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对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的影响,并检验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社交网站成瘾倾向量表和自尊量表对128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儿童期创伤与社交网站成瘾呈显著正相关(r=0.161,P<0.01),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r=-0.306,P<0.01);自尊与社交网站成瘾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羞耻倾向的影响,以及羞耻倾向与自尊、社会和自我倾向成就动机、心理控制源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0名大学本科学生施测了羞耻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取向成就动机量表(SOAM)、自我取向成就动机量表(IOAM)、自尊量表(SES)和社会反应量表(I-E)(测查心理控制源倾向)。结果:羞耻倾向与自尊水平有显著负相关(r=-0.3562,P<0.001);与心理控制源倾向有显著正相关(r=0.1736,P<0.05);而羞耻倾向与两种成就动机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羞耻倾向有明显影响;羞耻倾向与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倾向之间存在有意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调查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情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个案访谈,基于电子游戏成瘾和网络成瘾相关量表编制的电脑游戏调查问卷,以及大五人格量表,对32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率约为14%.男生比例显著高于女生;②个人闪素方面电脑游戏成瘾者存情绪稳定性、相容性和责任性三个人格维度上显著低于未成瘾大学生.在对电脑游戏的认知与评价上二者有显著差异;③环境因素方面,成瘾与玩电脑游戏的客观条件以及对学习压力的感知相关。结论:人格特质.对游戏的认知与评价、玩电脑游戏的客观条件、对学习压力的感知可能影响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对大学生现实的人际关系和孤独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脑游戏成瘾量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对39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运用相关、回归、t检验来考察变量间的关系.结果 ①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不太严重,达到高度沉迷的只有0.25%,程度较轻;②大学生的电脑游戏成瘾对其人际关系有一定影响.电脑游戏成瘾的时间管理(t=3.492,P<0.05)和强迫性因子(t=3.054,P<0.05)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显著,其贡献率可达到13.8%;③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影响孤独感,其中电脑游戏成瘾的强迫性因子对孤独感的影响显著(t=3.261,P<0.05),贡献率可达到5%.结论 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对人际关系及孤独感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比孤独感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认知风格、人格因素与电脑游戏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问卷、认知风格分析(CSA)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对296名大学生施测。结果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44.910±1.263/35.436±1.128,t=5.594,P0.01);年级差异不显著(F=1.248,P0.05)。成瘾与游戏时间和游戏年龄存在显著相关;整体—分析型认知风格与电脑游戏成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145,P0.05)。乐群性等人格因素与电脑游戏成瘾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紧张性、怀疑性、有恒性和兴奋性人格因素以及整体分析型认知风格会影响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现状及其与气质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气质类型测验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西南地区86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大学生中15.5%的被试为典型的手机成瘾者;②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不存在民族差异,但性别差异显著(男生高于女生),年级差异显著(大三学生最高);③胆汁质、抑郁质与手机成瘾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r=0.29,0.28;Ps<0.01),且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1,0.20;P<0.01),而多血质与手机成瘾倾向相关很弱,粘液质与手机成瘾倾向不相关。结论:气质类型与手机成瘾倾向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对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电脑游戏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研究网络成瘾的一个特定子类型——电脑游戏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电脑游戏成瘾量表(CGAI)和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747名高中生施测,根据在成瘾问卷各维度上的总分是否超过1.5个标准差来区分成瘾倾向组和非成瘾倾向组,然后再分别对这两组的父母教养方式得分进行MANOVA检验。最后对CGAI和EMBU的各维度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成瘾倾向组与非成瘾倾向组在性别分布上存在差异.成瘾倾向组与非成瘾倾向组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显著。专制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下,孩子的成瘾倾向更严重。结论:在青少年中.男性比女性更易电脑游戏成瘾;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与电脑游戏成瘾倾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认知行为训练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训练在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中的作用。方法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YDQ)作为诊断工具筛选出81名网络成瘾大学生,对其中32名进行认知行为训练干预。并应用台湾陈淑惠教授的中文网络成瘾诊断量表(CIAS)、自尊量表(SES)、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和应付方式问卷进行训练前后测试。运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网络成瘾大学生接受团体干预组在诸多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成瘾总分(t=2.98,P=0.006)、自尊(t=-3.65,P=0.001)、情绪孤独(t=2.40,P=0.024)、社交孤独(t=2.29,P=0.030)、问题解决(t=-3.47,P=0.001)、自责(t=2.04,P=0.045)等几个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认知行为训练有助于网络成瘾大学生自我成长,提高自尊水平、改善其情绪社交孤独感受,并调整其归因及问题解决方式以达到改善网络成瘾程度的效果。结论认知行为训练对改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症状和缓解相关问题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羞耻倾向的影响,以及羞耻倾向与自尊、社会和自我倾向成就动机、心理控制源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0名大学本科学是了羞耻量表、父母方式评价量表(EMBU)、以向成就动机量表(SOAM)、自我取向成就动机量表(IOAM)自尊量表(SES)和社会反应量表(I-E)(测量心理控制源倾向)。结果:羞耻倾向与自尊水平有显著负相关(r=-0.3562,P〈0.001);与心理 控制源倾向有  相似文献   

10.
高职生状态-特质焦虑、自尊与网络成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职生网络成癌与状态-特质焦虑、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From Y)、“自尊量表”(SES)对450名高职生进行团体施测,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高职生的网络成瘾倾向的年级、性别主效应差异显著;高职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网络成癌倾向、状态焦虑、特质焦虑、自尊均不存在差异;高职生的网络成瘾倾向、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自尊相互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高职生特质焦虑能显著的正向预测网络成瘾倾向。结论高职生网络成瘾与状态一特质焦虑、自尊具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1.
海洛因成瘾是我国发病最高,危害最大的一种成瘾性疾病,而其中枢机制则是解决临床预防和治疗的关键,至今仍不清楚。既往工作表明,学习记忆功能在海洛因成瘾的中枢机制中居于重要的中心环节。本文在总结既往海洛因成瘾研究工作基础上联系学习记忆功能,试图从系统整合层次分析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不足和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国内外对网络成瘾的研究,介绍了网络成瘾的定义、发生率,特别是从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人格因素、冲动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网络使用动机、精神病理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探讨了网络成瘾的成因,以期为网络成瘾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网络成瘾综合症研究综述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本文根据国内外对网络成瘾综合症的研究,介绍了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定义、类型、原因、发生率及网络成瘾者的内在特质和外在因素,提出了以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干预对策,并对网络成瘾现象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其应付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互联网的使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但因使用不当,造成网民心身健康损害的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网络成瘾,已经逐步得到了社会和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对网络成瘾的定义、青少年应付方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作了初步概述.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游戏成瘾者与其他类型网络成瘾者在学习倦怠各因子上的差异。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网络成瘾量表和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问卷对4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学习倦怠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者、其他类型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性别(χ2=21.855,P<0.01)、年级(χ2=23.650,P<0.01)和专业(χ2=21.991,P<0.05)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男生比女生、大四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理工类学生比其他专业学生更易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游戏成瘾者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得分均大于非网络成瘾者(23.6±5.7/21.6±5.8,20.1±3.4/18.1±4.3,18.8±3.9/17.3±4.1,P=0.045、0.006、0.046);网络游戏成瘾者网络成瘾倾向的不同侧面与学习倦怠的各个层面存在正相关(r=0.026~0.442);回归分析表明,学习倦怠的各个层面对网络成瘾倾向的不同侧面具有有效的预测作用(β=0.150~0.398,P<0.01、0.05)。结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者网络成瘾倾向与学习倦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网络成瘾干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成瘾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其研究已成为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对网络成瘾者如何进行干预,是国内外研究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网络成瘾干预的相关研究作个简要概述.指出了目前网络成瘾干预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购成瘾与消费价值观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网购成瘾预防和干预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湖北和河南的5所高校共抽取1131名大学生,采用大学生网购成瘾量表和大学生消费价值观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网购成瘾总分在性别(t=-10.32,P0.01)、年级(F=3.06,P0.05)和生源地(F=21.82,P0.01)3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发现,社会型和愉悦型消费价值观与网购成瘾均呈显著正相关(r=0.35,0.28;P0.01);回归分析表明,社会型、愉悦型消费价值观对网购成瘾的解释度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结论:大学生网购成瘾与自身的消费价值观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   总被引:233,自引:13,他引:220  
目的:了解大学生上网行为特点,对网络成瘾现象及其原因进行探讨。方法:293名福州大学学生参加本研究,其中男生230名,女生63名,平均年龄20.98岁。使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者占9.6%。上网成瘾的发生与上网时间、上网参与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16PF的推理能力(B)、支配性(E)与非成瘾者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网络成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诊断标准及人格风险因素等传统心理学领域,而对其与认知功能关系的探索却相对缺乏。执行功能损伤是网络成瘾最重要的认知功能障碍。本文在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上,综述了网络成瘾执行功能研究的主要实验范式;网络成瘾脑机制;网络成瘾与抑制、注意、决策等认知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网络成瘾青少年家庭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家庭环境,为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70名网络成瘾青少年进行测试。结果网络成瘾青少年在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组织性方面得分明显低于常模,矛盾性得分高于常模(P0.001);其娱乐性、道德宗教管、控制性与常模无明显差异。父亲文化程度的高低对网络成瘾青少年家庭的组织性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