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兔在体左室肥厚心肌单相动作电位跨室壁的不均一性变化。方法: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家兔高血压左室肥厚模型,并设假手术组(仅游离腹主动脉未缩窄)作为对照。采用自制复合式电极在兔左心室前壁同步记录心内膜、心肌中层、心外膜在体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比较两组间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等各项参数的差异。结果:腹主动脉缩窄组平均动脉压、全心重量及其与体重比率、左心室游离壁厚度均大于假手术组。缩窄组3层心肌MAPD100[内膜:(191±19)ms;中层:(244±24)ms;外膜:(196±15)ms]均长于对照组[内膜:(170±18)ms ;中层:(172±15)ms;外膜:(168±16)ms,P<0.01],以中层心肌MAPD100延长最为明显,缩窄组TDR(65±10)ms较对照组(4±3)ms明显增大(P<0.01)。结论:兔在体左室肥厚心肌跨室壁电不均一性明显增大,可能是肥厚心肌心律失常发生增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兔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2.5 kg,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 min后随机分为3组(n=6):正常对照组(C组)继续灌注37℃K-H液60 min;瑞芬太尼组(R组)灌注含12μg/L瑞芬太尼的K-H液60 min;瑞芬太尼+氨茶碱组(RA组)灌注含12μg/L瑞芬太尼+30 mg/L氨茶碱的K-H液60 min。记录平衡灌注15 min(T0)、继续灌注15 min(T1)、30 min(T2)和60 min(T3)时心率(HR)和左心室前壁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计算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MAPD90)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记录早期后除极、延迟后除极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R组T1~T3时HR减慢,MAPD90延长,TDR增大(P0.05)。与C组和RA组比较,R组HR减慢时,MAPD90延长,TDR增大(P0.05)。结论:瑞芬太尼减慢HR时,MAPD90延长,TDR增大,折返激动易于发生;氨茶碱增快HR,缩短MAPD90,从而使TDR减小。  相似文献   

3.
在96只大鼠左心室标本上用常规微电极技术记录心室肌(VM)细胞动作电位(AP),并测定膜反应性。大鼠VM细胞AP的主要特征是缺乏坪期。在35例标本上测得AP各参数价(X+SD)如下:静息电位(RP)78±5mv,振幅(APA)108±5mv,升支最大速度(Vmax)373±100v/s,复极50%时程(APD50)21±7ms,复极90%时程(APD90)62±13ms,有效不应期(ERP)30±6ms,心室肌传导时间(CT)13±3m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兔左心室肥厚心肌心外膜下、中层、心内膜下3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膜离子流变化的不均一性。方法: 心肌肥厚组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兔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模型,并设正常对照组以作比较。胶原酶两步消化法分离获取兔单个心室肌细胞,其中用植皮刀分离左室游离壁内膜下、中层、外膜下3层心肌。以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单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和离子电流。结果: 肥厚组3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90)较对照组3层心肌细胞APD90均分别有明显延长,而以中层心肌细胞APD90延长最为明显(延长比例:中层26.0%±2.7%,外膜14.0%±1.6%,内膜10.0%±1.1%),使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明显大于对照组。肥厚组各层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和缓慢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s)密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均以中层细胞下降的幅度最大。肥厚组各层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与快速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r) 密度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肥厚组各层心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K1)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各层变低的幅度无明显差异。 结论:兔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明显增大,Ito及IKs的跨室壁不均一性下降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表示心室复极不一致的有效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样条小波变换提取心电信号的特征点,并通过分析羊心脏表面64通道的心电信号,研究心肌缺血前后的兴奋恢复间隔(Activation-recovery interval,ARI)及其离散度的变化,发现当缺血造成心室复极不一致增大时,心脏表面的平均ARI没有明显的变化,而ARI离散度明显增加(59.9ms vs 126.3ms,P=0.0007),进一步的计算机模拟证明ARI接近动作电位时程,表明ARI离散度可能是一个能表征心室复极不一致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牵张刺激对乳鼠心房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和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影响。方法:取1日龄SD乳大鼠心脏,分离、消化获得心房肌细胞。于细胞牵引装置培养24 h分组:对照组不予牵张刺激;牵张组予增加12%硅胶膜面积牵张刺激24 h。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记录细胞膜Ito、IK1和APD的变化。结果:在+60 mV刺激电压水平,牵张组Ito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16±04)pA/pF vs (121±29) pA/pF,P<001]。在-120 mV刺激电压下,牵张组IK1密度较对照组增大[(-108± 08) pA/pF vs (-88±09)pA/pF,P<001]。牵张组动作电位复极50%(APD50)和复极90%(APD90)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05±14)ms vs (155±24) ms,(300± 28) ms vs (563±36) ms,P<001]。结论:牵张刺激可降低乳大鼠心房肌细胞Ito密度,增大IK1密度,缩短APD,这可能是压力负荷增大致心房电重构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7.
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异常是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重要的电生理异常改变之一。TpTe间期是反映TDR的重要指标,TpTe间期更能反映复极异质性。Gel ert KS等国外专家指出心电图的Tpeak-Tend间隔(TpTe)与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具有明显联系,通过临床研究证实TpTe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支持它的使用作为一个补充QT观察和临床研究[1]。其证据是心肌中层细胞(M细胞)的延迟复极对复极离散度有明显影响,同时在心律失常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中膜起搏技术,观察中膜起搏对心室整体电扩布及跨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的影响。方法:植入中膜起搏电极,建立药物干预下TDR延长及心衰犬模型,比较不同犬之间、不同起搏部位,各层心肌动作电位时限(APD90)及TDR的变化。结果:不同部位起搏时,心肌内、中及外膜APD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膜起搏时,TDR较外膜起搏明显减小(33.9±5.3 msvs 70.5±6.0 ms,P<0.01);慢性心衰犬模型、致TDR延长药物干预下,心中膜起搏时,TDR最小。结论:心中膜起搏时,电流在心室立体电扩布时间最短,且正常和病理状态下产生的TDR最小。  相似文献   

9.
犬右心室M细胞复极1期瞬间外向钾电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犬右心室M细胞复极1期瞬间外向钾电流(Ito1)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应用膜片钳技术,对犬右心室M细胞复极1期Ito1离子流的电流强度、动力学过程和动作电位切迹进行定量观察。结果:(1)犬右心室M细胞Ito1离子流的激活过程呈明显的电压依赖性,在37℃、刺激周长为5000ms、去极化电压为0mV和+70mV时,其峰值Ito1离子流的强度和密度分别为(690±380)pA和(3130±1910)pA,差异显著(P<0.01);(2)犬右心室M细胞Ito1离子流具有明显的频率依赖性,在37℃、去极化试验电压为+70mV和基础刺激周长为500ms及5000ms时,Ito1离子流的强度分别为(1690±830)pA和(3130±1910)pA,差异显著(P<0.01),并与动作电位的"尖峰-和穹隆"幅度的增加相对应。结论:强大的Ito1离子流及其介导的"尖峰-和穹隆"状动作电位图形是犬右心室M细胞一个突出的电生理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作者应用本室改进的悬浮式微电极在位法,以15支兔心引导心肌单个细胞动作电位。用动作电位O相同步触发的方法,在动作电位复极各时程施加弱、中、强的额外刺激,人工地造成室早、短阵性心动过速和/或室颤。单细胞动作电位和体表Ⅱ导心电图同步记录。用示波器拍片记录和APPlE—Ⅱ型微机实时分析处理实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AP变化。实验结果表明:①测定相对不应期的开始是在APD_(60)处。③以刺激落入相对不应期引起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1.
MMP-7、MMP-10和TIMP-4在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筛选与心力衰竭心室重构关系密切的基质蛋白酶。方法:从本院的心脏病组织库中挑选6例病理诊断明确和各方面资料比较齐全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引起心力衰竭的心脏病标本(来源于心脏移植的受体),与年龄、性别和种族等因素相匹配的正常对照心脏组织(来源于心脏移植的供体)进行细胞因子抗体芯片分析,筛选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引起的心力衰竭中差异表达的基质蛋白酶,并应用酶联免疫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加以验证。结果:在所筛选的17种基质金属蛋白酶中,只有MMP-7和MMP-10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引起心力衰竭中高表达,而在4种基质金属蛋白酶内源性组织抑制剂中,只有TIMP-4 低表达。经酶联免疫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证实,不仅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引起心力衰竭的心肌,在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心肌中也发现MMP-7和MMP-10 的高表达及TIMP-4的低表达。结论:心肌组织中MMP-7和MMP-10的高表达及TIMP-4的低表达在不同心肌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心室重构分子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心肌营养因子,具有很强的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与心室重构,促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作用。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组。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小鼠模型,第7周尾静脉注射细菌脂多糖制作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模型,随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组同时给予尾静脉注射肝细胞生长因子干预。 结果与结论:与慢性心力衰竭组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组心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值明显增加,白细胞介素6减少,脑钠肽下降,Bax蛋白表达减少,Bcl-2蛋白表达增加,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 < 0.01或0.05)。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组比较,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组心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值明显增加,脑钠肽表达下调,白细胞介素6明显下降,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减少(P < 0.01或0.05)。说明肝细胞生长因子通过抗炎性因子作用,抗心肌细胞凋亡作用明显改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小鼠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时心肌细胞肌动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升主动脉缩窄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细胞肌动蛋白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结果:慢性心衰时左心室心衰时左心室心肌细胞肌动蛋白免疫反应活性显著降低,反应产物排列不规则,而右心室心肌细胞肌动蛋白免疫反应活性无显著变化。结论:肌动蛋白活性降低是引起收心肌收缩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脏收缩力调节(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 CCM)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室肌电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心衰组(采用升主动脉根部套扎法建立兔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和心衰+CCM刺激组(模型制作成功后给予4周的CCM治疗)。电生理记录仪测定QTc和心室有效不应期(ventricular effective refrective period, VERP);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心室肌Kv1.4、Kv4.3和缝隙连接蛋白43 (connexin 43, Cx43)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实验第12周末,心衰兔QTc显著延长(P<0.05);实验第16周末,与心衰组相比,心衰+CCM组经4周CCM刺激后QTc显著缩短(P<0.05)。实验第16周末,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心衰+CCM组VERP显著延长(P<0.05);与心衰组相比,CCM可缩短心衰模型兔的VERP(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心肌组织中Kv1.4、Kv4.3和Cx43的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心衰组相比,CCM显著上调心衰兔心肌组织中Kv1.4、Kv4.3和Cx43的mRNA水平(P<0.05)。(3)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心肌组织中Kv1.4、Kv4.3和Cx43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心衰组相比,CCM可上调心衰兔心肌组织中Kv1.4、Kv4.3和Cx43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心脏收缩力调节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兔心室肌电重构,其潜在机制可能与Kv1.4、Kv4.3和Cx43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太子参对心肌梗死诱导的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和活性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复制急性心肌梗死诱导慢性心衰动物模型,以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心功能,RT-PCR分析MMP-2与MMP-9的mRNA表达,酶谱法分析MMP-2与MMP-9的活力。结果:大鼠冠脉结扎6周后,心功能显著紊乱;左心室组织MMP-2与MMP-9 mRNA水平显著提高、酶活力增加。太子参水煎液连续灌胃给药5周,可显著改善心衰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抑制左心室组织MMP-2与MMP-9的活力和mRNA的水平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大鼠冠脉结扎6周形成慢性心衰模型,太子参水煎液可改善大鼠冠脉结扎所诱导的心衰,其机制可能与MMPs的表达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索洛尔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4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20例,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比索洛尔。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功能、NT-proBNP、血压、心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V)、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血压均显著降低,观察组心率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能够进一步降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对其心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鼠异位心脏右肺联合移植建立左室机械辅助减负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大鼠异位心脏,右肺联合移植建立左室机械辅助减负荷模型,研究并心肌逆向重塑.方法 选用Lewis大鼠28只,7只作为正常对照,14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诱导心衰后完全随机均分为两组:心衰组及心脏移植组.剩余7只大鼠作为受体.心脏移植组将心衰后心脏及右肺移植到受体大鼠的腹部.移植两周后,同时摘取3组大鼠的心脏评价心脏体质量、左室体质量、心肌细胞直径大小.及检测大脑利钠肽(BNP)mRNA的表达.结果 心衰后心脏增大,其左室体质量[正常组(0.55±0.02)g,心衰组(0.85±0.02)g,移植组(0.49±0.02)g]和左室心肌细胞直径[正常组(18.5±0.5)μm,心衰组(26.2±1.1)μm,移植组(20.1±0.4)μm]在移植后趋于正常.心衰后左室BNPmRNA表达升高,移植后趋于正常.结论 该模型模拟了临床左室辅助减负荷后心肌逆向重塑的效果,且简单及易于成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β(neuregulin-1β,NRG-1β)与卡托普利联合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青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衰组、NRG组、卡托普利组和联合用药组,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穿刺造瘘法制备心衰模型。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心功能;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程度,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血管紧张素II(Ang II)的浓度;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中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左室心肌的超微结构。结果:与心衰组比较,NRG组、卡托普利组及联合用药组左心室舒张末直径和心肌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TGF-β1和α-SM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电镜下显示,NRG组、卡托普利组及联合用药组心肌纤维化程度较心衰组明显减轻,而与NRG组和卡托普利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效果更加显著(P0.05)。结论:神经调节蛋白1β与卡托普利单用及联合应用均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纤维化,且联合用药的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高龄老年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例高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使用rhBNP治疗,比较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呼吸困难程度、血清肌酐、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浆脑利钠肽(BNP)等的变化。结果:使用rhBNP治疗后高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改善,同时左室射血分数提高,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结论:rhBNP治疗高龄老年心力衰竭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功能及心肌细胞钠-钙交换体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8周,制备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3组,即假手术组、心力衰竭组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分别于结扎后第2天给予安慰剂或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测定大鼠心脏功能及钠-钙交换体蛋白表达水平。培养原代乳鼠心肌细胞,通过缺氧模型分析阿托伐他汀对细胞内钙水平的影响。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较心衰组BNP水平降低,左室舒张末内径缩小,左室短轴缩短率升高。阿托伐他汀治疗明显降低心力衰竭时钠-钙交换体蛋白表达量,抑制缺氧诱导细胞内钙水平增加。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改善心功能,可能与影响心力衰竭心肌细胞钠-钙交换体的表达及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