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后路椎管成形与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I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2013年7月就诊的80例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后路椎管成形术与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椎管成形术与传统固定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术后恢复率达73.63%,对照组为47.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颈后疼痛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轴性症状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27.50%):椎板塌陷和关门现象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椎管成形与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可以提高术后恢复率,改善预后,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定术治疗,对照组41例行传统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丝线缝合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康复锻炼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较对照组的82.93%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与对照组的21.95%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椎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例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同时进行。结果 20例患者均在3~4h内完成联合手术,3周后即可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下床慢走,术后3~6个月内重症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能自主行走。结论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椎管扩大与椎间盘摘除联合手术,能够明显扩大颈椎管的容积,解除颈脊髓所受的压力,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曾晖 《中国医药指南》2014,(33):240-241
目的对比分析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术与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的中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患者的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对照组行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术,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限至术后3年,采用脊髓损伤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定标准和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评定标准(JOA)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均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E级约占53.33%,对照组E级约占4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平均为(69.6±2.8)分,对照组为(48.1±3.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管狭窄较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术中期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患者120例,都进行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椎板成形术治疗。结果治疗优良率为87.5%,JOA评分也有了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对于其发挥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对抗颈部前屈而产生的张应力,预防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8例。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手术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强调早期手术,术前要完善各项检查,才能保证手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进一步探讨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应用单开门术式在 3年内共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 7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椎管狭窄 15例、连续性后纵韧带骨化症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3个节段以上 ) 2例。结果 :2 7例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平均 10个月 ,综合评价优良率 88.9%。结论 :该术式治疗多种因素引起的颈椎管狭窄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优点 ,并且只有严谨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 ,才能有效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探讨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单开门术式在3年内共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7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椎管狭窄15例,连续性后纵韧带骨化症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个节段以上)2例,结果: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个月,综合评价优良率88.9%,结论:该术式治疗多种因素引起的颈椎管狭窄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优点。并且只有严谨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才能有效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比较手术的疗效。结果:优9例,良12例,可4例,差7例,优良率为78.2%(25/32)。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且术后椎管矢状径也较术前明显扩大(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3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术后通过复诊方式随访32例,并按殷华符等提出的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2例术前术后比较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术后优良率达87.5%。结论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效果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CSM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照组行传统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JOA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和颈椎曲度指数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应用于CSM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指数及神经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型术在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病脊髓型及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方面具有明显的改善功能,近期及远期疗效满意。但仍有很多患者手术后出现颈部疼痛、僵硬等轴性症状,我院应用“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颈椎病脊髓型及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12例,并进行了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髓损伤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单开门手术,C3-C6椎板单开门扩大成形治疗2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结果随访7-36个月;平均21个月。JOA评分由术前的(7.1±2.3)分提高到随访时的(13.3±2.7)分;其中优8例,良9例,可4例,差0例。测量骨性椎管矢状径术后平均增加5.0mm。13例患者在术后6-18个月复查颈椎MRI提示术前颈髓受压高信号明显恢复。结论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术式,椎管骨性面积的增加是神经功能改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带线锚钉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分别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带线锚钉固定与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治疗的35例病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JOA评分、最窄椎管面积、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带线锚钉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微型钛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周,带线锚钉组JOA评分与微型钛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年,微型钛板组评分高于带线锚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最窄椎管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年,微型钛板组最窄椎管面积大于带线锚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两种固定方法均能增加脊髓受压患者病变部位的椎管面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微型钛板固定虽有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等缺点,但能有效防止再关门现象,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研究。方法:在2009-09~2013-09于我科住院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4例,采用锚钉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研究如何避免术后轴性症状的产生。结果:随访8~48个月,平均24个月,临床除6例术前已存在中重度的轴性症状的患者外,其余患者在术后无明显轴性症状。临床疗效按照JOA评分进行评估,术后较术前JOA评分明显增加,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锚钉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只要操作得当,并辅以术后相关措施即可有效的避免轴性症状出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法选择及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英泽  申勇  王伟  董玉昌  张标 《河北医药》2005,27(7):485-486,488
目的 探讨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选择及其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85例脊髓性颈椎病患者。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18例;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入内固定术37例;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14例;后路联合前路治疗重症颈椎病16例。采用JOA17分法评分,分析患者术后改善率。结果颈前路减压术后改善率83.8%;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入内固定术后改善率89.9%;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改善率72.2%;后路联合前路治疗改善率76.7%。结论合理选择适应证及手术方法,可提高CSM临床改善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型术在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病脊髓型及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方面具有明显的改善功能,近期及远期疗效满意。但仍有很多患者手术后出现颈部疼痛、僵硬等轴性症状,我院应用“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颈椎病脊髓型及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12例,并进行了随访.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经颈椎前路Cage植骨融合术与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4例,应用经颈椎前路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应用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前后JOA评分、术中情况、椎间融合率、术后症状缓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的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颈前路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症状缓解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故其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3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术后通过复诊方式随访32例,并按殷华符等提出的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2例术前术后比较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术后优良率达87.5%.结论 "双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效果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桂阳中医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8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33例(A组),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B组),术前和术后按照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回复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平均1年11个月,两组手术病例术前JOA评分及硬脊膜矢状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减压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