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次均住院费用的内部构成及变化,为优化次均住院费用结构、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三级公立医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相关资料,运用结构变动度方法分析2014—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结果变动情况。结果 2014—2019年三级公立医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逐年上升,其中药费占比逐年下降,卫生材料费占比逐年上升。药费、卫生材料费和手术费是三级公立医院次均住院费用结构变动的主要费用项目,3者累计贡献率超过70%。结论 三级公立医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结构变动较大,药费管理虽有明显改善,但体现医护人员技术价值的手术费、治疗费等未见显著提升。建议进一步规范诊疗体系,加强医用卫生高值耗材管控,合理提升医疗技术服务价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某三级医院近几年住院医疗费用结构变动情况及影响变动的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07-2012年的住院患者费用资料,采用结构变动值、结构变动度、结构变动贡献率等评价指标,分析近几年住院费用结构变动情况。结果材料费、检查费、药品费、诊疗费等是住院医疗费用结构变动的主要费用项目。结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疗技术发展等均能影响医疗费用结构的变动,管理部门应加强费用管理,采取合理措施,使医疗费用的结构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广东省综合性公立医院住院费用结构及重要影响费用项目,为优化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及有效控费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利用灰色关联法、结构变动度评价2015—2017年住院各项费用的关联程度、结构占比及变动情况。结果:2015—2017年,药品费和卫生材料费主要影响住院患者次均费用结构变动。除药品费以外,其次关联系数最大依次是化验费、治疗费。结论:药品费和卫生材料费是影响广东省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主要项目,医疗服务劳务性收入占比较低。建议进一步优化调整费用结构,规范诊疗行为,设计协同控费方案,建立合理有效的控费机制。  相似文献   

4.
谢祎    韩晶  于维莉  孙昕   《现代预防医学》2019,(10):1820-1824
目的 探讨2008 - 2017年天津市肺结核患者住院费用内部影响因素及结构变动趋势,为优化患者医疗费用结构及合理控制住院费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天津市2008 - 2017年确诊的21 512例肺结核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数据,采用新灰色关联法分析住院各项费用关联程度,运用结构变动值、结构变动度、结构变动贡献率等评价指标,分析10年间肺结核住院各项费用结构的变动情况及其对总费用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 10年间患者住院费用中,药费关联度最大(0.9778),其次是检查费(0.9297)、材料费(0.7339);药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大(47.66%)占住院总费用比例下降,其次是检查费(35.09%),占住院总费用比例上升,两者的累计贡献率为 82.75% ,是主要影响次均住院费用的因素。结论 药费控制政策初见成效,尚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检查费的控制,提高体现医护人员技术服务价值的费用项目,从而优化住院费用结构,实现医疗费用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按病种出院患者次均费用结构和变动趋势的分析,为优化病种费用结构、控制次均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方法:以样本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015—2017年4 913例出院手术患者为例,采用结构变动度、结构变动值和结构变动贡献率等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手术患者次均住院费用结构变动度为24.10%。材料费、药品费累计贡献率为69.95%,检查费、治疗费逐年增高。结论:病种次均费用控制和费用结构优化是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重要方面,其中材料费和药品费是次均费用控制的关键环节。开展总额预付、按病种和DRGs等综合付费方式改革是有效控制次均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医疗保险造口患者次均住院费用构成以及影响次均住院费用的主要项目,为降低造口患者住院医疗负担及有效控费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3—2017年2 939例住院造口患者,利用灰色关联法、结构变动度对其住院各项费用的关联度、结构占比和变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2013—2017年,对次均住院费用结构变动贡献率由高至低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药品费、手术费和治疗费,三者累计结构变动贡献率为90.89%。关联系数由大到小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药品费、手术费、耗材等卫生材料费以及未归类费用。结论药品费、手术费和耗材等卫生材料费以及未归类费用是影响次均住院费用的主要项目。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收入占比较低。建议通过加强诊疗规范、合理用药、控制耗材费用等,控制造口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增长,进而优化费用结构,降低患者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保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结构变动的原因,为实现医疗费用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几何均数、结构变动度、结构变动值和结构变动贡献率等指标对某医院2005—2012年医保患者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医保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高于本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8年间医院住院费用结构变动度为18.68%,年均结构变动度为2.67%;8年间西药费、化验费、检查费是导致住院费用结构变动上升的主要费用项目,三者的累积贡献率为42.67%;反映医护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费用如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变动不明显或呈负向变动。结论完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和医疗机构市场监督机制,确定合理的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改变医院的收入结构,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四川某三甲医院康复科患者住院费用的变化和结构进行分析,为有效控制康复科患者住院费用及减轻康复患者经济负担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该医院康复科2013—2021年所有患者的住院费用,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和结构变动度分析该院康复科费用的影响因素和费用结构。结果 从康复患者住院费用看,2016年前较平稳,2017年后逐年增高,可能由于新冠肺炎的影响,2020及2021年次均费用有所下降。从关联度看,治疗费(0.887)、材料费(0.695)、西药费(0.688)和检查费(0.686)4项指标是该院康复科次均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输氧费(0.653)、麻醉费(0.651)、其他(0.649)等其他相关因素关联度则相对最低。从结构变动值和变动度看正向变动的前三位依次为检查费(4.44)、材料费(3.74)和检验费(2.59),负向变动绝对值前三位依次是治疗费(-6.42)、西药费(-4.06)和床位费(-1.41)。结论 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背景下,康复治疗的住院费用逐年增大,治疗费、材料费、西药费等是影响次均住院费用主要因素,此外检查和检验费用的影响不容忽视。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下冠心病医疗保险患者住院费用中,次均费用变动情况和各类费用对总费用的影响,为合理控制冠心病患者的住院费用,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某三甲医院心内科2019-2022年6月主要诊断为冠心病的参保患者6 368名,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采集患者的住院费用信息,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处理消除价格因素对费用产生的影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各类费用与总费用的关联程度。结果 2019-2022年6月冠心病参保患者住院费用次均费用先升后降。在灰色关联度分析中,材料费和药品费对总费用的关联度最高,分别为0.919和0.873。结论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下,冠心病患者次均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冠心病参保患者住院费用医保监管重点应为材料费,其次为药品和检查检验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南昌某三甲医院近十年住院费用结构的变化幅度和趋势,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南昌市某三甲医院2005-2014年的患者次均住院费用,采用结构变动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疗费、药品费、手术费、材料费是影响住院医疗费用结构变动的主要项目,它们的累积贡献率为75.48%。结论南昌某三甲医院住院费用增长缓慢,但仍存在结构不合理情况,需要进一步控制材料费用,同时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费用占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南昌某三甲医院近十年住院费用结构的变化幅度和趋势,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南昌市某三甲医院2005-2014年的患者次均住院费用,采用结构变动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疗费、药品费、手术费、材料费是影响住院医疗费用结构变动的主要项目,它们的累积贡献率为75.48%。结论南昌某三甲医院住院费用增长缓慢,但仍存在结构不合理情况,需要进一步控制材料费用,同时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费用占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方式改革对高血压患者住院次均费用水平和结构的影响,为医院精细化管理和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收集2020年9月—2021年8月、2021年9月—2022年8月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高血压患者住院费用信息,通过新灰色关联分析法与结构变动度分析住院费用内部结构变化情况。结果 高血压患者住院次均费用显著下降;FV23、FV25病组住院次均费用结构变动度分别为25.42%、6.20%,检查费、化验费与住院次均费用关联序列位列第1、2位。FV23病组检查费、材料费、化验费和药品费结构变动度累积贡献率为95.94%,FV25病组化验费、治疗费结构变动度累积贡献率为69.03%。结论 DRG支付方式改革后高血压患者住院次均费用得到有效控制,检查费和化验费仍是住院费用最主要的内部因素。合适的门诊统筹报销政策可提升医保基金支付效率。伴有合并症/并发症的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合理性需重点关注。医务人员劳动价值需要进一步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5-2018年我国公立医院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结构变动情况及关联程度,找出影响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结构变动的主要项目,为优化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结构、控制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和建立住院费用控制机制提供实证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8年我国公立医院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数据,运用结构变动度及灰色关联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8年我国公立医院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的总体结构变动度为18.05%,平均结构变动度为4.51%。药费、卫生材料费是造成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变动的主要因素,两者累计贡献率为65.43%。各项明细费用与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依次为:药费、卫生材料费、其他费用、治疗费、检查费、手术费、床位费和护理费。[结论]药品零差价政策实施成效显著,药品费用占比下降,但仍需加强对卫生材料费用与检查费用的监管,不断优化住院费用结构,提高体现医护人员劳务价值费用的占比,建立规范的就诊体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安徽省新农合按病种付费下的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安徽省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信息系统,随机在皖北、皖中、皖南各抽取3县,共计9个县,获取2012年1月—2015年9月实施按病种付费的全部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清单共计3 365例,采用描述性统计、结构变动度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按病种付费下的冠心病住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总体呈下降趋势,皖北总体波动下降、皖南逐年递减、皖中波动上升;药品费和材料费是住院费用的主要构成;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就诊层次、住院天数、是否手术、地区和年份等。结论:实施按病种付费可有效控制次均住院费用增长;政策实施要关注地区差异,促进区域内均衡发展;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应着重控制药品费和材料费的占比;同时应努力促进医疗联合体的构建和分级诊疗的实施、合理缩短医院平均住院日、控制手术指征等,从而更好地控制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费用变化趋势、内部结构变动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优化住院费用内部结构、有效控制住院费用、减轻糖尿病住院患者经济负担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利用河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7年~2021年间13426名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运用结构变动度、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结构变动情况,利用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药品费用、医技费用在糖尿病出院患者的住院总费用占比中位居前两位,且二者在住院总费用中占了较大比例。结构变动度和灰色关联度结果均显示,药品费、医技费是引起住院总费用结构变动、与住院总费用关联度较高的2项因素,二者累积贡献率达到90.5%。通过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果发现,住院天数是影响糖尿病患者住院总费用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为有无手术/操作和诊断的数量。结论:糖尿病患者住院总费用的内部构成不合理,药品费、医技费占比过高,医疗费、护理费能够说明医务工作者技术劳动价值的比重很低,住院总费用的内部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糖尿病患者住院总费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住院天数,合理控制住院天数能够有效管控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安徽省某县级医院脑梗死按病种付费患者住院费用的结构变动度分析,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优化调整医疗费用结构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收集安徽省某县级医院2016-2019年按病种付费住院信息,以脑梗死患者住院数据为例,采用结构变动度、结构变动值和结构变动贡献率等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脑梗死患者药品费、化验费占比较大,同时药品费、化验费及检查费各年构成比变动均对住院次均费用产生较高影响,治疗费构成比逐年上升。[结论 ]按病种付费需进一步提升优化,以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费用结构,需对药品费及检查化验费等费用加强监督控制,改革完善突破按病种付费"瓶颈期",实现费用控制等作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远程医疗服务的实施对住院次均费用的影响,得出主要影响因素,为医院管理者进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住院次均费用中各结构费用与住院次均费用的关联程度,同时利用结构变动度法分析各结构费用对次均费用的贡献情况。结果与住院次均费用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治疗费(0.898)、手术麻醉费(0.880)、其他费用(0.850)和药品费用(0.793);与住院次均费用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大的是药品费用(46.47%),其次是材料费(27.97%)和检查检验费用(7.39%)。结论优化治疗流程,完善临床路径;充分利用药品经济学的原理,降低抗生素费用;同时,医院管理者应降低耗材比,完善远程医学平台"一键通"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住院医保患者医疗费用的结构变动,找出影响结构变动的主要项目,以实现医疗费用的有效控制。方法:采用结构变动度、结构变动值和结构变动贡献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9年医保患者住院费用总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科室分布较集中,费用结构总体变动度为14.55%,检查费和药品费的变动贡献率最大,西药费基本呈负向变动,检查费呈正向变动。结论:医保住院费用科室分布集中,药品费用和检查费用是影响变动的主要因素,反映医护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费用变动不明显或呈负向变动。今后要注重限制医疗设备和器械的过度使用,合理确定医疗技术服务价格,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和健全医疗机构市场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集中带量采购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为深化高值耗材持续改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级医院集采前后DRG分组IC29组病例的DRG结算数据和医保信息系统的相关信息,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后,采用描述性分析、非参数检验、结构变动度进行费用变化分析。[结果]集采政策实施后的各项费用中位数显示,IC29组病例次均费用下降了33,445元,其中材料费下降了34,835元;DRG统筹金额下降了13,705元,个人自付金额下降了24,550元。集采前后的结构变动度为60.52%,材料费呈负向变动,医疗服务费、检查化验费、药品费及其他费呈正向变动。结构变动贡献率前三位为材料费50.00%、医疗服务费26.04%、检查化验费16.36%。[结论]集采后IC29组病例的次均费用、材料费、医保支付和个人负担费用均明显降低,费用结构得到优化,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成效明显。建议持续进行高值耗材集采工作,并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和医院薪酬制度等其他医改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疆某省级三甲医院住院费用结构变动情况,探讨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优化住院费用结构、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新疆某省级三甲医院2016-2021年各项住院费用,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方法,分析和评价住院费用的变动度、变动方向、贡献率和拉动力。[结果]2016-2021年,该三甲医院住院费用总结构变动度为36.02%,年均变动度为7.20%;住院费用中,药品类费用结构呈负向变动趋势,而技术性的医疗服务费用呈正向变动趋势。住院费用的拉动力主要来自治疗费(26.51%)、手术费(17.58%)和材料费(10.89%)。[结论]药品零加成政策实施后,该三甲医院的住院费用结构逐渐合理化。政府应继续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适当提高医疗服务过程中技术性的占比,合理降低药品及材料费;医院应该持续优化结构,加大新技术的力度,建立合理的控费机制,提高医院的运转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