序,使用必备的防护用具,实施标准预防;强化生物安全理念,落实必要防护措施做起。结果根据检验人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暴露的防护干预措施。结论正确的安全防护对策和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处理措施,可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医院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检验人员HIV职业暴露与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在医院重要辅助诊断科室之一检验科工作的检验人员,不仅直接与患者打交道(如指血采集),而且每天频繁接触大量传染源标本,稍不慎就有可能被感染。针对目前艾滋病流行日益严重,对检验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风险、暴露的防护、暴露后处理、预防进行了分析综述,提出安全防护对策,采取相关措施,减少检验人员HIV职业暴露,防止暴露后感染HIV。  相似文献   

15.
采血针头刺伤的潜在危害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血针头刺伤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经常发生,危害极大,后果严重.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及其锐器伤是导致血站采血人员发生经血液传播性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我国是肝炎高发区,近年来,艾滋病有成倍增长的趋势,采血针头刺伤的危害愈来愈被采供血机构所重视.为加强血站采血人员对采血针头刺伤的防护,现对采血针头刺伤的潜在危害因素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手卫生及干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高其防护意识。方法分析临床检验科的各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包括HIV、HBV、HCV等感染源),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工作结束后洗手依从性为95.0%,在检验人员手部佩戴饰物,均培养出致病微生物。结论准确地评估和切实可行的手卫生干预措施,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手卫生不仅仅只是针对医护人员,检验人员的手卫生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临床检验科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含有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大量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标本,极易造成感染。本研究分析了目前检验科检验人员工作中面临的职业暴露、暴露途径、防护对策以及发生职业暴露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检验科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原因的分析,达到有郊的预防以及应有的防护措施的目的。方法:对科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年限为2012-2017年。结果:阳性标本暴露1例,为锐器刺伤1例,阴性标本暴露12例,带血锐器刺伤4例,接触暴露血液8例,合计暴露13例;其中带血锐器刺伤5例,接触暴露血液8例。结论:检验科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是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但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在处理各种标本的过程中多加注意和防护还是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职业暴露现状,分析检验人员职业暴露产生的原因,对检验科制定职业暴露报告流程和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0月全科发生职业暴露的100例有登记记录的工作人员情况。结果 100例发生职业暴露的检验人员中,医学生暴露率最高(占46.00%),进修人员(占29.00%),工作时间<5年的工作人员(占17.00%),工勤人员(占5.00%),工作时间>5年工作人员(占3.00%)。暴露部位以手/指头为主占75.00%,造成暴露的原因主要是套回针头套36.00%,污染源以血液为主占52.00%。暴露源以乙型肝炎为主占39.00%。结论 在综合医院,检验科属于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应加强检验人员及医学生的职业安全教育培训,严格执行检验操作规程,发生暴露后要按照职业暴露报告流程逐级上报,及时预防。确保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本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制定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31名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基本信息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职业暴露的主要高危人群是护士和实习护士,占74.2%;年龄在30岁以下的医务人员占80.6%;工作年限在1年以内的人员占35.5%;工作年限在5年以内的人员占74.2%;暴露地点主要涉及到为检验或治疗场所占64.5%;病区以内科病区为主;暴露源以乙型肝炎为主,占83.9%;暴露类型主要是针刺伤,占93.5%;注射后回套针帽、输液后拨针、分离针头、采血后拨针为高危环节,占67.7%。结论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防护体系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和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科室的职业安全教育;使用安全、有效防护功能的护理产品;规范注射和输液、拔针操作规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和防护策略,能有效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