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院自1979年11月~1983年3月应用B型超声实时显象(B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及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术(腹腔造影)等诊断阻塞性黄疸69例,后经手术、病理、核素扫描等检查证实,诊断符合率为82.67%。  相似文献   

2.
B型超声对胰腺癌的诊断与CT相似,诊断率各家报道不一,因其与腹部各种条件影响和技术熟练有关.我院1983年4月至1986年12月经B 型超声诊断并经手术、CT 或ERCP、病理证实胰腺癌28例,现分析如下。病例资料1983年4月~1986年12月共检查门诊及住院病人  相似文献   

3.
自1979年我院相继联合应用B型超声、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及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法诊断胰腺疾病33例,经手术证实,其确诊率为75.2%,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30~63岁,其中40岁以上者29例。主要症状为黄疸、上腹痛、包块及低血糖发作。就诊时行B型超声检查者19例,PTC检查20例,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2011年行手术治疗的25例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于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其中ERCP诊断价值最高,确诊率可达100%。25例患者中22例手术方式为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肝包虫残腔引流,其余3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肝包虫病灶根治性切除。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超声因普及易行,应作为诊断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首选辅助检查,MRCP检查具有诊断准确率高和无创等优点,ERCP则对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诊断率最高。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肝包虫残腔引流应作为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首选手术方式,对于部分复杂病例可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肝包虫病灶根治性切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时使用Artiszeego机器人对胆道进行3D旋转采集和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B超提示胆道扩张的病例,在行ERCP同时使用Artis zeego机器人进行3D旋转采集,并经工作站处理进行三维胆道重建,以内镜和手术取石结果为最终诊断,观察其对肝内外胆管结石诊断的符合率。结果12例患者均完成3D旋转采集和三维重建检查,其诊断结果与ERCP取石和手术取石结果均相符,诊断符合率100%,其中,ERCP诊断中2例肝外胆管结石数量不明,1例可疑结石及2例疑似肝内胆管结石病例均得到明确诊断。结论使用Artis zeego机器人对胆道进行3D旋转采集和三维重建有助于ERCP诊疗中对胆道病变做出精准判断。  相似文献   

6.
内镜超声检查对胆总管扩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内镜超声检查(EUS)对胆总管扩张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32例患者在EUS 前均做过体表B超检查。患者的病因诊断均在病理或手术(包括奥狄括约肌切开取石)后确定。结果(1)32例患者的B超及EUS对胆总管直径的测定结果分别为(1.04±0.41)cm和(0.97±0.36)cm,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2)对胆总管扩张的病因诊断率EUS为29/32(90.6%),明显高于体表B超19/32(59.4%),P<0.01;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21/32(65.6%),P<0.05。EUS与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13/16(81.3%)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31/32(96.9%)诊断率 相似(P>0.05)。结论EUS对胆总管扩张的病因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治胆道蛔虫病临床效果,为胆道蛔虫病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本院应用ERCP诊治的53例胆道蛔虫病例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取虫成功率、取虫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以及超声复查发现蛔虫情况等指标对ERCP诊治胆道蛔虫病效果进行观察评价。结果取虫成功率为100%。其中4例乳头嵌塞型病例直接采用网篮或圈套器取虫,取虫平均时间为4.5 min;49例胆管腔内型病例经乳头气囊扩张,采用网篮取虫,平均取虫时间为14.6 min。超声复查均未发现胆道蛔虫,平均住院时间为4.8 d。53例胆道蛔虫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15.09%),无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ERCP诊治胆道蛔虫病临床效果良好,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管腔内超声(IDUS)对于判断胆管狭窄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至2010年因胆管狭窄行胆管腔内超声检查后手术患者,将IDUS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9例患者中良性狭窄6例,恶性狭窄43例;IDUS判断胆管狭窄性质的敏感度为97.7%( 42/43),特异度为83.3% (5/6),阳性预测值为97.7%(42/43),阴性预测值为83.3%(5/6),准确性为95.9%(47/49);显著高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B超、CT及MRCP).32例患者曾行胆道刷片检查,其中21例诊断为恶性狭窄,准确率为65.6%.所有胆道刷片诊断为恶性狭窄病例均已经被IDUS所诊断.结论 胆管腔内超声可以有效判断胆管狭窄的性质,指导临床治疗.ERCP术中IDUS基础上行胆道刷片对于胆管恶性狭窄诊断价值有限,但是对于明确病理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作者收治162例急性胰腺炎,其中31例经B超、胆道造影或手术证实为胆道蛔虫感染所致.积极治疗胆道蛔虫对减少胰腺炎的发病率及复发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胆道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但依靠常规检查手段有时难以明确诊断。为了提高胆道结石诊断的正确率,我院采用细针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结合“B”超和ERCP 等影象学检查来诊断胆道结石,大大提高了胆道结石的诊断水平。现将1980年7门至1986年9月我院进行的600例 PTC 中诊断为胆道结石的210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胆道微结石检测对特发性急性胰腺炎(idiopathic pancreatitis,IAP)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08-01/2011-01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影像学(CT、B超、MRCP)检查后不能明确病因的特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42例进行诊断性ERCP检查,同时收集胆汁5mL行胆道微结石监测.以2005-01/2008-01AP患者90例为对照组,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对AP病因确诊率为55.5%(50/90),联合检查组对AP的病因确诊率为87.5%(93/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联合胆道微结石检测对IAP病因有较高的确诊率.结论:ERCP联合胆道微结石检测对明确IAP病因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胆道疾患的诊断已从传统的 X 线检查迅速发展到应用 B 超和 CT 等方法进行诊断,现将我院从1985年6月至1988年4月40例老年胆道结石症进行过 B 超、CT 和手术的患者作对照分析,以探讨 B 超、CT对胆道结石症的诊断价值。临床资料年龄60~80岁,男34例,女6例。上腹部饱胀、不适20例(50%),上腹部隐痛12例(30%),发作性右上腹痛伴畏寒、发热,呕吐5例(12.5%),发作性右上腹痛伴黄疸3例(7.5%)。检查方法 B 超采用日本 ALOKA SSD 280实时超声仪,换能器频率为3.5兆赫,CT 系用美国 TECHNICAREDETA 2060型。  相似文献   

13.
胆道镜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CT、B超、ERCP或MR证实为胆石症的32例胆道手术患者术中进行胆道镜探查,常规开腹切除胆囊或切开胆管将结石取出后,胆道镜经胆囊管残端或胆管切开处插入胆道依次探查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结果32例患者中发现肝管残留结石1例,胆总管残留结石2例,胆总管末端狭窄2例,胆管癌1例.3例残留结石中2例以取石器将结石取出,1例结石嵌顿在乳头开口处,以胆道镜推送至十二指肠内.2例胆总管末端狭窄,给予胆道镜下扩张治疗,减轻了术后因胆总管末端狭窄而导致的不良后果.1例在探查中发现胆总管下端不光滑,有小结节状隆起,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胆管癌而改变术式,避免了再次开腹手术.结论胆道手术时行胆道镜探查,可减少残留结石的发生,并能及时发现其他病理情况,给予相应治疗,减少漏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老年人胆道疾病的特征性病理B型超声图象,本文对我院418例老年胆道B超图象表现异常者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老年患者系近二年来院就医的门诊与住院病人,经B超探测胆道系统发现B超图象有异常表现。其中男316例,女102例,年龄60~85岁,平均67.5岁。  相似文献   

15.
覃柳  梁列新  农兵  张法灿  潘咏  邓梦婷 《内科》2011,6(4):324-325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诊断胆道微结石(biliary microlithiasis,BML)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B超、CT和/或MRCP检查诊断不明原因胆胰疾病或肝外胆管梗阻病人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30—90岁。所有病人进一步行内镜超声扫查。结果43例中4例诊断胆总管炎症,39例有BML,其中泥沙样结石25例,胆泥14例;胆总管微结石25例,胆囊微结石14例。39例BML患者中5例患者症状较轻予随访观察,13例患者予忧思弗治疗好转,21例患者行ERCP诊治进一步证实为微结石,并好转,其中1例患者ERCP术后因腹痛再发而行胆囊切除术。结论EUS对BML的诊断具有独特和明显的优势,临床上对不明原因胰胆道疾病或不明原因肝外梗阻性病变患者可考虑行EUS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内镜超声检查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3年来术前B超、CT等检查未能确定胆总管结石而行EUS并经内镜乳头切开术(EST)取石或手术治疗证实者资料,共45例。结果 45例中,EUS诊断胆总管结石43例,另2例诊断胆管轻度扩张,经EST取出高位胆管小结石;EUS诊断胆总管结石者中,2例分别经EST和手术(合并胆囊结石),胆管内未见结石。其敏感度为95%,阳性预测值为95%。结石最大1、2cm,最小0.3cm,其中≤0.5cm者26例,45例中B超诊断4例可疑胆总管末端结石,2例怀疑壶腹周围占位性病变。CT诊断3例可疑胆总管结石,1例怀疑壶腹占位性病变。结论 EUS在诊断胆总管结石方面,不论胆管是否扩张,不论结石大小,都明显优于B超和CT,尤其是小结石,可与ERCP相媲美,而比ERCP更少侵袭性,更安全。  相似文献   

17.
酒精性慢性胰腺炎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4年10月至1992年9月经手术和/或影像诊断(包括B型超声、CT、ERCP)证实酒精性慢性胰腺炎21例,占同期住院确诊为慢性胰腺炎患者的31.8%(21/66)。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采用术中胆道造影之后,纤维胆道镜相继问世14年以来,使胆道残余病变、残石明显减少,并杜绝了医源性十二指肠及其憩室损伤的发生,进而提高了一次性完成胆道手术的效果。现将我们对39例术中使用胆道镜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2例胆道手术,除常规采用金属探条、取石钳和刮匙探查胆管外,同时行术中胆道造影65例共70例次(45.7%),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39例(27.4%)。其中有3例胆道造影疑为胆道残石(4.61%),同时作胆道镜证实仅有1例残石(1.53%)。7例术中胆道残石,经胆道镜完全取净者4例,部分取除者2例,取石成功率达85.7%(6/7)。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CP、ERCP联合中医辩证施治在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共1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经ERCP和MRCP联合应用进行诊治,术后经中医辨证予以中药治疗,疗程为1个月。对照组采用超声诊断和ERCP治疗。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56例患者病因全部诊断准确;对照组经超声诊断,诊断错误的有15例,诊断准确率为73.2%。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P0.05)。结论 MRCP联合ERCP在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中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超声检查,在ERCP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论治可显著提高疗效,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88年1月至1997年12月10年间应用B超检查胆道结石患者1024例,经手术证实,资料完整者52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亚临床资料1.2.1一般资料:全组男225例,女301例,男女比为1:1.34。年龄15岁~82岁。既往有胆道病史323例(61.4%);有胆道手术史182例(34.6%)。急诊病例280例(53.2%)。1.2.2手术资料:全组均经手术探查,证实。术后诊断:全胆道给石42例,肝内、外胆管结石211例,胆总管及胆囊结石126例,胆总管结石115例,胆囊结石32例。伴发和/或并发胆管炎、胆囊炎、胆道蛔虫、肝脓肿、胆道出血、胰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