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均先后行MSCT和MRI检查评估骨损伤情况。结果 MSCT对骨折、关节脱位和移位碎骨片等显性骨损伤方面诊断率明显高于MRI(P<0.05),但MRI则在隐匿性骨折、软骨损伤和骨挫伤等方面诊断效果优于MSCT(P<0.05);MSCT对关节脱位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但MSCT对隐匿性骨折、软骨损伤和骨挫伤检出率明显差于MRI(P<0.05)。结论 MSCT和MRI诊断腕关节损伤各有优势,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诊断效果,为临床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多层螺旋CT(MS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进行腕关节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腕关节损伤患者的MSCT与MRI表现.结果 骨折组28例、无骨折组25例患者MSCT和MRI发现骨折及关节脱位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影像均发现隐匿性骨折、软骨损伤、骨挫伤等,而MSCT只发现部分隐匿性骨折,但对移位碎骨折片显示较佳.结论 MSCT与MRI两者联合应用是腕关节损伤的重要检查与评价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5例腕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分别行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检查、单独多层螺旋CT检查以及单独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三组方法对腕关节的骨折或脱位的显示情况。结果本研究中,65例腕关节损伤患者的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共发现有63例(96.9%)骨折或关节脱位,而单独多层螺旋CT检查以及单独磁共振成像检查分别只发现有52例(80%)、50例(76.9%)骨折或关节脱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采用能够清晰、准确的显示腕关节损伤的具体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是全身结构最复杂、发生骨损伤最多见的关节之一,常规X线和CT只能发现较明显的骨折和关节脱位,难以观察到骨挫伤和隐匿性骨折。磁共振成像(MRI)能在早期(尤其是在外伤急性期)发现X线和CT不易显示的骨挫伤和隐匿性骨折,能准确检出骨挫伤及其范围,并能动态观察其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从而提高了诊断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现根据笔者体会及文献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Mi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隐匿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CT组与MRI组各60例,CT组行多层螺旋CT检查,MRI组行MRI检查,分析结果.结果 CT组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为86.67%,MRI组检出率为93.33%,CT组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低于MRI组(P<0.05);CT组隐匿性骨折者中50.00%可见骨皮质与骨小梁同时有中断,26.92%单纯骨皮质中断,19.23%单纯骨小梁中断,53.85%单纯横断面图像显示骨折,46.15%联合冠状面、矢状面或者斜面诊断为骨折;MRI组隐匿性骨折中82.14%表现为T1WI可见骨皮质下条线状低信号、不规则线状显像,23.21%患者T1WI未见低信号,所有隐匿性骨折患者均显示T2WI高信号.结论 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显影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采用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情况.方法 调查研究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168例腕关节损伤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各56例,分别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三组患者的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以及不同检查方法的优势.结果 多层螺旋CT组的检出率为73.21%,核磁共振成像组的检出率为75.00%,联合组的检出率为96.43%,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组和核磁共振成像组(P<0.05);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于腕关节损伤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纯一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P<0.05).结论 对于腕关节损伤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的效果最佳,能够综合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提高检出率,明确具体损伤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是人体最易受损伤的最大且最复杂的负重关节,当运动不当和外伤时可以造成膝关节骨折、软骨骨折、韧带与半月板损伤及关节腔积液等。目前,膝关节创伤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有传统X线、CT、MRI检查。X线摄片及CT检查能够准确的显示膝关节关节周围骨折,尤其多层螺旋CT检查及重建技术在显示细小骨折及骨折移位方面有重要的优势。而软骨骨折、骨挫伤及隐匿性骨折在X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强 《江西医药》2010,45(1):55-5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经X线(CR)检查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的外伤根据患者损伤部位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调整MPR图像调整显示骨的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图像分析。结果经多层螺旋CT重建MPR图像共确诊骨折20例。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对临床怀疑骨折而平片检查阴性的骨折病例能明确作出诊断:提高多层螺旋CT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像对比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X线、CT、MRI检查,将得到的影像图片汇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72例患者均行常规X线检查发现髌骨骨折9例,股骨骨折7例,胫骨髁间棘及平台骨折19例,伴膝关节脱位1例,胫骨平台、髌骨骨折可疑5例,26例未发现明显骨折征象;27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发现胫骨平台、髌骨骨折20例(包括X线检查可疑骨折3例),7例未发现明显骨折征象;52例患者同时行MRI检查,发现髌骨骨折9例,股骨骨折7例,胫骨髁间棘及平台骨折19例,伴膝关节脱位1例,胫骨平台、髌骨隐匿性骨折5例;关节软骨和骨挫伤36例;半月板撕裂40例,半月板变性14例;韧带损伤14例,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7例,侧副韧带损伤4例;不同程度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伴关节腔积液65例。结论常规X线检查是基础;CT能显示关节内的细微骨折及积液征象,特别是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多方位、多角度了解关节及周边骨质情况;MRI能很好地显示隐匿性骨折、软骨损伤、骨髓挫伤、肌腱及关节韧带损伤等情况,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和预后估计提供全面、可靠、精确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李文瑞 《淮海医药》2012,30(6):518-519
目的 探讨普通X线与多排螺旋CT检查在腕部诸骨骨折中的应用对比,以及临床价值.方法 25例腕关节损伤患者,全部进行普通x线摄片检查及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二维及三维图像重建,对比各种方法对腕关节的骨折,脱位情况的显示以及诊断的精确性.结果 25例腕关节损伤患者在行普通X线检查时发现有20例骨折,5例脱位:而当这25例患者在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进行二维及三维图像重建后,发现单纯性腕关节尺桡远端骨折6例,多发性腕关节损伤合并骨折15例,另外骨折合并脱位4例,二维重建(MPR)可以很好地显示多发性骨折的程度,部位,骨折线的走向,脱位的方向以及软组织情况.三维重建(SSD)可以直观地多角度观察骨折立体关系.结论 多层螺旋CT的MPR和SSD提高了腕关节损伤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与磁共振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CT检查,治疗组患者给予磁共振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隐匿性骨折检出率94.92%;对照组患者隐匿性骨折检出率86.44%。治疗组患者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检查可以准确诊断隐匿性骨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去推广。  相似文献   

12.
64层螺旋CT在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宝权  刘亚静  康洁 《河北医药》2011,33(16):2418-24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及其后重建技术在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胸部外伤考虑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平扫,将所得原始数据经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图像。并比较各种重建图像对隐匿性骨折的显示能力。结果综合运用各种后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不同部位、不同类型肋骨隐匿性骨折。重建以CPR技术显示效果最佳,MPR、VR次之。42例胸部外伤患者共确诊59处肋骨隐匿性骨折。结论64层螺旋CT及其后重建技术图像显示清晰,满足对肋骨隐匿性骨折进行定位、定性分析,是肋骨隐匿性骨折检查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创伤性骨折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采用DR平片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其进行检查。统计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并展开对比与评价。结果经临床病理学等综合检查,本组75例患者确诊骨折共98处,其中,CT三维重建技术的检出率为95.9%,相比于DR平片检出率72.4%显著升高,数据差异较大,P <0.05,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通过将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在创伤性骨折的诊断中,可对骨折部位展开全方位检查,准确发现细小且隐匿的骨折,有效提高骨折检出率,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挫伤及隐匿骨折的低场MR的诊断价值,为临床上诊断骨挫伤及隐匿骨折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65例骨挫伤及隐匿骨折患者的低场MR各种影像表现,评估诊断价值。结果骨挫伤患者37例,其中胫骨外侧平台挫伤8例,膝外侧半月板变性9例,膝前后韧带挫伤6例,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挫伤14例;同侧骨挫伤21例,对侧骨挫伤16例。隐匿性骨折28例,疲劳骨折3例,衰竭骨折2例,隐性创伤骨折15例,隐性骨内骨折8例,这些骨折的MRI影像表现形态各异,但是信号特点明确,容易辨别。结论低场MR对骨挫伤及隐匿性骨折非常敏感,能清楚显示损伤的部位和病程,提高疾病的诊断率,使患者得到早期和正确的治疗,所以低场MR检查是骨挫伤和隐匿骨折诊断的最好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X线平片和MSCT在腕头月关节脱位诊断中的价值,减少漏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腕头月关节脱位患者的X线平片及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T)的影像表现,并通过统计分析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24例患者中,月骨脱位2例,月骨周围后脱位22例,其中不伴有腕舟骨骨折的单纯月骨周围后脱位18例,经舟骨月骨周围后脱位4例;合并尺桡骨远端骨折4例7处,合并腕骨撕脱性骨折6例7处。X线平片准确诊断月骨脱位2例、单纯月骨周围后脱位16例、经舟骨月骨周围后脱位2例,漏诊单纯月骨周围后脱位2例、经舟骨月骨周围后脱位1例,误诊经舟骨月骨周围后脱位1例,漏诊腕骨撕脱性骨折4例5处。CT薄层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全部准确显示脱位及骨折(100%)。结论:X线平片是腕关节损伤的首诊方法,对腕头月关节脱位具有一定诊断价值。CT薄层扫描及重建技术能够直观清晰地显示头月关节脱位及脱位类型,可全面观察骨折情况,对避免漏误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急性外伤患者均行X线摄片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并行三维重建。结果所选病例X线平片均未显示明显骨折线,CT三维重建,均清楚显示骨折线。结论骨创伤性病变影像诊断中,X线平片是常规检查方法 ,但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存在局限性;CT检查,尤其是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匿性骨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12月确诊的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骶骨骨折、单纯骶髂骨关节脱位、髂骨翼后部骨折、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损伤的准确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漏诊患者中,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骶骨边缘压缩骨折1例、骶骨横行骨折3例、骶髂骨关节前后韧带损伤2例、骶髂骨关节前后脱位2例、髂骨翼后部纵行骨折3例、骶骨侧骨折1例、骶髂关节骨折髂骨侧骨折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汤文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109-110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腕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及实际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47例腕关节骨折患者的螺旋CT三维重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7例患者在进行CT诊断前均行X平片检查,观察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结果螺旋CT共检出舟骨骨折42例,大多骨骨折2例,三角骨骨折2例,月骨周围脱位11例,X平片检出舟骨骨折35例,大多骨骨折1例,三角骨骨折2例,月骨周围脱位11例,两种方法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螺旋CT不同重建模式影像结果,冠状位为主任意斜位成像(MPR)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轴位图像,排列顺位依次是MPR、轴位图像、MIP与SSD。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可对腕关节骨折患者准确定性和定位,为伤情的确诊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场MRI中骨挫伤的影像表现及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具有典型外伤史,MRI诊断骨挫伤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的X线平片均未见异常,CT能有效显示6例隐匿性骨折的部位和形态,但其余62例骨挫伤病例CT均未能予以诊断。6例CT诊断为隐匿性骨折的病例MRI诊断为骨挫伤但未能显示骨折的存在。MRI能有效显示骨挫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结论在X线平片、CT及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中,MRI是唯一能有效诊断骨挫伤的检查方法,但MRI不能明确诊断未分离、移位的隐匿性骨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的MRI影像表现,评价低磁场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经临床及手术证实膝关节外伤患者的MRI诊断资料。结果半月板损伤72例,韧带损伤37例,骨挫伤36例,隐匿性骨折19例,关节腔积液84例。结论 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多参数、多序列成像的特点,尤其是脂肪抑制序列,能敏感地反映骨髓异常信号变化,有效地显示骨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可以直接显示骨挫伤的异常信号,发现X线、CT不能明确的隐匿性骨折,韧带撕裂、半月板损伤等,为临床膝关节损伤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是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