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 妇女不在行经期闾阴道内大量出血谓之"崩",淋漓不断谓之"漏".崩与漏在病势上有缓急之分,在发病过程中可以互相转化.久崩不止,气血耗竭,必将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亦将成崩.崩漏发生的主要病机是劳伤气血,冲任损伤,经血失固.导致本病发生原因大致有四,或为气虚下陷,或为阴虚阳搏;或为血热妄行;或为瘀血阻络.现就气虚崩漏之辨治,略陈管见,就正于同道.气虚崩漏有偏阴偏阳之分人体内气血阴阳相互依存,阴血的生化和循行,必须依靠阳气的温煦和推动,阳气的输布和流动,也有赖于阴血的滋润和涵养.故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用固气止血汤治疗崩漏效果较好,体会如下。1病因病机崩漏的主要病机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严重失调,冲任损伤不能制约固摄经血,使子宫藏泄失常。根据病因常将崩漏分为肾虚型、脾虚型、血热型和血瘀型。肾阴虚则内热迫血妄行,肾阳虚则命门火衰,封藏失固,遂成崩漏。脾虚则中气下陷,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导致崩漏。血热则扰乱冲任,迫血妄行形成崩漏。血瘀则瘀阻冲任,血不循经,非时而下而成崩漏。  相似文献   

3.
崩漏,是中医门诊常见或多发病,在<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妇人经行之后,淋漓不止,名曰经漏,经血突然大下不止,名曰经崩." 1 中医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中就有"阴虚阳博谓之崩"和"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内溢".即阳胜之体,邪热灼伤冲任,损及肝肾,迫血妄行,如<济生方>云:"元气不伤,七情未郁,荣卫调平,则血无壅决之虞,节宣失宜,必致壅闭,血遂不得循经流注,失其常度,故有妄行之害".可为崩漏的病因病机之一;素体不足或房事不节、损伤冲任而致肾气不固,淋漓不断,劳思伤脾耗气,脾虚不摄,冲任失司,血不循经,亦可致"崩漏";如在<诸病源侯症>巢氏云:"劳伤冲妊"可为崩漏的病因病机之二;在<金匮要略>张仲景就因瘀血内阻,血不归经,导致漏下不止而云:"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固也,当下其癥."即瘀血凝滞,血阻气滞,新血不守,经血淋漓不断,又可为崩漏之病因病机之三.唐容川在<血证论>认为:"崩漏者,非经期而下血之谓也,少者名曰漏下,多则名为血崩,行经而去血过多,如水之流不能止者,亦是血崩,古名崩中.谓血乃中州脾土所统摄,脾不摄血,是以崩溃,名曰崩中."崩漏二者均为子宫出血,"漏者为崩之渐,崩者漏之甚",虽病势有缓急的不同,但病机则一.二者相互转化,互为因果.若久崩不愈则大伤气血;气血或病势转轻可为漏;久漏不止,病势转重,可转为崩,如<济生方>云:"崩漏之疾,本乎一症,轻者为漏,甚者谓崩中."  相似文献   

4.
崩漏是妇女在行经期和非行经期间,阴道有大量出血称之为崩,淋漓不断称之为漏。《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妇人行经之后,淋漓不止,名为经漏,经血忽然大下不止,名为经崩。”这很明确的说明了崩和漏两症的区别。崩和漏随着病情的变化而相互转变,临床上有先崩而后漏,亦有先漏而后崩者,如崩久不愈,气血虚损,伤及冲任,或瘀血内留,血不归经,可转化为漏,漏下日久,阴血耗损,阳亢于内,阴液被灼,冲任失固,突为血崩,是崩和漏的转化关系,在临床上  相似文献   

5.
经漏     
<正> 《医宗金鉴》说:“妇人行经之后,淋漓不止,名曰经漏。”即是说,经期延长,淋漓不断,则为经漏。血热、血瘀、气虚、气郁均能导致经漏。其中气虚所致经漏较为多见,病程亦长。症见月经色淡量少、舌淡苔薄、脉虚而弱、病程较长。病机为气不摄血,冲任失守,血海不固。正如《罗氏会约医镜》所说:“或崩久成漏者,或未崩而亦漏者,连年不休,此中气下陷,元气不固也……。”“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失血多可导致气  相似文献   

6.
王利平 《河南中医》2010,30(6):544-546
总结崔玉衡治疗崩漏经验,临床辨证分为:热蕴胞宫,血溢妄行;阳气虚弱,冲任不固;血瘀阻络,崩中漏下;脾虚气弱,失其统摄;肾气不足,失其固摄;脾肾双虚,血海失固;肝郁血瘀,崩漏不止;寒损胞络,血不循经八型。治疗以塞流、澄源、复旧为原则。善用活血化瘀、胶类药物,临床每获捷效。  相似文献   

7.
先父李庚申先生(1904~1968年),河北省武安县人,幼承家传医学十一世,精于妇科。我夫妇亲受其传,现简述治疗崩漏的经验如下: 先父认为,崩漏是妇科常见疾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冲任损伤,不能固摄所致。导致冲任损伤的病因有五:一是血热妄行,多因久食辛辣之品,内生积热而成;或七情过极,五志化火,热郁于内,损伤冲任而致;二是气虚,思虑过多,饥饱劳役,损伤脾气,心脾虚损,中气下陷,不能摄血;三是劳伤冲任,因劳过度,脏腑耗损,冲任气虚,带脉不固,制约失  相似文献   

8.
妇科“崩漏”一般以气虛血热者为多,因妇女体貭多有血热肝热之倾向,根据中医历代文献記載,有謂肝不藏血,脾不摄血,或謂元气大虚,不能收斂其血者,实则热在下焦,迫血妄行,有以致之。内經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大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以冲为血海,诸经之血,皆貯于此。若肝脾藏统失职,任带不能約束,所以不按經期而崩漏直下,少者曰漏,多者曰崩,亦有經行直流不止者,亦名血崩。由于妇女有余于血,不足于气,如性情悒郁,久則肝脾两伤,气血乖違,脾气下陷,挾腎經湿热,迫血直下;再如果崩下日久,髓液枯竭,气息粗促自汗,脾气漸絕,必成危候。我们于1958年收治五例严重妇科血崩病,主以“新定伏龙肝煎”获得滿意的疗效。簡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先贤每以血热、气滞、血淤、脾虚、肾虚等论治,验之临床确能收功.但笔者临证时见虚火崩漏亦不少,以滋阴降火为法,用自拟滋水清火止崩汤,收到良好效果.兹就个人管见初探如下:对虚火崩漏病因病机的认识崩漏发生的主要机理,是冲任受损,不能制约经血所致.如《诸病源候论》曰:"崩下者脏腑受损,冲任两脉俱虚;漏下者,伤气血,冲任两脉受损故也."冲为血海,任主胞宫,两脉与月经关系密切,若有损伤,势必导致经血失制而成崩漏.  相似文献   

10.
崩漏指不在行经期而发生阴道流血称为崩漏,而出血急血量多而出血不止者叫崩,来势较缓出血量少而淋漓不断的叫漏,二者在病程中可互相转化,久崩不止可以成漏,久漏不止也能成崩,故并称为崩漏,为妇科常见病,在辨证论治崩漏,以虚证多而实证少,热证多而寒证少,笔者以血热证、心脾气虚证论治崩漏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崩漏是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一般来势急迫,出血量多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净为"漏".崩漏可相互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大衰,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也可成崩.  相似文献   

12.
夏小军 《中医研究》2008,21(11):5-7
1源流 塞流、澄源、复旧,乃古人治疗崩漏之大法。崩之与漏,病势已有缓急之分,病性亦有虚实之别,且可相互转化,然总因冲任损伤,经血失固所致。欲治崩漏,首当调养冲任,镇注血海,以控制出血;之后究其根源,治其本根,以调整周期,乃治法之真谛也。  相似文献   

13.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为妇科常见的月经病之一,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失常、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甚至不规则阴道流血等.DUB在中医属于"崩漏"范畴,突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的称崩;来势缓、淋漓不断的称漏.而久崩不止、气血耗竭可致漏下;久漏不止,病势加重,易转成崩.其发生的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  相似文献   

14.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漏;后者称漏下或经漏。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交替出现,故概称崩漏。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故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常用病因有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可突然发作亦可由月经失调...  相似文献   

15.
“崩漏”在中医文献中往往相提并論,所謂“漏者崩之漸,崩者漏之甚”。如唐容川曰:“崩漏者非經期而下血之謂崩;少者为漏下,多则为血崩。行經而去血多如水流之不能止者,亦是血崩,古名崩中”。又金鑑云;“淋漓不断名为漏,忽然大下謂之崩”。由此可知崩漏仅是临床上性器出血多寡之不同,在活疗上是有輕重緩急之区別,但两者性貭是基本相同的。关于崩漏病因,前人认为多属脾虛,如唐容川氏云:“血乃中州脾土所統摄,脾不摄血是以崩潰,……示人之治崩必治中州也。内經名曰信水,以五行惟土主信,土虚則无信而漏下,甚則崩中矣”。又云:“崩中虽是血病,而实則因气虛也;气下陷則水随而泻,水为血之倡,气行则水行,水行则血行,宜补气之药以升其水,水升則血升矣”。此外,有暴怒伤肝,致使肝不能藏血而妄行者,有冲任虛损受伤所致  相似文献   

16.
崩漏治验     
崩漏乃血热、脾虚、肾虚、血瘀等导致冲任不能制约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注者为崩,量少淋漓不尽者为漏。崩为漏之甚,漏为崩之渐,崩漏不止,经乱之甚。崩、漏经乱可以交替出现,互相转化。崩漏多见于子宫功能性出血。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依据崩漏的病因病机,拟定清热固冲...  相似文献   

17.
崩漏属中医妇科常见多发病,常因崩与漏交替,因果相干,致使病情缠绵难愈,成为妇科的疑难重症.本病好发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的妇女,但也可发生于生育期妇女.吾师从医30余年来,潜心研究,在论治妇科出血性疾病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对崩漏的论治亦颇有心得.笔者有幸侍诊于侧,现将吾师论治崩漏的经验介绍如下. 1 从瘀论治 中医学认为,胞宫生理是亦藏亦泄,藏泄有时.若气虚则运血无力,血行迟滞;或气虚无力统血,血溢脉外;或寒凝瘀血内阻;或热盛伤津耗液,血液黏稠;均可形成血瘀.进而冲任气血失调,胞脉瘀阻,恶血不去,新血难以归经,子宫藏泄失度,经血非时而妄行导致崩漏.正如唐容川《血证论》所云:"女子胞中之血,每月一换,除旧生新,旧血即瘀血,此血不去,便阻化机."《普济方·妇人诸疾门》明确指出:"崩而淋漓不断,血瘀于内也."因此,崩漏病机主要是瘀阻冲任、血不归经.  相似文献   

18.
崩漏是妇女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即《诸病源候论》所说:“血非时而下,淋沥不断而成漏下,忽然崩下谓之崩中。”但在发病的过程中,两者常易互相转化,如经崩不止,气血耗伤可成漏;经漏不止,病势日进亦可成崩。故临床上贯以崩漏并称。其病因病理虽较为复杂,但气血不调,冲任受损是发病的根本机理。因气为血帅,冲任隶属于肾,因此选用举元煎、寿胎丸加减以益气生血,补肾固冲任治疗崩漏证,获得较好效  相似文献   

19.
妇科疾患,除经、带、胎、产,以崩漏症为常见。一般以忽然大下谓之崩;淋沥不断谓之漏。崩与漏不仅在病势程度上有轻重缓急之分,且在病程上又可相互转化,既久崩转漏,久漏亦可成崩。它的病机是因冲任损伤,不能固摄所致。崩漏之病,本乎一证,故将崩漏并称。笔者近年来积累验例数则,现将辨治体会分述如下。一、肝旺血热迫血妄行例1:陈××,女,40岁,售货员,于1979年8月12日初诊。  相似文献   

20.
冀汝文 《山西中医》2009,25(2):15-15
崩漏是妇科常见疾病,主要指阴道非时下血。崩与漏可相互转化,漏者崩之渐,崩者漏之甚。崩漏的病因主要有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房帏不慎等而影响肝、脾、肾功能失常,导致冲任损伤,不能固摄而致病。临床上一般分为气虚不摄、血热妄行、气滞血瘀、冲任虚寒4类。笔者应用固冲汤加减治疗该病,收效满意,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